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舍於懈怠,遠離諸憒鬧 寂靜常知足,是人當解脫。

2025-07-22 15:00:09 字數 2246 閱讀 8926

1樓:網友

學會在合適的時候,接受,合適的地方,是無限的開始的可能性,是不斷的自我改善的過程,是向著未來而奮鬥的歷程。

2樓:泥頌

當舍於懈怠---遠離懈怠 不要偷懶 佛法講求精進 只有努力修道才有開悟證果的一天 只有這樣才能離苦得樂 解救眾生 一般只有菩薩發心的人才會如此的精進 他們是為了一切眾生而精進 不是為了自己。

遠離諸憒鬧---遠離塵世 一心悟道 只有都攝六根 背塵合覺才能體解大道。

寂靜常知足---真正的看破放下 快樂自在 一切隨遇而安是人當解脫。--這個人就是真正的解脫 解脫了自己的心 就解脫了生死輪迴。

成就圓滿的佛道。

3樓:網友

當舍於懈怠-要精進。

遠離諸憒鬧-遠離世俗凡事。

寂靜常知足-清淨無為。

是人當解脫-此人能解脫。

4樓:柳小藤

樓主看來看過很多書哦,這可是佛經裡的名句啊,以下是對這個句子的解釋拉,當舍於懈怠---遠離懈怠 不要偷懶 佛法講求精進 只有努力修道才有開悟證果的一天 只有這樣才能離苦得樂 解救眾生 一般只有菩薩發心的人才會如此的精進 他們是為了一切眾生而精進 不是為了自己。

遠離諸憒鬧---遠離塵世 一心悟道 只有都攝六根 背塵合覺才能體解大道。

寂靜常知足---真正的看破放下 快樂自在 一切隨遇而安是人當解脫。--這個人就是真正的解脫 解脫了自己的心 就解脫了生死輪迴。

成就圓滿的佛道。

5樓:惟願一了

當舍於懈怠——應當捨棄懶散懈墮,(相對應的是精進修行)。

遠離諸憒鬧——憒鬧於俗相應,不利於修行,若人有喜歡憒鬧,害怕寂靜的習氣,那麼這個人久了未曾修行。

寂靜常知足——寂靜處利於覺觀益於修行,無論修三昧還是毗婆舍那都是極其有幫助的。不知足就是貪慾重,貪嗔痴三毒是眾生無法出離輪迴的病根,尤其是貪毒;若人常貪求不能放下,內心猶如騰猿不能寂靜,那就不可能得解脫道的。

是人當解脫——如果滿足上面那幾句講的,那麼這個人離得解脫道不遠了。看了上面幾位回答的這句,他們可能忽略了這個「當」字,要看清楚是當解脫,不是已解脫。

6樓:網友

是啊,在寂靜的日子中滿足,遠離喧囂,是一種解脫。

7樓:匿名使用者

應當放棄懶散的心理,遠離各種塵世喧鬧。保持寧靜知足的心,那麼你就可以脫離苦海了。

當舍於懈怠,遠離諸憒鬧;寂靜常知足,是人當解脫。 怎麼註解?

8樓:莘赩蔚日

這句話出自《佛遺教經》,以下是原文的註解:

對於這一段的註解,以下是其中一種可能的解釋:

當舍於懈怠」意味著要拋棄懶惰和散漫的態度,努力精進不懈。「遠離諸憒鬧」意味著要遠離喧囂和紛擾的世界,包括減少對社交娛樂的追求,以便保持內心的平靜和專注。「寂靜常知足」意味著要保持內心的寧靜,並對自己所擁有的感到滿足,不過度追求物質財富或名利。

最後,「是人當解脫」表示這樣的人就可能從煩惱、執著和痛苦中解脫出來。

然而,請注意,佛教的註解和理解是非常開放和靈活的,每個人都有可能有自己的理解和解釋。這段話的核心是強調通過內心的寧靜、專注和知足來達到解脫的目標。

9樓:煩惱即菩提

不要懈怠,遠離吵鬧的地方,寂靜、知足,這樣的人會解脫。

街喧鬧,人過往,且記曾相識,不為少年留。 當舍於懈怠,遠離諸憒鬧;寂靜常知足,是人當解脫。

10樓:網友

造夢西遊3**的詩句啊。

11樓:time喝喝喝

裡面有《金剛經》裡的話呀~

12樓:匿名使用者

打這些字,,手不疼嗎。

當舍於懈怠。。這段是什麼意思?

13樓:網友

當舍於懈怠 遠離諸憒鬧 寂靜常知足。

請看這兒。

求翻譯: 「不求他過失,亦不舉人罪,離粗語慳吝。當舍於懈怠,遠離諸憒鬧,寂靜常知足。」

14樓:最愛喝茶的小豆豆

不苛求他人的錯誤,也不去揭發別人的罪過,不說粗話。拋棄懶惰,遠離熱鬧,安靜知足。大致意思。

求4399造夢西遊3的裝備上的詩句,越多越好,大恩不言謝

15樓:sky灬

去**買吧,才幾元錢。

耿耿於懷舍意思,耿耿於懷是什麼意思啊?

從前有個人在官府任職,他才學橫溢,功底深厚,工作嚴謹 務實。他份內的工作,做得中規中矩,挨挨實實,有板有眼,額外加給他的活,他也是任勞任怨,做得井井有條,而且,他從不居功自傲。可就是這樣乙個有遠大抱負,腳踏實地的人卻得不到上司的的賞識。因為當時的官場是小人得勢,當官的喜歡的是,花言巧語,留鬚拍馬,當...

當求之於上流的於的意思

於,在這裡是 在,到的意思。河中石獸 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 凡河中失石,當求之於上流。蓋石性堅重,沙性鬆浮,水不能衝石,其反激之力,必於石下迎水處齧 ni 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如是再齧,石又再轉,再轉不已,遂反泝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傎 求之地中,不更傎乎?譯文乙個年老的河...

唐代孟綮《本事詩》載李太白初自蜀至今,舍於逆旅,賀監知章

唐代詩人賀知章晚年由京回鄉,居會稽鑑湖,自號四明狂客,人稱酒仙。與張旭 包融 張若虛並稱 吳中四士 都是嗜酒如命的人。杜甫在 飲中八仙歌 中,第一位詠的就是賀知章 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真是醉態可掬。在賀知章幾十年的官宦和飲遊生涯中,最有意義的一件事,是認識了李白。兩人相見恨晚,遂成莫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