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寫念奴嬌赤壁懷古的心情是什麼,左右,最好在

2021-03-03 21:31:11 字數 4757 閱讀 1829

1樓:楓十六

此詞通過對月夜江上壯美景色的描繪,借對古代戰場的憑弔和對風流人物才略、氣度、功業的追念,曲折地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功業未就、老大未成的憂憤之情,同時表現了作者關注歷史和人生的曠達之心。全詞借古抒懷,雄渾蒼涼,大氣磅礴,筆力遒勁,境界巨集闊,將寫景、詠史、抒情融為一體,給人以撼魂蕩魄的藝術力量,曾被譽為「古今絕唱」。

念奴嬌赤壁懷古蘇軾下闕詩人內心獨白200字

2樓:夕陽戰刀

這首《念奴嬌》詞作於神宗元豐五年(1082),時因"烏台詩案"被貶黃州已兩年餘。黃州城外的赤壁(鼻)磯風景優美,是文人清賞之地。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捲二十八載東坡語:

黃州西山麓,鬥入江中,石色如丹,傳雲曹公敗處,所謂赤壁者。或曰非也。曹公敗歸,由華容路,路多泥濘,使老弱先行踐之而過,曰:

'劉備智過人而見事遲,華容夾道皆葭葦,若使縱火,吾無遺類矣。今赤壁少西對岸即華容鎮,庶幾是也。然岳州復有華容縣,竟不知孰是。

今日,李委秀才來,因以小舟載酒,飲於赤壁下。李善吹笛,酒酣,作數弄。風起水涌,大魚皆出,山上有栖鶻,亦驚起。

坐念孟德、公瑾,如昨日耳。蘇軾這裡所描述的風起水涌景象和對曹操、周瑜赤壁之戰的聯想,在這首《念奴嬌》詞和《赤壁賦》中都有鮮明生動的反映。

值得注意的是,蘇軾對於黃州之赤壁是否三國時赤壁之戰的故地是頗存疑慮的。

【賞析】

此詞懷古抒情,寫自己消磨壯心殆盡,轉而以曠達之心關注歷史和人生。上闋以描寫赤壁磯風起浪湧的自然風景為主,意境開闊博大,感慨隱約深沉。起筆凌雲健舉,包舉有力。

將浩蕩江流與千古人事並收筆下。

千古風流人物既被大浪淘盡,則一己之微豈不可悲?然而蘇軾卻另有心得:既然千古風流人物也難免如此,那麼一己之榮辱窮達復何足悲嘆!

人類既如此殊途而同歸,則汲汲於一時功名,不免過於迂腐了。接下兩句切入懷古主題,專說三國赤壁之事。"人道是"三字下得極有分寸。

赤壁之戰的故地,爭議很大。一說在今湖北蒲圻縣境內,已改為赤壁市。但今湖北省內有四處地名同稱赤壁者,另三處在黃岡、武昌、漢陽附近。

蘇軾所遊是黃岡赤壁,他似乎也不敢肯定,所以用"人道是"三字引出以下議論。

"亂石"以下五句是寫江水騰湧的壯觀景象。其中"穿"、"拍"、"卷"等動詞用得形象生動。"江山如畫"是寫景的總括之句。"一時多少豪傑"則又由景物過渡到人事。

蘇軾重點要寫的是"三國周郎",故下闋便全從周郎引發。換頭五句寫赤壁戰爭。與周瑜的談笑論戰相似,作者描寫這麼一場轟轟烈烈的戰爭也是舉重若輕,閒筆紛出。

從起句的"千古風流人物"到"一時多少豪傑"再到"遙想公瑾當年",視線不斷收束,最後聚焦定格在周瑜身上。然而寫周瑜卻不寫其大智大勇,只寫其儒雅風流的氣度。

不留意的人容易把"羽扇綸巾"看作是諸葛亮的代稱,因為諸葛亮的裝束素以羽扇綸巾著名。但在三國之時,這是儒將通常的裝束。宋人也多以"羽扇"代指周瑜,如戴復古《赤壁》詩云:

"千載周公瑾,如其在目前。英風揮羽扇,烈火破樓船。"

蘇軾在這裡極言周瑜之儒雅淡定,但感情是複雜的。"故國"兩句便由周郎轉到自己。周瑜破曹之時年方三十四歲,而蘇軾寫作此詞時年已四十七歲。

孔子曾說:"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蘇軾從周瑜的年輕有為,聯想到自己坎坷不遇,故有"多情應笑我"之句,語似輕淡,意卻沉鬱。

但蘇軾畢竟是蘇軾,他不是一介悲悲戚戚的寒儒,而是參破世間寵辱的智者。所以他在察覺到自己的悲哀後,不是像南唐李煜那樣的沉溺苦海,自傷心志,而是把周瑜和自己都放在整個江山歷史之中進行觀照。在蘇軾看來,當年瀟灑從容、聲名蓋世的周瑜現今又如何呢?

不是也被大浪淘盡了嗎。這樣一比,蘇軾便從悲哀中超脫了。"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哪復計東西"(《和子由澠池懷舊》)。所以蘇軾在與周瑜作了一番比較後,雖然也看到了自己的政治功業無法與周瑜媲美,但上公升到整個人類的發展規律和普遍命運,雙方其實也沒有什麼大的差別。有了這樣深沉的思索,遂引出結句"人間如夢,一樽還酹江月"的感慨。

正如他在《西江月》詞中所說的那樣:"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消極悲觀不是人生的真諦,超脫飛揚才是生命的壯歌。

既然人間世事恍如一夢,何妨將樽酒灑在江心明月的倒影之中,脫卻苦悶,從有限中玩味無限,讓精神獲得自由。其同期所作的《赤壁賦》於此說得更為清晰明斷:"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無盡,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也。"這種超然遠想的文字,宛然是《莊子?齊物論》思想的翻版。

但莊子以此迴避現實,蘇軾則以此超越現實。

黃州數年是蘇軾思想發生轉折的時期,也是他不斷走向成熟和睿智的時期,他以此保全自己的岸然人格,也以此養護自己淳至的精神。這首《念奴嬌》詞及其作於同一時期的數篇詩文,都為我們透示了其中的端倪。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的賞析

3樓:花夢涵

千古風流人物既被大浪淘盡,則一己之微豈不可悲?然而蘇軾卻另有心得:既然千古風流人物也難免如此,那麼一己之榮辱窮達復何足悲嘆!

人類既如此殊途而同歸,則汲汲於一時功名,不免過於迂腐了。接下兩句切入懷古主題,專說三國赤壁之事。"人道是"三字下得極有分寸。

赤壁之戰的故地,爭議很大。一說在今湖北蒲圻縣境內,已改為赤壁市。但今湖北省內有四處地名同稱赤壁者,另三處在黃岡、武昌、漢陽附近。

蘇軾所遊是黃岡赤壁,他似乎也不敢肯定,所以用"人道是"三字引出以下議論。

"亂石"以下五句是寫江水騰湧的壯觀景象。其中"穿"、"拍"、"卷"等動詞用得形象生動。"江山如畫"是寫景的總括之句。"一時多少豪傑"則又由景物過渡到人事。

蘇軾重點要寫的是"三國周郎",故下闋便全從周郎引發。換頭五句寫赤壁戰爭。與周瑜的談笑論戰相似,作者描寫這麼一場轟轟烈烈的戰爭也是舉重若輕,閒筆紛出。

從起句的"千古風流人物"到"一時多少豪傑"再到"遙想公瑾當年",視線不斷收束,最後聚焦定格在周瑜身上。然而寫周瑜卻不寫其大智大勇,只寫其儒雅風流的氣度。

不留意的人容易把"羽扇綸巾"看作是諸葛亮的代稱,因為諸葛亮的裝束素以羽扇綸巾著名。但在三國之時,這是儒將通常的裝束。宋人也多以"羽扇"代指周瑜,如戴復古《赤壁》詩云:

"千載周公瑾,如其在目前。英風揮羽扇,烈火破樓船。"

蘇軾在這裡極言周瑜之儒雅淡定,但感情是複雜的。"故國"兩句便由周郎轉到自己。周瑜破曹之時年方三十四歲,而蘇軾寫作此詞時年已四十七歲。

孔子曾說:"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蘇軾從周瑜的年輕有為,聯想到自己坎坷不遇,故有"多情應笑我"之句,語似輕淡,意卻沉鬱。

但蘇軾畢竟是蘇軾,他不是一介悲悲戚戚的寒儒,而是參破世間寵辱的智者。所以他在察覺到自己的悲哀後,不是像南唐李煜那樣的沉溺苦海,自傷心志,而是把周瑜和自己都放在整個江山歷史之中進行觀照。在蘇軾看來,當年瀟灑從容、聲名蓋世的周瑜現今又如何呢?

不是也被大浪淘盡了嗎。這樣一比,蘇軾便從悲哀中超脫了。"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哪復計東西"(《和子由澠池懷舊》)。所以蘇軾在與周瑜作了一番比較後,雖然也看到了自己的政治功業無法與周瑜媲美,但上公升到整個人類的發展規律和普遍命運,雙方其實也沒有什麼大的差別。有了這樣深沉的思索,遂引出結句"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的感慨。

正如他在《西江月》詞中所說的那樣:"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消極悲觀不是人生的真諦,超脫飛揚才是生命的壯歌。

既然人間世事恍如一夢,何妨將樽酒灑在江心明月的倒影之中,脫卻苦悶,從有限中玩味無限,讓精神獲得自由。其同期所作的《赤壁賦》於此說得更為清晰明斷:"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也。"這種超然遠想的文字,宛然是《莊子•齊物論》思想的翻版。但莊子以此迴避現實,蘇軾則以此超越現實。

黃州數年是蘇軾思想發生轉折的時期,也是他不斷走向成熟和睿智的時期,他以此保全自己的岸然人格,也以此養護自己淳至的精神。這首《念奴嬌》詞及其作於同一時期的數篇詩文,都為我們透示了其中的端倪。

此詞自問世後,經歷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命運,譽之者如胡仔《苕溪漁隱叢話》稱其"語意高妙,真古今絕唱"。貶之者如俞文豹《吹劍續錄》所雲:"東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謳。

因問:'我詞比柳七何如?'對曰:

'柳郎中詞,只好合十七八女孩兒,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執鐵板,唱'大江東去'。公為之絕倒。

"幕士的言論表面上是從演唱風格上區分了柳、蘇二家詞風的不同,但暗含有對蘇詞悖離傳統詞風的揶揄。清代更有人認為此詞"平仄句調都不合格"(丁紹儀《聽秋聲館詞話》),朱彝尊《詞綜》並詳加辯證,亦可謂吹毛求疵者。

《念奴嬌》是蘇軾貶官黃州後的作品。蘇軾21歲中進士,30歲以前絕大部分時間過著書房生活,仕途坎坷,隨著北宋政治風浪,几上幾下。43歲(元豐二年)時因作詩諷刺新法,**下獄,出獄後貶官為黃州團練副使。

這是個閒職,他在舊城營地闢畦耕種,遊歷訪古,政治上失意,滋長了他逃避現實和懷才不遇的思想情緒,但由於他豁達的胸懷,在祖國雄偉的江山和歷史風雲人物的激發下,借景抒情,寫下了一系列膾炙人口的名篇,此詞為其代表。

4樓:儂儂庚澈

1。這首詞是蘇軾因「烏台詩案」貶謫黃州後所作,當時年已四十七歲。詞的題目為赤壁懷古,借古代周瑜之少年有為,感嘆自己年歲已老,事業無成。

詞的結尾,作者似頗達觀,以求解脫,其實是一時形勢所迫,其豪邁氣魄與用世之心仍在。

2。詞的上片扣赤壁之題,寫江山雄奇之景。首兩名總寫江山,人物,接兩句點明赤壁,「亂石...

」三句,正面描寫赤壁風景。「江山如畫」結上,「一時多少豪傑」遞下。下片扣「懷古」之題,由江山寫到人物,由寫景轉入抒情。

從人人角度刻畫周瑜年輕有為,實為反襯自己老大示有所成。「故國」以下三句為自抒內心痛苦,借酒澆愁。

3。從風格上看,此詞氣勢磅礴,境界巨集大,格調雄渾,是宋代豪放詞的代表作。

4。此詞在詞史上有著巨大貢獻,創造性的刻畫歷史人物周瑜----以人物入詞。寫人物,寫景,敘事,抒情,詠史,說理於一爐,自然順暢無痕跡,實為千古絕唱。

念奴嬌赤壁懷古的感想念奴嬌赤壁懷古200字的感想

這首被譽為 千古絕唱 的名作,是宋詞中流傳最廣 影響最大的作品,也是豪放詞最傑出的 代表。它寫於神宗元豐五年 1082 年七月,是蘇軾貶居黃州時游黃風城外的赤壁磯時所作。此詞對於一度盛行纏綿悱惻之風的北宋詞壇,具有振聾發聵的作用。開篇即景抒情,時越古今,地跨萬里,把傾注不盡的大江與名高累世的歷史人物...

《念奴嬌赤壁懷古》全文

原文 作者 蘇軾 朝代 宋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譯文 大江之水滾滾不斷向東流...

念奴嬌赤壁懷古和水調歌頭(蘇軾)的原文正確的原文

念奴嬌 赤壁懷古 作者 蘇軾 朝代 宋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譯文 大江之水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