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父母言傳身教給孩子的家訓名言六十條

2025-04-24 20:56:37 字數 1421 閱讀 6223

教育兒子的家訓格言

1樓:零下溫暖

1、須知孺子可教,勿謂童子何知。(《增廣賢文》)

2、養不教,父之過。(《三字經》)

3、養子不教如養驢,養女兄大不教如養豬。(《增廣賢文》)

4、富若不教子,錢穀必消亡;貴若不教子,衣冠受不長。(《搭稿增廣賢文》)

5、居家務期質樸,教子要有義方。(《增廣賢文》)

6、能師孟母三遷教,定卜燕山五桂芳。(《增廣賢文》)

7、訓子須從胎教始,端蒙必自小學初。(《增廣賢文》)

8、人品須從小作起,權宜苟且詭隨之意多,則一生人品壞矣。(家誡要言)

9、立身作家讀書,俱要有繩墨規矩,循之則終生無悔無尤。(家誡要言)

10、兒小任情驕慣,大來負了親心。(《小兒語》)

11、凡好何須父業,兒若不肖空積。(續小兒語)

12、要求子順,先孝爺孃。(續小兒語)

13、心術不可得罪於天地,言行要留好樣與兒孫。(《增廣賢文》)

14、國清才子貴,家富小兒嬌。(《增廣賢文》)

15、事親須當養志,愛子勿令偷安。(《增廣賢文》)

16、兒孫自有兒孫福,莫與兒孫作牛馬。(《增廣賢文》)

17、凡人皆有望子孫為大官,餘不願為大官,但願為讀書明理之君子。(《曾國藩家書》)

18、京師子弟之壞,無有不由於驕奢二字者。爾與諸弟其戒之,至囑至囑。(《曾國藩家書》)

19、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無一不與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貴習氣,則難望有成。(《曾國藩家羨枝豎中》)

良好的家訓對孩子有哪些影響

2樓:網友

古代乙個關於教育的典故:孟母三遷。典故的意思是說,孟子年幼時,孟母為了孟子教育,三次搬家的故事。

第一次,孟母帶著孟子搬到墓地旁,孟子學著大人跪拜、哭嚎的樣子;第二次,他們搬到市集旁邊,孟子又學起商人做生意的樣子;最終孟母帶著孟子搬到學堂附近。孟子就學著附近學堂的學子,開始變得守秩序、懂禮貌、喜歡讀書。 可見,孩子雖小,不懂事,但學習本領是極強的,身邊的人是什麼樣,身邊的環境是什麼樣,孩子就會是什麼樣。

如果家長沒有為孩子塑造乙個良好的榜樣,營造乙個良好的環境,孩子也不會得到很好的家庭教養;相反,如果乙個孩子很有教養,那麼他的家庭教育一定不會差。

有些家長會說,這些學校老師會教的。事實並非如此,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因為孩子除去上學的幾個小時,其它時間都是與父母在一起,這時候父母的一言一行,思想情趣和道德觀念都在孩子的眼中,經過耳濡目染,孩子也就學會了相應的思維與觀念。家風是一種無形的教育力量,家長切不能忽略。

所以,對孩子的教育,家長首先要做到「其身正」,只有家長做到了,孩子自然也就跟著學會了。在有良好的家庭氛圍和家風家訓的家庭中,孩子才會得到良好的教養。教養與家境無關,與家風有關。

為了讓孩子健康成長,高素質,有教養,家長們可要好好教育孩子,塑造良好家風。

孩子的教育需要言傳身教,對此你怎麼看?

言傳身教要以優良語言表達和自己示範性個人行為言傳身教文化教育啟蒙影響人。由於兒時的小孩都還沒塑成詳細的世界觀。我們的祖先留有訓示 言傳身教,身教比不上以身作則 換句話說爸爸媽媽如何做,小孩便會怎麼學,如果你孝敬父母,小孩看到會漸漸地潛移默化的在心中加上印記,小孩會難忘的理解,這就是以身作則。冰心說過...

對聯「言傳身教良師意」下一句是什麼

下一句 潛移默化明月心 解釋 解 釋 潛 暗中同,不見形跡 默 不說話,沒有聲音。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覺受到感染 影響而發生了變化。更多對聯 1.立志飛龍騰空起創學彩鳳因雲翔 2.開口便笑 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 容天容地與己何所不容3.赤鳳沖天,遍灑祥雨潤九州桃李香青鸞相隨,一腔熱血闖華夏...

陳老師言傳身教,對孩子們潛移默化真是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老師,家長對孩子都是潛移默化。家長配合老師,做好示範會更好。隨著心理事業的發展,將來我國以家庭為單位做家庭系統排列會越來越多。教導有方,循循善誘。潛移默化,言傳身教是什麼意思 潛移默化 指人的思想 性格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感染 影響而發生變化。言傳身教 一面口頭上傳授,一面行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