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那有哭嫁習俗嗎?結婚是喜事,為什麼要哭呢

2021-03-03 21:04:04 字數 6003 閱讀 7092

1樓:融心力所至

一般都有習俗,但一家人根本沒哭也是很正常的。哭是因為在女方家長看來,養大的閨女不再是自己的了,男方是辛辛苦苦養大兒子終於娶來媳婦了。想想也是。

一般女方最容易哭,新娘和媽媽一起哭最正常、常見

哭嫁這個結婚習俗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明明是喜事,為何要哭?

2樓:愛旅行的海馬

「哭嫁」這是乙個中國人特有的結婚習俗,這個習俗是從漢朝開始的。因為父母把女兒養育**是非常不容易的,如今又要把女兒託付給另外乙個男子,父母自然是非常的不捨,所以傷心至極,自然是要流淚慟哭。「哭嫁」主要是父母為了表達為出嫁女兒的不捨之情,女兒表達對父母的養育之恩的感激,哭是最能表達感情的一種形式

「哭嫁」在不同的地區有著不同的稱呼,有的地方叫做「哭出嫁」或者是「哭嫁囡」,因為新娘是坐婚轎出嫁的,所以一些地區也叫做「哭轎」。「哭嫁」是一種傳統的結婚習俗,對「哭」的時間也有嚴格的規定。「哭嫁」的時間一般是從新娘子從娘家出嫁前半個月或者是乙個月的時候開始,有的人家財力雄厚,或者是疼愛女兒,甚至從三個月前就開始進行「哭嫁」活動了。

「哭嫁」在新娘出嫁之前都是比較隨意的,對「哭」的方式沒有特別嚴格的規定,可以斷斷續續地哭,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心情自由發揮。唯一的乙個要求就是,如果有家族裡的親戚朋友來,見到誰就開始哭誰,「哭」在此時就相當於一種回報親戚朋友的道謝之禮節。

「哭嫁」的最高潮自然是結婚當天和婚期前一天,這時對「哭嫁」就做了嚴格的要求。大概分為這幾個部分:「哭爹娘」、「哭哥嫂」,還必須邊哭邊唱。

「哭唱」的內容必須依照前期準備好的歌詞進行,不能隨便哭,也不能隨便唱。「哭唱」的歌詞一般是家族傳下來的,一代代流傳下來的「哭唱」歌詞維繫著家族的傳統。

「哭唱」可以說是乙個家族的看家本領,誰不會唱,不會哭就會被眾人所恥笑,甚至受到歧視。那些出嫁的時候沒有「哭嫁」的姑娘會被認為是非常沒有教養的,會被鄰里恥笑一輩子。「哭嫁」是傳統婚嫁習俗中非常重要的乙個部分,現在有的地區甚至仍然保留著這種傳統。

3樓:喵喵喵大臉貓

新娘從此要離開父母家,父母當然捨不得了。

4樓:獅子

從戰國時期開始,認為哭是對家裡的不捨,同時也有嫁過去會幸福的含義。

5樓:磕磕社會

因為這個是古代流傳下來的風俗習慣,肯定是有它的道理的。

6樓:我的傷你不懂

哭嫁這個習俗是從戰國時期開始的,雖然是喜事,但是嫁過去以後會不會幸福都不知道。

新娘出嫁明明是喜事,為何有「哭嫁」習俗?

7樓:giv_jj麼麼噠

我們都知道,新娘出嫁明明都是喜事,哭嫁呢其實是乙個地方的習俗,就是以前的封建社會留下來的,以前可能是真的哭了,而現在是因為與父母的不捨。

哭嫁呢,它是土家族的乙個傳統婚姻習俗。女兒們出嫁時候是不須要哭的,一般從新娘出嫁的前半月或者是乙個月開始那會,有的甚至前三個月就已經揭開了哭嫁的序幕,到出嫁前一天晚上到第二天上轎時,哭嫁到達高潮,哭聲,鑼鼓聲,鞭炮聲,場面極其震撼。

哭嫁的這種習俗主要來自那會的封建社會對於婚姻的一種禁錮,那會的男女婚姻都是父母包辦的。最開始哭嫁是表達對封建婚禮制度的不願意。現在婚姻自由了,還存在哭嫁的習俗,主要原因是親情的難以割捨,哭嫁的本質意義其實是改變了的。

要知道父母對於女兒的感情是無與倫比的,辛辛苦苦把女兒養大**,其中的辛酸,箇中滋味可想而知。同樣,女兒嫁人,要組成新的家庭,要離開故土、離開父母,從此要獨擋一面,負起新的家庭責任,那種茫然,那種對父母的依依不捨,也是可以理解的。哭嫁之時,父母和新娘都是聲淚俱下,感人肺腑。

一人哭唱的意思主要哭父母的養育恩情,哭的是對雙親的念念不捨。「我今離別父母去,內心難過淚淋淋」。兩人哭唱為姐妹對唱哭,親友陪新娘子哭。

哭團圓又叫姊妹哭,是土家族哭嫁的獨特形式,由九位未婚的姑娘陪新娘一人哭,哭嫁內容多為哭姐妹情誼,兄嫂支賢,故土之情等等

8樓:嘟嘟飛

新娘出嫁明明是喜事,為何有「哭嫁」習俗?

在中國的古代,新婚的新娘子在出嫁的之前幾天要「哭嫁」,直系要陪著一起哭,並且要哭得越傷心難過越好,以表示不可以忘記父母的養育之恩。

1. 什麼是哭嫁

「哭嫁」,也叫 「哭出嫁」、「哭轎」等。是古代民族的傳統的結婚習俗,也就是新娘出嫁時要進行以哭唱的形式所進行的活動。主要的內容就是以此形式來表達對父母的生養之恩和兄弟姐妹對自己的關懷感謝。

也有表達對婚姻的迷茫恐懼和對媒人私自訂婚的痛恨等等。

2.  哭嫁**

哭嫁的習俗在歷史上並沒有具體的記載,相傳在趙國有一位公主要嫁到燕國,臨別時她的母親說「持其踵,為之泣,祝曰,必勿使返。"後來就哭嫁的風俗也就劉傳了下來。解放前,聽老一輩們說,沒有要嫁人而不哭的姑娘。

如果有的話,也會被鄰居和親戚認為是沒有教養的人,而讓別人笑話,也有說要出嫁的新娘如果不哭會被自己的母親責打

3. 現代影響

看了以上幾個原因都是在古時候那樣的背景下所產生的,但是放在當今的社會,完全不要有這樣的擔憂,現在崇尚婚姻自由。在當今社會要金婚的新娘子就不必哭了。也許過不了多長時間這樣的風俗就會消失。

在當今的社會,結婚時如果新婚的新娘子即使不哭,家人和親戚朋友也是不會調理,畢竟結婚乃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誰不想高高興興順順利利的呢。

9樓:丫頭可知我想你

哭嫁是一種當地風俗習慣,閨女出嫁是喜事,但是呢,姑娘嫁人了

,要去男方家裡了,捨不得家裡的父母,所以說就有了哭嫁。

在以前,姑娘在出嫁前幾天要哭嫁,家裡人、姐妹、親戚要陪著一起哭,而且哭得聲越大越好,以示不忘父母的養育之恩。如果出現嫁而不 哭,新娘就會被四鄰認為沒有教養,傳為笑柄。有些地區甚至會把哭嫁當 做衡量女子才智和賢德的標準,要是新娘在出嫁時不哭,就會被認為是才 德低劣,被人瞧不起。

有的出嫁新娘子不哭還會遭到母親的打罵。哭嫁風俗也不知道起源於何時。據以前的記載,戰國時期趙國公主嫁到燕國去作王后。

臨別時,公主的母親趙太后持其踵,為之泣,祝曰,必勿使返。土家族哭嫁據《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列傳》及明《思南府志》載,在秦漢以後即有土家族人在此開墾耕耘、繁衍生息。古時,土家族的婚姻比較自由,只要男女雙方願意,並徵得族中土老師的准許,便可訂親、婚娶。

隨著封建社會的發展,土家族的婚姻和其它民族一樣,也慢慢被包辦婚姻替代,講求父母之命、媒約之言,門當戶對等條件。與此同時,土家族姑娘對包辦婚姻不滿而衍生的哭嫁現象就逐步表現出來並發展成內容豐富的文化現象。直至解放後,包辦婚姻的現象才得到基本遏制。

不管婚戀形式如何發展,土家族姑娘在出嫁前亦喜亦悲的揮淚慟哭卻亙古不變。即使在民族交往頻繁,文化滲透迅猛的今天,土家族姑娘在出嫁前也要向前來賀慶的親朋好友獻上一曲曲悲歡離合的哭嫁歌。

10樓:梨落

古時候,新娘在出嫁前幾天要"哭嫁",母親、姐妹、親屬要陪著一起哭,而且哭得越傷心越好,以示不忘父母的養育之恩。如果出現嫁而不哭,新娘就會被四鄰認為沒有教養,成為笑柄。

有些地區甚至會把哭嫁當作衡量女子才智和賢德的標準,要是新娘在出嫁時不哭,就會被認為是才德低劣,被人瞧不起。有的出嫁姑娘不哭還會遭到母親的責打。哭嫁風俗不知起源於何時。

據古籍記載,戰國時期趙國公主嫁到燕國去作王后。臨別時,公主的母親趙太后"持其踵,為之泣,祝曰,必勿使返"。

在一些地區和民族,哭嫁非常流行。海島洞頭人家的傳統婚禮,除了坐花轎、拜堂外,新娘還要在出嫁時以哭嫁貫穿始終。新娘從梳頭開始哭和唱哭嫁歌,一直到辭別家人,坐上花轎,還哭唱個不停。

土家女子婚前要唱哭嫁歌,在婚前半月至一月就開始哭唱。哭嫁的形式有一人哭、二人對哭、多人一起哭。哭唱的內容大多是感謝爹媽的養育之恩,兄嫂、姐妹的離別之情。

一般都有習俗,但一家人根本沒哭也是很正常的。哭是因為在女方家長看來,養大的閨女不再是自己的了,男方是辛辛苦苦養大兒子終於娶來媳婦了。想想也是啊。

一般女方最容易哭,新娘和媽媽一起哭最正常。

「哭嫁」是乙個特定的歷史文化現象。萌芽期的哭嫁的淚水至少溶合了兩方面的內在動因 : 一是對男權思想的憤憤不平,二是追戀母系氏旅社會。

哭嫁便顯示了性別自我意識的覺醒與社會性別差別的衝突,也就是女性自我意識與男尊女卑觀念撞擊。

11樓:匿名使用者

婚俗是指結婚的風俗,各國各族人民按照自己的習俗,舉行各具特色的婚禮,具有各自濃厚的民族獨特風采。而漢族女子在出嫁的時候就有哭嫁的習俗,那麼漢族女子出嫁的時候為什麼要呢,接下來我講一下漢族哭嫁的結婚習俗。

「哭嫁」,亦稱「哭出嫁」、「哭嫁囡」、「哭轎」等。是漢族的傳統婚姻習俗,即新娘出嫁時履行的哭唱儀式活動。哭嫁一般從新娘出嫁的前半個月、乙個月開始,有的甚至前三個月就已揭開了哭唱的序幕。

不過,開始時都是斷斷續續進行的。可以自由地哭。

親族鄉鄰前來送禮看望,誰來就哭誰,作道謝之禮節。喜期的前一天晚上到第二天上轎時,哭嫁達到高潮。這段時間的哭唱必須按著傳統禮儀進行,不能亂哭。

誰不會哭,就會被別人嘲笑甚至歧視。總的來看,哭唱的內容主要有「哭爹娘」、「哭哥嫂」等。「歌詞」既有一代代流傳下來的、傳統的,也有新娘和「陪哭」的姐妹們即興創作的。

內容主要是感謝父母長輩的養育之恩和哥嫂弟妹們的關懷之情。

哭嫁的歌詞內涵豐富,可以說是封建婚姻制度下受壓迫婦女婚史的一面鏡子。

12樓:匿名使用者

新娘出嫁明明是喜事,為何有「哭嫁」習俗?我國有很多保留至今的傳統婚嫁習俗,比如結婚敬茶、鬧洞房、哭嫁,其中哭嫁又是一種很特別的地方婚嫁習俗,多出現於四川農村以及少數民族。

什麼是哭嫁 :「哭嫁」,亦稱「哭出嫁」、「哭嫁囡」、「哭轎」等。是漢、土家、藏、彝、壯、撒拉等民族的傳統婚姻習俗,即新娘出嫁時履行的哭唱儀式活動。

哭嫁一般從新娘出嫁的前半個月、乙個月開始,有的甚至前三個月就已揭開了哭唱的序幕。不過,開始時都是斷斷續續進行的。可以自由地哭。

親族鄉鄰前來送禮看望,誰來就哭誰,作道謝之禮節。喜期的前一天晚上到第二天上轎時,哭嫁達到高潮。這段時間的哭唱必須按著傳統禮儀進行,不能亂哭。

誰不會哭,就會被別人嘲笑甚至歧視。總的來看,哭唱的內容主要有「哭爹娘」、「哭哥嫂」、「哭姐妹」、「哭叔伯」、「哭陪客」、「哭媒人」、「哭梳頭」、「哭祖宗」、「哭上轎」等。

哭嫁習俗之仡佬族 :

仡佬族姑娘通常出嫁前三五天就要開始"哭嫁"。娶親的時後新郎不親迎,反而是在婚期前一天派轎伕天黑時到女方家。進門前,女方這邊會有專人主持"欄門禮"。

要行敬酒、鋪氈、恭候等禮數,每道程式都有傳統的對答禮詞,必須說唱得合乎規矩,否則要遭轟笑。

哭嫁習俗之土家族 :土家姑娘的結婚是用哭聲迎來的。新娘在結婚前半個多月就要哭起來,有的要哭乙個多月,至少三到五天

土家人還把會不會唱哭嫁歌,作為衡量女子才智和賢德的標誌。哭嫁歌有」哭父母」、」哭哥嫂」、」哭伯叔」、」哭姐妹」、」哭媒人」、」哭梳頭」、」哭戴花」、」哭辭爹離娘」、」哭辭祖宗」、」哭上轎」等等。

哭嫁習俗之粵西人 :「哭嫁」是粵西信宜民間婚俗,早在唐宋時期就在當地鄉村流行。當女兒出嫁時,為表達父母的養育之恩和離開親人時的難捨難分之情,常以哭唱的形式來抒發出嫁女心中的濃厚親情

哭嫁習俗其實很大程度上表達了傳統文化中「孝」、「義」的思想,流傳下來形成了現代婚禮中特別的一種習俗,也是有別樣的魅力延續至今。

廣東地區結婚有什麼習俗嗎,廣東的結婚風俗是什麼樣的?

廣東結婚風俗之禮前的禮儀 1.送聘禮 婚禮前,男方就要到女方家送迎親的聘禮。2.安床 在結婚前一晚上,女方會找乙個有福氣的男人來安置新房的新床,並且把花生 紅棗 核桃等意味著早生貴子等好意頭的食品放在床頭。3.嫁妝 新娘會在出嫁前,把娘家準備的嫁妝裝在乙隻紅皮箱裡,等到第二天帶到婆家去。4.上頭 結...

你想結婚麼 為什麼 你們是怎麼想結婚的?

我個人認為不想結婚很正常,這是個人的自由。老一輩心中有他們認為的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 的年紀,婚姻法有相應的法定結婚年齡,具體到個人,也有相應的 結婚和年齡 的認知,常年在外地,見得多了,觀念上慢慢也就放寬了。我最欣賞的一種人,就是對婚姻有主見的人,不管是有主見地結婚,還是有主見不結婚的人,只要是說一...

你們知道為什麼嗎 20,你們知道是為什麼嗎?

可能是因為你還沒有遇到與你有共同話題,共同愛好的那位有緣人吧,這個是急不來的,緣分來的時候你當也當不了!相信在某個特定的地點,特定的時刻,你會遇到讓你眼睛一亮的心儀姑娘的!那是你還沒碰到真正令你心動的,如果實在沒有,就試著去想他 她的好,多跟他 她們在一起,多接觸。是你沒有遇見讓你新動的女孩而已。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