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默寫 《雨霖鈴》北宋 柳永

2025-05-12 02:43:33 字數 1300 閱讀 7752

1樓:智花丶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dū)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卜鄭納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型沒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nǎ)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叢答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柳永最著名的宋詞《雨霖鈴》

2樓:野半下獨

柳永因作詞忤仁宗,遂「失意無俚,流連坊曲」,為歌伶樂伎撰寫曲子詞。此詞當為柳永從汴京南下時與一位戀人的惜別之作。

宋·柳永。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摧發。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沈沈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秋後的蟬叫得是那樣地淒涼而急促,面對著長亭,正是傍晚時分,一陣急雨剛停住。在京都城外設帳餞別,卻沒有暢飲的心緒,正在依依不捨的時候,船上的人已催著出發。

握著手互相瞧著,滿眼淚花,直到最後也無言相對,千言萬語都噎在喉間說不出來。

想到這回去南方,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煙波,那夜霧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無邊。

雨霖鈴》這首詞主要以冷落淒涼的秋景來襯托情人難以割捨的離情,可以看出,作者當時在仕途上失意,不得已離京遠行,這種抑鬱的'心情和失去愛情慰藉的痛苦交織在一起,便譜成了這首詞的主旋律。

其成功之處在於寫出了他的真情實感,但格調較低沉,情調未免太傷感了些。另外在表現手法上,這首詞以鋪敘為主,白描見長,勾勒環境,描摹情態,惟妙惟肖。寫景則近景遠景相連,虛景實景結合;寫情則極盡渲染襯托,層層推進。

情隨景生,景隨情移,情景交融,感人至深。末尾二句畫龍點睛,為全詞生色,為膾灸人口的千古名句。

柳永《雨霖鈴》全文及解釋

3樓:匿名使用者

寒蟬的叫聲哀婉悽切,黃昏時分,長亭外剛剛下過一場急雨。在這都門送別的酒宴上,我無心飲酒,因為不想與你分離。正當此時,蘭舟鳴起響笛,催促我出發。

你我緊拉著手相對流淚對視,一時間竟無話可說,只是一陣哽咽。多情的人自古以來就怕離別,更何況在這冷落的清秋。今天晚上只須醉酒沉睡,待醒來時,當晨風吹拂,楊柳在河岸上的微風中輕輕搖擺,天空上掛著一彎殘月。

如此好的良辰美景,因你我不在一起,變得毫無意義,縱然有再多情意,能告訴誰呢?

4樓:向晨曦兒

內容有遺漏的,但總體不錯,望發覺改正。

雨霖鈴》柳永,宋 柳永《雨霖鈴》

註釋 此調原為唐教坊曲。相傳唐玄宗避安祿山亂入蜀,時霖雨連日,棧道中聽到鈴聲。為悼念楊貴妃,便採作此曲,後柳永用為詞調。又名 雨霖鈴慢 上下闋,一百零三字,仄韻。驟雨 陣雨。都門帳飲 在京都郊外搭起帳幕設宴餞行。無緒 沒有情緒,無精打采。留戀處 一作 方留亦處 蘭舟 據 述異記 載,魯班曾刻木蘭樹為...

《雨霖鈴寒蟬悽切》柳永主旨句是什麼

主旨句是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原文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 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柳永...

柳永的雨霖鈴的上片與下片所敘寫的事情有什麼不同

這是一首送別詞。在柳永以前,抒寫離愁別緒的詞非常多。但因為柳永是乙個長期浪跡江湖的遊子,對生活有著獨特的體驗,因而他寫一對戀人的離別,就不同於傳統的送別詞那種紅樓深院 春花秋月的狹小境界,而表現出一種煙波浩蕩 楚天開闊的氣象。上片寫臨別時戀戀不捨的情緒。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這三句說,在深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