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網友
話說清明節到了,人們往往會給掃墓描繪灰暗的色彩。但我老家的掃墓卻是另一番景象,常被其他地方的人稱為奇葩稿段慧。
有些地方,祭祖不準6歲以下的孩子參加;有些地方把年齡降到2歲;有些地方,不準女娃娃參加;有些地方,不準外地媳婦兒參加;還有些地方,不允許孕婦參加;甚至有些地方,掃墓前後生日的家人不允許參加;而有些地方呢?無所謂,男女都可以參加。其實各地的風俗習慣都有所不同。
我們那裡的掃墓,男女老少無論年齡大小都可以參加,掃墓也不是專門在清明,而是在清明之前的幾天間。一家老小帶著肉食糕點和紙錢,經常是大鵝大肉燒豬,燒豬是富裕的象徵,很多富裕人家都會抬大燒豬上山。
一大家子抬抬擔擔,扁擔挑著東西,歡天喜地地出發,就像春遊一樣,沒有嚴肅沒有哀傷。
到了墓地,小孩子瘋跑在林子間捉迷藏、摘野果、在草地上打滾。
拜祭完之後,大人們會先扯一些鵝掌、鵝翅給嘴饞的小孩子吃,然後「叮叮咚咚」在墓地旁用菜刀把肉類砍成一塊塊,糕點分成一盤盤,最後全部人聚在一起「吃大餐」。
偶爾還有還「串門」的,墓地旁田間勞作的陌生農民,嘴饞了可以站在一旁等待邀請,一般都會被邀請進來一起吃。
掃墓是孩子們每一年期盼的節日,並且每年的這段時間,孩子們遇鍵答到村裡其他家庭掃墓都可以去「串門」,大多出於嘴饞,因為食物豐盛得就像過年一樣。
大概我們燃芹那裡的人們認為,先輩們樂意看到快樂生活、豐衣足食的後代吧?當然也會存在嚴肅的一面,就是大人們拜祭時要說上祈福的話,小孩們不能在墓上攀爬以表尊重。不過說真的,我還真喜歡這樣的風俗。
其實真的沒有統一的標準,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只要父母不恐嚇不誤導孩子,真的沒什麼不良的影響,從我老家的奇葩風俗足以證明一切。
2樓:帳號已登出
1、三歲以內的小孩清明節不能去上墳。清明節是祭拜祖先、亡故親人的節令。很多家長都會帶著小孩子去祭拜先人,來表達自己的乙份思念之情,和對亡故親人的追憶。
但其實,無論是從命理角度還是科學角度而言,三歲以內的小孩都是不能去上墳的。
2、清明節是祭祀祖先的節日,傳統活動是掃墓。清明節小帶源虧孩是不必要去給祖先上墳的。從情感而言,小孩太小,並裂悔不能懂得對先人的那份思念和紀念之情蠢神,所以不需要。
等小孩到了6到7歲,在身體條件好的情況下,就可以去了,這時候家長可以給他們講述,要祭拜的先人生前瑣事,讓他們瞭解去祭拜的意義。
3樓:勤樂天
三歲之後野攜,因為他已經可以頌如伏正常走路了。需要做的是孩子在一旁**,體驗這種氛圍,瞭解到有這麼一件有意義的事情,但要保護好孩子,不要讓他引火燒橡拿身,也不要讓他被爆珠傷到。
清明節幾歲的寶寶可以去掃墓?
4樓:樂嘟嘟開心一刻
清明節,三歲以內的孩子不可以掃墓,三歲以上的孩子看情況帶去掃墓。
清明節是祭拜祖先、亡故親人的節令。
很多家長都會帶著小孩子去祭拜先人,來表達自己的乙份思念之情,和對亡故親人正手的追憶。
關於幾歲的孩子能帶去上墳掃墓,有一種說法是7歲以下的孩子不合適,但其實從命理角度上去看,3歲的更不合適。
因為不管從中國的宗教還是國外前世今生理論,都提及3歲以下的孩子最容易看到另乙個世界。從科學角度上來講,3歲以內的孩子容易因為掃墓現場的各種條件限制不好攜帶,外出到乙個相對汙染戚清陵比較厲害的地方也容易讓孩子生病,也就是不建議帶。去了,哺乳期的媽媽就更別帶自己嬰幼兒去了。
一一健康方面一一。
無論是城市裡的墓地還是鄉下墓地,基本都是在山上,清明節期間雨水豐富,天氣溼冷。小孩子抵抗力低,很容易受到山風的侵襲而受涼感冒。所以建議清明節不要帶太小的孩子去上墳,避免寶寶受涼感冒。
一命理方面一-
中國傳統命理認為,小幹3歲的小孩能看見大人看不見的,因此帶去墓地是非常危險的,容易被鬼怪給盯上,最好避免帶去掃墓。
一-心智方面一一。
清明節是。祭祀祖先的節日,但是如果小孩太小的話,並不能懂得對先人的那份思念和紀念之情,所以不需要。等小孩到了6到7歲高戚在身體條件好的情況下就可以去了,這時候,家長可以給他們講述要祭拜的先人生前瑣事,讓他們瞭解去祭拜的意義。
清明節掃墓,多大的孩子不能去呀?
5樓:115哇
7歲以下的孩子忌去上墳,據說孩子的眼亂能看到不好的東西。另外墓地環境也較差,孩子容易生病,更容易受到驚嚇,還有就小孩子易哭鬧也容易驚了祖先們,也是對墓地周遭的逝者不敬。
有些地方的風俗是,新生孩子的人家,是必須要在這年的清明節,帶上新過門的媳婦和剛生過孩子的母親帶著孩子一起去上墳掃墓的。首先表明認祖歸宗,其次也是告慰先人:家裡開枝散葉、又添新人了!
這樣的一家人上墳掃墓的話,應該放鞭炮,並在放數皮過鞭炮的嫋嫋香菸中,一對新人要在墳前磕頭行禮,小孩子則讓大人抱著一起行禮,口中還要念著「爸爸(媽媽),兒媳(孫媳)給您行禮了!」當然,怎麼稱呼要隨著先人的身份和輩分不同而不同。
清明節上墳有什麼禁忌?
1、上墳時忌大聲喧譁。
嘻笑怒罵、大聲講話,都是對先人不尊敬,要控制自己的情緒和態度,以免打擾得罪陰靈。
2、上墳時忌跑跳玩鬧。
上墳要保持肅穆,不肢畢殲可跨過墳墓及供品,更且對附近的靈體構成滋擾。帶孩子去祭祀的目的就是要讓孩子不要忘記中華傳統,需要歷衝讓孩子記住我們不能忘本!
6樓:私材不易鮮鮮
清明節最好不要帶小孩上墳掃墓,特別是小於三歲的小孩,更要避免。
清明節最重要的主題便是掃墓祭祖,很多家長都會帶著小孩子去祭拜先人,來表達自己的乙份思迅槐漏念之情,和對亡故親人的追憶。但其實,無論是從命理角度還是科學畝爛角度而言,三歲以內的小孩都是不能去上墳的。除此之外,還要看小孩子的身體狀況明談和墓地的各種條件。
都應該考慮在內。
不管從中國宗教還是國外前世今生理論,都認為3歲以下的小孩,是可以看見另外乙個世界的,小孩陽氣弱,最容易被這些「不乾淨」的東西纏上,因此不適合掃墓。
清明節孩子去掃墓嗎?
7樓:資料小站
根據自家孩子的情況來決定,孩子害怕的話就不去,不害怕的話家長應給孩子正確的引導。
掃墓是對孩子很好的教育。帶孩子參觀先人古墓,觀察孩子行為,有問題的話及時教改。
參觀古墓也可以與孩子交流傳統文化和思想,瞭解孩子對傳統文化的理解,以及他們是否懂得尊重祖先,懂得孝道。及時向孩子傳播正確的掃墓知識慎陵和文化,培養孩子們的孝道。
清明節(別稱:踏青節,英文名:tomb-sweeping day)是中國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交節時間在公巧襪歷4月5日前後。
國人自古就有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禮俗觀念,因此在清明時節逐漸形成春祭的傳統。每年一到清明節,很多地方都會以不同的形式,舉行各式各樣的紀念活動來緬懷革命先輩,紀念戰鬥英雄。民間有踏青郊遊、掃墓祭祖等風俗。
清明節與春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除了中國,世界上還有一些國家和地區也過清明節,比如越南、南韓、馬來西亞、新加坡等。
2006年5月20日,中華人民孝孝激共和國文化部申報的清明節經***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8樓:精正么可
清明節不能帶小孩子上墳去,尤其是三歲以下的小孩子千萬不要帶去上墳。五六歲調皮搗蛋的孩子最好也不要帶去,因為孩子小不懂事,去了也不知大人在做什麼,清明上墳,祭拜祖先,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不是春遊踏青,帶孩子掃墓,很不嚴肅。
一、嚴禁嘻鬧。清明上墳祭拜的時候,最忌諱的就是嬉戲打鬧,小孩子不懂事,很可能大聲喧譁,嬉戲打鬧,這是對祖先的不尊重。所在在祭拜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恭敬為上。
二、著裝工整,不要穿鮮豔的衣服。祭拜是一件嚴肅的事情,不要穿大紅大紫的衣服,有失莊重,要穿黑色白色嚴肅莊重的衣服,以示對逝者的敬重。
三、不食祭品陸帆。清明上墳準備的祭品,不能讓小孩子吃,尤其是水果類祭品小孩子調皮很容易誤食,如果小孩子誤食了,餘拆一定要重新購買。不能再用了。
四、專心不二。清明節帶著自己的孩子祭早毀雹拜先人,有的小孩覺得無聊,玩手機,聽**,玩遊戲。用心不專,三心二意,不把祭拜祖先當回事,要及時制止,以防犯犯忌。
五、不要墓地照相。清明上墳祭祖,主要是不忘祖先,祭拜亡靈,祈求平安。不要在先人墓地照相、合影。
六、慎重東土。清明上墳,慎重動土。不是特別需要添土的不要動土。
需要動土的,不能在墳墓正面或後面挖土,只能從左邊或右邊挖土,添土時不能直接拍下去或扣下去,要添三下,並且直接撒在墳墓上。
清明掃墓,幾歲的小孩不能去呢?
9樓:創作者
其實真的沒有統一的標準,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只要父母不恐嚇不誤導孩子,真的沒什麼不良的影響,從我老家的奇葩風俗足以證明一切巖行哪。
有些地方,祭祖不準6歲以下的孩子參加;有些地方把年齡降到2歲;有些地方,不準女娃娃參加;有些地方,不準外地媳婦兒參加;還有些地方粗碼,不允許孕婦參加;甚至有些地方,掃墓前後生日的家人不允許參加;而有些地方呢?無所謂,男女老少都可以。
國外沒有這麼多禁忌,凡是人都能掃墓懷念先人。但對於中國的家庭,幼兒說建議——尊重當地風俗,聽老一輩的。為啥呢?
這不是迷信不迷信,而是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犯規」後風俗的暗示往往會造帶蠢成心理壓力,大多數人心裡多少有點疙瘩。
關於清明節掃墓的作文,關於清明節掃墓的作文
清明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祭祀前輩,緬懷先烈的傳統日子。為了紀念英勇犧牲革命先烈,我們學校今天組織去烈士陵園掃墓。早上到學校集合後,老師給我們分好小白花。分好花後,我們就出發了,邁著沉重的步伐,懷著沉痛的心情,來到烈士陵園,悼念為中 華民族的解放,為人民的幸福而英勇獻身的革命先烈。今天來烈士陵園掃墓的人...
清明節的古詩和清明節掃墓的,清明節的古詩和清明節掃墓的資料
清明 唐 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寒食 唐 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清明夜 唐 白居易 好風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獨繞回廊行復歇,遙聽絃管暗看花。清明日送鄧芮二子還鄉 唐 戴叔倫 鐘鼓喧離日,車徒促夜裝...
清明節可以去給老師掃墓嗎,清明節能不能去掃墓?為什麼?
掃墓是挖掘,掃墓是追憶,掃墓時心與心的交流,掃墓時靈魂與靈魂的碰撞。掃墓不止是一種形式,更是一種行動!在這個 清明時節雨紛紛 的時候,在這個 路上行人欲斷魂 的時節,我們外國語中學全體七年級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邁著沉重的步伐,步上了去烈士陵園的道路。大約乙個小時,我們來到了烈士陵園。看著寬闊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