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唱的空城計,萬軍之中為何只有司馬懿能聽懂?

2025-07-08 19:00:08 字數 4115 閱讀 7741

1樓:閒風殘

當時司馬懿雖有魏國兵權,但曹氏親貴一直提防著司馬。若不是曹氏親貴在戰爭中多次敗於諸葛亮,使當時魏主曹睿無人可用,所以被迫使用司馬懿,卻還是對他有所防備。如果在空城計中司馬懿沒有放走諸葛亮,那麼諸葛亮必死無疑,而司馬懿也會立即被魏主所棄用,那又何談後面的故事呢?

所以御跡咐,我認為司馬是故意放走了諸葛亮。

不過空城計見於三國演義。史實上並無諸葛亮使用此計記載,只有空營計,空城計是羅貫中給諸葛亮的。如果是真的,我覺得司馬懿也未必是故意的,諸葛亮一生謹慎,司馬懿亦然,他不能完全相信自己眼睛的判斷,更難以相信諸葛亮會走這樣的險棋,另外他當時屬於魏國無奈時候的選擇,之前他是被打壓的,鎮純所以他的戰略任務是收復失地,並不一定要冒險解決掉諸葛亮。

至於兔死狗烹,我覺得即便當時諸葛亮死了,天下也不會馬上太平,縱觀歷史,司馬家的價值絕不僅僅體現在對付諸葛亮上,沒有司馬氏,魏國的形式不會好,所以就算諸州寬葛亮死掉,他依然可以利用各種手段來讓自己有價值,慢慢發展自己的勢力,如果給他乙個穩妥的機會去解決諸葛亮,我相信他還是會出手的。

2樓:我摩灣

三國時期,諸葛亮因錯用馬謖而失掉戰略要地——街亭,魏將司馬懿乘勢引大軍15萬向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擁而來。當時,諸搜賀葛亮身邊沒有大將,只有一班文官,所帶領的五千軍隊,也有一半運糧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裡。

眾人聽到司馬懿帶兵前來的訊息都大驚失色。諸葛亮登城樓觀望後,對眾人說:「大家不要驚慌,我略用計策,便可教司馬懿退兵,諸葛亮自己披上鶴氅,戴上高高的綸巾,到城上望敵樓前憑欄坐下,焚香彈琴世坦派。

司馬懿的先頭部隊到達城下,見了這種氣勢,都不敢輕易入城,便急忙返回報告司馬懿。於是便令三軍停下,自己飛馬前去**。離城不遠,他果然看見諸葛亮端坐在城樓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彈琴。

司馬懿看後,疑惑不已,便來到中軍,令後軍充作前軍,前軍作後軍撤退。

他的二子司馬昭說:「莫非是諸葛亮家中無兵,所以故意弄出這個樣子來?父親您為什麼要退兵呢?

司馬懿說:「諸葛亮一生謹慎,不曾冒險。現在城門大開,裡面必有埋伏,我軍如果進去,正好中了他們的計。

還是快快撤退吧!」於是各路兵馬都退了回去。

其實司馬懿不是中計,而是辯證的思考下,如果去攻佔這座空空如也的西城。要殺諸葛亮,何需攻佔此城?找個準一信頃點的弓兵往城樓上一射,諸葛亮就一命嗚乎了。

至於為什麼不射諸葛亮有兩個原因:乙個是因為魏軍連乙個準一點的弓兵都沒有,如果要射第二箭才能射中諸葛亮,就會讓人笑話了。另乙個是因為司馬懿要是殺了諸葛亮,那他自己的價值也大跌了。

沒了諸葛亮的蜀國,就跟弱智沒甚區別,魏國還養乙個居心叵測的司馬懿幹什麼?至於何故沒攻西城,一來是怕真的有埋伏,二來是怕攻佔了這座西城,就等於明日自己烏紗不保。到知道是空城計時,司馬懿也只是微微一笑,做個樣子進一進攻,就撤退了。

周瑜問:既生瑜何生亮?答案是諸葛亮才是主角,周瑜只是伏線而已。

司馬懿又問:既生懿,何故又生亮?答案是沒了諸葛亮就沒有司馬懿,沒有了司馬懿三國的歷史可能真的就要改寫了。

諸葛亮用空城計為什麼嚇退司馬懿十五萬大軍?

3樓:乾萊資訊諮詢

司馬懿被嚇住是因為:

第一司馬懿本身多疑,患得患失。

第二司馬懿只知道蜀軍大致的布兵情況,並不知道諸葛亮手中是否還有預備隊。

第三諸葛亮本身謹慎且足智卻在此時兵行險招在司馬懿看來是必有所圖,這就是一場博弈論和心理戰結合的最好案例。

出處:羅貫中《三國演義》

民間最有名的空城計故事取自《三國演義》,作者根據三國志裴松之注「郭衝三事」改編的一段故事。

後被用於三十六計,意指虛虛實實,兵無常勢。虛而示虛的疑兵之計,是一種疑中生疑的心理戰,多用於己弱而敵強的情況。歷史上也確有一些運用此計成功的例子,如張守圭守瓜州等。

諸葛亮唱的空城計是什麼內容?

4樓:似夏侯真

1、空城計十五字簡述:

魏國派司馬懿掛帥進攻蜀國街亭,諸葛亮派馬謖駐守失敗。司馬懿率兵乘勝直逼西城,諸葛亮無兵迎敵,但沉著鎮定,大開城門,自己在城樓上彈琴唱曲。司馬懿懷疑設有埋伏,引兵退去。

2、空城計的基本釋義:

1)注音:kōng chéng jì

2)解釋:指在危急處境下,掩飾空虛,騙過對方的高明策略。比喻掩蓋自己力量的不足,以使對方迷惑或後退,有時也有貶義。

3)英文解釋:presenting a bold front to conceal a weak defence.

4)用法:作賓語;指欺騙對手。

6)示例:你不能老是用「空城計」;這「空城計」也有失手的時候。

擴充套件資料:1、空城計,這是一種心理戰。在己方無力守城的情況下,故意向敵人暴露我城內空虛,就是所謂「實者實之,虛者虛之」。

敵方產生懷疑,更會猶豫不前,就是所謂「疑中生疑」。敵人怕城內有埋伏,怕陷進埋伏圈內。但這是懸而又懸的「險策」。

使用此計的關鍵,是要清楚地瞭解並掌握敵方將帥的心理狀況和性格特徵。諸葛亮使用空城計解圍,就是他充分地瞭解司馬懿謹慎多疑的性格特點才敢出此險策。諸葛亮的空城計名聞天下。

2、此事雖是**家演義,其實,早在春秋時期,真的出現過用空城計的出色戰例。

1)荀彧:豫州刺史郭貢率領數萬人的大軍來到鄄城城下,有謠言說他與呂布合謀,城中眾人十分恐懼。郭貢要求會見荀彧。

荀彧準備出城會面,夏侯惇等勸阻念皮褲他說:「你是一州的主持人,出城必定有危險,不能去。」荀彧說:

郭貢與張邈等人並不是老交情,如今來得這樣迅速,必是還未定好策略,趁他尚未定好策略時說服他,即便他不能幫助我們,也可使他保持中立。

如果仔簡先疑心他,將使他在一怒之下打定主意,投到敵人那邊」郭貢看到荀彧並無恐懼之心,認為鄄城不易攻破,於是率軍離去。

2)劉琨:西晉時期,曾有數萬匈奴兵圍困晉陽。劉琨見勢不妙,如與敵軍硬拼,必然兵敗城破,於是一面嚴密防守,一面修書請求援軍。

過了七天援軍還未到,城內糧草不濟,兵士恐慌萬狀。劉琨登上城樓,俯眺城外敵營,冥思苦想對策。忽然他想起「四面楚歌」的故事,於是下令會吹卷葉胡笳的軍士全部到帳下報到,很快組成了乙個胡笳樂隊,朝著敵營那邊吹起了《胡笳五弄》。

他們吹得既哀傷、又悽婉,匈奴兵聽了軍心騷動。半夜時分,再次吹起這支樂曲握銀,匈奴兵懷念家鄉,皆泣淚而回。

空城計中司馬懿回應諸葛亮的唱詞

5樓:匿名使用者

諸葛亮:我本是臥龍崗散淡的人,評陰陽如反掌保定乾坤。先帝爺下南陽御駕三請,算就了漢家的業鼎足三分。

官封到武鄉侯執掌帥印,東西戰南北剿博古通今。周文王訪姜尚周室大振,漢諸葛怎比得前輩的先生?閒無事在敵樓我亮一亮琴音我面前缺少個知音的人。

司馬懿:有本督在馬上觀動靜,諸葛亮在城樓飲酒撫琴。左右琴童人兩個,打掃街道俱都是老弱殘兵。我本當傳將令殺進城,司馬師、司馬昭:殺!殺!殺!

司馬懿:又恐怕中了巧計行。勒住絲韁把話論,尊聲南陽諸葛孔明:任你設下了千般計,棋逢對手就一般平。

諸葛亮:我正在城樓觀山景,耳聽得城外亂紛紛。旌旗招展空翻影,卻原來是司馬發來的兵。

我也曾差人去打聽,打聽得司馬領兵就往西行。一來是馬謖無能少才能,二來是將帥不和失街亭。你連得三城多僥倖,貪而無厭又奪我西城。

諸葛亮在敵樓把駕等,等候了司馬到此談哪,談談談心。西城的街道打掃淨,預備著司馬好屯兵。諸葛亮無有別的敬,早預備羊羔美酒犒賞你的三軍。

你到此就該把城進,為什麼猶疑不定進退兩難,為的是何情?左右琴童人兩個,我是又無有埋伏又無有兵。你不要胡思亂想心不定,來來來,請上城來聽我撫琴。

司馬懿:我越思越想心不定,城內定有埋伏兵。

司馬師、司馬昭:趁此機會,殺進城去,活捉孔明!

司馬懿:呸!小小年紀,知道什麼?若是殺進城去,豈不中了他人的埋伏?將人馬前隊改為後隊,兵退四十,安營紮寨!

司馬師、司馬昭:是!

司馬懿:待我說破於他!諸葛亮啊!孔明!你實城也罷,空城也罷,老夫我拿定主意,我不進城,哎!我告辭了!告辭了!

二老軍:司馬懿大兵倒退四十餘里呀!

諸葛亮:人道司馬善用兵,到此不敢進空城。諸葛從來不弄險,險中有險顯才能。

6樓:匿名使用者

坐在馬上來觀定,城樓上坐的是諸葛孔明。左右琴童來捧酒,打掃街道老弱殘兵。我本當傳將令殺進城,又恐怕中了他巧計行。

你的計策休瞞我,棋逢敵手一樣人。左思右想心不定,城內必有埋伏兵。那孔明平生謹慎,從不弄險,不要中了他人之計。

將前隊改為後隊,人馬倒退四十餘里。待我說破於他。諸葛亮呀,諸葛孔明,你實城也罷,空城也罷,你司馬老爺是不進城了。

請呀請呀。

使出空城計的諸葛亮和司馬懿決戰,到底是誰贏了?

應該是雙贏的,諸葛亮保全了自己跟城池,而司馬懿明白了飛鳥盡良弓藏的道理。我認為諸葛亮贏了。因為諸葛亮沒有用一兵一卒,就讓司馬懿退兵。因此諸葛亮贏。諸葛亮贏了。諸葛亮通過使用空城計,不會一兵一卒就讓司馬懿率領大軍撤退了。司馬懿和諸葛亮打哪i次戰役時諸葛亮用了空城計 虛構的,第一次北伐當中的西城戰役。三...

諸葛亮使用空城計的時候,為什麼魏延不阻止?

魏延阻止也沒有用,因為諸葛亮用空城計的時候,身邊沒有軍隊,只能用空城計來詐一詐司馬懿,碰碰運氣。因為魏延不在諸葛亮身邊。當時魏延領軍在外,諸葛亮身邊乙個大將都沒有,才被迫擺了空城計。主要還是因為當時情況緊急,蜀軍所剩不多,如果再次挑起戰爭很可能會慘敗,其實空城計是當時最有可能不被魏軍滅掉的方法了,而...

空城計中扮演諸葛亮演員是京劇中的什麼角色

空城計 中扮演copy諸葛亮演員是京劇中的老生。更詳細點屬於 安工老生,這種老生即以唱為主,那麼他的動作性就比較次要,動作幅度較小,態度比較安閑從容,唱的時候總是比較沉著安穩的。老生又稱鬚生,正生,或鬍子生。鬍子在京劇裡的專有名詞叫 髯口 老生主要扮演 中年以上的男性角色,唱和唸白都用本嗓 真嗓 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