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是我國的歲首還是歲暮?

2025-07-06 16:30:06 字數 1454 閱讀 2339

1樓:樹葉緩緩

古代民間所說的歲首指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南北朝時代,把春節泛指為整個春季。春節腔型森以前也稱「元旦」,是在正月的第一天。而中國曆代的正月的設定日期卻並不一致:

夏朝(沿用陰曆)用孟春(即正月)為正月。

商朝用臘月(十二月)為正月。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規定以十月為正月,漢朝初期沿用秦歷。

漢武帝太初元年,即西元前104年,天文學家落下閎、鄧平等人制訂了《太初曆》,將原來以十月為歲首恢復為以孟春為歲首,後人在此基礎上逐漸完善為當今使用的陰曆(即農曆)。此後中國一直沿用夏曆(陰曆,又稱農曆)紀年,直到清朝末年,長達2080年。

辛亥革命以後,逐漸改用陽曆紀年。後來為區別農曆和陽曆兩個新年,又鑑於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恰在農曆新年的前後伍畝,因此便租宴把農曆一月一日改稱為「春節」。

擴充套件資料。在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均舉行各種慶賀新春活動。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神靈、拜祭祖先、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各民族特色。

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屬於漢字文化圈的一些國家和民族也有慶祝春節的習俗。

人們在春節期間都儘可能地回到家裡和親人團聚,在節日裡親朋好友之間走訪拜年,表達對親朋間的情懷以及對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

2樓:絕帶

春節在古時最首納枝初被稱為歲首。夏代歲首在夏曆一月者敏;商代歲首在夏曆十二月;周代歲首在夏曆十一月。漢武帝時,頒發《太陽曆》,明確規茄棗定以夏曆正月初一為歲首,從此歷代沿用,直至1911年為止。

春節是農曆的歲首……

3樓:我的青菜小王子

百節年為首,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它不僅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願望、生活娛樂和文化心理,而且還是祈福、飲食和娛樂活動的狂歡式展示。

春節,即農曆新年,是一年之歲首,傳統意義上的「年節」。俗稱新春、新歲、新年、新禧、年禧、大年等,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歲、過年、過大年。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

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年祭祀、敬天法祖,報本反始也。春節的起源蘊含著深邃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4樓:春秋金融

春節,是農曆的歲首。春節的另一名稱叫過年,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乙個古老傳統節日,也是中國人所獨有的節日。

朝暮之年是指多少歲

5樓:手機使用者

沒有具體指幾歲,「暮年」只是乙個大概年齡,相當於「晚年」的意思,所謂晚年即是指不參與勞動的年齡,五十以後。

暮年拼音:mù nián,釋義:晚年;老年。

出處:1、三國 魏 曹操 《步出夏門行》之四:「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2、南朝 梁 沈約 《序》:「漢高、宋武,雖闕章句,歌《大風》以還沛,好清談於暮年。」

3、唐 杜甫 《詠懷古蹟》之一:「 庾信 生平最蕭瑟,暮年詩賦動江關。」

春節各地的習俗是什麼,我國各地春節都有什麼習俗呢?

過年,是隆重,是喜慶,是莊嚴,是團聚,是溫暖,是敬意。中華民族注重 飲食 文化,這是全球有名的。一年一度的年夜飯,是全家團圓的場合,對食物的安排更是有著很重要的意義。在中國北方,除夕夜一定要吃餃子 長壽麵 在南方,餐桌上必備的菜色則是年糕和魚。在北方,新年凌晨零時鐘聲一敲,許多人家就開始吃餃子,因為...

民間各地的新年(春節)習俗,我國各地春節都有什麼習俗呢?

是蒙古族 達bai斡爾族的宗教性節du日。zhi蒙語稱 明乾卓拉 意即千dao 盞燈專節。臘月二十五屬 這一天,做 明乾卓拉 去廟裡點燃,認為點得越多越吉利。這一節日習俗,在新疆維拉特蒙古族中最為盛行。當地群眾在這天吃烤牛羊肉,舉行傳統的體育遊藝活動。我們那復過大年都在年三十制 晚上,大年當天晚上一...

後天是不是春節,明天除夕是過年還是後天春節是過年?日曆上為何春節是初一?

朋友你好!後天就是春節了,今天是豬年的臘月二十九,明天是臘月三十,也就是除夕,後天是鼠年的正月初一,2020年的春節。2020年1月24日星期五是年三十春節。今年春節不放假七天假,年初七正式上班。明天是農曆臘月30日,就是除夕,後天是大年初一,就是春節。對,後天就是一年一度的春節了。明天就是除夕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