引用屬於表現手法還是修辭手法,用典到底是修辭還是表現手法用典的定

2021-03-03 22:50:16 字數 6830 閱讀 1344

1樓:葛淑娜

引用和修辭手法都屬於表現手法,但引用細說是一種說明方法。

用典到底是修辭還是表現手法(「用典」的定

2樓:匿名使用者

用典是一種修辭手法。

是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詞句來豐富而含蓄地

表達有關的內容和思想。

3樓:sui風如影

用典,就是引用古籍中的故事來表達要表達的思想。實際上是修辭手法(漢語的修辭手法有70多種),但習慣上稱之為表現手法。如象徵、聯想、想象等都是修辭手法,我們習慣上都稱其為表現手法,因為表現手法是母概念,包括藝術手法和修辭手法。

4樓:趙可愛

表現手法,用典是指在自己的文章中引用前人的經典語句。

用典是 修辭手法還是表現手法。

5樓:燕實酆昭

用典 [yòng

diǎn]

解釋:據事以類義,援古以證今。

作用:使立論有根據。

用典是一種修辭手法,多見於詩歌中。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詞句,為用典。可以豐富而含蓄地表達有關的內容和思想。

6樓:藺桂枝遇醜

用典是修辭手法,與「借用」等類似。「據事以類義,援古以證今」。即是用來以古比今,以古證今,借古抒懷。

用典是修辭手法還是表現手法?

7樓:百度使用者

「用典」絕對是修辭手法。但人們常不將它納入八種常用修辭。用典亦稱為用事法或使事法,即在詩文中援引典故的方法。

用典為修辭方式之一種,指借用典故來表情達意。典故作為引用語料的特殊性在於:在被引入創作的現實語境的同時,它為源出語境所賦予的意義核心也一併引入,由此形成的古今語境的交融生成了用典修辭的豐富的意義含蘊。

其中,典故正是作為引導古今語境相遇的資訊語碼,起著資訊傳遞的功能,用典的意**讀同時也便是典故闡釋的資訊解碼過程。

詩文用典,一是可以節省文字;二是可以用為說理表意的有力依據;三是行文顯得厚重典雅;四是可以引發讀者對所使之事與所表之意的模擬聯想,收到「不盡之意見於音外」的表達效果。使事有明使和暗使之分。用典要自然渾成,方為上乘。

例如: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李商隱《錦瑟》)

前句借莊子發夢見到自己幻化成蝴蝶之事為典,後句借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後來禪位退隱,不幸國亡身死,死後魂化為鳥,暮春啼苦之事為典。

一枝紅艷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李白《清平調》第二)

「雲雨巫山」指楚襄王與巫山神女夢幻般的歡會。李白以此事為典來比喻明皇與貴妃的歡愛。

8樓:婺源王學雄

是一種表現手法,不是修辭手法。修辭是就字、詞、句而言,修,是修飾之意,辭,就是言辭。

9樓:峰愛雪一生

我學過,是寫作手法。

10樓:請叫我大總攻

別瞎說了,用典是表現手法

11樓:匿名使用者

528去

一、′一一|

修辭手法有哪些,表現手法有哪些,兩者有什麼區別?

12樓:匿名使用者

希望這些能給予你幫助:

語文知識點梳理(應試精華版)

一、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說明、議論

二、表現手法:象徵、對比、烘托、設定懸念、前後呼應、欲揚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聯想、想象、襯托(正襯、反襯)

三、修辭手法: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引用、設問、反問、反覆、互文、對比、借代、反語

借代:不直說事物的名稱,而是用與本事物有密切關係的事物來代替本事物。

設問:為了揭示下文,強調某種觀點而有意提問

反問 :以疑問的形式表達確定的內容,肯定的形式表示的意思是否定的,否定的形式表示的意思是肯定的

比喻:是找出兩個事物之間的相似點,有相似點才能構成比喻,另外比喻就要有本體喻體和喻詞;

對偶:主要針對句子的結構而言,構成對偶的上下句之間必須字數相同,意思相對或相反,兩句才能構成對偶。

反語:就是用褒詞表達貶意。如"多麼美麗的名稱-進取性",這裡的"多麼美麗的名稱"是褒詞但表貶意。

頂針:是指把前一句結尾的詞語作為後一句起頭的詞語的修辭方法。例如:竹葉燒了,還有竹枝,竹枝斷了,還有竹鞭;竹鞭砍了,還有竹根。

摹狀:是指對事物的形狀、聲音、色彩如實的摹寫的一種修辭方法。如:他們輕輕的劃著船,般兩邊的水譁、譁、譁。

迭字:是指:就是乙個字重複使用,例如:綠油油的水草。

雙關: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利用語義和語音的條件,有意使語意具有雙重意義,言在此而意在彼,這種修辭方法就是雙關。雙關有四種:

1.諧音雙關。2.

語意雙關。3.音、形雙關。

4.音、形、義雙關。

諱飾:遇到忌諱的事物不便直說,而用旁的話來代替它、裝飾它的一種修辭方法。

排比:把結構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關、語氣一致的詞語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種修辭方法。

誇張:運用豐富的想像,在客觀現實的基礎上有目的的擴大或縮小事物的形象特徵,以增強表達效果的一種修辭方法。

反覆:為了強調某種意思,突出某種感情,有意重複使用某些詞語或句子的一種修辭方法。

擬人:借助豐富的想像,把事物摹擬**來寫的一種修辭方法。

四、記敘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五、記敘順序:順敘、倒敘、插敘

六、描寫角度:正面描寫、側面描寫

七、描寫人物的方法:語言、動作、神態、心理、外貌

八、描寫景物的角度:視覺、聽覺、味覺、觸覺

九、描寫景物的方法:動靜結合(以動寫靜)、概括與具體相結合、由遠到近(或由近到遠)

十、描寫(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間接)

十一、敘述方式:概括敘述、細節描寫

十二、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十三、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下定義、分類別、作詮釋、摹狀貌、引用

十四、**情節四部分: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十五、**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具體環境

十六、環境描寫分為: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十七、議**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十八、論據分類為:事實論據、道理論據

十九、論證方法:舉例(或事實)論證、道理論證(有時也叫引用論證)、對比(或正反對比)論證、比喻論證

二十、論證方式:立論、駁論(可反駁論點、論據、論證)

二十一、議**的文章的結構:總分總、總分、分總;分的部分常常有並列式、遞進式。

二十二、引號的作用:引用;強調;特定稱謂;否定、諷刺、反語

二十三、破折號用法:提示、註釋、總結、遞進、話題轉換、插說。

二十四、其他:

(一)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記敘文、**),埋下伏筆(記敘文、**),設定懸念(**),為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

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3、文末:點明中心(記敘文、**);深化主題(記敘文、**);照應開頭(議**、記敘文、**)

(二)修辭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結合句子語境。

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

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物件+特性。

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

答題格式:強調了+物件+特性

3;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

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物件+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4、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5、反覆:強調了……加強語氣

(三)句子含義的解答:

這樣的題目,句子中往往有乙個詞語或短語用了比喻、對比、借代、象徵等表現方法。答題時,把它們所指的物件揭示出來,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乙個行嗎?為什麼?

動詞:不行。因為該詞準確生動具體地寫出了……

形容詞: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

副詞(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為該詞準確地說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制,表時間,表範圍等),換了後就變成……,與事實不符。

(五)一句話中某兩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麼?

不能。因為(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裡、由現象到本質)規律不一致(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係(3)這些詞是遞進關係,環環相扣,不能互換。

(六)段意的歸納

1.記敘文:回答清楚(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做什麼事

格式:(時間+地點)+人+事。

2.說明文:回答清楚說明物件是什麼,它的特點是什麼,

格式:說明(介紹)+說明物件+說明內容(特點)

3.議**:回答清楚議論的問題是什麼,作者的觀點怎樣,

格式:用什麼論證方法證明了(論證了)+論點

13樓:匿名使用者

修辭手法

比喻(明喻、暗喻、借喻、博喻)

比擬(擬人、擬物)

反覆 對偶

排比 誇張

設問反問

雙關 反語

借代 引用

頂真《針》

通感 互文

表現手法

文學作品的表達技巧有三個層面的內容:

⑴、修辭方法:比喻、擬人、設問、反問、借代、對偶、誇張、襯托、用典、化用、互文、反覆等;

⑵、表達方式及表現手法:記敘、議論、描寫、抒情。

表達方式: 詩歌的形象性與抒情性要借助各種藝術手法來表現,我們要了解一些常見的藝術手法。詩詞中主要運用敘述、描述、議論、 抒情四種表達方式,這其中描寫、抒情是考查的重點。

抒情可分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間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描寫:動靜結合、虛實結合、點面結合、明暗結合、正側結合、聲色結合、粗筆勾勒、白描工筆等。

表現手法:賦、比、興;抑揚變化、鋪陳描寫、象徵聯想等。

⑶、篇章結構:首句標目、開門見山、曲筆入題、卒章顯志、以景結情、總分得當、以小見大、層層深入、過渡照應、伏筆鋪墊等。

修辭手法是從句子的角度來說的,表現手法是從篇章的的角度而言。

修辭手法是關於語言的藝術,表現手法是關於篇章的藝術。

修辭手法與表現手法的區別?

14樓:凱凱

文章和句子的用處不同

常見的修辭方法有:比喻、比擬、對偶、排比、對比、反覆、誇張、借代、反語、引用、設問、反問。

1.比喻(即"打比方"):用一種事物或情境比另一種事物或情境。

2.比擬:把物當作人來描寫,或者把人當作物來描寫.

3.對偶:用結構相同,字數相等的兩句(或短語)組成一對句子,把兩方面的意思突現出來。

4.排比:把內容相關,結構相同,語氣一致的三個(或三個以上)句子或短語接連起來用。

5.對比:把兩種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並舉出來,相對比較描述。

6.反覆:為了強調某事物或感情,使同一詞語或句子再次出現 (可連續,也可以間隔出現)

7.誇張:為了突出某事物的特徵,有意擴大或縮小的描述。

8.借代:不直接說出要描述的人或事物,而借用與人或事物有關的東西來代替。

9.反語:實際上要表達的意思和字面上的意思完全相反,用以加強幽默諷刺的表達效果。

10.引用:把別人的話或大家熟悉的成語典故等有選擇地組織到自己的文章裡。.

11·設問:先提出問題,接著說出自己的看法(自問自答)。

12.反問:即反詰。用疑問的形式來表達確定的意思。

不同文體的表現手法

1.抒情散文的表現手法豐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揚結合、象徵等手法;

2.記敘文的寫作手法:如首尾照應、畫龍點睛、巧用修辭、詳略得當、敘議結合、正側相映等; 3.議**寫作手法如引經據典、巧譬善喻、逆向求異、正反對比、模擬推理等;

4.**體:描寫手法、烘托手法、伏筆和照應、懸念和釋念、實寫與虛寫等;

5.古詩詞:賦比興、用典、襯托、對比、渲染、托物言志、畫龍點睛、以小見大、卒章顯志、欲揚先抑、聯想、想像、語序倒置;

常見的說明方法有舉事例、分類別、列資料、作比較、畫圖表、下定義、作詮釋、打比方、摹狀貌、引資料等10種。寫說明文要根據說明物件的特點及寫作目的,選用最佳方法。

1.舉例子。舉出實際事例來說明事物,使所要說明的事物具體化,以便讀者理解,這種說明方法叫舉例法。

2.分類別。將被說明的物件,按照一定的標準劃分成不同的類別,一類一類地加以說明,這種說明方法,叫分類別。 分類別是將複雜的事物說清楚的重要方法。

3.列資料。為了使所要說明的事物具體化,還可以採用列資料的方法,以便讀者理解。

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數字,一定要準確無誤,不準確的數字絕對不能用,即使是估計的數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據,並力求近似。

4.作比較。說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們比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體的或者大家已經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較,使讀者通過比較得到具體而鮮明的印象。

事物的特徵也往往在比較中顯現出來。在作比較的時候,可以是同類相比,也可以是異類相比,可以對事物進行「橫比」,也可以對事物進行「縱比」。

5.畫圖表。為了把複雜的事物說清楚,還可以採用圖表法,來彌補單用文字表達的缺欠,對有些事物解說更直接、更具體。

6.下定義。用簡明的語言對某一概念的本質特徵作規定性的說明叫下定義。下定義能準確揭示事物的本質,是科技說明文常用的方法。

7.作詮釋。從乙個側面,就事物的某乙個特點做些解釋,這種方法叫詮釋法。

定義法和詮釋法常採用「某某是什麼」的語言形式。形式相同,如何區分呢?一般來說,「是」字兩邊的話能夠互換,就是定義;如果不能互換,就是詮釋。

8.打比方。利用兩種不同事物之間的相似之處作比較,以突出事物的性狀特點,增強說明的形象性和生動性的說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9.摹狀貌。為了使被說明物件更形象、具體,可以進行狀貌摹寫,這種說明方法叫摹狀貌。

10.引資料。為了使說明的內容更充實具體,可以引資料說明。引資料的範圍很廣,可以是經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諺語等。

希望有幫助啊。。

表現手法修辭手法和表達方式有哪些

表現手法有托物言志 側面描寫 正面描寫 借景抒情 敘事抒情 借物喻人 直抒胸臆 欲揚先抑 順敘 倒敘 插敘 襯托 卒章顯志 象徵 照應 寓情於景 反襯 烘托 托物起興 渲染 虛筆 虛實結合 直接抒情 間接抒情 動靜結合 動靜相襯 大手筆 層遞 深化主旨 以小見大 點面結合 主次 遠近 通感 白描 繪...

表達方式表現手法描寫方法修辭手法文章體裁等一類的可以統稱為什么

統稱為表達技巧。表達技巧是乙個很複雜的概念。廣義地說,是指作品運用的寫作原則 規律和方法 從狹義的方面說,是指靈活運用一般寫作原則 規律 方法所表現出來的具體而又特殊的藝術方法。歸納起來說,可從下列多個方面考慮 1 修辭手法 比喻 比擬 排比 誇張 對比 借代 對偶 設問 反問 反覆 引用。2 表達...

古詩的修辭手法 表現手法 表達方式分別有哪些呢

修辭方法 比喻 擬人 設問 反問 借代 對偶 誇張 襯托 用典 化用 互文 反覆等 表達方式及表現手法 記敘 議論 描寫 抒情。表達方式 詩歌的形象性與抒情性要借助各種藝術手法來表現,我們要了解一些常見的藝術手法。詩詞中主要運用敘述 描述 議論 抒情四種表達方式,這其中描寫 抒情是考查的重點。抒情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