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網友
蒙古族——除夕更歲時,一家人圍坐在包內火爐邊,在向長輩敬獻「辭歲酒」之後,飽餐烤羊腿和煮水餃。 高山族——臺灣高山族有吃「長年菜」的習俗。長年菜也叫作「芥菜」,吃這種菜是預示壽命長。
有的人將長長的粉絲加入長年菜裡,象徵著長生不老。 滿族——年三十家宴十分豐盛而隆重。主食有糯公尺粉或成粉包制的餃子、火燒、豆包等;傳統年菜有鮮美的血腸、煮白肉及別具一格的酸菜氽白肉,而象徵吉慶有餘的魚菜更不可少。
子時還要吃一頓送舊迎新的鮮肉水餃。 壯族——年三十晚上煮好初一全天的飯,以示來年要豐收。這種飯叫「粽粑」,有的長達尺餘,重五六斤。
拉祜族——每至除夕必做糯公尺粑,其中有一對做得特別大,據說象徵太陽和月亮,用以祈祝新的一年風調雨順、果實累累。 侗族——初一清早,從塘里弄幾條又大又鮮靈的鯉魚,煎、炸、燒、燉、擺上桌,再加一盤香氣四溢的醃魚,整桌菜以魚為主。侗家人說,春節吃魚,預兆新的一年吉慶有餘(魚)、五穀豐登、餘錢餘糧。
黎族——過春節,家家宰豬殺雞、備佳餚美酒,全家圍坐吃「年飯」,席間唱「賀年歌」。大年初一或初二,人們集體狩獵,獵物的來先分給第乙個擊中獵物的射手,剩下的一半大家均分,懷孕婦女可以獲得兩份獵物。 景頗族——春節期間,各家各戶都釀水酒,向長輩敬酒。
達斡爾族——生活在黑龍江和嫩江兩岸。除夕年飯是黃公尺蒸糕,初一大清早,互相拜年的人們一進門就搶食年糕,藉以祈願生活年年提高。 佤族——新年第一次見面除相互道喜外,還贈以糯公尺粑團、甘蔗和芭蕉,以此祝願家庭生活和睦、甘甜、美好。
土家族——在全家的團圓飯餐桌上,一定要有坨坨肉和合菜。 維吾爾族——年節家宴食品有:用大公尺、羊肉、葡萄乾等做成的「普羅」,用麵粉、羊肉、洋蔥等做成的「匹提爾芒達」(包子),用帶骨羊肉煮制的「格西」(手抓羊肉),用麵糰抻成的「蘭曼」(抻面),以及與漢族餛飩相似的酸辣可口的「曲曲爾」等。
此外還備有多種民族傳統糕點和小吃食,如「艾西姆桑扎」(圓盤饊子)、「亞依瑪扎」(花邊饊子)、「波呼薩克」(炸吉皮)、「沙木波薩」(炸合子)、「卡依克卡」(花色炸食)等。
中國56個民族的飲食習慣
2樓:網友
藏族藏族以青梨、小麥為主糧,(河谷地區還有稻穀、玉公尺等)。以酥油、糌粑為主要日常飲食。酥油茶是藏家待客必不可少的上等飲料。
此外,青梨酒、酸奶、奶茶也是藏家待客的飲品。同時以犛牛肉、羊肉、琵琶豬肉等為主要肉食。蔬菜有洋芋、白菜、青菜、蔓菁、松茸、一窩菌、露山菌、掃把菌、猴頭菌等。
納西族。納西族以小麥、玉公尺、大麥、蕎麥等為主食。肉食有牛肉、羊肉、雞肉、豬肉等,以水煮為主,佐料較少。濃茶、蘇里瑪酒、包穀酒等是納西人家待客的上等飲料。
蔬菜種類較多,多曬成乾菜,以備冬季食用。
僳僳族。僳僳族以玉公尺、小麥、蕎麥為主食。有玉公尺粥、玉公尺花、玉公尺粑粑、面果飯等為日常食品。主要肉食有豬、牛羊和雞等。
食肉不重炒,講究塊大,煮沸時間短,保持鮮嫩可口。有茶、酒等飲料,酒以自釀為主。
彝族彝族以苦蕎、燕麥、洋芋等為主食。蔬菜有青菜、蔥、蒜、蔓菁等。茶和酒為彝家的最佳飲料,以自釀蕎麥酒為名酒。肉食以坨坨肉為主,色香味美,風味獨特。
我國各民族的飲食特點是什麼
3樓:夜舞殷殤
中國民族的飲食特點如下:
1、傣族。傣族大多有日食兩餐的習慣,以大公尺和糯公尺為主食。舊城的傣族主食粳公尺,以糯公尺為輔助性食品。通常是現舂現吃,民間認為:
粳公尺和糯公尺只有現吃現舂,才不失其原有的色澤和香味,因而不食或很少食用隔夜公尺,習慣用手捏飯吃。外出勞動者常在野外魚餐,用芭蕉葉或眾飯合盛一團糯公尺飯,隨帶鹽巴、辣子、酸肉、燒雞、喃咪(傣語,意為醬)、青苔松即可進食。
2、滿族。滿族由於生活環境的不同以及與漢族頻繁交流,飲食習慣一方面與漢族有相似之處,如吃大公尺、小公尺、麵食等等。另一方面仍有自己的特點,如喜吃甜食、過節時吃「艾吉格餑」(即餃子)等。還保留了餑餑、酸湯子、薩其瑪、火鍋等有民族特色的食品。
3、藏族。藏族的飲食大體可分為兩種型別:農民一般以青棵、小麥為主糧,其次還有玉公尺和碗豆。日常最主要的食物是炒熟的青棵和碗豆粉做成的「糌粑」。
藏族人愛喝酥油茶,吃糌粑時往往加上茶和酥油,奶渣,濃郁可口,營養豐富。蔬菜有蘿蔔、油菜、蔥頭、水芹菜等。
4、回族。居住在城市的回族,一般都是一日三餐,早餐大多都是在家烹製牛羊肉泡饃,或烙飥飥饃配炒鹹菜吃,或配臘牛羊肉吃,還有的老人喜歡配炒花生公尺吃。午餐吃牛羊肉泡饃的人也較多,還有很多家庭喜歡吃飥飥饃配炒菜。
炒菜一般也較簡單的家常菜,如蓮花白炒肉、芹菜炒肉、醋溜土豆絲、醋溜西葫蘆、辣子炒鹹菜、炒辣子醬等。晚餐大多數都吃麵條,麵條的種類很多,有碎面、長面、撈麵、籠面等,也吃餃子、蒸包子、烙包子、韭餅等。
5、維吾爾族。
維吾爾族喜歡飲茯茶、奶茶。夏季多伴食瓜果。 新疆盛產綿羊,由此維吾爾族便有了烤羊肉串的習俗。
講究的羊肉串肉質鮮嫩,味鹹辣,孜然的特殊味濃郁。 與羊肉串相媲美的手抓飯,也是維吾爾族的傳統風味食品。
嗯中國五十六個民族分別飲食習慣個是什麼
4樓:網友
納西族飲食。
納西族一日有三餐。早餐一般吃饅頭或水燜粑粑,中餐和晚餐較為豐富,一般都有一兩樣炒菜和鹹菜、湯等,特別喜食當也回族的牛肉湯鍋和乾巴。 不論平壩或山區,蔬菜品種較多,四時應市,山區廣種洋芋、蔓菁和瓜豆,並以當地的土特產做成各種風味名菜。
如:清蒸蟲草鴨、貝母雞、天麻雞等。其中納西族傳統名菜「釀松茸」是用松茸菌帽,釀入肉泥,蒸熟後做為祭祀、特別是祭祖的一道專用菜餚。
羌族飲食。主食是玉公尺、洋芋、小麥、青稞,輔以蕎麥、油麥和各種豆類,蔬菜品種多樣。
傳統的飲食有攪團、玉公尺蒸蒸、「金裹銀」或「銀裹金」、洋芋餈粑、煮洋芋、豬膘肉。
人們普遍吸蘭花煙,還喜歡飲咂酒、「玉公尺蒸蒸酒」和蜂蜜酒。
中國和西方國家的飲食習慣,中國人的飲食習慣於西方人有什麼不同
略談中西方飲食文化差異 餐飲產品由於地域特徵 氣侯環境 風俗習慣等因素的影響,會出現在原料 口味 烹調方法 飲食習慣上的不同程度的差異。正是因為這些差異,餐飲產品具有了強烈的地域性。中西文化之間的差異造就了中西飲食文化的差異,而這種差異來自中西方不同的思維方式和處世哲學。中國人注重 天人合一 西方人...
苗族的宗教習俗民族節日飲食習慣,我要苗族的民族服飾,民居,飲食,節日習俗的資料。
宗教習俗 苗族很早就有自己的宗教信 e69da5e6ba90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61306365仰。經過長期的歷史發展,不同地區苗族的宗教信仰有所不 同。有的苗族地區由於交通閉塞,苗族信仰原始宗教 還有少數苗族地區,如威寧 石門坎和湘西沅陵等地在近代由於受外國傳教...
中國和西方國家的飲食習慣有什麼不同
略談中西方飲食文化差異 餐飲產品由於地域特徵 氣侯環境 風俗習慣等因素的影響,會出現在原料 口味 烹調方法 飲食習慣上的不同程度的差異。正是因為這些差異,餐飲產品具有了強烈的地域性。中西文化之間的差異造就了中西飲食文化的差異,而這種差異來自中西方不同的思維方式和處世哲學。中國人注重 天人合一 西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