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乘各需要證到什麼果品,才能照見五蘊皆空?

2025-06-10 03:54:44 字數 6057 閱讀 7112

1樓:平衡光

菩薩境界和阿羅漢當然不一樣。

不然菩薩就是阿羅漢了。

能證五蘊皆空,不是道理上了解,是真的能上天入地,超脫六道。

小乘要鬥基豎證得阿羅漢果。

大乘空大則不說證與不證,照與不照,空與不空。為什麼呢?

因為「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啊。

教理是鋒彎這樣說,只有「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才能見證。

2樓:匿名使用者

四果以上,也就是菩薩位才能照見五蘊皆空。

照見五蘊皆空,渡一切苦厄 是什麼意思?

3樓:網友

意思是菩薩的大智如同明鏡,無一物不盡顯其中;其智光猶如太陽,無一物不能盡照。

出自《若波羅蜜多心經》。菩薩因修習了般若法門, 功夫深久, 生出了妙智妙慧, 於黑暗中也有光明照耀, 因則能夠洞見一切諸法均為不實在, 均為虛假。 懂得了眾生的五蘊對於菩薩的真心是有掩蓋障蔽而使其昏昧的功能的。

五蘊亦即作為物質的色境、隨境的感受、因感受而起的思念、內心的意志取向以及針對世間所有萬物的認知活動和觀念。

4樓:竹影芊芊

【照見五蘊皆空】

照是用我們內心本來具足的智慧,照見我們身體內的色受想行識,只有達到五蘊皆空的時候,我們才能超越一切苦海,才能渡一切苦厄。

五蘊是色受想行識,表的就是我們身體裡的心肝脾肺腎。色表我們肉眼能看到的身體、毛髮、手指蓋,牙齒、**、筋骨等,都屬於色類。受想行識都屬於心法上的。

心法為四個,身體上的色是乙個,加起來是五蘊。只有通過智慧來照,把自己的五蘊照空的時候,才能達到無我。無我的時候,就成為自在菩薩了,觀自在菩薩了。

菩提薩埵是大覺有情菩薩,簡稱大菩薩,是在菩薩這個層面上圓滿具足,也屬於聖人,但和佛還差一步。

度一切苦厄】

把自己的病苦、心苦、煩惱妄想全都度空、度光。同時看別人苦的時候,幫助他人也從苦海中解脫出來。不能自己明白了之後,不去幫助別人,那是小乘法門。

學大乘法,大乘人要發大乘心,在自己明瞭的時候,一定要伸出友愛的手去幫助別人。

5樓:匿名使用者

你就這樣理解:觀世音菩薩在打坐時進入了一種境界,在這種境界裡他用天眼照見(不是肉眼看)身體裡面發現色受想行識這五蘊都沒有了,這時觀世音菩薩離開了一切苦惱之地。

尋找「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的出處及全文

6樓:滾雪球的秘密

出自《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出處:《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

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

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

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含義在《心經》上有一句話: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其大意是:

觀自在入不相逢菩薩進入般若深觀狀態時,照見五蘊諸法皆空而不是自己所能主宰決定,因而度脫一切痛苦與災難。

在這裡提出了「五蘊皆空」的重要性,即「五蘊皆空」能使人擺脫「一切苦厄」。那麼五蘊的內涵是什麼呢?

五蘊:即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蘊是蘊藏、積聚的意思。

如色蘊,聚集了過去色、現在色、未來色、粗色、細色等統稱為色,因此色蘊是色的總和,色在這裡相當物質,我們對物質的認識,不外乎從形狀(形色)和顏色(顯色)的色相上,因而佛家稱物質曰色。

受蘊,受是接受領納的意思,當我們面對順境或逆境時,所產生心靈上的情緒,這與苦樂憂喜舍的不同;想蘊,想是獲取、想像的意思,在我們接觸環境時,必然會攝取事物的影像,然後給它安立名稱;行蘊,行是對事物進行判斷並訴諸行動。

識蘊,識是了別義,是精神領域的統覺作用。色蘊屬於物質現象範疇,受、想、行、識四蘊是屬於精神現象範疇。

7樓:y8班x5班

「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出自《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也稱為《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稱《般若心經》或《心經》,是般若經系列中一部言簡義豐、博大精深、提綱挈領、極為重要的經典,為大乘佛教出家及在家佛教徒日常背誦的佛經。現以唐代三藏法師玄奘譯本為最流行。

書 名: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又 名:若波羅蜜多心經。

原版名稱:不詳。

譯 者:玄奘。

性 質:佛教經書。

簡 稱:《般若心經》或《心經》

心經全文: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玄奘譯本: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觀自在菩薩涅槃可以照見五蘊皆空。小乘阿羅漢這種涅槃可以照見嗎?

8樓:煩惱即菩提

人人都可以照見,那就是悟空。

9樓:南無蓮花尊豐佛

當然可以了。阿羅漢是無餘大涅槃。已經得到了圓滿的成就。

增一阿含經》(節選)

世尊告諸比丘。有此二法涅槃界。云何為二。有餘涅槃界.無餘涅槃界。

彼云何名為有餘涅槃界。

於是。比丘滅五下分結。

即彼般涅槃。不還來此世。是謂名為有餘涅槃界。

彼云何名為無餘涅槃界。

如是。比丘盡有漏成無漏。意解脫.智慧解脫。自身作證而自遊戲。

生死已盡。梵行已立。更不受有。如實知之。是謂為無餘涅槃界。

南無阿彌陀佛。祝大家吉祥如意。

大寶廣博樓閣善住秘密陀羅尼)

10樓:網友

涅槃也是空相,你說可以不可以照見?

阿羅漢照見五蘊皆空了嗎?阿羅漢證得空和法性真空有什麼不同

11樓:8萬4千法門

阿羅漢沒有照見五蘊皆空,那是法身菩薩的境界。

自性是真空妙有。。。法身菩薩知道妙有。

第乙個,「虛空無為,此法性離本來諸障礙之位所顯者名之」。

法性離本來諸障礙,這個諸障礙把它歸納為三大類,無明煩惱、塵沙煩惱、見思煩惱,他這個都離開了。

這個都離開了,就是圓教初住菩薩、別教初地菩薩,才入這個境界,這個叫虛空,他統統放下了。

第二,「擇滅無為,依此法性智慧力斷煩惱之位所顯者名」。

這個是智慧照了,對一切法的真相完全明朗了,就是《般若經》上所說的,「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他真的放下了。這個叫擇滅。

六祖惠能大師在五祖方丈室聽講《金剛經》,聽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就放下了。無所住就是把三種煩惱統統放下,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是無住。

而生其心,生的是什麼心?普度眾生的心,這就是菩薩。

不像小乘,小乘入了涅盤之後,菩提心生不起來,因為他知道一切法皆空寂,所以他就沒事了。

大乘教裡頭佛說,二乘人掉到無為坑裡去了,無為是個坑,掉下去了,他真無為了。

而不知道,無為而無所不為,無所不為而無為,那叫真無為。

為什麼?沒有障礙了。

明明知道一切法空,他還發菩提心,還要教化眾生,現身說法度這些眾生,他在**?

他住無為,他幹有為。那個無為不礙有為,有為也不礙無為,這才叫妙,這妙法!妙法是大乘。

小乘那個不妙,那個無為是真的無為,什麼都不幹了,所以叫偏真無為,不懂得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所以擇滅。

非擇滅無為」,這理我們就能想通,「不由此法性之擇力而為本來清淨或緣缺之位所顯者名之」。

緣缺的時候,眾生沒有感,佛在常寂光裡沒有應,這就是非擇滅;

擇滅是眾生有感,佛有應。法身菩薩有這個能力,也能應,雖能應確實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這是所謂「極高明而道中庸」,真正不可思議的境界。

12樓:懺悔文人

理論上可以說很多的,但是境界上有誰契入了?比如我回答這麼多問題,其實我就凡夫乙個,照見五蘊皆空,即明瞭色受想行識五蘊皆空,而據我所知,阿羅漢能夠深入的最深的定為滅受想定,這也只是滅了五蘊的兩個心所而已,但是阿羅漢還能入涅槃境界,阿羅漢滅受想定是不是涅槃境界?涅槃境界和五蘊有什麼關係?

這些問題不證入在這裡搞理論怎麼搞得清楚,以前南懷瑾老師說過一句話,如果我沒記錯的話,這話應該是他傳的:要想人不死,先要死個人,你要修道有時候要有生命危險的,一句法不對,你修的也是亂七八糟,現在的一些佛法網傳,不是親授,甚至有的網傳一遍,兩遍,我不排除有人惡意修改的可能,你怎麼知道別人改了沒有?所以除了法理的疏導,我普遍勸大家唸佛,不一定求往生,起碼心中有佛,善根具備了,再求往生,不遲,而且也不會入魔,走偏,心清淨,不挺好嗎。

因為以前我也是按照網上的一些說法來傳,別人怎麼說我就怎麼說,可是後來我也懷疑了,我怎麼知道別人說的都是對的?自己還是要驗證對吧?反正你被網路騙了也沒誰對你負責,還不如自己機靈點呢。

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惡『『是什麼意思```般若波羅蜜多全文``誰有

13樓:晚若殊

聽此解釋明白了許多,謝謝84204604,俺也收藏了。

14樓:網友

好好好,解釋得很好喔!~真正性空的法門!

心經何為五蘊和八識 何為照見五蘊皆空

15樓:8萬4千法門

「離一切緣慮分別語言文字相」,這是放下,教我們放下一切緣慮分別。緣慮是第六意識,分別言語文字相是講的,八識全部都包括在其中。「而緣慮分別言語文字,非離此別有自性」。

自性沒有離開緣慮分別言語文字,你如何能夠在緣慮分別言語文字裡面見到真相,這叫功夫。也就是說,一切幻妄它沒有離開真實,它的背後是真實。離開真實哪來的幻妄?

幻妄是依真實而生起的,永遠不離開真實。

真實就是實相,而緣慮分別言語文字這都是幻相,妄不離真。他有個批註,如上面比喻當中「諸器皆不離金」。「要之,離一切相,即一切法」,這是《般若經》上常講的,這句話非常重要。

一切相是虛幻,一切法是自性,明心見性沒有別的,就是離相,你就見到法性了,法性就是自性。怎麼離法?不起心、不動念,在一切現象裡頭不起心、不動念,照見!

觀自在菩薩,你們讀《心經》,《心經》一開端,「觀自在菩薩」,就是觀世音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這個是什麼?

他沒有間斷過,「照見五蘊皆空」,就是見到五蘊的實相,那個空就是實相。五蘊皆空,沒有一法不空,為什麼?一切法是五蘊變現出來的。

五蘊是什麼?今天所講的基本的粒子,大乘佛法裡面講極微之微,今天就稱之為量子、光子、中微子這些名稱。中微子很小,科學家告訴我們,一百億個中微子聚在一起,它的大小跟乙個電子一樣大。

一百億個,我們無法想象。

這乙個中微子就是五蘊皆空,為什麼?它有色法,它有受想行識,它的生滅時間很短。我們現在算的,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也就是說,一秒鐘它已經生滅一千六百兆次。這是實相,實相是事實真相。

所以它的存在是虛幻的,不是真實的。真實是什麼?真實永遠存在,它不動的。

它是剎那剎那剎那生滅,生滅不停。就像我們今天看電影、看電視這些畫面,這個畫面是生滅不停的,我們看到是個幻相,不是真相。

離故無相」,離,你就見到無相。即,你就見到無不相,你明白了,即是明白了。離,你明白什麼叫無相,真的無相,不可得,《大般若經》上所說的,「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

即」,就是,「故無不相」。

這些虛幻的相就是實相,實相就是現在虛幻的相,它是一不是二。「不得已強名實相」,這不得已勉強說乙個名詞叫實相。實相是什麼?

真妄不二,真妄一如。這個意思很深,真的搞清楚,真的搞明白了。這一段話全是蕅益大師講的。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需要什麼證才能畢業

你是本科的話沒有哪個學校要求除通用英語 證或四級證沒有就不讓畢業的 學校沒這個規定和權力 更別說專業的老師了 是他們想法子套錢而已 表怕 我也是環藝專業 課內課外的分數修夠了 英語考級過了 畢業 設計過了就ok 沒有難度和特殊要求 一般沒有要這個專業的,你想象 要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幹什麼啊,用不著,...

為什麼分戶口需要房產證才能辦理,為什麼分戶口 要建到有房子有房產證才可以分戶呢?

分戶也叫分家析產,一般指子女成年或者成家後,從父母戶口裡面獨立出去,自成一戶。分戶之前要先分家產,所以需要房產證。宅基地分家析產需符合以下條件 1 分家析產的子女須達到法定年齡,且農業戶口。因土地徵收 小集鎮戶籍制度改革而農轉非的,且戶口仍在原集體經濟組織的,可參照農業戶口人員進行分家析產。2 分家...

父親去世房產證過戶到母親名下需要什麼手續和費用

父親去世房產過戶到母親,如果父親生前留下有效的法律檔案,指定繼承人 母親 必須是遺產人死前曾做過公證的遺囑才有法律效力。如果父親生前沒有留下遺囑 遺囑繼承 就由法律界定 法定繼承 按照繼承方式過戶。這兩種法定繼承和遺囑繼承,都是屬於繼承過戶形式。因此,繼承過戶的手續 一 辦理房產證過戶手續要到被繼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