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龍為什麼說白馬非馬
1樓:2010幸福的流年
其實很簡單。
就像說繞口令一樣。
公孫龍說,白馬不是馬,因為它有個白在上面,說馬是乙個形體,而白是一種顏色,我說我的白馬的時候只強調白,那麼我就說我這個是個白色的東西而不是馬。
所謂前後重點的轉換問題,拋開現實環境之後的純文字遊戲,你在辯論白馬非馬這個問題的時候依然想著馬這種東西的話,那就絕對不是公孫龍的對手。
莊子就玩過這個遊戲。
惠子和莊子辯論,說人有情無情和形體之間的關係,然後就在這三點之間繞來繞去,後來莊子就說了一句:
天與子之形,子以堅白鳴。
這是嘲笑惠施的話,說老天給了你形體,你卻在這裡像只驢一樣亂叫。
這種辯白,完全脫離了現實,根本沒有意義。
2樓:哈寶
這是形上學觀點,將事物的聯絡割裂開了,他認為白馬只是說乙隻白色的馬,而馬是指所有馬的總稱,其實白馬身上都具有馬的所有屬性,白馬也是馬,只不過是白色的馬,白色是他的特殊性。
3樓:網友
因為他2 整這些個無聊的東西。
4樓:劉衝溟
馬是一種動物的總稱。
白馬單指白色的馬。
兩者所指的當然不一樣。
中國古代哲學家公孫龍的「白馬非馬」的錯誤在於割裂了?
5樓:自治區區
白馬非馬是詭辯。
他的抄說法驟眼看上去bai很有道理,要用du
兩點特徵來定義的事物應該zhi不等同於用一點dao特徵就能定義的事物。可是人們一向的想法是「白馬是馬」,就如同「黑貓是貓」,「女人是人」和「蘋果是水果」一樣,不可能看了這個故事之後白馬就不是馬了。如果公孫龍的理論正確,那豈不是黃狗不是狗、蘋果不是水果、甚至黑人、白人、男人、女人和小孩不是人了。
究竟問題出現在那裡呢?
從集合論的觀點來看,馬的概念可以看作所有馬的集合。白馬的概念可以看作所有白色的馬的集合。「白馬是馬」這句話可以有兩種解釋:
1. 白馬的概念等同於馬的概念。即白馬的集合和馬的集合是相等的。
2. 白馬的概念從屬於馬的概念。每一匹白馬都是一匹馬。就是說,白馬的集合是馬的集合的乙個子集。
白馬和馬的概念是不同的。這個意義上說,「白馬非馬」。但白馬的確是馬的子集,亦即白馬屬於馬的一種。所以「白馬是馬」。公孫龍巧妙利用了「白馬是馬」這句話的歧義。
6樓:匿名使用者
割裂了事物矛盾的特殊性(個性)和普遍性(一般)的聯絡。 「白馬非馬」他否定了事物的普遍性。馬克思主義唯物主義辯證法矛盾那章認為:普遍性寓於特殊性之中,特殊性離不開普遍性。
7樓:網友
錯誤在於以狹隘的條件去限定事物定義,簡單以一對一的定義方式反證出錯誤的答案。
8樓:錢小迷兒
這個應該是靠辯證法的 事物的特殊性和普遍性之間的聯絡。
中國古代哲學家公孫龍白馬非馬之說的錯誤在於割裂了什麼關係
9樓:11122啊
割裂個別"和"一般"之間的相互關係。
10樓:乂文而
矛盾統一性和鬥爭性的關係。
為什麼 白馬非馬也,白馬非馬的典故是什麼??????
白馬非馬一詞是怎麼來的?白馬非馬也 意思是說 白馬不是馬。公孫龍這麼說顯然是在詭辯,簡單地說,他把上位概念和下位概念看成是同等的概念從而把馬和白馬看成是不同的事物。馬相對與白馬來說是乙個上位概念,包括白馬 黑馬 黃馬等等。白馬 黑馬 黃馬等等相對於馬來說,都是下位概念。小學生就學過詞彙的排列,比如從...
白馬非馬的論斷正確麼為什麼,白馬非馬用哲學道理怎麼解釋
白馬非馬是中國古代著名的邏輯問題。它的論斷要從兩個方面分析,即是,數學和哲學。哲學是追求事物的真實,因此,白馬是白色的馬,一種特定屬性動物,馬就是馬這種動物,非即不是,是有多從含義,其中有屬於,包含於,等意思,所以白馬包含於馬,不等價於馬。數學理解就簡單多。馬做為乙個集合,定義為a。白馬屬於馬這個集...
莊子是怎麼駁白馬非馬的,白馬非馬什麼意思啊?系統的回答一下
公孫龍提出 指非指 白馬非馬 的命題。莊子針對此提出 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 中國古代偉大的邏輯學家公孫龍 約西元前320 250年 提出了乙個命題 白馬非馬。春秋戰國時代的名家代表人之一的公孫龍子有許多有趣的詭論,其中最為有名的要算是白馬非馬論了。相傳的故事大概是這樣的,有一天公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