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中「發乎情,止於禮」的原文是什麼?

2025-04-24 19:21:23 字數 1222 閱讀 8271

發乎於情止乎於禮什麼意思 發乎於情止乎於禮意思簡述

1樓:愛情調味劑

1、「發乎情,止乎禮」意為「於情理之中而發生,因道德禮儀而終止」。

2、發乎情就是指人的情感在男女之間產生。止乎禮,就是說這種感情受禮節的約束。這裡的「止」並不是停止感情的意思,而是指在禮法所允許的範圍就要停下來。

止於情發於禮什麼意思?

2樓:大龍聊教育

應該是「發乎情,止乎禮」,是古代形容男女關係的。發乎情即人的情感在男女之間產生,止乎禮就是受禮節的約束。是孔子的主張。

談情說愛是可以的,但是不能逾越禮法的界限,根據詩詞的描述,這個界限主要是針對貴族,不能強搶民女,不能不顧女子的感受。

禮儀是人類為維繫社會正常生活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範,它在人們在長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漸形成,並且以風俗、習慣和傳統等方式固定下來。

對乙個人來說,禮儀是乙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對乙個社會來說,禮儀是乙個國家社會文明程度、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反映。

1、禮節和儀式。這是傳統的解釋,「禮」字和「儀」字指的都是尊敬的方式,「禮」,多指個人性的;「儀」,則多指集體性的,像開幕式,閱兵式等,就是儀式。

2、人們約定俗成,表示尊重的各種方式。這是現代通俗而簡潔的解釋,這裡的方式分行動型和非行動性,像給老人讓座等,就是行動型的,也就是尊重的形式,這需要行動才有效果;而像莊嚴場合不嘻笑,別人睡覺不吵鬧等,就是非行動型的,也就是行為規範,它不需要行動就有效果。

3、最簡單的說,禮儀就是人類(大部分是中華民族)在日常交際中總結出來最不會傷人的話,雖說是不傷人,但是在網路上,有一些人不太喜歡這些客套話。禮儀既是對他人尊重的體現,也是對自己有好處的事。

致福曰禮,成義曰儀。

古人講「禮者敬人也」,禮儀是一種待人接物的行為規範,也是交往的藝術。它是人們在社會交往中由於受歷史傳統、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時代潮流等因素而形成,既為人們所認同,又為人們所遵守,是以建立和諧關係為目的的各種符合交往要求的行為準則和規範的總和。

發乎情 止於禮的意思 論語

3樓:成大文化

出自《毛詩大序》:「故變風發乎情,止乎禮義。發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禮義,先王之祥橋澤也搏態。」

譯文:所以,變風從情感開始,用禮基宴源義節制。用詩歌抒發性情是百姓的天性,用禮義節制是先王的傳統。

發乎情,止乎禮是什麼意思?發乎情止乎禮什麼意思

發乎情,止乎禮 也作 發乎情,止乎於禮 是古代形容男女關係的。發乎情,即人的情感在男女之間產生 止乎禮,就是受禮節的約束。這裡的 止 並不是停止感情的意思,而是指禮法所允許的範圍就要停下來,不能因為情愛就做出逾越禮法的事情。情感是人原始的慾望,不受控制。但為了和諧共生,社會制定了許多束縛慾望的禮法,...

發乎情止於禮的關係是一種什麼感覺?

我曾經用這句話來和我當時的男朋友交流,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講真的,發乎於情止乎於禮這種東西是不是真的存在,我真的很懷疑。至少以我的經歷來說,我覺得不行。說起這段懵懂的經歷還是在高中,想想高中那個青澀的年紀,而我又是那種很乖很乖的乖乖女,大庭廣眾眾目睽睽之下真的是有些事情會很不好意思很不好意思啊,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