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人口遷移的新特徵

2021-03-03 21:08:17 字數 4320 閱讀 6709

1樓:

1、世界性國際人口遷移高潮已接近尾聲。2、外籍工人逐漸成為人口在國際間移動的主要形式。3、國際難民數量增多,持續時間長。

4、發展中國家智力外流引起世界的廣泛關注。5、人口遷移流向表現為:歐洲由人口淨遷出區變為人口淨遷入區,拉本美洲由人口淨待遷入區變為淨遷出區,北美洲和大洋洲仍是最大的移民遷入區。

由此可見,戰後國際人口遷移大多是窮國向富國遷移。亞非拉發展中國家向歐美發達國家遷移。人口是戰後國際人口遷移的普遍現象,一反歷史上資本主義發達國家向落後的殖民地遷移的格局。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國際人口遷移表現出新的特點有( )①人口從發展中國家流向發達國家②短期流動的人

2樓:kg涼涼

c試題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國際人口遷移表現出新特點是永久性移民的比例明顯減少,遷移形式也更加趨於多樣化。首先,政治性的國際人口遷移急劇增加。

其次,國際人口遷移的流向發生很大的變化。歐洲由原來的人口遷出地區變為人口遷入地區,北美仍為遷入地區。拉丁美洲和亞洲成為主要移民**地。

此外,新興城市出現而引發的人口不斷湧入,旅遊業、西亞和北非石油輸出國等的發展,也造成了人口的遷移。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要求學生熟練掌握二戰後國際人口遷移的新特點。

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世界人口遷移的主要方向

3樓:老書櫥

主要方向:

從非洲遷往西亞

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拉美成為人口遷出地區,西亞因石油開採而收入高,吸引大批外籍工人,成為人口遷入區。

4樓:頹廢的巷子

c跨國勞務引起的人口遷移

5樓:我就是海賊王

我認為是d,因為歐洲成了戰場,歐洲已經成了廢墟,所以從歐洲遷往非洲

下列不屬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國際人口遷移新特點的是 a.人口由發展中國家流向發達國家 b.定居人口

6樓:凝帝系列1adh懝

c本題考查二戰前後國際人口遷移的比較。二戰後人口遷移的特點是:1.從發展中國家到發達國家;2.定居移民減少,流動工人增加(外籍工人)。

二戰前後國際人口遷移的比較:

遷移原因

特 點遷移路線

二戰前1.殖民主義擴張和資本主義發展

2.地理大發現和新航線開闢

1.從舊大陸到新大陸

2.從已知開發國家到未開發地區

歐洲人到美洲、非洲

2.非洲黑人被販賣到美洲

3.東亞、南亞人被招工到美洲

二戰後各國經濟發展不平衡

1.從發展中國家到發達國家

2.定居移民減少,流動工人增加(外籍工人)1.拉丁美洲人到北美打工

2.南亞、南歐、非洲人到西亞打工

3.南歐、非洲人到西歐

所以本題選擇c選項。

讀圖,完成問題。 小題1:若此圖表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人口遷移的主要方向,則該圖可能表示 ( )

7樓:換行符

小題復1:c

小題2:a

小題3:a

本題考查人制口遷移。

小題1: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拉美成為人口遷出地區,西亞因石油開採而收入高,吸引大批外籍工人,成為人口遷入區。

小題2:近年來我國民工流動方向是由內陸省區到沿海城市和工礦區,廣東經濟發達,是人口主要遷入省。

小題3:乙地較高的工資待遇會產生較強的吸引力。

近代以來世界人口的主要遷移方向並簡述近代前後世界遷移特點不同的原因

8樓:匿名使用者

1、方向:

歐洲、非洲人口大量遷往美洲;

華人向美洲和東南亞遷移;

印度人移向非洲、東南亞和美洲。

2、原因

1)資本主義的發展,歐洲殖民者對利潤的瘋狂追逐是該時期人口遷移的主要驅動 力,當然還有**政策("重商主義"以及**的預設),社會文化(如非洲人 民由於原始的社會結構造成的愚昧).在該期間,最具代表性的國際人口遷移是 "黑三角**"。

2) 全球化的程序使得發展中國家對發達國家的經濟依賴 關係加深, 不平等也更加突出. 進而把發達國家的勞動力市場與海外勞動力市場 聯絡在一起, 當發達國家的勞動力出現短缺時就會轉向使用移民, 由此引發了 發展中國家向發達國家的遷移流向。

9樓:我要fft了

國際遷移在歷史上曾不斷發生,其中規模最大的是15世紀地理大發現以來從舊大陸向新大陸的遷移高潮。近代國際遷移的主要方向為:①歐洲繼續向新大陸遷移;②非洲黑奴被迫販往美洲;③中國人、日本人、印度人開始遷往東南亞、美洲、大洋洲等地。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際遷移的特點發生變化:持續了數百年向新大陸的遷移已近尾聲;由發展中國家遷往發達國家的外籍工人越來越多;因區域性政治衝突頻頻爆發而不斷產生國際難民。

國內遷移較為經常和普遍,主要形式包括:①邊疆墾殖遷移。因地區間經濟發展不平衡,資源枯竭地區人口相對過剩,人口遷移伴隨新土地的開發而產生。

近代美國西部、蘇聯西伯利亞和中國東北等地的開發,都吸引了相當規模的移民並持續了一段時間。因各國國情不同,墾殖遷移有時自發進行,有時採用有計畫的或軍隊屯墾方式;②鄉村人口向城市集中。是現代國內遷移中更為普遍和顯著的一種。

其實質是農業人口轉變成非農業人口,與工業聚集、商品經濟的發展有著密切聯絡。18 世紀產業革命後,西歐、北美的城市成為大工業所在地,大量鄉村人口湧入城市。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向城市的遷移浪潮遍及全世界。

發達國家因農業現代化所需勞動力減少而引起,且鄉村與城市的發展水平日益接近;發展中國家現代城市發展較晚,農業人口多,城鄉差別大,故帶來失業增加、城市環境惡化等問題。

我國國內人口遷移的特點:古代:由自然條件差的地方遷往自然條件好的地方,大批遷移;現代:

建國到80年代中期:由東部遷往西北和東北部分 有計畫、有組織;80年代後:由西部遷往東部,由農村遷往城市,自發遷徙,量大。

下面列出二戰後主要國家的國內人口遷移原因和方向

1.蘇聯

工業從歐洲部分的老工業區向烏拉爾山以東的西西伯利亞擴充套件

從歐洲組織移民開發西伯利亞

2.美國

工業由東北部老工業區向南部、西部擴充套件,在陽光充足、環境汙染較少的新區建立石油化工、電子、宇航等新興工業部門,發展旅遊業等

促使國內人口從處於飽和狀態的老工業區遷往能夠容納大量人口的新工業區

3.日本

工業從太平洋沿岸的老工業區向國土南北兩端擴充套件

人口向國土南北兩端發展

4.英國

在蘇格蘭地區建立新興的電子工業

人口由南向北遷移

5.德國

工業從魯爾區向南部的慕尼黑、法蘭克福等地擴充套件

人口由北向南遷移

6.中國

我國西部、北部的黑龍江、內蒙古、甘肅、寧夏、青海、新疆等省區荒地的開墾:

為了改變舊中國工業集中分布的東部沿海地區的不合理狀況,我國在遼闊的內地、邊疆和少數民族地區發展了一些新的工業基地,如大慶、金昌、貴陽等地區。我國人口過分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而廣大西部、北部人口稀少;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東部的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經濟開發區的經濟飛速發展,對勞動力的需求增加,吸引內地的農村過剩的勞動力湧向東部沿海地區

農村大量的剩餘勞動外出打工,主要是從山區流向平原,從農村流向城鎮,從貧困地區流向發達地區,其中 70%以上流入各大中城市。四川、江西、安徽、貴州等農業人口多的省區是民工主要輸出地區;上海、北京、廣州等城市和沿海經濟發達地區是民工的主要輸入地

我覺得世界近代前後不同是:

近代前:那時的人們都生活在戰亂的年代,所以都是為了躲避戰爭。

近代後:戰爭結束了,人們就開始往發達的地方遷移.

讀下圖,完成題。 小題1:若此圖表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人口遷移的主要方向,則該圖可能表示( )

10樓:斤斤

小題1:c

小題2:a

試題分析:

小題1:二戰後,經濟因素是影響世界人口遷移的主要因素,故世界人口遷移主要從經濟欠發達地區向經濟發達地區遷移,故c項符合。

小題2:甲地的推力因素和乙地的拉力因素是導致人口從甲地遷往乙地的主要因素,故乙地有較高的工資待遇成為乙地吸引人口遷入的主要拉力因素。

點評:本題難度一般,學生只要掌握目前世界人口遷移的主要因素進而分析目前的世界人口遷移方向。並能利用人口遷移的「推拉理論」分析引起人口遷移的主要因素。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國際人口遷移的主要形式是

11樓:

答案a本題考查人口遷移。二戰後,國際人口遷移主要有經濟落後地區遷往經濟發達地區,定居居民減少,短期流動人口增多;故經濟因素是影響人口遷移的主要原因,故主要形式為勞務輸出。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資料

回憶往事戰爭的硝煙感覺還未瀰散,作為損失慘重的中國人,關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資料有哪些?關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資料 回憶往事戰爭的硝煙感覺還未瀰散,作為損失慘重的中國人,關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資料有哪些?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資料 回憶往事戰爭的硝煙感覺還未瀰散,作為損失慘重的中國人,關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資料有...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是什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意義

第二次世界 大戰在很多方面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第一,這次戰爭給世界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壞和災難。戰爭歷時六年多,遍及世界各地,消耗了大量財富,夷平了許多城市和村莊,無數生靈塗炭。第二,這次戰爭摧毀了法西斯主義。法西斯在戰爭中大肆 無辜居民,毀滅人類文明,殘暴本性暴露無遺。戰爭打敗了法西斯,教育了各國人民...

第二次世界大戰起因,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原因和根本原因

根本原因 由於一戰戰過後德國不甘心 凡爾賽和約 對其戰敗國的嚴懲和限制,暗中加緊恢復國力 戰勝國義大利因未能得到英法所許諾的領土而耿耿於懷 另一戰勝國日本對華盛頓條約對它的限制也充滿怨恨,在亞太地區與英美新的角逐,準備向中國侵略擴張。英法美等主要戰勝國則在如何處理德國問題上存在嚴重分歧。其實是資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