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姓怎麼讀
1樓:大公尺愛貓咪
苟讀音為gǒu,作姓氏時讀作gu
苟姓簡介:
苟姓,作姓氏讀輕聲,圓通韻。春秋戰國已有之,據含亂臘2006年統計:全國苟姓人口現約有43萬,約佔全國人口的。
為中國第225常見姓。約72%分佈在四川、陝西、甘肅、湖北四省。其中四川省最多,約佔全國苟姓人口的29%。
苟姓淵源:
1、黃帝之子得姓者一十四人,其一為陪蘆苟,見《國語》。
2、相傳舜之後有苟氏,見《路史》。
3、春秋時楚大夫之食邑,以邑名為氏,見《路史》。
4、春秋時晉大夫荀氏之後避難改稱苟氏,見《急就篇》。
5、苟,草名,有此草長之處多為豐饒之地,居者遂以苟為氏,見《通志·氏族略》。
6、北魏時改代北若干氏為苟氏,見《魏書·官氏志》。
7、為避宋高宗趙構之名諱,苟氏去草為句氏,見《談滑急就篇》。
8、後晉高祖石敬瑭,姓敬者為避名諱,析敬為苟、文二姓,見《齊東野語》。
姓氏起源:
1、西漢元帝時(前48年―前33)史游所著《急就篇》以63字為一章。第一章列舉了132個姓,單姓加兩字、複姓加一字成三字句,其中便有苟姓的記載:「急就奇觚與眾異,羅列諸物名姓字。
苟貞夫,苗涉臧。田細兒,謝內黃。表明在秦漢時期苟姓已為當時常用姓氏。
2、本句氏,讀去聲,音與「構」字同。南宋建炎中避高宗(趙構)名諱,更讀平聲。古句、勾字通,故句氏一作勾氏。宋建炎中史館修撰句(gòu)濤,《宋史》作勾濤。
3、商末有句吳族,即吳太伯奔之荊蠻。本荊山地區蠻族,為巴人之一支。商代中期溯漢水而上,扺漢水上游陝西洋縣一帶定居。
商代晚期進入今陝西寶雞市一帶。曾參與武王伐紂。周初封弓魚國,西周中期南遷渠江沿岸,其後以句為氏。
苟姓有什麼名人?
2樓:想唱就唱
苟變。苟變,戰國時成武(今山東省)人,衛國名將。
著名思想家孔伋向衛國國君推薦苟變,衛國君說:「我知道他是個孫孝型將才,但他在做地方官時,有次徵稅吃了老百姓兩個雞蛋,我不能用他。
孔伋有一段精彩的比喻。
他說:「英明的君主選用人才,就好比木匠選用木材,取其所長,棄其所短。
一根可以合抱的優質木材,有了幾尺朽腐之處,高明的木匠不會因此扔掉不用的。
當前是戰爭年代,正是需要很多軍事人才的時候,您因為兩個雞蛋就放棄了一員大將則猜,這話可不能讓鄰國知道啊!」衛君說:「我謹受先生之指教。」
苟晞。苟晞(?-311年),字道將,河內山陽人。
西晉名將,官至大將軍、太子太傅、錄尚書事,東平郡公。
精通兵法,時人比之韓信、白起。
在八王之亂中,先後投靠多王,戰敗汲桑、呂郎、劉根、公師藩、石勒等,威名甚盛。
永興二年(305年),司馬穎舊將公師藩因見司馬穎被廢,於是在河北地區起兵,牧帥汲桑亦加入,並且進攻多個郡縣,逼近鄴城,司馬虓派苟晞和廣平太守丁紹一同擊退公師藩。
次年苟晞更在白馬縣攻擊準備渡過黃河的公師藩,並將他斬殺。
永嘉元年(307年),汲桑作亂,自稱大將軍並稱要為上一年被殺的司馬穎報仇,並進攻鄴城。
新蔡王司馬騰兵敗被殺,鄴城陷落,汲桑於是打算南攻兗州。
太傅司馬越知道後大驚,先命苟晞為前鋒進討汲桑。
後見苟晞與汲桑部將石勒在陽平、平原相持並互有勝負,又領兵出鎮官渡,聲援苟晞。
汲桑素來畏懼苟晞,於是在苟晞攻來時在城外設欄柵加強防衛,苟晞先讓士兵休息,只派單騎向汲桑部眾陳述禍福,汲桑部眾大驚而退入城,後苟晞又領兵在東武陽擊敗汲桑,汲桑退走;及後苟晞追擊汲桑和石勒,連破九壘(《資治通鑑》作八壘)。
冀州刺史丁紹隨後又擊敗剛重整的汲桑軍,令事件得慎譁以平息。
苟晞亦因而獲公升撫軍將軍,都督青、兗諸軍事,封東平郡侯。
因苟晞屢破強敵,建立起威名,當時的人更將他與韓信和白起比擬。
苟日新。苟日新,北宋河南開封人,以文學知名。
當時,安嶽縣遷移新縣城,他任主簿,辛苦經營,有開拓之功,為一時良吏。
苟作為姓氏念什麼
3樓:愛教育的小達人
苟作為姓氏念gǒu。苟」是形聲字。小篆從艸,於聲。
隸變後楷書寫作「苟」。《說文·艸部》:「苟,艸也。
從艸,句聲。」(苟,苟草。從艸,句聲。
苟」的本義為一種草名。借用以表示草率、隨便。如「不苟言笑」、「一絲不苟」。引申指不正當的、不合禮法的。如「苟且之事」、「苟合」等。
用作副詞,表示時間,意為姑且、暫且。如「苟且偷生」、「苟延殘喘」。又表示祈望,相當於「亮敏希望」。
如《詩經·君子于役》中有「苟無飢渴」之句,意思就是希望再不忍飢挨餓。還用作連詞,表示假設關係。如杜甫《前出塞》:
苟能制侵陵,豈在多殺傷。」
苟姓源出1、黃帝之子得姓者一十四人,其一為苟。
2、相傳舜之後有苟氏。
3、春秋時楚大夫之食邑,以邑名為氏。
4、春秋時晉大夫荀氏之後避難改稱苟氏。
5、苟,草名,由此草長之處多為豐饒之地,居者遂以苟為氏。
6、北魏時改代北若干氏為苟氏。
7、為避宋高宗趙構之名諱,苟氏去草為句氏。
8、後晉高祖石敬瑭,姓敬者為纖鍵纖避毀仿名諱,析敬為苟、文二姓。
唐姓都出過什麼名人?唐姓有哪些名人
唐叔虞 亦稱叔虞 太叔,姬姓,名虞,字子於,岐周 今陝西岐山 人。因封在唐國,史稱唐叔虞。唐緩如冊叔虞為周武王姬發之子,周成王姬誦同母弟,母王后邑姜 擾巨集齊太公呂尚之女 周朝諸侯國晉國始祖。 唐昧 祁姓,唐氏,名昧,戰國時期楚國將領 天文學家。效力於楚懷王。周赧王十四年 前年 齊 魏 韓三國聯兵,攻...
蘇東坡是什麼詩人,姓蘇名
字子瞻,號東坡居士 中國 北宋 文學家 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宋代 眉州 今四川省眉山市的東坡區 人。父蘇洵 弟蘇轍都是著名古文學家,世稱 三蘇 嘉佑進士,任鳳翔府籤判,主張改革弊政。神宗時反對變法,但在密州 徐州任上抗洪滅蝗,賑貧救孤 頗多政績。後以 謗訕朝廷 貶黃州。哲宗時任翰林學士,出知...
中國拼音是什麼時候有的,中國什麼時候開始使用拼音
漢語拼音的來歷與起源 漢語拼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漢字 內 拉丁化 方案,于容1955年 1957年文字改革時被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漢語拼音方案委員會研究制定。該拼音方案主要用於漢語普通話讀音的標註,作為漢字的一種普通話音標。1958年2月11日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准公布該方案。1982年,成為國際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