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古代農民軍戰鬥力和人數都成反比?

2023-04-13 15:55:02 字數 3708 閱讀 6952

1樓:冰封a座

首先要明確乙個原則性的問題,那就是為什麼農民軍一開始表現得「勢如破竹」、「戰鬥力恐怖」。

一般農民起義剛開始,勢頭非常猛,但是我們在坑定他們革命意志的同時要清楚他們碰到的第乙個對手後者第一批對手都是誰——是一些小城鎮、小村落,拿在歷史上看那個農民起義案例第一站就是大城市?幾乎沒有,即使有,在攻打過後就很快轉移了。也就是說,農民起義一開始聲勢浩大,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他們的對手並不是最強的,而並不是他們的戰鬥力異乎尋常地強大。

其次,為什麼越到後來越不堪一擊了呢?我認為有兩個原因最關鍵。

第一,戰線長,守不住。封建社會最典型的就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也就是說,不會存在國家壟斷資源導致農民活不下去的這種情況。因此農民起義軍每打下乙個地方,就會習慣於留駐,而留駐必然會分散兵力,打下來的地方越多,要照顧的地方就越多,人口布局勢力範圍也就越複雜,隨之而來的各種情況也就越多。

而農民軍中缺少知識分子(關於石達開我會在第二點中說),優秀的知識分子往往會在戰鬥前線而非留駐在已經攻取的地方,所以對於這些地方的管理農民軍缺乏經驗,各種狀況會拖累農民軍的進攻勢頭。至於綠林白眉之流,也僅僅是爆發一瞬,他們缺乏的不是**,是思想、智謀和時代的要求。

第二,人心難測,尤其是在封建時代。是的!農民起義軍中不乏石達開這樣的將領,但楊秀清之流也不少!

不可能存在那種僅憑個人魅力就主宰時代的例子,絕對沒有。客觀的社會條件,歷史參與者的主觀活動也非常重要。石達開是很聰明,但是告訴他要打**的是洪秀全。

石達開可以用他的戰功來表達自己對太平天國的忠誠,可是這也許抵不上洪秀全身邊人的一句話。擁兵自重、功高蓋主的例項在中國不知道有多少,是個人在到達了一定階段都會想,如果世界真的能按照現有的客觀條件來執行,恐怕就不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了。更何況,在拿到勝利成果之後勾心鬥角爭奪權力,也是必然的,只不過看當事者以及對手處理的手段如何了:

楚漢相爭,劉邦忍了項羽、忍了張良,最後同意河山;太平天國內亂,紅洪秀全把周圍人殺個乾乾淨淨,逼走石達開,最後被清軍剿滅。這種結果的造成與當事者的能力有關,也與對手的強弱有關,歷史這種事情,通常不是靠計算就能預知的。

2樓:我才是

我覺得,這種問題,別想得太複雜,簡單一點理解比較好。

1,起義初期,面對的是誰?城管,聯防部隊。面對那種不堪一擊的部隊,戰鬥力當然顯得很恐怖。慢慢的隊伍壯大起來了,面對武警,有點吃力。到最後,正規軍來了,不堪一擊了。

2,最開始起義的時候,口號響亮,追隨者多,團結。後來他們也不是什麼好玩意,燒殺搶掠無惡不作,被硬拉來的部隊一盤散沙,不堪一擊了。

3,石達開不常有,而陳勝吳廣常有。不要命的多,但真正有本事的少,石達開厲害,楊秀清韋昌輝更狠,內部勾心鬥角爭權奪利導致了太平天國的失利。

純手打,望。

3樓:超虹天

他們說的太複雜了,我給你舉個簡單點的例子:

假如樓主在古代,有天要舉旗了,第一階段:

於是把自己的兄弟姐妹和父母等家人喊來,大家一起,這時,你會發現,你們人數雖少,但都聽指揮,心往一處使,誰要是受到傷害,另外的人都回奮不顧身的去救他,有什麼好東西,都會和大家分享,所以戰鬥力很強。

第二階段:隊伍打出名聲來了,於是你的親戚、同事、朋友都來投奔你,戰鬥力還是很強,大家也都還團結,但是似乎比原來全是家人的要差一些。

第三階段。隊伍更大了,一些陌生人也來了,你發現隊伍似乎有點不好帶了。

第四階段。隊伍極其龐大,一些被你打敗的人、流氓、地痞都來投奔你,你感覺似乎不收也不好,就馬馬虎虎的放進自己的隊伍,於是隊伍變得更龐大,而且基本上也是亂糟糟的了。

這麼一說,樓主明白了嗎?

4樓:匿名使用者

這類問題一般都要分成兩方面看的,主要的是主觀因素,次要的是客觀因素。

主觀因素主要是指自身出現的一些問題,這在農民起義軍中尤為重要。

1;沒有壓迫就沒有反抗,農民起義軍都是迫於無奈,不得已才揭竿而起,都是一群亡命之徒,連死都不怕,還會怕什麼,自然戰鬥力強的可怕,這就是破釜沉舟的道理,有了依靠就會安逸,身處絕境才會爆發潛能,這是人的天性。一旦起義軍壯大了,底氣足了,就沒有以前的危機感和緊迫感,憂勞可以興國,逸鬱可以亡身,自然就沒有了以前的銳氣。

2;農民起義軍大多編制混亂,無組織無紀律,難以有效指揮,無法形成戰鬥力,早期的銳氣耗盡後,就會暴露出組織混亂,軍紀不嚴明的缺點,一萬精兵勝過十萬老弱病殘,以混亂之師去攻打訓練有素的朝廷軍隊,即使再出色的將領恐怕也無回天之力。

3;農民的本性就是獲得土地,自力更生,只是要求起碼的生存下去的權利,沒有稱王稱帝的野心,自然沒有長久的動力,這是本質上的問題,也是失敗的必然原因。

4;隨著農民起義軍的不斷壯大,階級分化也就出現了,領導者不可能再與戰士共進退,自然不會再有身先士卒的事情發生,這就會使戰鬥力大打折扣,加上內部高層的權力爭鬥,本就弱小的農民起義軍自然會失敗。

5;天才是有的,但是天才也需要學習,有天賦而不去開發等同於沒有,農民起義軍中大多是農民,沒有學習過軍事知識的人才,僅靠幾個天才是不可能應對層層選拔才脫穎而出的朝廷將領的。

6;農民起義軍缺乏根基,就有如浮萍,一擊即潰,試想,怎麼可能有一支軍隊能夠長盛不衰呢,獲勝還好,一旦失敗,就是大潰敗,一發而不可收拾。

客觀因素是指外部的一些因素,也有著重要的作用。

1;最初的農民起義軍規模小,活動範圍有限,而在同一範圍內朝廷力量薄弱,自然連戰連捷,士氣如虹,一旦引起朝廷重視,就是幾個乃至十幾個省的兵力一起圍剿,此時獲勝無異於天方夜談。

2;古代的統治階級是地主階級,他們擁有強大的力量,僅靠農民階級不可能與之對抗,失敗只是時間問題,即使成功,也不得不向地主階級屈服,最後淪為地主階級,劉秀就是典型啊。

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呵呵!

5樓:天之北_空之辰

因為剛開始的時候,大家都沒退路,並且大部分農民起義的時候開始都受壓剝嚴重,沒有什麼財務,所以也沒啥牽掛,置之死地而後來,所以戰鬥力較強。而農業起義一般都是發生在統治後期,官軍生活腐化,所以農民軍開始強大,但隨著農民軍的攻城奪寨,加入農民軍的成分就混雜,影響部隊的戰鬥力,再次就是**雖然腐敗,但依舊擁有正統地位,大部分文人及有才之士仍然效忠於**,並且,地主階級仍然是支援**的,而地主階級擁有財富及先進文化,及人才的優勢。而一般農民起義軍剛開始都沒有遠大的發展方向,只是想改變一下自己的處境,並且隨著掠奪財富的增加,人心的混雜及後期權力的爭奪,都嚴重影響農民軍的戰鬥力,所以農民軍起義一般會失敗。

為什麼中國古代農民軍的戰鬥力要比歐洲要強太多

6樓:一顆大楊樹

1、中世紀歐洲屬於封建莊園經濟,各地貴族領主擁有、也只擁有對自己下轄領地的管理權,君主無權干涉。這種情況下,即使部分領主對農奴壓榨過甚,也只是小範圍的,影響不大,而農奴也可以選擇逃亡(在歐洲國家林立,逃走可能性很大),所以總的來說,即使引發農民起義,也只針對個別領主,不會針對到整個國家和君主,規模和範圍有限。

2、此外,在中世紀歐洲,農奴實際上領主的資產,資產是需要良好運營的,過分的壓迫只會使農奴大量逃亡、死亡,最後導致自己的莊園破產,所以在大部分時間內,領主和農奴之間是有一種默契和平衡的,農奴為領主工作,並獲得基本能過得去(絕對稱不上好)的生存條件,總體來說,這種體系較為穩固,不易出現嚴重失衡。

而中國則不然,異地當官,三年一換地方,反正當地也不是自己的,可以大肆搜刮!

3、中世紀歐洲教會的存在,也是乙個增加平衡的調節閥,所以,整個歐洲中世紀由於農奴難以維生而導致的小規模的農奴暴動並不少見,但大規模農民起義很少(還主要集中在君主集權被大大加強的中世紀後期),反倒是像胡斯戰爭這樣的因為宗教因素導致的農民戰爭,會導致更大的規模,並難以鎮壓。

7樓:匿名使用者

兵員**於數千萬普通百姓,規模大。能夠獲得地方上的制式**,短期處於優勢。

79年越軍戰鬥力跟62年印軍戰鬥力相比,你認為誰最強

79年的越南人強 62年的印度人就是垃圾 印度人最大的問題就是昔日指揮官階層都是英國人,校官以上職位基本都是英國人,而低階軍官和士官階層主要是旁遮古邦和錫克人,印巴分治之後大部分都去了巴基斯坦 印度的軍官團和士官團實際上斷裂了 士兵雖然很多都是二戰老兵,但沒有骨幹 沒有指揮,就是一盤散沙 按照62年...

如何提高團隊的執行力和戰鬥力,如何提高團隊的執行力和戰鬥力500字

我是乙個在bai北國的天空下從小長大du的孩子,我熟悉故鄉的zhi秋天,就像了解我自己dao的情緒.晨起時,秋的回涼意如同初冬的寒流答,讓人有著一種冷顫顫的感覺,尤其是凌晨時分,總會從熟睡的夢中把人凍醒 陽光從黎明的東方,漸漸公升起時,大地上的涼意,才會逐漸的散去 正午時,總會有一點炎熱.傍晚的秋風...

《魔戒》和《霍位元人》中哪個種族戰鬥力最強

魔戒和霍位元人都是乙個世界的,霍位元人是魔戒的前傳。都是出自曠世 精靈寶鑽 拋開神的世界說神之下的種族,如果單說有血脈延續傳承的種族,而非偶然形成的個體嗎,我認為是精靈族最強。當然這是以相同單位計算的。因為沒有種族的數量可以跟人模擬較。精靈,因為精靈個個永生裝備精良戰鬥技巧也高。雖然熊人可能會更強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