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蒹葭》賞析,《詩經蒹葭》全文和解釋

2021-03-03 21:31:11 字數 5140 閱讀 2491

1樓:冀時代

這首詩三章都用秋水岸邊淒清的秋景起興,所謂「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蒹葭淒淒,白露未晞」,「蒹葭採採,白露未已」,刻劃的是一片水鄉清秋的景色,既明寫了主人公此時所見的客觀景色,又暗寓了他此時的心情和感受,與詩人困於愁思苦想之中的淒惋心境是相一致的。換過來說,詩人的淒惋的心境,也正是借這樣一幅秋涼之景得到渲染烘托,得到形象具體的表現。王夫之《姜齋詩話》說:

「關情者景,自與情相為珀芥也。情景雖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樂之觸,榮悴之迎,互藏其宅」,這首詩就是把暮秋特有的景色與人物委婉惆悵的相思感情交鑄在一起,從而渲染了全詩的氣氛,創造的乙個撲朔迷、情景交融的意境。

另外,《蒹葭》一詩,又是把實情實景與想象幻想結合在一志,用虛實互相生髮的手法,借助意象的模糊性和朦朧性,來加強抒情寫物的感染力的。「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這是他第一次的幻覺,明明看見對岸有個人影,可是怎麼走也走不到她的身邊。「宛在水**」,這是他第二次的幻覺,忽然覺得所愛的人又出現在前面流水環繞小島上,可是怎麼遊也遊不到她的身邊。

那個倩影,一會兒「在水一方」,一會兒「在水**」;一會兒在岸邊,一會兒在高地。真是如同在幻景中,在夢境中,但主人公卻堅信這是真實的,不惜一切努力和艱辛去追尋她。這正生動深刻地寫出了乙個痴情者的心理**,寫出了他對所愛者的強烈感情。

而這種意象的模糊和迷茫,又使全詩具有一種朦朧的美感,生發出韻味無窮的藝術感染力。

多了點,樓主自己摘吧,麻煩了

詩經《蒹葭》賞析

2樓:暮夏淺眠

如果把詩中的「伊人」認定為情人、戀人,那麼,這首詩就是表現了抒情主人公對美好愛情的執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悵心情。精神是可貴的,感情是真摯的,但結果是渺茫的,處境是可悲的。

然而這首詩最有價值意義、最令人共鳴的東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創造的「在水一方」可望難即這一具有普遍意義的藝術意境。好詩都能創造意境。意境是一種格局、一種結構,它具有含容一切具備相似格局、類同結構的異質事物的效能。

「在水一方」的結構是:追尋者——河水——伊人。由於詩中的「伊人」沒有具體所指,而河水的意義又在於阻隔,所以凡世間一切因受阻而難以達到的種種追求,都可以在這裡發生同構共振和同情共鳴。

原文:蒹葭

【作者】無名氏 【朝代】先秦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採採,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譯文:大片的蘆葦青蒼蒼,清晨的露水變成霜。我所懷念的心上人啊。

就站在對岸河邊上。逆流而上去追尋她(他),追隨她(他)的道路險阻又漫長。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她(他)彷彿在河水**。

蘆葦淒清一大片,清晨露水尚未曬乾。

我所懷念的心上人啊。她(他)就在河水對岸。逆流而上去追尋她(他),那道路坎坷又艱難。

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她(他)彷彿在水中小洲。河畔蘆葦繁茂連綿,清晨露滴尚未被蒸發完畢。我所懷念的心上人啊。

她(他)就在河岸一邊。逆流而上去追尋她(他),那道路彎曲又艱險。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她(他)彷彿在水中的沙灘。

3樓:匿名使用者

蒹葭蒼蒼①,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溯游從之,宛在水**②。(一章) 蒹葭萋萋③,白露未晞④。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⑤。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二章) 蒹葭採採,白露未已。

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讓⑥。

(三章)

①蒹,荻。葭,葦。多隆阿曰:「荻之高者不過五六尺,葦之高者至丈餘;荻莖細如蒿梗,葦之大者則如小竹;葦之中實,荻之中空,二草之別在此也。」

②毛傳:「逆流而上曰溯洄,順流而涉日溯遊。」

③萋萋,釋文:「本亦作『悽』。」張慎儀曰:

「《說文》:『萋,草盛也。」悽,雨雲起也。

』此詩應以萋為正字。」徐礅曰:「《四月》詩傳:

『淒淒,涼風也。』《綠衣》詩傳:『悽,寒風也。

』《蒹葭》當霜凝之候,涼風蕭瑟,寒意悽其,既盛而將痱矣。」據此,是讀「萋」,可以讀出景象;讀「悽」,則並景中之情,或曰視覺中的感覺,亦可解得。

④毛傳:「晞,幹也。」

⑤毛傳:「湄,水賺也。躋,公升也。

」鄭箋:「言其難至如昇阪。」按湄,《爾雅·釋水》:

「水草交為湄。」李巡注:「水中有草木交會曰湄。

」又毛傳曰「水賺」者,胡承珙曰:「《說文》『賺,崖也。」崖,高邊也。

』下文『道阻且躋』,躋為公升義,故此以『水隒』見其高意。」

⑥毛傳:「涘,厓也。」鄭箋:

「『右』者,言其迂迴也。」焦琳日:「道阻且長、且躋、且右,皆因溯遊逆流之故,意中覺得必是如此,無認作真有別樣阻滯也。

」李九華曰:「《爾雅》『小洲曰渚,小渚曰址,小沚曰坻』,皆絕小之稱。」

讀《蒹葭》會想到吳文英《踏莎行》中的「隔江人在雨聲中,晚風菰葉生愁怨」。這原是夢窗詞中的警句,而此中韻致總覺得是從《蒹葭》化出。然而《蒹葭》之好,後人究竟不可及。

序稱:「《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禮,將無以固其國焉。」真不知是從何說起。

朱熹之解,稍得其意:「言秋雨方盛之時,所謂彼人者,乃在水之一方,上下求之而皆不可得。然不知其何所指也。

」若賞鑑一派,說此篇則多有會心之言。如陸化熙:「通詩反覆詠嘆,無非想象其人所在而形容得見之難耳。

一篇俱就水說,故以蒹葭二句為敘秋水盛時景色,而蕭索淒涼,增人感傷之意,亦恍然見矣,兼可想秦人悲歌意氣。『所謂』二字有味,正是意中之人難向人說,懸虛說個『一方』,政照下求之不得。若果有一定之方,即是人跡可至,何以上下求之而皆不可得哉。

會得此意,則連水亦是借話。」如賀貽孫:「秋水淼茫,已傳幽人之神,『蒹葭』二句又傳秋水之神矣。

繪秋水者不能繪百川灌河為何狀,但作蘆洲荻渚出沒霜天煙江之間而已。所謂伊人,何人也?可思而不可見,可望而不可親。

目前,意中,脈脈難言,但一望蒹葭,秋波無際,露氣水光,空明相擊,則以為在水一方而已。而一方果何在乎?溯洄、溯游而皆不可從也。

此其人何人哉?『宛在』二字意想深穆,光景孤澹。」「『道阻且長』,『宛在水**』,皆可意會而不可言求,知其解者並在水一方,亦但付之想象可也。

」《蒹葭》不是寫「遇」,如《邶風·谷風》,如《衛風·氓》,如《齊風·東方之日》,而只是寫乙個「境」。遇,一定有故事,境則不必。遇多半以情節見意見情,境則以興象見情見意。

就實景說,《蒹葭》中的水未必大,至少遠遜於《漢廣》。就境象說,卻是天長水闊,秋景無限,竟是同《漢廣》一樣的煙波浩渺。「伊人」究竟是賢臣還是美女,都無關緊要,無論思賢臣還是思美女,這「思」都沒有高尚或卑下的區別。

或者,這竟是乙個寓言呢,正所謂「連水也是借話」。戴君恩說:「溯洄、溯游,既無其事,在水一方,亦無其人。

詩人感時撫景,忽焉有懷,而托言於一方,以寫其牢騷抑鬱之意。」詩人只是倔強於自己這乙份思的執著,讀詩者也果然覺得這執著之思是這樣可珍貴。若一定要為「伊人」派定身分,怕是要損掉了泰半詩思,雖然詩人之所思原是很具體的,但他既然把這「具體」化在茫茫的一片興象中,而使它有了無限的「可能」,則我們又何必再去追索那曾經有過的惟一呢。

《詩經·蒹葭》全文和解釋

4樓:魅惑眾生之神

《詩經·蒹葭》先秦·佚名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採採,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釋義】:

大片的蘆葦青蒼蒼,清晨的露水變成霜。我所懷念的心上人啊。就站在對岸河邊上。

逆流而上去追尋她(他),追隨她(他)的道路險阻又漫長。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她(他)彷彿在河水**。

蘆葦淒清一大片,清晨露水尚未曬乾。我那魂牽夢繞的人啊,她(他)就在河水對岸。

逆流而上去追尋她(他),那道路坎坷又艱難。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她(他)彷彿在水中小洲。

河畔蘆葦繁茂連綿,清晨露滴尚未被蒸發完畢。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啊,她(他)就在河岸一邊。

逆流而上去追尋她(他),那道路彎曲又艱險。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她(他)彷彿在水中的沙灘。

【賞析】:

如果把詩中的「伊人」認定為情人、戀人,那麼,這首詩就是表現了抒情主人公對美好愛情的執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悵心情。精神是可貴的,感情是真摯的,但結果是渺茫的,處境是可悲的。

然而這首詩最有價值意義、最令人共鳴的東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創造的「在水一方」可望難即這一具有普遍意義的藝術意境。好詩都能創造意境。意境是一種格局、一種結構,它具有含容一切具備相似格局、類同結構的異質事物的效能。

「在水一方」的結構是:追尋者——河水——伊人。由於詩中的「伊人」沒有具體所指,而河水的意義又在於阻隔,所以凡世間一切因受阻而難以達到的種種追求,都可以在這裡發生同構共振和同情共鳴。

由此看來,不妨把《蒹葭》的詩意理解為一種象徵,把「在水一方」看作是表達社會人生中一切可望難即情境的乙個藝術範型。這裡的「伊人」,可以是賢才、友人、情人,可以是功業、理想、前途,甚至可以是福地、聖境、仙界;這裡的「河水」,可以是高山、深塹,可以是宗法、禮教,也可以是現實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其他任何障礙。只要有追求、有阻隔、有失落,就都是它的再現和表現天地。

如此說來,古人把蒹葭解為勸人遵循周禮、招賢、懷人,今人把它視**情詩,乃至有人把它看作是上古之人的水神祭祖儀式,恐怕都有一定道理,似不宜固執其一而否決其他,因為它們都包蘊在「在水一方」的象徵意義之中。

5樓:曠海逸許瑗

【名稱】《國風·秦風·蒹葭》

【年代】先秦

【作者】無名氏

【體裁】詩歌

【出處】《詩經》

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採採,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譯文】

河邊蘆葦青蒼蒼,秋深露水結成霜。意中人在何處?就在河水那一方。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又太長。順著流水去找她,彷彿在那水**。

河邊蘆葦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幹。意中人在何處?就在河岸那一邊。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攀登難。順著流水去找她,彷彿就在水中灘。

河邊蘆葦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意中人在何處?就在水邊那一頭。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曲難求。順著流水去找她,彷彿就在水中洲。

詩經蒹葭賞析,詩經蒹葭300字賞析

東周時的秦地大致相當於今天的陝西大部及甘肅東部。其地 迫近戎狄 這樣的環境迫使秦人 修習戰備,高尚氣力 漢書 地理志 而他們的情感也是激昂粗豪的。儲存在 秦風 裡的十首詩也多寫征戰獵伐 痛悼諷勸一類的事,似 蒹葭 晨風 這種悽婉纏綿的情致卻更像鄭衛之音的風格。詩中 白露為霜 給讀者傳達出節序已是深秋...

《詩經秦風蒹葭》原文是什麼,求詩經秦風蒹葭全文難讀字要注音

詩經 秦風 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蒹葭採採,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譯文 河邊蘆葦青蒼蒼,秋深露水結成霜。意...

蒹葭詩經國風秦風怎麼讀,求詩經秦風蒹葭全文難讀字要注音

詩經 蒹葭 ji n ji 蒹葭 ji n ji 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 s hu 從之,道阻 z 且 qi 長。溯 s 遊從之,宛在水 蒹葭 ji n ji 淒淒 q 白露未晞 x 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 s hu 從之,道阻且躋 j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d 蒹葭採採,白露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