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花應不見鶯
颱風命名一覽表 熱帶氣旋的等級: 1、熱帶氣旋等級劃分的原則 熱帶氣旋等級的劃分以其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為標準。 2、熱帶氣旋等陸行級劃分 熱帶氣旋分為熱帶低壓、熱帶風暴、強熱帶風暴、颱風、強颱風和超強颱風六個等級。
熱帶氣旋底層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風速達到風力6~7級)為熱帶低壓,達到 m/s ~ m/蘆首s(風力8~9級)為熱帶風暴,達到 m/s ~ m/s(風力10~11級)為強熱帶風暴,達到 m/s ~ m/s(風力12~13級)為颱風,達到早嘩嘩 m/s ~ m/s(風力14~15級)為強颱風,達到或大於 m/s(風力16級或以上)為超強颱風。詳見下表。
颱風的名字是怎樣命名的呢?
2樓:c春夏學姐
颱風「飛燕」的威力東部沿海地區的人們已然見過,馬上更強勁的颱風「山竹」也將登陸我國華南地區,很可能成為2018年風王。此外還有威力較小一些的第23號颱風「百里嘉」也將登陸我國境內。
今年臺風不少,這些颱風名字也很有趣,同時也讓人很迷惑,颱風不就是熱帶氣旋嗎?有什麼不一樣嗎?為什麼要取不同的名字?而且還叫「山竹」這種名字,又不能吃。
給颱風取名字是為了區別和記憶,也為了更好地預警與防禦。颱風的名字可不能亂取,要通俗易懂好記,才便於向颱風區群眾傳遞資訊。尤其當同一地區面臨幾個熱帶氣旋時,簡單易懂的颱風名字就顯得格外重要了——避免混亂,便於警報。
颱風的名字也不是想取就取的。關於颱風的名字有乙份相對固定的命名錶,這份命名錶被稱為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熱帶氣旋命名系統,也簡稱為颱風命名法。命名錶上共有140個名字,由世界氣象組織和所屬亞太地區14個成員提供,分別是柬埔寨、中國大陸、朝鮮、中國香港、日本、寮國、中國澳門、馬來西亞、密克羅尼西亞、菲律賓、南韓、泰國、美國、越南,每個成員各擁有10個命名權。
中國大陸提出的最新的10個名稱分別是海葵、悟空、玉兔、白露、風神、海神、杜鵑、電母、木蘭、海棠。而颱風「飛燕」是南韓提出的名稱,「山竹」是泰國提出的,「百里嘉」則是美國提出的。
這些名字要均要符合在任意成員地區發音容易、沒有不好的意義、不帶來任何困擾,非商業機構名稱等這些硬性條件,且選取的名字要得到每個成員的認可,任一成員反對的名稱就不能用來命名。
為什麼叫「山竹」、「飛燕」,也與取該名的成員偏好有關。比如日本愛以星座命名,南韓愛以動物、外太空元素命名。中國大陸則愛以傳說人物與花名等來命名颱風。
這些名稱一經確定便會按順序年復一年使用,但並非亙古不變,一旦某個颱風對人們生命財產造成特大損失,就會被從命名錶中刪除,空缺由原提供成員重新推薦。
3樓:大愚若智
颱風的名字的命名。
在2000年以前,每當颱風要來的時候,可能受到影響的國家就會各自給這個颱風取名字,導致同乙個颱風有很多不同的名字。
後來為了避免混亂,世界氣象組織想出了乙個辦法。既然颱風特指的是亞太地區的熱帶氣旋,那麼就由亞太地區的14個國家和地區來共同命名。每個國家或地區想10個名字,湊成乙個**,用來給颱風取名。
於是,泰國人提出了「山竹」、「榴蓮」等名字,中國人提出了「龍王」、「風神」等名字。有了這個取名**後,每次颱風來的時候,只需按著順序,從**裡拿現成的名字出來用就行了。
這樣既解決了颱風名字不統一的問題,又省去了每次颱風來臨之前各國現取名字的麻煩。這些名字都用完以後,再從頭開始,迴圈使用。
4樓:咣噹地球
首次給颱風命名的是20世紀澳大利亞預報員克里門蘭格,現在臺風的命名方式,是由颱風周邊國家以及地區製出命名錶。
5樓:笑笑科普
縱觀整個夏季 從颱風「溫比亞」到「山竹」 讓人們不禁產生好奇 颱風到底是如何命名的呢?
颱風是如何命名的,颱風是怎樣命名的
說起給颱風起名字,可以追溯到20世紀早期。當時,澳大利亞的一位天氣預報員克里門蘭格,喜歡把熱帶氣旋 颱風其實指的是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熱帶氣旋的乙個等級,常常被人們誤以為是熱帶氣旋的替稱 命名為他不喜歡的政治人物,這樣他就可以公開地開涮他們了。1945年,西北太平洋地區也開始正式以人名命名颱風。一開始...
颱風桑美的命名來歷是什麼?颱風命名的由來?
颱風桑美 saomai,國際編號 0608 是2006年太平洋颱風季乙個的熱帶氣旋,名字來自越南,意即 金星 桑美是自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登陸中國大陸最強的颱風,登陸強度比2005年登陸美國的颶風卡特里娜還要強。嚴重影響了中國東部沿岸地區,造成了25億美元的損失。2006年12月4日至9...
颱風名字為什麼這麼好聽,颱風名字是如何命名的?為什麼都那麼好聽?
颱風用的都是美女的名字,就像美女,把所有的東西都卷走了 颱風名字是如何命名的?為什麼都那麼好聽?對熱帶氣旋的命名 定義 分類方法以及對中心位置的測定,因不同國家 不同方法互有差異,即使同乙個國家,在不同的氣象台之間也不完全一樣。因此,常常引起各種誤會,造成了使用上的混亂。為了改變這種局面,氣象部門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