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芊芊和你說民生
十歲稱為幼學或是外傅之年。
古人的年齡有孫螞襪時物逗不用數字表示,不直接說出某人多少歲或自己多少歲,而是用一種與年齡有關的稱謂來代替。年齡稱謂大多是記載在書籍之中,然後被沿用至今。
古人的年齡稱謂**不一,大多根據不同年齡的生理特徵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襲前人所言而成為固定稱謂的。在所有的年齡稱謂中,「九十」的稱謂可謂最多最有趣。或叫「鮐背」,鮐是一種魚,背上的斑紋如同老人褶皺的**。
又人到暮年,**上生出老年斑如凍梨之皮,故又稱「凍梨」。
2樓:
不滿週歲——襁褓;
2~3歲——孩提;
女孩7歲——髫年;
男孩悄森8歲——齠年;
幼年泛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即乃稚氣未脫的少兒代稱也;
13~15歲——舞勺之年;
15~20歲——舞象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歲(女)——豆蔻年華,15歲(女)——及笄之年;
15歲(男)——志學之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二八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至出嫁—— 梅之年,標梅之年;
至30歲(女)——檔運敗半老徐娘;
20歲(男)——弱冠;
30歲(男)——而立之年;
壯年時期——春秋鼎盛;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行顫—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還歷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從心之年、懸車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100歲——期頤,又可稱為「人瑞」。
3樓:
二十稱為弱冠,三十稱為而立,那麼十歲稱為什麼?
十歲可以稱為黃口(黃口小兒之意),另外我把古人年齡別稱也給你整理了,希望對你有幫助不滿週歲——襁褓;2~3歲——孩培缺提;女孩7歲——髫年;男孩8歲——齠年;幼年泛稱——總角;10歲以下——黃口,即乃稚氣未脫的少兒代稱也;13~15歲——舞勺之年;15~20歲——舞象之年;12歲(女)——金釵之年;13歲(女)——豆蔻年華,15歲(女)——及笄之年;15歲(男)——志學之年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配櫻辯年華,二八年華;20歲(女)——桃李年華;24歲(女)花信年華;至出嫁—— 梅之年,標梅之年;至30歲(女)——半老徐娘;20歲(男)——弱冠;30歲(男)——而立之年;壯年時期——春秋鼎盛;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頌弊之年、大衍之年;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還歷之年;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從心之年、懸車之年;80~90歲——耄耋之年;90歲鮐背之年;100歲——期頤,又可稱為「人瑞」。
20歲叫弱冠,三十叫而立,請問15歲古代叫什麼?
4樓:乾萊資訊諮詢
男子十五歲叫束髮,女子15歲叫豆蔻,也稱及笄或笄年 。豆蔻是十三四歲至十五六歲(【出自】:唐·杜牧《贈別》詩:
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故特指女孩子十三四歲)。束髮是男子十五歲(到了十五歲,男子要把原先的總角解散,紮成一束)。
湯餅:出生三天,邀親友吃湯餅。初度:
週歲。《離騷》「皇覽揆餘初度兮,肇錫餘以嘉名」。後稱生日為初度。
生小:幼年。《孔雀東南飛》「昔作女兒時,生小出野裡」。
總薯銀角:總,聚束;角,小髻,意為收發結之,即兒童的髮髻向上分開的樣子,俗稱小丫角,因此稱童年時代為「總角」。
垂髫:指童年。古時童子未冠,頭髮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
潘岳《藉田賦》:「被褐振裾,垂髫總髮。」始齔:
齔,兒童換牙,即脫去乳牙長出恆牙。按生理常規,男孩八歲、女孩七歲時換牙,「始齔」便成了童年的代稱。教數:
9歲。外傅:10歲,出外就學。
束髮:束,捆,結之意。古代男孩成童時束髮為髻,因以「束髮」為成童的代稱,通常年十五歲始稱成童。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後面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出自哪呢
5樓:我的驕傲
1、這句話的後面是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
2、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纖飢巖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出處:《論語·為政毀御》
3、解析: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於學習;三十歲能夠自立;四十歲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歲懂得了天命;六十歲能正確對待各種言論,不覺得不順;七十肢拆歲能隨心所欲,而不越出規矩。」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
6樓:
襁褓:未滿週歲的嬰兒 孩提:指2——3歲的兒童 垂髫:
指幼年兒童(又叫「總角」) 豆蔻:指女子十三歲 及笄:指女子十五歲 加冠:
指男子二十歲(又「弱冠」) 而立之年:指三十歲 不惑之年:指四十歲 知命之年:
指五十歲(又「知天命」、「半百」) 花甲之年:指六十歲 古稀之年:指七十歲 耄耋之年:
指。八、九十歲 期頤之年:一百歲。
7樓:堇shi夕顏
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來稀,八十九十稱耋耄,百歲之人為期頤。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
8樓:網友
不滿週歲——襁褓;
2~3歲——孩提;
女孩7歲——髫年;
男孩8歲——齠年;
幼年泛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
13~15歲——舞勺之年;
15~20歲——舞象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歲(女)——豆蔻年華,15歲(女)——及笄之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歲(女)——半老徐娘;
20歲(男)——弱冠;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歲——杖朝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100歲——期頤。
9樓: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稀,八十耄耋。
10樓:網友
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耄耋。
20歲叫弱冠,三十叫而立,請問15歲古代叫什麼?
11樓:憑銳
1、襁褓:不滿週歲。
2、孩提:兩至三歲。
3、始齔、髫年:女孩七歲。
4、始齔、齠年:男孩八歲。說明:根據生理狀況,男孩八歲、女孩七歲換牙,脫去乳齒,長出恆牙,這時叫「齔」,「齠年」或「髫年」。
5、總角:幼年泛稱(古代兒童將頭髮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紮成乙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
6、垂髫之年:指兒童(古代小孩頭髮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7、黃口:十歲以下孩童。
8、幼學:十歲。
9、金釵之年:女孩十二歲。
10、豆蔻:十三四歲至十五六歲(豆蔻是一種初夏開花的植物,初夏還不是盛夏,比喻人還未成年,故稱未成年的少年時代為「豆蔻年華」)。
擴充套件資料。15歲及以上叫法:
歲(女):及笄之年。
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歲(女):桃李年華。
歲(女):花信年華。
5、至出嫁:梅之年。
6、至30歲(女):半老徐娘。
歲(男):而立之年。
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歲:
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歲:杖朝之年。
90歲:耄耋之年。
歲:鮐背之年。
歲:期頤。
12樓:邁克小迷弟
我個人所知,給你提供一些!不滿週歲——襁褓;
2~3歲——孩提;
女孩7歲——髫年;
男孩8歲——齠年;
幼年泛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
13~15歲——舞勺之年;
15~20歲——舞象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歲(女)——豆蔻年華,15歲(女)——及笄之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歲(女)——半老徐娘;
20歲(男)——弱冠;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歲——杖朝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100歲——期頤。
古人稱二十歲為弱冠,三十歲是什麼?四十歲是什麼?
13樓:美女樊
而立之年:三十歲。
不惑之年:四十歲。
100歲:期頤之年。
襁褓:不滿週歲。 孩提:兩至三歲。 始齔、韶年:男孩八歲。
總角:幼年泛稱。 垂髻之年:指兒童。 黃口:十歲以下。
幼學:十歲。 舞勺之年:十三至十五歲 志學:十五歲。
舞象之年:十五至二十歲。 弱冠:二十歲。 而立之年:三十歲。
不惑之年:四十歲。 知天命、知非之年:五十歲。 耳順、花甲之年:六十歲。
古稀之年:七十歲。 杖朝之年:八十歲。 耄耋:八。
十、九十歲。
期頤:百歲之人。 始齔、髫年:女孩七歲。 金釵之年:女孩十二歲。
豆蔻年華:女子十三歲 及笄:女子十五歲。 碧玉年華、破瓜之年:女子十六歲。
桃李年華:女子二十歲。 花信年華:女子二十四歲。 標梅之年:出嫁。
14樓:網友
三十而立之年,四十歲不惑之年。
古人稱:二十歲為「弱冠」,那三十歲稱呼什麼?四十歲呢?
15樓:網友
《論語·為政》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可譯作孔子說,我十五歲時開始立志學習;三十歲能自立於世(學有所成);四十歲能不被外界的事物所迷惑;五十歲時懂得了什麼是天命;六十歲能聽得進並正確對待不同的意見(清楚理解聽到的話);到了七十歲能達到隨心所欲,而不會超越社會所認同的規矩。
襁褓 未滿週歲的嬰兒。
孩提 指2——3歲的兒童。
垂髫 指幼年兒童(又叫「總角」)
豆蔻 指女子十三歲。
及笄 指女子十五歲。
加冠 指男子二十歲(又「弱冠」)
而立之年 指三十歲。
不惑之年 指四十歲。
知命之年 指五十歲(又「知天命」、「半百」)花甲之年 指六十歲。
古稀之年 指七十歲。
耄耋之年 指。
八、九十歲。
期頤之年 一百歲。
16樓:網友
20歲弱冠之年,30歲而立之年,40歲不惑之年,50歲天命之年,60歲花甲之年,70十歲古稀之年,耄耋之年,100期頤之年。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之天命,後面是什麼
這不是論語上的嗎?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隨心所欲,不踰矩 論語 中記載孔子對自己的評價說 吾十五而志於學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順 七十而隨心所欲,不踰矩。以前讀這段...
古代男子十八歲稱什麼就象三十稱為「而立」,六十
好像沒有對十八歲的特殊稱謂.古人的年齡有時不用數字表示,不直接說出某人多少歲或自己多少歲,而是用一種與年齡有關的稱謂來代替 舞象之年 少年十五至二十歲。舞象 是指男子的15 20歲,又是成童的代名詞,原本是古武舞名。常識稱謂篇。古時候男子18歲叫什麼 弱冠?古代男子十八歲可以稱之為 舞象之年 而不能...
二十歲女子在古代稱為什麼,古代對二十歲左右的女子是怎麼稱呼的?
中國古代女子二十歲時被稱桃李年華。常用 粉淡香清自一家,未容桃李佔年華 形容女子,初夏還不是盛夏的樣子。所以桃李年華就用來代指二十歲的女子。古代女子20被稱為 桃李年華 桃李 比喻人的青春年少。語出明徐渭 又啟嚴公 誓將收桑榆之效,以毋貽桃李之羞,一雪此言,庶酬雅志。花信年華 女子20 25歲 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