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風林網路手遊平臺
巴洛克——17世紀到18世紀初期,巴洛克藝術在歐洲盛行一時,這與法國、西班牙、葡萄牙確立起強大的封建君主統治,也與當時教會勢力的增強有關。巴洛克藝術表現出的風格——威嚴和力量,正好符合這個統治的要求。源於義大利,在法國,西班牙葡萄牙等得到巨大發展。
17世紀,義大利開始流行巨大、沉重、怪異的建築。粗壯高大的柱子和屋頂雕像的大量使用,給人以恢巨集、壯麗、豪華的感覺。以巨集偉富麗著稱的凡爾賽宮及其花園,就受到巴洛克風格的影響。
洛可可——18世紀前半期,洛可可風格宮殿裝飾的奢靡辯攔華美,沙龍的建築和內部結構攜李胡,追求柔和、優雅、輕盈、溫馨的藝術效果。建築型別由巴洛克的富麗堂皇的宮殿轉變為小巧優雅的別墅。裝飾風格有金碧輝煌變為瀟灑靈巧。
哥德式——歷史悠久,中世紀就有了。這種風格正常人難以接受。主要是陰暗、高貴、華麗、詭異。
巴洛克和哥特的區別
2樓:乾萊資訊諮詢
1、冊爛罩產生時間不同。「巴洛克」是1600年至1750年間在歐洲盛州鬧行的一種藝術風格。哥德式(goth)最早是文藝復興時期被用來區分中世紀時期(西元5-15世紀)的藝術風格。
2、源由不同。巴洛克(—baroque)此字源於西班牙語及葡萄牙語的「變形的珍珠」(—barroco)。作為形容詞,此字有「俗麗凌亂」之意。
歐洲人最初用這個詞指「缺乏古典主義均衡特性的作品」,它原是18世紀崇尚古典藝術的人們,對17世紀不同於文藝復興風格的乙個帶貶義的稱呼。
哥特的源由是來自於曾於西元3~5世紀侵略義大利並瓦解羅馬帝國的德國哥特族人,在15世紀時,義大利人有了振興古羅馬文化的念頭因而掀起了燦爛的文藝復興運動,由於義大利人對於哥特族摧毀羅馬帝國的這段歷史情仇始終難以釋懷,因此為了與這段時期有所區分,他們便將中世紀時期的藝術風格稱呼為「gothic」,即「哥特」,意為「野蠻」。
3、特點不同。巴洛克既有宗教的特色又有享樂主義的色彩;打破理性的寧靜和諧,具有濃郁的浪漫主義色彩,哥德式藝術是誇張的、不對稱的、奇特的、輕盈的、複雜的和多裝飾的,以頻繁使用縱向延伸的線條為其一大特徵主要代表元歷老素包括蝙蝠、玫瑰、古堡、烏鴉、十字架、鮮血、黑貓、教堂墓園等等。
哥特,洛可可,巴洛克式建築的區別
3樓:乾萊資訊諮詢
1、出現時期不同。
巴洛克式建築17世紀到18世紀初期, 發源於羅馬,巴洛克藝術在歐洲盛行一時;洛可可式建築出現在18世紀前半期;哥德式建築更是歷史悠久,中世紀就有了。
2、各自風格不同。
巴洛克式建築表現出的風格,威嚴和力量,粗壯高大的柱子和屋頂雕像的大量使用,給人以恢巨集、壯麗、豪華的感覺;洛可可風格的基本特點是纖弱嬌媚、華麗精巧、甜膩溫柔、紛繁瑣細,它以歐洲封建貴族文化的衰敗為背景,表現了沒落貴族階層頹喪、浮華的審美理想和思想情緒。
哥特風格的建築的特徵是門窗向上突出,高聳雲天的細長的尖塔、刻有想像的怪物,其區域性裝飾均富有強大的表現力,這種形式在這一時代的教會建築中佔有統治地位。
3、反應思想不同。
巴洛克風格打破了對古羅馬建築理論家維特魯威的盲目崇拜,也衝破了文藝復興晚期古典主義者制定的種種清規戒律,反映了嚮往自由的世俗思想,另一方面,巴洛克風格能造成相當強烈的神秘氣氛,也符合天主教會炫耀財富和追求神秘感的要求。
18世紀20年代晌或產生於的法國洛可可式建築,是在巴洛克建築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洛可可本身倒不像是建築風格,而更像是一種室內裝飾藝術;哥特風格的建築它乃「羅馬式」藝術的更高發展,為中世紀天主教神學觀念在藝術上的一種反映,人們普遍帶有著文藝復興的觀念,希望回宴兆伍到古典猜敬時代。
巴洛克與洛可可風格特點的區別是什麼
巴洛克風格又分多種,主要是文藝復興後為教皇建築形成的一種風格 洛可可是在巴洛克之後,比巴洛克線條更輕快更纖細 更偏重一點歐洲宮廷風格,多運用貝殼的曲線。巴洛克藝術的特點 巴洛克藝術是16世紀後期開始在歐洲流行的一種藝術形式,不僅在繪畫方面,巴洛克藝術代表整個藝術領域,包括 建築 裝飾藝術等,內涵也極...
什麼是原生質層,原生質體,原生質,三者有什麼區別
原生質層,包括細胞膜,液泡膜以及兩層膜之間的細胞質.不包括細胞核和液泡中的細胞液 原生質 細胞內的生命物質,乙個動物細胞就是一團原生質.植物細胞除細胞壁以外的部分都是原生質,植物細胞只有細胞壁不是原生質。原生質體 專指去除細胞壁的植物細胞,對植物細胞而言,原生質體就是原生質.你體會一下吧,區別如下 ...
孤獨 寂寞 空虛 三者有什麼區別?
寂寞是自我與他人共在的慾望,它尋求的是普通的人間溫暖。孤獨是把他人接納到自我之中的慾望,它尋求的是理解。空虛是指百無聊賴 閒散寂寞的消極心態。孤獨,是自身長久的與世隔離 寂寞,是一時的缺少關愛 空虛,是一種心靈的缺陷。寂寞 孤單 空虛,這三者有什麼區別,如何解釋?孤獨和寂寞還是有不同,孤獨是一種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