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上的矛盾如何理解課件

2023-08-26 06:33:54 字數 3876 閱讀 9248

1樓:匿名使用者

矛盾,它反映了事物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一種特殊的狀態,“矛盾”不是事物、也不是實體,它在本質上屬於事物的屬性關係。這種屬性關係是事物之間的一種特殊的關係,這種特殊的關係就是“對立”,正是由於事物之間存在著這種“對立”的關係,所以它們才能夠構成矛盾。

從廣義上講:如果兩件事物在一件不存在時另一件一定存在,那麼這兩件事物就有矛盾。

如果乙個人永遠處於井底,那麼他永遠不知道外面的世界究竟有多大;

那麼,“外面的世界很大”這種觀點,就與“這個世界很小”這種觀點,相互矛盾;前者是跳出井底之後的觀點,後者是存在於井底時的觀點;

而你所問的“如何理解哲學上的矛盾”,就是在問——為什麼哲學上會有矛盾以及矛盾的形態如何?

上面這個例子就給你了——正因為這個人,不會永遠處於井底,所以,才會有跳出井底之後兩種觀點的相互矛盾,而這個矛盾的形態,就是可以相互轉化的關係(可以跳出井底得到“世界很大”的觀點,可以繼續呆在井底保持“世界很小”的觀點);

所以,哲學上的矛盾,就是你站在你不同的立場上,所持有的形態。

2樓:我隨風動

怎麼理解哲學上的矛盾?

閱8120轉92019-07-31分享收藏。

對哲學中矛盾辯證理解。

矛盾辯證法就是關於對立統一規律的基本原理。

一、矛盾同一性和鬥爭性辯證關係原理。

矛盾是事物要素之間或事物之間既對立(相互排斥)又統一(相互聯絡)的關係。

對立和統一是矛盾關係的兩個方面或兩種屬性,矛盾的對立屬性又叫做鬥爭性,矛盾的統一屬性又叫做同一性。

1、範疇定義。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雙方相互依存、相互貫通性質和傾向。

其一,矛盾雙方相互依存。

20世紀三十年代到四十年代,在中國大地上進行著一場你死我活戰爭。

其二,矛盾雙方的相互貫通。相互貫通包括兩個方面:

一是矛盾雙方相互滲透。

日方在中方培植漢奸,中方在日方尋找友人。

二是矛盾雙方相互轉化的趨勢。

開始,日攻中防;後來,中勝日敗。

矛盾的鬥爭性是指矛盾雙方相互排斥、相互分離的性質和傾向。

矛盾鬥爭性是乙個普遍的哲學範疇。包括:

對抗性鬥爭:敵我雙方你死我活。

非對抗性鬥爭:人民內部各種分歧。

2、辯證關係。

矛盾的同一性和鬥爭性是統一的(相互依存)

一方面,鬥爭性制約同一性。

2023年9月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堅持獨立自主的原則。王明的“統一**”、“統一軍隊”、“統一群眾組織”的觀點是完全錯誤的。“以鬥爭求團結則團結存,以退讓求團結則團結亡。”

另一方面,同一性制約鬥爭性。

中共領導軍民堅持有理、有利、有節的原則,維護了統一戰線的存在,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創造了條件。

矛盾的同一性和鬥爭性是對立的(相互區別)

同一性是相對的(有條件性);鬥爭性是絕對的(無條件性)。

在戰爭中,你死我活的鬥爭必然導致一場戰爭以某種方式結束。

二、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的原理。

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可從兩大方面來分析:

一)內因和外因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

事物的內部矛盾即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的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內部原因,簡稱內因。

事物的外部矛盾即該事物同他事物之間的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外部原因,簡稱外因。

內因和外因之間關係是辯證統一的。

1、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據,是第一位的原因。

中國有特殊的國情和矛盾,我國的發展首先要靠內因,必須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針,主要依靠自己。

3樓:知心姐姐小馬老師

**對哲學中矛盾辯證法的理解。

矛盾就是先秦哲學中所說的陰陽,又叫對立統一。對立就意味著相互鬥爭,統一就意味著不可分割。比如,現實和理想是一組矛盾。

現實拖動理想,理想又推進現實,這就是鬥爭沒有現實就沒有所謂的理想,沒有理想也無所謂現實,二者是相互針對而言,這是統一。

一切矛盾著的方面都因一定條件具備著不同一性,所以稱為矛盾。然而又互相聯結,互為存在。這些互為對方存在的條件,便是同一性的第一種意義。

另一方面,或許是更重要的,還在於矛盾著的事物的互相轉化。這就是說,事物內部矛盾著的兩方面,因為一定的條件而各向著和自己相反的方面轉化了去,向著它的對立方面所 處的地位轉化了去。這就是矛盾的同一性的第二種意義。

而矛盾雙方相互排斥的屬性,體現著雙方相互分離的趨勢,則為矛盾的鬥爭性。矛盾的 雙方“相鬥爭而發展”。星體(比如太陽與地球)執行中的向心與離心趨勢,電磁中的上負電荷的吸引排斥趨勢,自然界中的捕食與**食,人類社會中不同階級的利益爭奪等都屬於 矛盾的鬥爭性。

由於一定的條件才構成矛盾的同一性,所以同一性是有條件的、相對的,而矛盾的鬥爭貫穿於過程的始終,並使此過程向著彼過程轉化,矛盾的鬥爭無所不在,無時不有,矛盾的 鬥爭性是無條件的、絕對的。有條件的相對的同一性和無條件的絕對的鬥爭性相結合,構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運動。矛盾的這兩種屬性本身也是對立統一的,沒有鬥爭性就沒有同一性,沒有同一性就沒有鬥爭性;同一是對立中的同一,鬥爭是同一中的鬥爭,正是矛盾的同一性與鬥爭性的相互作用推動了事物的發展。

每個具體矛盾都有它自己的特殊性,即個性。普遍性貫穿於個性之中,個性又表明矛盾各有特點。如果我們把矛盾的觀點運用到學習和工作中,我們就要學會用兩點論和重點論的方法看問題。

***說要“按辯證法辦事”,就是要求我們把辯證法的原則變成我們自覺的思考和行為,從而為實際生活服務。

4樓:心的距離

哲學上的矛盾概念很簡單,矛盾就是對立,統一,對立性和統一性是矛盾的,兩個基本屬性對立,指的是矛盾,雙方相互排斥,相互鬥爭,統一是相互依存,相互滲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5樓:微言悚聽

要真正理解矛盾這一哲學範疇,就必須全面把握矛盾的“七性”,即同一性、鬥爭性、客觀性、普遍性、特殊性、複雜性和不平衡性。

1.矛盾的同一性。

矛盾的同一性,即矛盾的統一屬性,是指矛盾雙方相互吸引、相互聯結的屬性和趨勢。

矛盾的同一性都包含著兩方面的含義:一是矛盾雙方相互依賴,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為前提,雙方共處於乙個統一體中;二是矛盾的雙方相互貫通,即相互滲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2.矛盾的鬥爭性。

矛盾的鬥爭性,即矛盾的對立屬性,是指矛盾雙方相互排斥、相互對立的屬性。

它體現著對立雙方相互分離的傾向和趨勢。

矛盾的鬥爭性也有許多表述和表現形式,如相互排斥、相互區別、相互對立等。

3.矛盾的客觀性。

矛盾的客觀性是指矛盾是一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矛盾的客觀性根源於物質的客觀實在性,正確把握矛盾的客觀性是人們正確解決矛盾的前提。

4.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貫穿於每一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每一事物從產生到滅亡都存在著自始至終的矛盾運動,即時時有矛盾。

5.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乙個側面各有其特點。

它主要有三種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這些不同的矛盾構成了一事物區別於他事物的特殊本質;二是同一事物在發展的不同過程和不同階段上有不同的矛盾,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發展的不同過程和不同階段;三是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兩個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6.矛盾的複雜性。

矛盾的複雜性是指現實存在著的事物都不是由單一矛盾構成的,而是由各種矛盾構成的複雜程度不同的矛盾體系。

其表現為: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複雜事物在發展過程中存在著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每乙個矛盾還存在著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事物本身還存在著內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等。

7.矛盾的不平衡性。

矛盾的不平衡性是指在由多種矛盾構成的矛盾體系中,各種矛盾的力量是不平衡的,這些矛盾的力量在事物發展過程中處於不同的地位,起著不同的作用。

理解矛盾的不平衡性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在複雜事物中存在著主次矛盾,主要矛盾居於支配地位,對事物發展起決定作用,次要矛盾則處於從屬地位,對事物發展不起決定作用。

如何正確理解矛盾概念如何正確理解哲學上的物質概念

矛盾是事物要素之間或事物之間既對立 相互排斥 又統一 相互聯絡 的關係。對立和統一是矛盾關係的兩個方面或兩種屬性,矛盾的對立屬性又叫做鬥爭性,矛盾的統一屬性又叫做同一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雙方相互依存 相互貫通性質和傾向。矛盾的鬥爭性是指矛盾雙方相互排斥 相互分離的性質和傾向。矛盾的同一性和鬥爭性...

哲學上的矛盾到底是什麼,哲學意義上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什麼意思

所謂哲學,也可以說它研究的是最普遍的規律性,就是說沒有什麼東西 自然 社會 思維 不存在哲學揭示的規律不受到哲學闡釋的規律支配。哲學所說的矛盾是指無論任何東西都是矛盾體都有相互矛盾的兩個方面組成,都是一分為二的,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就沒有問題,正和負,作用和反作用,雌和雄,加和減,呼和吸,上和下等等...

如何理解哲學上的價值和價值評價的含

價值離不開人的感覺和意識的感受 判斷 賞析即評價,並正是經由鑑賞與評價,價值才成為 現實的 價值,即顯現於 實現於人的生活的價值。美屬於有美感的眼睛,屬於有 感的耳朵。物件的意義總是以人們感覺和意識的能力為限。這不是主張 主觀 價值論,而是說價值表徵著人們與其物件之間的契合 共鳴 交融的關係,而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