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古雅之
阿昌族的飲食文化,我們不得不從阿昌族獨特而又有趣的結婚儀式結束時說起。結婚儀式結束,男方的客人快來時,新娘到半路迎接,到離家一公里處,眾客人坐下不走了。新娘說:
辛苦了,請到家裡坐!」眾姑娘:「你倒好意思說,姐夫都不請我們,你家在**我們都曉不得,咋好意思去!
這時新郎在小夥子簇擁下來到了。
小夥子們先開口:「請到家裡坐!」姑娘們不買帳:「姐夫都不叫,你們喊有什麼用!」新郎只得上前彎腰作揖,請姑娘們到家裡坐。姑娘們走。
五、六公尺又不走了;新郎只得作揖再請,如此三十多次才把這些人請進家。新娘的女伴把大飯盒裡的雞肉和飯裝在碗裡,由「賀哨」(姑娘們的領頭)給小倆口吃,希望他倆同甘共苦。
吃到快飽時,寨裡的小夥子進來把門堂屋門關緊,端著飯菜,唱著山歌,請姑娘們吃一碗:「紅公尺糙飯格是不合口?醃菜素飯格是不合心一碗紅公尺糙飯吃不完,一杯淡酒喝不光!
森燃姑娘們接唱:「紅漆桌子黑漆邊,八碗九碟擺中間,我們一人吃了半鬥公尺,淡酒當做釅酒喝」。
對歌對到半夜,小腔春搜夥子把姑娘們送回寨子。這天,酒席上,新娘舅舅家坐的那桌,一家要有一盤豬腦子拌的涼拌菜,沒有這盤菜,他們就不吃。
招待客人結束,舅舅回家時,新郎家要給他「外家肉」。這肉很講窮,要砍一塊尾巴跟乙隻腳連起來的肉,恰好是四斤半。給「伍歷外家肉」是為了表示不忘記外家。
婚後的第二天,女家請客。席間,新郎要到每桌前彎彎腰,說:「家常素飯隨便請!
就這樣認了親戚。
下午,男方的媒人領著八至十個老人和兩個姑娘挑著禮品送彩禮來了。送進彩禮,擺席吃飯,姑娘們乘新郎不注意時給新郎抹黑臉,逗得大家鬨堂而笑。姑娘們笑彎了腰,說:
二老就說幾句吉利話,岳母給姑爺一匹自己織的布,岳父給姑爺五十元錢。
這時調皮的姑娘冷不防把一串豬骨頭掛在新郎肩上說:「肉我們吃光了,剩下的骨頭、皮子請你帶回去!」又引起一陣大笑。
出了寨子,新郎才把骨頭甩掉。婚後第三天,女家送「大飯盒」給男方。
大飯盒裡有四鬥糯公尺飯,還讓牲口馱著四籮穀子(每籮35斤),給小倆口做谷種,嫁妝也同時馱到男家。這當中,送大飯盒的人凡出去,就被敬一杯酒:「請騎大白馬(指喝酒)回去!
唱完再敬茶一杯:「請騎大紅馬(指喝茶)回去!」
不能喝酒的也不勉強。喝完要留五分錢,以示禮貌。婚後第四天,小倆口雙雙回女方家一轉,到此,婚禮即告結束,倆人開始新的生活。<>
2樓:阿qi棄
晚上串門。到了姑娘的村寨,小夥子們先不忙著去姑娘家,而是先到親戚朋友家小歇,準備晚上鬧個夠。那個被小夥子看上的姑娘,將客人領進村寨之後,就要去找姑娘,如果十個小夥子,她就要找九個姑娘來陪客。
找好姑娘之後,姑娘們就分頭去找雞,每人乙隻,找齊後交給那好配個姑娘去請村寨中最好廚師,大家一起殺雞做菜這頓全雞宴做好之後,做主人的姑娘就要到村寨友配指中去喊:「遠方的客人,我家的飯菜已經準備好,請你們快點來!」姑娘喊了一圈之後,不管有沒有人答應,就直接回家了。
一直豎著耳朵等姑娘喊的小夥子們,聽見喊聲後立即來到姑娘家。在姑賣森孃家的桌上酒菜已全部放好,每人兩個碗,一碗公尺酒,另乙隻碗裡放著雞頭。小夥子一般要先數一數雞頭,如果對就入座,不對就不入席<>
3樓:攪動著
藏雞頭。宴席開始後,小夥子們開始偷偷將雞頭藏起來,說姑娘的雞沒有殺夠。姑娘就要找雞頭,如果找出來了,罰偷雞頭的喝一杯酒。
如果找不到,小夥子自己將雞頭拿出來,罰姑娘喝一杯酒薯碰。小夥子們李手咐是來串姑娘的,不是騙吃的,所以在吃飯過程中大家會偷偷將錢湊齊,交給帶他們來的那個小夥子,悄悄藏在乙個地方,哪純讓姑娘們去找。
酒足飯飽,大家開始對歌。因為人數是配好的,所以每人都有乙個物件,自由組合。如果對歌對出情意來,兩人就離開大家,到外面去悄悄地談了。<>
阿昌族的婚俗、飲食習俗有哪些民族特色?
4樓:校易搜全知道
婚俗。羌族一般是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婚前可以自由戀愛,「一堆女孩」盛行,婚姻卻是父母包辦。
在過去,人們通常不會與同姓結婚,但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與漢族、傣族和其他民族結婚更為常見。丈夫和兄弟之間婚姻的轉讓制度盛行。寡婦可以再嫁,但是不能拿家裡的財產。
他們的孩子也由家人撫養。
在阿昌青年男女的婚宴上,要請新娘的舅舅坐在餐桌的上方,放一盤拌豬腦的冷盤。酒席結束後,舅舅要給新娘乙個斤的後腿,帶個豬尾巴,叫洋肉。這意味著新娘永遠不會忘記家人的恩情。
飲食習俗。昌人在月食期間吃三餐,偏愛酸性食物。過去青年男女有嚼菸草和檳榔的習慣,牙齒常被染成黑色,故有『黑牙為美』的舊俗。
昌人以大公尺為主食,也用公尺粉做白食,以公尺粉為主食。魚餌絲的吃法很簡單,用開水燙一下就行了,撈出來加調料。如果紅燒肉上蓋,肉、雞絲等配料可以做成各種魚餌;公尺粉不僅熱如餌絲,還可拌涼性食物,或在公尺粉中加入一勺熱豆粉,再加入辣椒、大蒜、姜膏、味精等香料,製成豆粉汁公尺粉,麻辣爽滑,嫩滑可口,是阿昌族人夏季後常吃的小吃。
昌人喜歡吃芋頭。據說在古代慶豐的收穫季節,殺狗和吃芋頭是必不可少的。
常族婦女多做豆腐和豆粉,而豌豆常被用來做食品涼粉。肉類主要來自飼養的豬和牛。豬肉喜歡做水煮豬肉公尺粉。
豬宰殺後,用稻草或秸稈將豬皮燒黃,颳去洗淨,然後切碎拌入醋、蒜、辣椒等調味品,與公尺粉一起食用。稻田養魚是日常食用魚類的主要**。鮮魚一般是油炸或油炸,然後水煮或用水和辣椒蒸,然後上桌。
最顯著的特點是酸辣雜糧魚。鹹菜,泡菜,豆豉一年四季必備,多餐。酒是白族人民常年飲用的飲料。
女性常喝糯公尺制成的甜酒,香氣濃郁,味道甘甜。成年人和老年人多喝點酒。目前,大多數阿昌族人用蒸餾法釀造燒酒,藏在甕中,在節日和娛樂時飲用。
阿昌族飲食風俗介紹
5樓:三夜見
阿昌族是雲南特有的、人口較少的7個少數民族之一,民族語言為阿昌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語支待定,有梁河方言和戶撒方言兩種方言,兼通漢語、傣語等其他民族的。語言或方言,無本民族文字,使用漢字。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阿昌族飲食風俗介紹,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阿昌族主要居住在中國南方雲南省一帶。阿昌族主要從事農業,以種植水稻聞名。居住在邊疆的阿昌族,飲食以大公尺為主,摻以薯類、玉公尺。
也常用大公尺磨粉製成餌絲、公尺線作為主食。餌絲食用方便,食用時只需在沸水中稍燙一下,撈出配上佐料即可食用。
阿昌族以公尺飯為主食,也常用大公尺磨粉製成餌絲、公尺線作為主食。
阿昌族喜吃芋頭,傳說古代慶豐收時,殺狗和吃芋頭必不可少。阿昌族婦女大都會做豆腐、豆粉,常用豌豆做成涼粉供食。
肉食主要**於飼養的豬和黃牛。豬肉喜歡用來作火燒生豬肉公尺線,即將豬宰殺後用麥稈或稻草將豬皮燒黃,刮洗乾淨,然後切碎拌上醋、大蒜、辣椒等佐料與公尺線一起食用。
稻田養魚是日常吃魚的主要**,食用時多將鮮魚用油煎或油炸,再加水和酸辣椒煮熟或蒸熟即可上桌。以酸辣谷花魚(栽秧時將魚苗放入田內,谷熟後取魚,稱谷汪蠢花魚)最具特色。醃製的鹹菜、滷腐、豆豉常年必備,每餐不少。
酒是白族人常年不斷的飲料,婦女常飲用糯公尺制作的甜酒,有濃郁的酒香和甜味;成年人和老年人多飲白酒。現在大多數阿昌族都已會用蒸餾法制作燒酒。
酸食是阿昌族的每日必不可少的菜餚,是常見的酸食品是酸筍和酸醃菜。醃酸筍的季節在春秋兩季,當竹筍發出嫩芽,長出約30公分高時,便可連根砍下,剝去筍殼,切成筍絲或筍片,放於陶罐中,撒上鹽巴,置於火塘邊,烘烤數日,酸味即出,便可隨食隨取。酸筍可單獨吃,也可和其它魚肉、蔬菜一起煮著吃,其味鮮美,凡食者無不稱道。
阿昌族的過手公尺線。即困迅陪火燒生豬肉公尺線。做法是將豬肉在火上烘烤成半熟,剁細斬茸,用酸醋拌熟,再加上碎花生公尺、豬肝、豬腦、粉腸各種調料,如蒜、辣椒、芫荽、豆粉、姜等,吃時把公尺線掐在手掌心,再放肉餡昌州,拌和一起吃,故名"過手公尺線"。
該公尺線柔軟、光滑、不結團、不粘手,肉餡拌下去,不沉底,也不浮頭,均勻地散佈在公尺線中,味道鮮美,酸辣可口,別具風味。
阿昌族的生活習俗
6樓:網友
嗯4哦6點可4645估計8額調配明喔4裡。
獨特有趣的阿昌族婚俗?
7樓:獨身女王
抬鍋蓋。女方拿出幾隻鍋蓋,在上面放上一碗熱肉、一碗煮熟的帶殼雞蛋。儀式開始時,由雙方的老人互敬鍋蓋上的食物,再雙雙敬媒人。
敬送食物時,雙方老人一手抬鍋蓋,一手用筷子夾肉互喂,再各夾乙個雞蛋喂媒人。這個場面非常熱鬧和滑稽,雞蛋很難夾,到了媒人嘴裡,媒人不能用手,譁乎必須用牙齒、嘴唇來剝,圍觀者笑得前仰後合。
儀式結束,雙方就算締結了婚約。舉行婚禮時,接親的新郎往往是女方姑娘們戲弄的物件,新郎到了新娘家,姑娘們會用一盆盆冷水潑新郎,直至新郎渾身溼透。據說這是讓新郎清醒頭腦,以後見到別的姑娘不仿蘆洞能動心。
進了房間,姑娘們還不放過新郎,用鍋灰油泥抹在新郎臉上,使新郎狼狽不堪。
姑娘們邊鬧邊說:「不抹記不住姐夫,臉一半黑備枯的就是」。說完,姑娘們還會將新郎身上掛上算盤和秤,拉著他到院子裡去示眾,表示新郎今後要精打細算過日子。<>
8樓:暗受
過去,梁河中腔一帶的阿昌族迎娶新娘一般由新郎在深夜去接。新娘由伴娘陪同來到村外,遇到新郎後,虧搜伴娘回村。銷培歷新娘在新郎的陪伴下來到新郎家。
他們到達門口的時間,必須是在太陽剛剛公升起的時刻。他們認為這樣才會吉祥如意,以後的生活才會象日出一樣生機勃勃。接回來新娘後,新婚夫婦在正堂拜天地,並拜謝父母養育之恩。
父母也對新婚夫婦說些祝福的話語。儀式完畢,舉行婚宴。婚宴上,親友和全寨的鄰里都祝賀新婚夫婦幸福美滿。
阿昌族有何飲食文化?
9樓:仉夜曼
阿昌族地區盛產大公尺,以大公尺為主食,副食品有肉類、各種瓜果及蔬菜,蔬菜有園地種植的各種豆類、土豆、青白菜、蘿蔔等以及山上的一些野菜、植物嫩葉花果等。喜歡飲酒,多數人家以大公尺為原料自釀水酒、白酒,以煙、酒、茶盛情招待朋友。逢年過節做花樣不同的飯菜,烹調方法與附近的漢族和傣族相同。
過春節都舂糯公尺粑粑,梁河地區阿昌族嗜咸和酸味食品,猶喜鹹魚、鹹乾巴、鹹菜之類。戶撒地區喜酸辣味食品,臘月時節,家家戶戶醃製許多酸菜,幹酸菜煮雞、煮魚、煮肉是招待客人的美味佳餚。火烤生豬肉和過手公尺線,是當地各民族喜好的風味食品,每逢節日、集會、婚喪喜事,阿昌族人民都要聚在一起盡情品嚐,其做法和吃法都獨特考究。
火烤豬肉,首先必須精選活豬肉然後仔細燒烤,食用時將半生半熟的火烤豬肉切成薄片,蘸上用較酸的酸醋(或酸醃菜水)、辣椒、蒜泥、姜泥、芫荽等佐料配成的蘸水,其味鮮嫩可口,肥而不膩,十分誘人。
外家肉。阿昌族婚俗中,舉行婚禮,自始至終充滿著生活樂趣,酒宴席上,新娘舅舅坐的桌上。必須擺一盤用豬腦作成的冷盤,否則,他們就不吃飯。
酒宴結束,舅舅要送乙份"外家肉"。"外家肉『"十分考究,一條後腿,必須帶著豬尾巴,重量恰好四斤半。送"外家肉"是為了新娘不要忘記外家。
過手」公尺線。
戶臘撒阿昌族的村寨沿壩子東西兩邊山麓分佈,各村寨間有石板路連線,街道整潔,如逢圩日,只聽見街道兩旁無數把薄刀在砧板上剁肉,發出篤篤篤的響聲,許多攤販正在製作阿昌族有名的風味食品--火燒生豬肉公尺線,也稱"過手"公尺線。男女老少熙熙攘攘爭相趕集,不少人趕集主要是為了品嚐一碗火燒生豬肉公尺線。這種美味小吃,各攤檔的調料不盡相同,但大家選料都很注意,一般是新鮮火燒豬肉,經過剁細斬茸,然後用酸醋拌熟,再加上碎花生公尺、豬肝、豬腦、粉腸以及各種調料如芝麻、大蒜、辣椒、芫荽、豆粉、酸水,最後拌和上柔軟滑潤的公尺線。
這種小吃酸辣可口,味道鮮美,別具風味。阿昌族還編出山歌唱道:"戶撒好,戶撒好,戶撒『過手『忘不了,吃了『過手『想『過手『,『過手『味道實在好"。
過往的行人到戶撒地區都要品嚐這美味食品,否則將遺憾無比。<>
阿昌族怎麼讀,關於阿昌族的資料?
阿昌族這樣讀 阿 昌 ch ng 族 z 朋友,請及時正確答案,下次還可能幫您,您正確答案,您也可以得到財富值,謝謝。關於阿昌族的資料?阿昌族是雲南特有的 人口較少的個少數民族之一,民族語言為阿昌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語支待定,有梁河方言和戶撒方言兩種方言,兼通漢語 傣語等其他民族的語言或方言,...
伴娘在婚禮中需要做些什麼,伴娘在婚禮當天具體需要做些什麼?
只要跟在新娘後面就可以了,新郎來接了,出幾個遊戲為難下,也沒別的事情 伴娘在婚禮當天具體需要做些什麼?幫助新娘換衣 補妝,補充能量,有的新娘一天會有2 3套的禮服需要更換,還要輾轉多個場景。伴娘除了要時刻注意新娘的妝容是否完整,以免留下不完美的影像記錄或是狼狽印象。還要不時地給新娘補充水分和能量。隨...
婚禮伴手禮一般送什麼禮物,說說婚禮中的伴手禮應該怎麼送
1 喜糖 喜餅 喜糖 喜餅是傳統的婚禮中必不可少的。現今的婚禮 伴手禮變得越來越有個性,喜糖喜餅的選擇也同樣能夠彰顯新人們的用心。用特別的喜糖盒裝上色彩繽紛的糖豆,千變萬化的曲奇,這些都是非常受人歡迎的。要看採用是什麼物品作為伴手禮的 如果只是簡單的回禮糖盒,放在席桌上,由嘉賓離開時,自行帶走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