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出自誰的《短歌行》?

2025-04-25 22:11:25 字數 4495 閱讀 3767

1樓:禰慕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迅畢這句詩出自東漢末年曹操的《短歌行》。

這句詩的意思是:有什麼可以排解我的憂愁,那就只有美酒了。(相傳酒是杜康發明的,所以常常會用杜康這個人名來指代美酒)

原詩如下:短歌行》 【漢】曹操。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畝臘芹鹿鳴,食野之苹。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詩歌全文譯文:

一邊喝酒一邊高歌,人生的歲月有多少。

好比晨露轉瞬即逝,逝去的時光實在太多!

宴會上歌聲慷慨激昂,心中的憂愁卻難以遺忘。

靠什麼來排解憂悶?唯有豪飲美酒。

有學識的才子們啊,你們令我朝夕思慕。

只是因為您的緣局洞故,讓我沉痛吟誦至今。

陽光下鹿群呦呦歡鳴,在原野吃著艾蒿。

一旦四方賢才光臨舍下,我將奏瑟吹笙宴請嘉賓。

當空懸掛的皓月喲,什麼時候可以摘取呢;

心中深深的憂思,噴湧而出不能停止。

遠方賓客穿越縱橫交錯的田路,屈駕前來探望我。

彼此久別重逢談心宴飲,重溫那往日的恩情。

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尋巢烏鵲向南飛去。

繞樹飛了三週卻沒斂翅,**才有它們棲身之所?

高山不辭土石才見巍峨,大海不棄涓流才見壯闊。

我願如周公一般禮賢下士,願天下的英傑真心歸順與我。

2樓:半萌半暖半妖魅

短歌行二首》其一。

曹操。短歌行。

對蘆旅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虛譁喚,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差凱。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又作「宴」),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曹操的《短歌行》中為什麼會發出「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的感嘆?

3樓:匿名使用者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在這八句中,作者強調他非常發愁,愁得不得了。那麼愁的是什麼呢?

原來他是苦於得不到眾多的「賢才」來同他合作,一道抓緊時間建功立業。試想連曹操這樣位高權重的人居然在那裡為「求賢」而發愁,那該有多大的宣傳作用。假如庶族地主中真有「賢才」的話,看了這些話就不能不大受感動和鼓舞。

他們正苦於找不到出路呢,沒有想到曹操卻在那裡渴求人才,於是那真正有才或自以為有才的許許多多人,就很有可能躍躍欲試,向他「歸心」了。 「對酒當歌」八句,猛一看很象是《古詩十九首》中的消極調子,而其實大不相同。這裡講「人生幾何」,不是叫人「及時行樂」,而是要及時地建功立業。

又從表面上看,曹操是在抒個人之情,發愁時間過得太快,恐怕來不及有所作為。實際上卻是在巧妙地感染廣大「賢才」,提醒他們人生就象「朝露」那樣易於消失,歲月流逝已經很多,應該趕緊拿定主意,到我這裡來施展抱負。所以一經分析便不難看出,詩中濃郁的抒情氣氛包含了相當強烈的政治目的。

這樣積極的目的而故意要用低沉的調子來發端,這固然表明曹操真有他的愁思,所以才說得真切;但另一方面也正因為通過這樣的調子更能開啟處於下層、多歷艱難、又急於尋找出路的人士的心扉。所以說用意和遣詞既是真切的,也是巧妙的。在這八句詩中,主要的情感特徵就是乙個「愁」字,「愁」到需要用酒來消解(「杜康」相傳是最早造酒的人,這裡就用他的名字來作酒的代稱)。

愁」這種感情本身是無法評價的,能夠評價的只是這種情感的客觀內容,也就是為什麼而「愁」。由於自私、頹廢、甚至反動的緣故而愁,那麼這愁就是一種消極的感情;反之,為著某種有進步意義的目的而愁,那就成為一種積極的情感。放到具體的歷史背景中看,曹操在這裡所表達的愁緒就是屬於後者,應該得到恰當的歷史評價。

清人陳沆在《詩比興箋》中說:「此詩即漢高祖《大風歌》思猛士之旨也。『人生幾何』發端,蓋傳所謂古之王者知壽命之不長,故並建聖哲,以貽後嗣。

這可以說基本上懂得了曹操發愁的含意;不過所謂「並建聖哲,以貽後嗣」還未免說得迂遠。曹操當時考慮的是要在他自己這一生中結束戰亂,統一全中國。與漢高祖唱《大風歌》是既有相通之處,也有不同之處的。

4樓:匿名使用者

古人認為喝酒可以讓人放鬆,解除煩惱(酒精麻痺大腦,當然爽了)

曹操《短歌行》「何以解憂,唯有杜康」中的「杜康」指代的是什麼

5樓:血盟孑孑

酒杜康是指美酒的統稱。歷史上有不少關於杜康的傳說。傳說中酒的發明者,傳說為最早造酒的人,後作為美酒代稱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曹操《短歌行》寫道:「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杜康為什麼會成為酒的代稱呢?

6樓:網友

杜康。有飯不盡,委之空桑,鬱緒成味,久水墨畫蓄氣芳,本出於代,不由奇方。"意思是說,杜康將未吃完的剩飯,放置在桑園的樹洞裡,剩飯在樹洞中發酵,有芳香的氣味傳出。

這就是酒的做法,杜康就是釀祖

魏武帝。樂府詩曰:"何以解憂,惟有杜康"。古籍中如《世本》、《呂氏春秋)、《戰國策》、《說文解字》

等書、對杜康都有過記載。清乾隆十九年重修的《白水題志》中,對杜康也有過較詳的描述。

"杜康,字仲宇,相傳為鼯康家衛人,善造酒。"康家衛是乙個至今尚在的小村莊,西距孫城七八公里。村逞有一道大溝,長約十公里,最寬處一百多公尺,最深處也近百公尺,人們叫它"杜康溝"。

溝的起源處有一眼泉,四周綠樹環繞,草木叢生,名一"杜康泉"。

盟志上說"俗傳杜康取此水造酒","鄉民謂此水至今有酒味"。有酒味故然不確,但此泉水質情冽甘墩卻是事實。清流從泉眼中汨汨湧出,沿著溝底流消,最後匯入白水河、人們稱它為"杜康河"。

儘管杜康的出生地等均系"相傳"。但據考古工作者在這一帶發現的殘磚斷瓦考定,商、周之時,此地確有建築物。這裡酒的歷史也頗為悠久。

唐代大詩人杜南於安史之亂。

時,曾挈家來此依其男氏崔少府,寫下了《白水舅宅喜兩》等詩多首,詩句中有"今日醉絃歌。

生開桑落酒"等飲酒的記載。

7樓:網友

杜康將未吃完的剩飯,放置在桑園的樹洞裡,剩飯在樹洞中發酵,有芳香的氣味傳出。這就是酒的做法,杜康就是釀祖。

8樓:無為阿晨

因為傳聞酒就是由乙個名叫杜康的人造出來的,所以用他的名字作為酒的代稱。

9樓:小姐姐獅子座

相傳酒就是乙個叫杜康得人給造出來的,所以是用的人名代指了。

10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杜康將未吃完的剩飯,放置在桑園的樹洞裡,這就是酒的做法,杜康就是釀祖。

11樓:美而佳

在我的瞭解中,其實杜康將未吃完的剩飯,放置在桑園的樹洞裡,剩飯在樹洞中發酵,有芳香的氣味傳出。這就是酒的做法,杜康就是釀祖的哦,瞭解一下哈。

曹操在《短歌行》中所說的「何以解憂?惟有杜康」中的「杜康」指的是酒還是益友?

12樓:網友

當然是酒啦!

除了曹操的《短歌行》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的《止酒》詩:「儀狄造,杜康潤色之」。

前秦趙整的《酒德歌》:「地列酒泉,天垂酒池,杜康妙識,儀狄先知」。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酬夢得比萱草見贈》:「杜康能解悶,萱草解忘憂」。

唐代詩人皮日休《酒床》的「滴滴連有聲,空疑杜康語」等。

這些詩句裡提到的「杜康」均是指我國曆史名酒。此酒因杜康始造而得名,有「貢酒」、「仙酒」之譽。歷代墨客文人與它結下不解之緣,常以詩詠酒,以酒釀詩,詩增酒意,酒助詩興,觥籌交錯,華章汗牛。

因此此酒也被譽為「國酒」。

13樓:手機使用者

指酒,相傳杜康就是開始造酒的人。一說這裡用為酒的代稱。

14樓:專家水雲龍

現在基本定位是杜康是高粱酒的創始人,所以杜康這裡代表的是杜康本人或者造的酒,古文只能理解意思,明白就行,個說個的道理,沒法較真。

曹操《短歌行》詩句「何以解憂?惟有杜康」中的「杜康」所用的修辭格是( )

15樓:考試資料網

答案虧衡】:b

此題意在考查考生對修辭手法的掌握。「杜康」相傳是古代最初造陵伏酒的人,這裡用。

來代指尺空攜酒。

杜康的起源來歷,白酒是誰發明的 起源哪個朝代

古時在河南一個鄉村裡,一個叫杜康的農民,家裡有一垛麥草,夏天發酵後散發出一股清香,而且往下滴出液體,杜康就取碗去接,結了半碗時,從碗中飄出一位長者,長者告訴他,你明天端著這碗水到村口,等三個陌生人,從他們身上各取一滴血,放入碗中,就會是一種倍受歡迎的飲料。第二天,杜康照做,因為行人稀少,很久才來了一...

古詩捷報飛來當紙錢出自誰的事

出自 的 梅嶺三章 原文 南國烽煙正十年,此頭須向國門懸。後死諸君多努力,捷報飛來當紙錢。譯文 南方已經打了十年仗了,死後頭顱要掛在城門,那些還活著的同志要多多努力,一定要用勝利的訊息來祭奠我。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出自陸遊 示兒 這首詩與樓上的那首詩義相似,權當給你拓展一下知識吧!南國烽...

「高標跨蒼穹,烈風無時休」是出自誰的什麼詩中?

杜甫 同諸公登慈恩寺塔 高標跨蒼穹,烈風無時休。自非曠士懷,登茲翻百憂。方知旁擾象教力,足可追冥搜。仰穿龍蛇窟,始出枝撐運租旦幽。七星在北戶,河漢聲西流。羲和鞭白日,少昊行清秋。秦山忽破碎,涇渭不可求。俯視但一氣,焉能辨皇州?回首叫虞舜,蒼梧雲正愁。惜哉瑤池飲,日晏崑崙丘。黃鵠去不息,哀鳴何所投?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