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和《漁家傲》的中心思想

2022-03-27 09:13:12 字數 2182 閱讀 3705

1樓:匿名使用者

這首詩是李白於天寶十二年(公元753年)遊宣城時所作。詩人從自己被放還山的遭遇中,看到了唐王朝政治日趨腐敗,自己的抱負無法施展而心情苦悶。這首詩就抒發了這種懷才不遇的抑鬱苦悶之情。

開始四句鬱悶之情噴薄而出,五、六兩句轉到餞別,七、八、九、十等句以讚美建安及謝眺等人的文章來抒發自己的抱負,十

一、十二兩句由於理想不能實現而陷入極度的痛苦之中,最後兩句以放舟江湖、遠離現實來解除精神上的苦悶。全詩感情沉鬱奔放,跌宕起伏,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原詩譯文:拋棄我而離去的,是那無可拘留的昨日時光;擾亂我不得安寧的,是眼前諸多的煩惱和惆悵。萬里長風送走一群群的秋雁,面對此景,正好暢飲於高高的樓上。

由衷地讚美漢家文章建安風骨,更喜愛小謝這種清新秀髮的詩風。都懷有無限的雅興心高欲飛,要到那九天之上將明月把弄。抽刀斷水水仍流,用酒消愁更添愁。

人生坎坷總是不能稱意呀,倒不如披著散發去江湖中放舟。

2樓:匿名使用者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全詩如歌如訴,情感跌宕起伏,韻味深長,一波三折,章法跳躍,語言明朗樸素,似脫口而出,音調激越高昂,豪放與悲憤共存,天真與苦悶統一,形成太白獨特的「縱逸」風格,抒發了詩人因懷才不遇而引發的無盡煩憂,也體現了詩人豪放坦率的性格。另外,結構上的大跨度跳躍與詩人的情感變化相一致。

《漁家傲》:全詞寫景抒情完美結合,將愛國情懷、思鄉之苦和建功立業的渴望交織在一起,構成了蒼涼悲壯的情調。並將視野擴充套件到塞下孤城、千嶂萬壑,著墨於軍旅生活,與盛唐邊塞詩相近,以悲景蒼莽的意境體現出崇高的壯美感,風格蒼涼悲壯,開宋代蘇辛豪放詞派的先聲,在詞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漁家傲》的中心思想

3樓:不起眼的小過客

中心思想:抒發邊關將士壯志難酬和思鄉憂國的情懷,表現將士們的英雄氣概及艱苦生活。

出自:《漁家傲·秋思》是北宋詞人范仲淹創作的一首詞。詞人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在上片描摹出了一幅寥廓荒僻、蕭瑟悲涼的邊塞鳥瞰圖;詞的下片則抒發邊關將士壯志難酬和思鄉憂國的情懷。

整首詞表現將士們的英雄氣概及艱苦生活,意境開闊蒼涼,形象生動鮮明。

原文:漁家傲·秋思

宋代: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徵夫淚。

譯文:秋天到了,西北邊塞的風光和江南大不同。大雁又飛回了衡陽,一點也沒有停留之意。黃昏時分,號角吹起,邊塞特有的風聲、馬嘯聲、羌笛聲和著號角聲從四面八方迴響起來。

連綿起伏的群山裡,夕陽西下,青煙公升騰,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門緊閉。飲一杯濁酒,不由得想起萬里之外的親人,眼下戰事未平,功名未立,還不能早作歸計。

遠方傳來羌笛的悠悠之聲,天氣寒冷,霜雪滿地。夜深了,在外征戰的人難以入睡,無論將軍還是士兵都白了鬢髮,淚滿衣襟。

4樓:天真的草

這首詞既表現將軍的英雄氣概及徵夫的艱苦生活,也暗寓對宋王朝重內輕外政策的不滿,濃重鄉思,兼而有之,構成了將軍與徵夫複雜而又矛盾的情緒。這種情緒主要是通過全詞景物的描寫,氣氛的渲染,婉曲地傳達出來。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中的名句有哪些,主旨句是什麼

5樓:灼灼其華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主旨句: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zhāo)散發弄扁(piān)舟.望採納。

漁家傲寫出時戰爭形式的詩句

關於酒的詩句有那些,詩人往往借酒抒發的是怎樣的感情

6樓:昰1沵的益達

人生得來

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金陵酒肆留別 李白

風吹柳花滿店香, 吳姬壓酒勸客賞。

金陵子弟來相送, 欲行不行各盡觴。

請君試問東流水, 別意與之誰短長?

渭城曲 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情感:借酒銷愁愁更愁

7樓:王在東方

抽刀斷水水更流、借酒消愁愁更愁。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表達了作者什麼感情

抒發了詩人懷才不遇的激烈憤懣,表達了對黑暗社會的強烈不滿和對光明世界的執著追求.原文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雲 李白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蓬萊文章 建安骨 中間小謝 又清發。俱懷逸興 壯思飛,欲上青天覽 明月。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雲》的賞析是什麼啊我要長點的

李白於天寶元年 742 抱有 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 的政治理想來到長安,任職於翰林院。二年後,因被讒毀而離開朝廷,內心十分憤慨地重又開始了漫遊生活。在天寶十二載 753 的秋天,李白來到宣州,他的一位官為校書郎的族叔李雲將要離去,為餞別行人而寫成此詩。詩中並不直言離別,而是重筆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牢騷...

秋登宣城謝朓北樓 最後兩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觸景生情,睹物思懷,感慨人生易短,光陰不在。到敬亭山下玉真公主的雕像那裡就知道了,呵呵。人家的一縷縷炊煙,使橘柚的深碧 梧桐的微黃色呈現出一片蒼寒的顏色,秋色使梧桐樹更顯蒼老。誰能想到就在這時候,我在這裡迎著蕭颯的秋風懷念著當年的謝朓呢?結尾兩句,從表面看來很簡單,只不過和開頭二句一呼一應,點明登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