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星恩文化
—[戰國]《楚辭·九歌·湘君》
薜荔:一種木本植物,莖蔓生,葉子卵形。搴:拔。芙蓉:荷花。木末:樹梢。
想在水中把薜荔摘取,想在樹梢把荷花采擷。
薜荔不生在水裡,芙蓉也不生在樹梢陵昌,鑽到水中採薜篇,爬上樹梢摘荷花,勢必一無所獲。悄汪喚詩句告訴人們,如果不按照事物的發展規律辦事,必定徒勞無益。
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邑犬之群吠兮,吠所怪也;非俊疑傑兮,固庸態也。
2樓:李氏
九歌·湘夫人》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顫姿愁予。
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登白薠兮騁望,與佳期兮夕張。
鳥何萃兮蘋中,罾何為兮木上。
沅有茝兮醴有蘭,思公子兮未敢言。
荒忽兮遠望,觀流水兮潺湲。
麋何食兮庭中?蛟何為兮水裔?
朝馳餘馬兮江皋,夕濟兮西澨。
聞佳人兮召餘,將騰駕兮偕逝。
築室兮水中,葺之兮荷蓋。
蓀壁兮紫壇,播芳椒兮成堂。
桂棟兮蘭交織,辛夷楣兮藥房。
罔薜荔兮為帷,擗蕙櫋兮既張。悄洞鬥。
白玉兮為鎮,疏石蘭兮為芳。
芷葺兮荷屋,繚啟磨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實庭,建芳馨兮廡門。
九嶷繽兮並迎,靈之來兮如雲。
捐餘袂兮江中,遺餘褋兮醴浦。
搴汀洲兮杜若,將以遺兮遠者。
時不可兮驟得,聊逍遙兮容與。
採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想表達什麼
3樓:帳號已登出
採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想表達什麼介紹如下:
想在水中把薜荔摘取,想在樹梢把荷花采擷。
薜荔不生在水裡,芙蓉也不生在樹梢,鑽到水中採薜篇,爬上樹梢摘荷花,勢必一無所獲。詩句告訴人們,如果不按照事物的發展規律辦事,必定徒勞無益。
事物發展的規律性哲理的詩句。
一。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老子說:有和無互相轉化,難和易祥爛猛互相形成,長和短互相顯現,高和下互相充實,音與聲互相諧和,前和後互相接隨。
單出曰聲,雜比曰音。這一段講的是相對立的事謹橋物之間相互依存的關係。放眼世界,在老子的時代,能把事物間這種對立統一的關係說的如此透徹者,唯我中華《道德經》!
二。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最高的善就好像水一樣。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
三。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老子說:最好的統治者,人民不知道他的存在;其次的統治者,人民親近他並且稱讚他;再次的統治者,人民畏懼他;更次的統治者,人民歷緩輕蔑他。統治者的誠信不足,人民才不相信他。
不知有之」,有版本作「下知有之」,意思相近。話說在齊國,洪水沖垮了橋,一位老人被阻在河水這邊。這時候晏子(齊國宰相)也要過河,就用自己的船把這位老者載到了對岸。
老者過河後感激涕零,稱頌晏子的盛德。這就是老子說的:其次,親而譽之。
最好的統治者是這樣,發現橋被沖毀,立即組織人修好橋,無聲無息地就把橋修好了。人們不知道橋是誰修的,或者說人們僅僅知道統治者很快修好了橋,或者根本不知道橋壞過。
道德經》精華20句,洞悉事物發展的規律,才能無往而不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