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念處詳細資料大全,四念處指什麼

2025-06-03 19:40:11 字數 3630 閱讀 2342

四念處指什麼

1樓:小嫣老師

四念處是指四個安頓心念的處所,又稱為四念處觀。因為它並不純粹在於修定,而是以智慧用四種法觀察四念處來破除四種顛倒,故稱為四念處觀。

如果乙個人不知道修持四念處觀,就會遠離成聖成賢的法門,與聖道漸行漸遠;如果與聖道漸行漸遠,就會與甘露法門愈行愈遠。

如果與甘露法愈行愈遠,就免不了遭受生、老、病、死種種憂悲苦惱。相反地,若能修持四念處觀,就能親近成賢成聖的法門,受此甘露法門的薰陶,也就能避開生、老、病、死的種種憂悲苦惱,究竟離苦得樂。

四念處觀

2樓:白露飲塵霜

佛陀剛成道證果時,獨自在優樓頻螺聚落尼連河邊的菩提樹下,靜坐沈思,心中想著:『在這世上唯有乙個法門,能令眾生的心清淨,並且遠離種種痛苦煩惱;同時,能滅除眾生所有不良善的行為,獲得正法利益,這個法門就是四念處。什麼是四念處呢?

身念處,觀身不淨;受念處,觀受是苦;心念處,觀心無常;法念處,觀法無我。』

如果乙個人不知道修持四念處觀,就會遠離成聖成賢的法門,與聖道漸行漸遠;如果與聖道漸行漸遠,就會與甘露法門愈行愈遠;如果與甘露遊畢茄法愈行愈遠,就免不了遭受生、老、病、死種種憂悲苦惱。相反地,若能修持四念處觀,就能親近成賢成聖的法門,受此甘露法門的薰陶,也就能避開生、老、病、死的種種憂悲苦惱,究竟離苦得樂。』

此時,大梵天王以天耳聽到如來的心聲,滿心歡喜地想:『我應當前往讚歎佛陀的體悟。』瞬間,他已來到佛陀面前,恭敬頂禮後說道:

世尊,誠如您所體悟,四念處觀確實能淨化眾生,遠離種種憂悲苦惱。四念處觀是行者精勤用功的下手處,好比白鶴騰空,一飛即逝,修持此法門得以速成佛道。所有人天導師應當以此覺悟之道,持續不斷地為眾生開示,使其都能聽聞知曉,悲憫濟拔一切有情。

天王進一步表示:『過去一切諸佛,因此法門而能得度;未來、現在一切諸佛,也將因此法門得度。度過什麼呢?

度過生死煩惱瀑流,必須將煩惱妄想一一降伏、調伏,使身口意三業清淨,才能達到究竟的解脫、清涼、自在。世間人常在生死輪迴之中,唯有明眼人具足智慧,能洞悉十八界種種虛妄,並且宣揚這四念處觀的法門。』

天王讚歎:『譬如恆河奔流入海,四念處觀也是如此,依此聖道,歸流、趣向甘露大海。世尊出現於世,為眾生開示所證之法與調伏之事,依四念處觀,轉妙法-輪,普願一切人天皆能度過老、病、死、苦之流。

大梵天王再三禮敬佛陀後,法喜充滿地離去。

典故摘自《別譯雜數彎阿含經·卷五》

省思:佛陀在入涅槃前,付囑阿難:『一切行者,應當依此四念處住。

四念處觀實是修行的基石。一般人因為執著四大、五蘊為實有,因此於色身生起『淨』倒,於感受生神察起『樂』倒,於事物生起『我』倒,於心念生起『常』倒;由於這四種顛倒,成為攀求、追逐的僕人,作不了自己生命的主人。行者若能勤修四念處──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則能破除種種妄想執著,誠如《圓覺經》所言:

善男子!當知身心皆為幻垢,垢相永滅,十方清淨。』找到真正安身立命之處。

什麼是四念處,佛教網

3樓:8萬4千法門

淨空法師---四念處,觀身不淨, 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

佛在滅度的時候,阿難向佛請教:佛在世的時候,我們是以佛為老師;佛不在了,我們以誰為老師?我們依誰住?

佛說:以戒為師,依四念處住。所謂「四念處」,就是佛法裡常講的「看得破」,你能看得破,你就開智慧,煩惱輕、智慧長,你就曉得四念處是多麼重要!

四念處,可謂是智慧的觀照。四念處裡頭,第乙個是「觀身不淨」。眾生最大的障礙是太愛惜自己的身體,把這個身當作自己,這是不瞭解事實的真相。

諸位要曉得,身是不乾淨的東西,我們世間人最貪愛的就是身體,為這個身體不知道造多少罪業,不值得!曉得身不淨,你的人生觀就不一樣了,你會把這個身當作是你成佛、了生死、斷煩惱的工具,你會好好地利用它,你不會糟蹋它,也不會把它當作性命一樣的愛惜,用不著,好好地善於運用它就好。

第二個是「觀受是苦」。受是什麼?感受,或者說享受。

你今天享受的是苦,這是實在的。我們在這世間,不要說在世間,天上也不例外,縱然生到非想非非想天,他所受的還是苦,三界統苦,這個要覺悟!欲界三種苦,「苦苦、壞苦、行苦」,全都要受。

苦苦裡麵包括八大類:生、老、病、死、求不得、愛別離、怨憎會、五陰熾盛,這八苦交煎。要想真正離苦得樂,說老實話,唯獨西方極樂世界,不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苦你永遠沒有辦法離開。

第三個是「觀心無常」。我們這個心是生滅心,生滅心是無常的,這個心定慧全無,一天到晚妄念紛飛。佛教我們只想阿彌陀佛,如果我們一天到晚只想阿彌陀佛,那你功夫成片,就一心不亂了。

第四個是「觀法無我」。「我」是主宰的意思、自在的意思。我們這裡觀法無我,西方極樂世界觀法有我。在西方極樂世界,自己可以做得了主;在我們這個世界,自己做不了主。

如果自己真正能做主,年輕貌美多好!年年一十八多好!偏偏一年比一年老,這就做不了主。

沒有一樣自己能夠自在、做主的,所以「我」是空有其名而已,沒有真正的我。你要是對於身心世界常常提起這樣的觀照,你就有智慧了,就不會被身心世界迷惑。

4樓:抱朴講堂

增一阿含經三十七道品的四念處研究探析。

四念處指什麼

5樓:

摘要。您好,四念處是指四個安頓心念的處所,又稱為四念處觀。因為它並不純粹在於修定,而是以智慧用四種法觀察四念處來破除四種顛倒,故稱為四念處觀!

希望我的回覆能給您帶來幫助!

四念處指什麼。

您好,四念處是指四個安頓心念的處所,又稱為四念脊銷處觀。因為它並不純粹在於修定,而是以智慧用四種法觀察櫻塵遊四念處來破除四種顛兄消倒,故稱為四念處觀!希望我的回覆能給您帶來幫助!

您好,四念處是指四個安頓心念的處所,又稱為四念脊銷處觀。因為它並不純粹在於修定,而是以智慧用四種法觀察櫻塵遊四念處來破除四種顛兄消倒,故稱為四念處觀!希望我的回覆能給您帶來幫助!

四念處指什麼

6樓:社會生活家

四念處是指四個安頓心念的處所,又稱為四念處觀。

四念處並不純粹在於修定,而是以智慧用四種法觀察四念處來破除四種顛倒,故稱為四念處觀。四念處是佛教根本的修行方法之一,根據《巴利三藏》及南傳佛教各位尊者的說法,目前仍處於可以證果的五千年正法時期中,修行四念處乃至修行四念處其中乙個念處即有機會當生證果,且修行四念處是最佳的證果方法,也有觀點認為修行四念處是現今唯一的證果方法。

四念處在早期的佛教中的修行方法,北傳漢譯的《念處經》及南傳巴利文第二十二經均有敘述。要義為如實觀察,即觀身如身、觀受如受、觀心如心、觀法如法,但是在後期佛教,四念處被窄化為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

四念處的後期修行方法:

1、核配蘆身念處。

行時知行,住時知住,坐時知坐,臥時知臥,心中了了分明。既是說在日常生活中,修行者對於行、住、坐、臥,一舉一動,內心對這些行動,要了了分明。

2、受念處。

身念處中的身體我們可以看到,但很多人對受念處中的感受是不知不覺的。這個受不止是感受到當前是快樂或是苦惱,還要感受到不苦不樂的情形。

3、心念處。

當我們感受到外境時,心在作用,這個知覺的心,我們要知道;但是我們往往會在知覺的心上加入貪、瞋賣旁、痴等種種煩惱,我們也要覺知。

4、法念處。

法念處主要的是指法塵,法塵是心中念。

一、二、三、四。心中的念就是法塵。當念「一」時,心知道念「一改帶」,就是心識。

濮州詳細資料大全

濮陽的濮怎麼寫 濮陽的濮的寫法是 點 點 提 撇 豎 豎 豎 點 撇 橫 點 撇 橫 橫 橫 撇 捺。一 濮的解釋。 古水名。濮,濮水出東郡 濮陽,南入鉅野。說文 桑間濮上之音。禮記 樂記 釣於濮水。莊子 秋水 古州名。隋開皇十六年 公年年 改濮陽郡置,治所在今山東省鄄城北。轄境相當於今山東省鄄城 ...

辛酉 干支 詳細資料大全

辛酉日主大富大貴 一生財運亨通 大富大貴是所有普通人都想要過的生活,但實現這個目標往往非常困難。很多人會發現即使自己再努力奮鬥,也無法獲得和別人一樣的財富。在命數學說中,每個人能不能發財是由富貴程度決定的,而生辰八字是判斷個人富貴程度的最有效根據。辛酉日柱是不是富貴八字 因為在八字命運中,酉金本身就...

園藝植物育種詳細資料大全

園藝的作物種類 園藝作物通常包括果樹 蔬菜 各種觀賞植物 香料植物及藥用植物等,主要分為果樹 蔬菜和觀賞植物三大類。果樹是多年生植物,而且主要是木本植物,提供可供食用的果實,包括落葉果樹 常綠果樹 藤本和灌木性果樹和一小部分多年生草本植物。蔬菜則以。一 二年生草本植物為主,不限於利用果實,根 莖 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