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左傳中鄭伯,武姜二人「遂為母子如初」的結尾如何看待

2022-03-21 16:51:34 字數 3509 閱讀 3477

1樓:q王小年

這是乙個國君以「孝」為先的大前提下,不得不作出的決定。

莊公出生的時候,因為意外沒有得到母親的疼愛;立儲的過程中,又遭到了母親的「暗算」,如果不是父親的堅持,他的身份還不一定是怎麼回事。後來好不容易當上了一國之主,母親又變著法的想著為弟弟謀福利,然後就是福利得到了,慾望也膨脹了。最後的結果是起來造反,自己把自己作結束了。

莊公也對母親說出來不見面的決定。

事情到了這裡,應該是乙個比較圓滿的結局。但是我們要考慮到,中國是乙個講究「孝」的國家,尤其當時的社會形態,外人知道的只是結果,卻並不一定知道武姜在弟弟造反過程中起到了乙個怎樣的作用。所以在周全考慮下,莊公不得不做出合好的決定,既顯示了自己的大度,也立住了自己孝順的名聲。

而以個人立場來看,他未必是願意的,只是不這麼做,民心不易收,名聲立不住,所以,見個面又如何,和好又如何,我們各取所需,有個雙方都圓滿的結局,這事,也就結束了。

這是乙個流傳甚廣、十分典型的兄弟相爭的故事。

人們常用「親如兄弟」來形容親情的深厚,也用「親兄弟,明算帳」來說明親情和利益衝突之間的關係。我們憑自己的生活體驗深知,親情在很多時候是脆弱的,在利益的驅使之下,親情遠遠不足以化解由利益導致的矛盾衝突。

當然,兄弟相爭,並非完全沒有是非曲直,並非完全沒有正 義、真理的存在。比如,鄭莊公與共叔段的權位之爭,按傳統觀 念,長子是王位天然的繼承者,是「天理」,不容有違背。這樣, 鄭莊公就代表了合理的、正當的一方,而共叔段奪取王位的圖謀, 便是不合理的、不正當的。

儒家傳統一直是主張知行合

一、言行一致的。在內心承認的真理,在思想和言論中確信原則,必須用實際行動來加以體現,讓真理、原則變成行動 的指南。如果能做到這樣,不溢、惡行、陰謀等等,就既不是可怕的猛獸,也不是不可戰勝和征服的。

關鍵不在對方,而在自己是否能挺身而出,以及如何挺身而出,從而讓東風壓倒西風。

2樓:阿肆說教育

結尾雙贏,鄭伯,獲得了好名聲。武姜,獲得了好待遇。

《鄭伯克段於鄢》是春秋時期史學家左丘明創作的一篇散文。這篇文章主要講述魯隱公元年(西元前722年)鄭莊公同其胞弟共叔段之間為了奪國君君權位而進行的一場你死我活的鬥爭。

鄭莊公設計並故意縱容其弟共叔段與其母武姜,其弟驕縱,於是欲奪國君之位,莊公便以此討伐共叔段。莊公怨其母偏心,將母親遷於潁地,後來自己也後悔了,又有潁考叔規勸,母子又重歸於好。全文語言生動簡潔,人物形象飽滿,情節豐富曲折,是一篇極富文學色彩的歷史散文。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春秋時期,周王室逐漸衰微,各諸侯國之間開始了互相兼併的戰爭,各國內部統治者之間爭奪權勢的鬥爭也加劇起來。為了爭奪王位,骨肉至親成為殊死仇敵。

隱公之年(西元前772年),鄭國國君之弟公叔段,謀劃奪取哥哥鄭莊公的君位,莊公發現後,巧施心計,採取欲擒故縱的手段,誘使共叔段得寸進尺,愈加驕橫,然後在鄢地打敗了公叔段,使他「出奔」。

3樓:疲馬暮途

母子情深的【政治秀】,雙贏,很好。

鄭伯,獲得了好名聲。

武姜,獲得了好待遇。

《鄭伯克段於鄢》一文中,你如何看待鄭伯武姜二人"遂母子如初"的結局

4樓:千歲鸞觴

莊公母子本來只是私下不和,還沒有到撕破臉皮的地步,因此他們表面上還是和睦的。「遂為母子如初「是指他們恢復到能夠和睦相處了,而不是之前的不到黃泉不相見。

但有可能是為了維護純粹的倫理道德關係和虛偽的君子形象而作表面的母子。正如清朝李紹嵩所說:「玩『母子如初』,『初』字說得甚活,還不知姜氏由此愛莊公否?

亦不知莊公由此敬姜氏否?或姜仍然惡莊亦未可實。」這樣的一宗疑案,不知是出於作者的草率、疏忽,還是有意打馬虎眼,布迷魂陣?

總而言之,「母子如初」語意模糊,耐人尋味,它留給我們思索的空間是十分廣闊的。

1)你是如何理解鄭莊公與母親姜氏「遂為母子如初」的?

5樓:阿沾愛教育

於是母子二人和原來一樣。

出處:《鄭伯克段於鄢》是春秋時期史學家左丘明創作的一篇散文。

原文節選:公入而賦:「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姜出而賦:「大隧之外,其樂也洩洩!」遂為母子如初。

譯文:莊公走進地道去見武姜,賦道:「大隧之中相見啊,多麼和樂相得啊!」武姜走出地道,賦詩道:「大隧之外相見啊,多麼舒暢快樂啊!」從此,他們恢復了從前的母子關係。

擴充套件資料

這篇文章主要講述魯隱公元年(西元前722年)鄭莊公同其胞弟共叔段之間為了奪國君君權位而進行的一場你死我活的鬥爭。鄭莊公設計並故意縱容其弟共叔段與其母武姜,其弟驕縱,於是欲奪國君之位,莊公便以此討伐共叔段。

莊公怨其母偏心,將母親遷於潁地,後來自己也後悔了,又有潁考叔規勸,母子又重歸於好。全文語言生動簡潔,人物形象飽滿,情節豐富曲折,是一篇極富文學色彩的歷史散文。

6樓:

這個故事來自於左傳中的,鄭伯克段於鄢,這是故事的結尾,鄭莊公與母親姜氏在所謂的黃泉相見,表現他們母子恢復如初的句子,但其實應該只是表面現象,因為春秋時期很注重孝道

如何理解《鄭伯克段於鄢》文中「遂為母子如初」這句話?

7樓:匿名使用者

意思是「從此作母親作兒子還和當初一樣。」

---出自王力《古代漢語》第一冊p12

具體想怎麼理解呢,難道要把此文的大意都說上一番?

8樓:煙雨星塵

從此 母親和兒子 和好如初

鄭伯克段於鄢尾聲部分寫莊公與姜氏「遂而相見」,遂為母子如初「,這樣寫有何用意?

在《左傳》鄭伯克段於鄢 裡,為什麼鄭莊公與他母親在隧道裡見面後,「遂為母子如初」?

9樓:**時段段

母親和兒子本就血脈相通,無可更改的。這是前提。

武姜生鄭莊公時難產,不是鄭莊公的錯。但是武姜卻一直討厭讓自己遭受了痛苦的鄭莊公,而喜歡自己的小兒子公叔段,甚至在武公死後鄭莊公已經繼承王位,還和公叔段聯合推翻鄭莊公。長時間以來,鄭莊公被母親厭棄被弟弟獨佔母愛直到背叛,才說出「不到黃泉永不相見」的話。

後來公叔段失敗,鄭莊公並沒有殺他,留了活路,這說明鄭莊公還是沉穩仁慈的。身居高位,卻不能對自己母親盡孝,也是人生的一大遺憾。況且後來武姜也未嘗沒有覺出自己行為的不妥,應該感覺到有愧於鄭莊公。

所以在隧道見面後,兩人的心意對方應有所察覺,畢竟母子連心,遂盡釋前嫌,重享人間天倫之樂。

自己拙見,僅供參考。

10樓:瀟瀟孟

是因為前文鄭莊公說過與他母親不入黃泉不想見的毒誓

鄭伯克段於鄢中「遂為母子如初」為是什麼意思

11樓:語數教育鄭老師

遂為母子如初:從此作為母親和兒子象當初一樣。

《鄭伯克段於鄢》是《春秋左氏傳》中的名篇。主要講述魯隱公元年(西元前722年)鄭莊公同其胞弟共叔段之間為了奪國君君權位而進行的一場你死我活的鬥爭。

12樓:廟祝

於是母子和好,像以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