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機智的鯉魚山
大暑三秋近詩句:
一、唐元稹《大暑六月中》
大暑三秋近,林鐘九夏移。桂輪開子夜,螢火照空時。瓜果邀儒客,菰蒲長墨池。絛紗渾捲上,經史待風吹。
古代沒有空調沒有電扇,避暑主要靠涼蓆和手動的風扇。在如此炎熱的夏季,元稹也是這樣,漫漫長夜無法入睡。所以在屋外納涼時,寫了這首詩。
大暑三秋近,林鐘九夏移。"意思是大暑來了,秋天也就不遠了,「林鐘」是古代的律音,律音起,夏天就要過去了。
桂輪開子夜,螢火照空時。"意思是一輪圓月開啟子夜時光,螢火蟲憑空翻飛照亮夜空。要知道只有在夏季才能看到螢火蟲。
這句詩裡就寫了大暑三候的第一候,腐草為螢。螢火蟲多在夏季水邊的草根上產卵,幼蟲入土化蛹,次年春天變成蟲,古人就誤以為螢火蟲是由散賀孫腐草變化而成。
瓜果邀儒客,菰蒲長墨池。"第三句意思是在這個炎熱的時節,作者準備了菰公尺邀請飽學詩書的客人,菰公尺在古代是消熱解暑的六穀之一,菰蒲長得很快,三兩天就拍扒鋪滿了墨池。
絛紗渾捲上,經史待風吹。"最後一句意思是等朋友還不來,詩人捲上紅色紗帳有點兒昏昏欲睡了,告誡自己不要這樣,暑熱難耐,但是心靜自然涼,還是讀讀衝鏈古代典籍吧,它們也等著清風來翻閱。
二、唐白居易《夏日閒放》
時暑不出門,亦無賓客至。靜室深下簾,小庭新掃地。褰裳復岸幘,閒傲得自恣。
朝景枕簟清,乘涼一覺睡。午餐何所有,魚肉一兩味。夏服亦無多,蕉紗三五事。
資身既給足,長物徒煩費。若比簞瓢人,吾今太富貴。
這首詩可以說是我們大多數人的寫照。「時暑不出門,亦無賓客至。靜室深下簾,小庭新掃地。
大暑酷熱,詩人不願出門,也無賓客來訪。安靜的房間掛著紗簾,隔出一片靜謐,小院的地剛剛掃過,乾淨整潔。
2樓:酷貓小遊戲
唐代詩人元稹說「握歷巨集大暑三秋近,林鐘九夏段冊移」,這裡的「林鐘」是古樂十二律之一,隨著律音響起爛判,夏天(九夏)就要過去了。
大暑節氣古詩四句
3樓:泰褲辣
大暑節氣古詩有《詠廿四氣詩·大暑六月中》、《大暑水閣聽晉卿家昭華吹笛》答圓、《六月十八日夜大暑》等。
1、《詠廿四氣詩·大暑六月中》。
原文:大暑三秋近,林鐘九夏移。桂輪開子夜,螢火照空時。瓜凳含果邀儒客,菰蒲長墨池。絳紗渾捲上,經史待風吹。
譯文:大暑來了,秋天也就不遠了,「林鐘」律音起,夏天就要過去了。一輪圓月開啟子夜時光,螢火蟲憑空翻飛照亮夜空。
準備蓀公尺邀請飽學詩書的客人,蓀蒲鋪滿碧綠透涼的水面。不要捲上紅色紗帳昏昏欲睡,古代典籍等著清風來翻閱。
2、《大暑水閣聽晉卿家昭華吹笛》。
原文:蘄竹能吟水底龍,玉人應在月明中。何時為洗秋空熱,散作霜天落葉風。
譯文:蘄竹笛吹起,婉轉悠揚,聲音彷彿穿透到了水下,使幽潭下的游龍也跟著吟唱,這份聯想讓人在這暑熱之中感到了絲絲幽涼,感覺這位吹笛的玉人仿如來自廣寒月宮,帶著一片清涼款款而來,稍解酷熱之苦。
這首詩寫於元祐三年(1088年)在駙馬王詵的府邸,其時正當大暑的節氣,天氣酷熱。黃庭堅等文人聚於駙馬府清粗塌水閣消暑聽侍女昭華吹笛。
3、《六月十八日夜大暑》。
原文:老柳蜩螗噪,荒庭熠燿流。人情正苦暑,物怎已驚秋。月下濯寒水,風前梳白頭。如何夜半客,束帶謁公侯。
譯文:老去的柳樹上,知了聒噪地鳴叫;荒廢的庭院中,螢火蟲如流星般點亮夜空人們的情緒正受到暑熱之苦;萬物怎麼能夠已經感覺到秋天即將到來。月光下,洗洗涼水澡;熱風前,梳梳白頭髮。
如何才能像賢士甄豐一樣,也能在這樣的夜裡,整肅衣冠去拜訪王莽一樣的公侯。
日不見如隔三秋,猜數字迷,如隔三秋,猜數字幾
一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有問題可以追問。滿意請及時採納,謝謝!如隔三秋,猜數字幾 如隔三秋,猜數字 1。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y r b ji n,r g s n qi 解釋 一天不見,就好象過了三年。形容思念的心情非常迫切。出處 詩經 王風 采葛 一日不見,如三秋兮。結構 復句式...
古人們常說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三秋」到底是指多久
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有美人兮,見之不忘,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古人曾留下不少的智慧型名言,其中不乏有表達對親朋好友的深切思念的詩句,尤其是那句 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到現在都很受用。對於這句話,想必大家都爛熟於心了,那麼對這句話裡面...
用一日三秋造句
1 他倆結婚後,仍是聚少離多,過的是牛郎織女一日三秋的生活。2 才從高中畢業分別沒有幾天,就接到同學一堆的卡片,看來大家都有一日三秋的感覺呢!3 熱戀中的情侶,總盼時刻相聚,短暫分離,當然有如一日三秋呀!4 自從與你分別之後,猶如一日三秋,恨不得立即插翅飛到你身邊。5 自從丈夫離家後,她天天望君早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