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世紀前北方諸遊牧民族的經濟如何?

2025-04-20 08:51:10 字數 2054 閱讀 3799

1樓:匿名使用者

遊牧民族一般以畜牧業為主,兼有作為經濟補充和練兵功能的狩獵業、與畜牧業關係密切的手工業、商業,有的有較為原始的農業。

匈奴人以畜牧業委主,過著逐水草遷徙的遊牧生活。東胡以畜牧業為主賣辯,兼營漁中中缺獵業,手工業也有鑄銅,陶器製作培晌,毛紡織,皮革製作,木器製作等行業和粗放農業。

烏桓人居無常處,隨水草遊牧,以畜牧為主,擅長騎射,以獵禽獸為事,兼事狩獵。

鮮卑人以序幕為主業,畜產有馬、牛、羊,還有野馬、原羊、角端牛等為漢地沒有的奇畜。

柔然人逐水草序幕,序幕數量很大,以遊牧業為主。

敕勒(高車)人主營畜牧業,雖水草遷徙放牧,每家畜產各有標記。

2樓:匿名使用者

以遊亂頃牧譁螞陸為主 逐草而生 按現在物山將屬於畜牧業。

牲畜即是生活用品 又是商品 用來交換。

經濟受天氣影響較大。

3樓:匿名使用者

多元文化碰撞與交融。(1)總的趨勢是由一統走向分立,再由並立走向統一。(2)從地域上說,由中原向四周;從察寬塵東北到西北,從北方到南方敗禪;表現在宋遼夏金元在軍事上的戰與和,在政治上、經濟上、文化上的相互交融。

地域上也有中國向世界擴散,東西方的文化得到進一步交流,中國在此時仍處在先進地位。中國的政治改革在世界上有重大影響。地 域上也包括從陸路到海洋,中華文明通過陸路、海路向外傳播。

中國的醫藥、文化典籍也向外國輸出。歐洲傳教士來華傳教,馬可·波羅到中國。阿拉伯文化傳入中國,豐富了中國文化。

3)從文明形態上說,由遊牧文明、漁獵文明到農耕文明。(4)從碰撞的範圍講,表現在政治上、經濟上、文化上的多元文明的碰撞與交融。(5)從程度上講是發散型的、放射型的。

6)碰撞中給人民帶來苦難(11—13世紀,歐洲有十字軍東征,有蒙古軍的西征),在交融中促進了交流,推動了東西方文化發展。(7)宋元時期是秦漢以來中外交往最為頻繁的時期,顯示了中國的魅力,對世界文化進步起了重要作用。世界上優秀文化的傳入,也豐富了中華文明。

這些促進了中國古代農耕民族和遊巧亮牧民族融合。

北方遊牧民族內遷統治成就有哪些?

4樓:

摘要。北方遊牧民族的內遷帶來了華夏民族的大融合,為中原地區帶來了豐富的畜牧業資源,也學習到了中原地區的先進文化與技術,促進了自身的發展。

北方遊牧民族的內遷帶來了華夏民蔽遊族的大融合,為中原地區帶來了豐富的畜牧業資源,神攔也學習巨集瞎銷到了中原地區的先進文化與技術,促進了自身的發展。

主要成就為北魏孝文帝改革。

蒙古人南下從事農業生產近百年,為何又變回變成遊牧民族了,他們不是適應了農業嗎

5樓:慎鐵鷗

蒙古人雖然從事了農業生產近百年,但是在這百年之前他們都是從事的畜牧業,相比較而言,從事畜牧業的時間更久。而且農業生產也是分時間、地點的,蒙古地區只適合發展畜牧業,也不能逆天而行非得發展農業生產。一旦違反了自然規則,最後得到的是乙個不好的結局,那可就得不償失了。

一、只有少數人去了中原

當時蒙古人去了中原發展,但是並不是所有的蒙古人都去了中原。一般都是些家裡比較有錢的,能支付得起一路上的開銷的才選擇搬家,還有一種人是窮人,在蒙古發展的實在是不好,想換個環境試一下運氣的。但是也留下了一部分人,他們還是按照自己本來的生活習慣在生活,繼續發展畜牧業。

就算是那些在中原發展的蒙古人回到了蒙古,那也只是小部分人,並不能改變什麼。

二、自然環境不適合農業

蒙古地區緯度高,氣溫比較低,晝夜溫差大。在蒙古能長出非常優質的牧草,供牛、羊和馬食用,但是並不適合農作物的生產。農作物是需要陽光來進行光合作用的,但是蒙古地區的陽光並不強烈,提供不了農作物生長的條件,所以只能發展畜牧業。

三、不會農耕方法

蒙古人當時到中原發展,一般都是有錢的人去的,他們有足夠的經濟能力為自己聘請工人來為自己勞作,所以他們根本不會親自動手。或許他們連農作物都分不清,更不用說學會農耕了。

請問西元前12世紀到8世紀是中國哪個時期

商 bc1600 1047 末至西周 bc1046 771 青銅時代的鼎盛時期,還未進入鐵器時代,春秋 bc770 476 後鐵製農具的產生標誌著鐵器時代的來臨 秦是西元前221年,之前是春秋戰國時期。8世紀大概在宋 西元前12世紀到8世紀是中國哪個時期 商 1600 1047 末至西周 1046 ...

西元前3世紀到公元三世紀中國是什麼朝代

朝代有戰國,秦朝,西漢,東漢,西晉。西元前3世紀是指西元前299年 前200年,公元3世紀是指公元200年 299年。楚懷王三十年 西元前299年 齊使章子,魏使公孫喜,韓使暴鳶共攻楚方城 西元前299年,羋槐退位。羋槐 前296 楚威王之子,名熊槐,戰國時楚國的國君。西元前299年,趙武靈王突然宣...

相傳伊索是西元前6世紀的

伊索,生於西元前世紀,古希臘寓言家,傳說他是個奴隸,後獲得自由,因 褻瀆神明 終遭殺害。伊索寓言,是古希臘民間流傳的諷喻故事,經後人加工,成為現在流族吵賣傳的 伊索寓言 從作品來看,時間跨度大,各篇的傾向也不完全一樣,據推測,它不是一人兆逗一時之作,可以看作是古希臘人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的集體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