篩子與水桶這篇文章告訴我們乙個什麼道理

2025-07-20 03:35:22 字數 2111 閱讀 7483

1樓:網友

有句歇後語叫 篩子當水桶--漏洞百出。 這其實告訴我們乙個做人的道理,做事要一心一意,這樣你就會有收穫,你想得越多,貪多不厭,這樣你就會,貌似你有很多水,其實細算下來,沒有一點是你的。我學過,大家請採納。

2樓:慶睿敏

就像學習一樣,學的多了就會忘記,一點一點的才會記得更牢,不會像篩子一樣漏掉。

3樓:飛得鼎鼎大名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人要誠實的道理。

篩子與水桶告訴我們乙個什麼道理

4樓:陪你浮世清歡

竹籃打水一場空,不要白費力氣,不要做無用功。

5樓:網友

水桶裝水,篩子漏水。

這篇文章告訴了我們乙個什麼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樓:網友

沒有學問的人不能說自己滿了。

7樓:網友

愛護環境 人人有責 樹木是土地的根本。

8樓:戰神的生死狙擊

我們不能過度開發,要保護自己的家員。

月跡這篇文章告訴了人們乙個什麼道理

9樓:是嘛

道理:對光明、美好的事物,只有想方設法地努力追求,才能得到它。《月跡》構思新穎、獨具特色。歷代有許多文人用月亮象徵聖潔、光明、美好的事物。

但是把對一切美好事物的熱情追求的思想感情,濃縮到對月跡的追逐之中,則是獨具一格的構思;作者用追尋月跡作為行文的線索,既能表現自己的立意,又使《月跡》具有一種清新優美、含蓄雋永的藝術境界,給人以美的享受。

10樓:藍墨水暈開

月跡:表義指月亮的變化軌跡。

深義指月亮在孩子心中的美好印記。

通過記敘尋月的過程,描繪了美麗的月色,讚美了孩子們美的純潔的心靈。

表達了孩子們追求美好事物的純真願望,同時告訴了我們乙個道理:美好的東西是屬於每個人的,只要我們努力去尋找,就能找到我們所需要的美好事物。

從佛經小故事「破水桶」中告訴我們一種什麼道理?

11樓:decade卍

這麼簡單都不會。汗。

12樓:網友

一位農夫有兩隻水桶,他每天就用一根扁擔挑著兩隻水桶去河邊汲水。

兩隻水桶中有乙隻有一道裂縫,因此每次到家時這隻水桶總是會漏得只剩下半桶水,而另乙隻桶卻總是滿滿的。就這樣,兩年以來,日復一日,農夫天天只能從河裡擔回家一桶半水。

完整無缺的桶很為自己的完美無缺得意非凡,而有裂縫的桶自然為自己的缺陷和不能勝任工作而羞愧。經過兩年的失敗之後,一天在河邊,有裂縫的桶終於鼓起勇氣向主人開了口:「我覺得很慚愧,因為我這邊有裂縫,一路上漏水,只能擔半桶水到家。

我從一開始就知道你有漏,於是在你的那一側的路沿撒了花籽。我們每天擔水回家的路上,你就給它們澆水。兩年了,我經常從這路邊採摘鮮花來裝扮我的餐桌。

如果不是因為你的所謂的缺陷,我怎麼會有美麗的鮮花裝扮我的家呢?」

我們每個人都好比那只有裂縫的桶,各自都具有這樣或那樣的不足和缺點。倘若我們懷著一顆包容的心,懂得發現對方的長處,並且能夠揚長避短,我們的生活一定會變得更加輕鬆愉快和豐富多彩。

我以為:隨緣唸佛才是世間究竟的道理,這個農夫是這樣,小水桶也應是這樣思維。

對任何事不要存有得失心和分別心,只留有一顆赤子之心足矣。

願能幫到你哦。

南無阿彌陀佛!;)

13樓:佛**求生極樂

有一利必有一弊。莊子上講的無用之用,好幾個故事都說明這個道理。

鍋碗瓢盆和諧曲這篇文章告訴了我們乙個什麼道理?

14樓:網友

鍋碗瓢盆和諧曲這篇文章告訴我們凡事都要齊心協力共同相處才能成為美好樂章。

15樓:步餘年

告訴我們只有相互合作,共同努力,才能夠達到好的效果。

16樓:火曉蕾

鍋碗瓢盆這篇文章告訴我們很多個現實中的道理。

檯燈和蠟燭這篇文章告訴我們了什麼道理

檯燈和蠟燭這篇文章告訴我們乙個道理 無論做什麼事情,一定不要誇耀自己,也不要驕傲,做乙個謙虛的人。遇到什麼事情,一定不要誇耀自己要做乙個謙虛的人。蠟燭和檯燈 這篇短文是什麼故事,告訴了我們什麼道理?這篇課文告訴我們這人不能驕傲要謙虛,不能計較個人得失,要踏踏實實的做好自己。一盞檯燈擺在整潔的書桌上,...

小珊迪你覺得作者寫這篇文章是為了告訴我們什麼

自從我學完 小珊迪 這篇課文以後,我有很深的感受,那是因為這篇課文太感人了,這篇文章的這樣內容是 小小珊迪靠賣火柴來維持自己和弟弟的吃和住,可是有一次,為作者換零錢的時候,不幸被馬車壓斷了兩條腿,可還是讓弟弟去送錢,作者去看小珊迪是時候,答應他去照顧小利比,最後小珊迪死去了。作者還寫出了小珊迪的飽受...

這首詩告訴我們什麼道理,這首詩告訴我們乙個什麼道理

你好,此為泰戈爾的園丁集中的詩句,主要告訴了我們 過猶不及的道理,各事物都要把握分寸和度。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 題西林壁這首詩告訴我們什麼道理?1 題西林壁 這首古詩告訴了我們 要想認識事物的本質,必須全面客觀地把握 冷靜地分析,才能不被區域性現象所迷惑。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一句俗語 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