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法是什麼,曆法的由來是什麼???

2021-03-03 21:18:07 字數 6055 閱讀 7030

1樓:易書科技

自古以來,人類就利用天體在天球上的運動來計量時間,因為這種運動既均勻,又能為一切人所觀測、所共用。首先是太陽的東昇西落運動,可以用來計量「日」以內的時間,如日、時、分和秒。我們幹日所說的1日等於24小時,就是太陽週日視運動的平均週期。

「日」以上的時間單位,還有「月」和「年」。所謂曆法,正是測算年、月、日的長度及其相互關係,並排定實用的歷月、歷年以至世紀的法則。

曆法中最基本的單位,是朔望月和回歸年。一朔望月等於29.5306日,它是鮮明的月相變化的週期,又與潮汐和日食、月食現象有關,因而最早被人們用來計算日子。

一回歸年等於365.2422日,這是太陽直射點在地球赤道南北回歸運動的週期,因而是地球上季節變化的週期;如果以它為週期來迴圈計算日子,日期就能體現節令或農時,因而對農業生產有重要的意義。

不過,回歸年和朔望月並不是日的整數倍,而實際應用的年和月,即曆書或日曆上的歷年和歷月,卻又必須是日的整數倍。例如,不能想象把乙個月定為29.53天,也不能讓所有的歷年都為365天。

因為這樣做,一年兩年問題不大,但年代一長,誤差累計起來,日期就不能正確反映節令了。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人們只能採用交替排列大月、小月或大年、小年的辦法,既使歷年或歷月含整數日子,又使歷年或歷月的平均值等於回歸年或朔望月。如大月30天,小月29天,100個月中安排53個大月,就可使平均歷月等於29.53天,即相當近似地等於朔望月。

此外,回歸年等於12.3683朔望月,兩者間也不是整數倍。因此,如果將一年分為12個月,那麼就無法兼顧年和月。

例如,若平均歷月等於朔望月,那麼1歷年(12個歷月)就不等於回歸年;若1平均歷年等於回歸年,等於12個平均歷月,那麼1平均歷月就不會等於朔望月。所以,古往今來各民族曆法雖然很多,但不外乎三種型別:以回歸年為基礎的陽曆;基於朔望月的陰曆;還有打破一年12個月的傳統,從而兼顧回歸年和朔望月兩個週期的陰陽曆。

曆法的由來是什麼??? 10

2樓:阿笨

陰陽合曆,是調和太陽、地球、月亮的運轉週期的曆法。它既要求曆法月同朔望月基本相符,又要求曆法年同回歸年基本相符,是一種綜合陰、陽曆優點,調合陰、陽曆矛盾的曆法,所以叫陰陽合曆。我國古代的各種曆法和今天使用的農曆,都是這種陰陽合曆。

[編輯本段]起源

曆法主要是農業文明的產物,最初是因為農業的生產的需要而創制的。西元前2023年,生活在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根據自然變換的規律,制定了時間上最早的方法,即太陰曆。蘇美爾人以月亮的陰晴圓缺作為計時標準,把一年分為12個月,共364天。

西元前2000左右,古埃及人根據計算尼羅河氾濫的週期,制定出了太陽曆,這是公曆最早的源頭。中國的曆法起源也很早,形成了獨特的陰陽曆法。在世界歷史上,不同的時期和不同的地區,還採用過各種不同的曆法,比如伊斯蘭教曆,中國的農曆,藏曆等。

3樓:紫環

曆法主要是農業文明的產物,最初是因為農業的生產的需要而創制的。西元前2023年,生活在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根據自然變換的規律,制定了時間上最早的方法,即太陰曆。蘇美爾人以月亮的陰晴圓缺作為計時標準,把一年分為12個月,共354天。

西元前2000左右,古埃及人根據計算尼羅河氾濫的週期,制定出了太陽曆,這是公曆最早的源頭。中國的曆法起源也很早,形成了獨特的陰陽曆法。在世界歷史上,不同的時期和不同的地區,還採用過各種不同的曆法,比如伊斯蘭教曆,中國的農曆,藏曆等。

什麼是曆法?

4樓:易書科技

曆法是按一定法制,組合年、月、日等計時單位,構成單位之間換算的方法,以供計量時間之用。

從遠古到現在,世界各國通用的曆法,種類繁多,諸如:古埃及歷、古巴比倫歷、古希臘歷、猶太歷、儒略曆、格里曆、伊斯蘭歷、印度歷以及中國歷朝頒行的多種曆法。按其著重點的不同,它們大體可以歸納為三類:

以太陽回歸年為主要依據的曆法叫做「陽曆」,以月亮朔望月為主更迭的曆法叫做「陰曆」,同時兼顧回歸年和朔望月的曆法叫「陰陽曆」。

回歸年是地球繞太陽公轉一週,從春分點再回到春分點的時間,即四季更迭的週期。一回歸年長365天5時48分46秒。陽曆就把它作為「歷年」

的標準。朔望月是月亮和太陽會合的週期,也是月亮盈虧圓缺變化的週期。一朔望月長29天12時44分03秒。陰曆把朔望月作為「歷月」的標準,規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

中國古代的曆法有三種:陽曆,陰曆和陰陽合曆。陽曆也叫太陽曆;陰曆也叫太陰曆、月亮歷;陰陽合曆,便是俗稱的農曆。

曆法的傳說

相傳,在很久以前,有個年輕人叫萬年。有一次,他上山打柴,因為天氣炎熱,便坐在樹蔭下休息。忽然,地上樹影的移動啟發了他。

回家之後,他用幾天時間研製出乙個測日影計天時的晷儀。可是,當天陰、有雨或有霧時,由於沒有太陽,而影響了測量準確性。後來,山崖上的滴泉引發了他的興趣,於是他又動手製做了乙個五層漏壺。

日久天長,他發現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時的長短便要重複一遍。

那時的國君叫祖乙。天氣風雲的不測,也使他很苦悶。萬年知道後,忍不住就帶著日晷和漏壺去見國君祖乙,對祖乙講解日月執行的道理。

祖乙聽後龍顏大悅,認為很有道理。於是把萬年留下,同時在天壇前修築日月閣,築起日晷臺和漏壺亭。並派了十二個童子服侍萬年。

祖乙對萬年說:「希望你能測準日月規律,推算出準確的晨夕時間,研製曆法,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冬去春來,年復一年。

萬年經過長期觀測,精心推算,終於製出了準確的太陽曆。當他把太陽曆呈現給繼任的國君時,已是滿面銀須。國君大為感動,為萬年的功績,便將太陽曆命名為萬年曆,封萬年為日月壽星。

陽曆和閏年

陽曆是依據地球繞太陽的公轉而定的曆法,也稱公曆。它以地球繞太陽一週(一回歸年)為一年。乙個回歸年的長度為365天5小時48分46秒。

因為這個數不是日的整數,為了便於使用,就將365天作為一年,這就是陽曆的一年。因此,每年就多出5小時48分46秒,每4年就多出一天。於是,每4年加1天,為366天,就是閏年。

這一天加在2月份的末尾。

那麼,為什麼公曆裡獨獨2月在平年是28天呢?傳說在西元前46年,羅馬統帥愷撒著手制定陽曆時,本來規定每年12個月,逢奇是大月,31天;逢偶是小月,30天。2月份逢偶,也應該是30天。

但這樣算下來,一年就不是365天,而是366天。所以必須想法在一年中除去1天。從哪乙個月裡扣去一天呢?

因為在古羅馬,執行死刑都在2月,因此人們認為2月是不祥的月份。

所以就在2月份裡扣去了一天,2月份就成了29天。後來,屋大維繼愷撒之後做了羅馬皇帝。屋大維發覺愷撒是7月生的,7月是大月,有3l天,而自己是8月生的,8月份是小月,只有30天。

為了和愷撒表示同樣的尊嚴,屋大維決定把8月也改為31天。還將下半年的10月和12月都改為大月,9月、11月兩個月改為小月。這樣就多出來一天,只好又從不吉利的2月內扣掉。

於是,2月就變成28天了。2000多年來,人們一直沿用著,逐漸地形成了一種習慣。

所以現行的公曆: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3l天,4月、6月、9月、1 1月30天,2月平年28天,閏年29天。能被4除盡的年份為閏年。

農曆和閏月

農曆是我國使用的一種傳統曆法,又名夏曆、中歷、舊曆,民問也有叫陰曆的。它用嚴格的朔望週期來定月,又用設定閏月的方法使年的平均長度與回歸年相似,兼有陰曆月和陽曆年的性質,所以實際上是一種陰陽合曆。農曆把日月合朔的日期當作月首,即初一。

朔望月的平均長度約為29日12小時46分3秒,因此農曆大月是30天,小月29天。

農曆基本上以12個月為一年。但12個朔望月為354.3667天,和回歸年相差l 1天左右。因此每3年就多出33天。

為把多餘的日數消掉,每隔3年就要加乙個月,這就是農曆的閏月。有閏月的年份叫閏年,為13個月。至於閏哪一年,由節氣決定。

農曆平年354天或355天。閏年為:383天或384天。

四季劃分

我國古代是以二十四節氣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作為四季的開始。

民間一般用農曆的月份來劃分四季:春季為農曆一月到三月,夏季為四月到六月,秋季為七月至九月,冬季為十月到十二月。

在天文上,是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作為四季的開始。

氣象上一般以陽曆的3月到5月為春季,6月到8月為夏季,9月到11月為秋季,12月到第二年的2月為冬季。為了盡可能全面地反映乙個地區季節變化的物候情況,氣象部門是用五天平均氣溫的高低作為劃分四季的標。準:

平均氣溫穩定在100c以下,為冬季;平均氣溫穩定在220c以上,為夏季;平均氣溫在lo。c~220c之間是春季和秋季。

天干地支天干地支簡稱干支,是農曆中用來編排年號和日期用的,包括十天幹和十二地支。

天乾: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地支還有陰陽之分:甲、丙、戊、庚、壬為陽幹,乙、丁、己、辛、癸為陰乾;子、寅、辰、午、申、戌為陽支,醜、卯、巳、未、酉、亥為陰支。天乾和地支排列起來,共有60個組合,叫做「六十甲子"。

我國人民舊時便是以六十甲子迴圈起來紀年、紀月、紀日、紀時的。

60輪甲子表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干支紀年法

十天幹和十二地支依次組合成對,組成方法是,以天乾的單數對地支的單數,天乾的雙數對地支的雙數,從「甲子"開始,然後依次是「乙丑」、「丙寅」、「丁卯」、「戊辰"……「癸亥」。從「甲子」到「癸亥」,共60對,稱60輪甲子。這60對於支,每一對代表一年。

假如某一年是甲子年,則以後依次是乙丑年、丙寅年……癸亥年(見上表)。然後又從甲子年開始向後推,60年乙個輪迴,如此迴圈往復不斷。

「干支紀年」在到東漢元和二年(即公元85年)以**命名的形式頒行全國,一直延續到現在。

干支紀月法

如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年,正月為戊寅;丙或辛之年正月為庚寅,丁或壬之年正月為壬寅,戊或癸之年正月為甲寅。正月之干支知道了,其餘月可按六十甲子的順序推算。

干支紀日法

甲子第一日,乙丑為第二日,丙寅為第三日……60日為一週。一週完了再由甲子日起,周而復始,迴圈往復。例如農曆己巳年(2023年)正月初一是丁酉日,初二是戊戌日……到三月初七正好是60天,因此三月初二又是丁酉日。

千支紀時法

一天中時辰的地支也是確立的,所以二十四小時配十二地支,每一地支表示兩個小時。

干支計時與現在時刻列表對照:

時辰用地支作名稱,從夜間11點算起,第乙個時辰是子時,半夜11點到凌晨1點。

【子時】夜半(23t,3j至ol時),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乙個時辰。據說老鼠是深夜裡最活躍的動物,所以子時屬鼠。

【丑時】雞鳴(01時至03時),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

據說牛是最早耕地的家畜,所以丑時屬牛。

【寅時】平旦(03時至05時),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寅字解析為害怕的意思。古人最怕的動物是老虎,所以寅時屬虎。

【卯時】日出(05時至07時),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公升的那段時間。據說此時為「大陰」(即月亮)的時間。

傳說月球中有玉兔,所以卯時就屬兔。

【辰時】食時(07時至09時),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傳說此時是群龍行雨的時候,所以辰時屬龍。

【巳時】隅中(09時至11時),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據說蛇最愛在此時利用青草作掩護,所以巳時屬蛇。

【午時】日中(11時至13時),又名日正、中午等。午時陽氣到頂,陰氣始生,正是駿馬馳騁的時候,所以午時屬馬。

【未時】日昳(13時至15時),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跌。傳說羊在未時吃過的草,草根再生力很強,所以未時屬羊。

【申時】哺時(15時至17時),又名日鋪、夕食等。天快晚了,猴要呻叫,所以申時屬猴。

【酉時】日入(17時至19時),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此時正當日沒月出之際,古有「太陽金雞」的傳說,所以酉時屬雞。

【戌時】黃昏(19時至21時),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夜的開始,犬守夜,所以戌時屬犬。

【亥時】人定(21時至23時),又名定昏等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

據說晚上9點、10點時天地最混沌,而豬愛睡覺,混沌不清,所以亥時就屬豬。

曆法的由來是什麼曆法的由來是什麼???

陰陽合曆,是調和太陽 地球 月亮的運轉週期的曆法。它既要求曆法月同朔望月基本相符,又要求曆法年同回歸年基本相符,是一種綜合陰 陽曆優點,調合陰 陽曆矛盾的曆法,所以叫陰陽合曆。我國古代的各種曆法和今天使用的農曆,都是這種陰陽合曆。編輯本段 起源 曆法主要是農業文明的產物,最初是因為農業的生產的需要而...

農曆的曆法是什麼,曆法是什麼?

我國的歷bai法,以地球繞太陽一週為一年du,以月亮虧zhi盈週期為一月 陽是 太陽dao 陰是 太陰回 即月亮答,所以我國傳統的農曆實際上是陰陽合曆 地球繞太陽一週360度,平均24等分為24節氣,以 立春 節開始,以 大寒 氣結束,節 和 氣 交替周而復始。所以節氣的定義是以地球的執行為準的,每...

現行的曆法是什麼曆法

1582年3月1日,羅馬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頒發了改革曆法的命令,內容是 一 1582年10月4日後的一天是10月15日,而不是10月5日,但星期序號仍然連續計算,10月4日是星期四,第二天10月15日是星期五。這樣,就把從公元325年以來積累的誤差一筆勾銷了。二 將閏年的確定方法改為 凡公元年數能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