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建築特點

2021-08-17 09:43:55 字數 5545 閱讀 8189

1樓:

白族民居,是白族建築藝術的一大景觀。�

與游牧民族不同,白族自古以來從事水稻為主的農業生產。定居是農耕民族最主要的特徵 ,因此,注重居住條件就成了白族最傳統的生活方式。在客籍和土著雜居的地方,過去曾有 這樣的俗語流行:

說白族人是"大瓦房,空腔腔",客籍人則是"茅草房,油香香",意思 是白族人節衣縮食到了傾其所有也要建造起結實舒適的住宅,而客籍人即便是住在簡陋的茅草房裡,吃食卻毫不馬虎,茅草房裡經常油味飄香。在舊時代,建蓋一所像樣一點的住房, 往往成了白族人花畢生精力的大事。他們追求住宅寬敞舒適,以家庭為單位自成院落,在功能上要具有住宿、煮飯、祭祀祖先、接待客人、儲備糧食、飼養牲畜等作用。

�大理石頭多,白族民居大都就地取材,廣泛採用石頭為主要建築材料。大理民間有"大理 有三寶,石頭砌牆牆不倒"的俗語,指的就是建房取材的特點。石頭不僅用在打基礎、砌牆 壁 ,也用於門窗頭的橫樑。

這種用材的特徵沿襲的是南詔時的建築方式。據記載,南詔的民居 建築就是"巷陌皆壘石為之,高丈餘,連延數里不斷"。 �

就從院落布局、建築結構和內外裝修等基本風格來看,白族民居與中原民居建築有著傳統 上的承襲。由於自然環境、審美情趣上的差異,白族民居又有自己明顯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 色。現在以白族四合院與北京四合院為例作大致的比較,首先從主房的方位來看,北京四合 院的主房以坐北朝南為貴;而白族民居的主房一般是坐西向東,這與大理地處由北向南的橫 斷山脈帚形山系形成的山谷壩子的特點有關,依山傍水,必然坐西向東。

其次,北京四合院 的住房大多是一層的平房,而白族民居基本上都是兩層。 �

白族民居的平面布局和組合形式一般有"一正兩耳"、"兩房一耳"、"三坊一照壁"、 "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和"走馬轉角樓"等。採用什麼形式,由房主人的經濟條件 和家族大小、人口多寡所決定。白族民居的大門大都開在東北角上,門不能直通院子,必須 用牆壁遮擋,遮擋牆上一般寫上"福"字。

�白族一切建築,包括普通民居,都離不開精美的雕刻、繪畫裝飾。�

木雕多用於建築物的格仔門、橫披、板裾、耍頭、吊柱等部份。捲草、飛龍、蝙蝠、玉兔, 各種動植物圖案造型千變萬化,運用自如。更有不少帶象徵意義的,如"金獅吊繡球"、" 麒麟望芭蕉"、"丹鳳含珠"、"秋菊太平"等等情趣盎然的圖案作品。

白族木雕巧匠們還 特別擅長作玲瓏剔透的三至五層"透漏雕",多層次的山水人物、花鳥蟲魚都表現得栩栩如生。�

"粉牆畫壁"也是白族建築裝飾的一大特色。牆體的磚柱和貼磚都刷灰勾縫,牆心粉白,簷 口彩畫寬窄不同,飾有色彩相間的裝飾帶。以各種幾何圖形布置"花空"作花鳥、山水 ,書法等文人字畫,表現出一種清新雅緻的情趣。

�富於裝飾的門樓可以說明白族建築圖案的乙個綜合表現。一般都採用殿閣造型,飛簷串角, 再以泥塑、木雕、彩畫、石刻、大理石屏、凸花青磚等組合成豐富多彩的立體圖案,顯得富 麗堂皇,又不失古樸大方的整體風格。�

白族很講求住宅環境的優雅和整潔。多數人家的天井裡一般都砌有花壇,種上幾株山茶、 緬桂、丹桂、石榴、香椽等喬木花果樹。花壇邊沿或屋簷口放置蘭花等盆花。種花愛花是白 族的傳統美德。

2樓:匿名使用者

據《玉溪地區民族誌》記載:「白族人民是玉溪地區的古老居民和最早的開發者之一,同時也是接受漢民族文化較早吸收漢文化較多的民族。」一千多年以來,白族的文化在吸取漢文化精華的同時並與自己的文化相融,使之形成了別具一格的白族文化。

尤其在建築和飲食方面較為突出。據記載,因遠白族的房屋經歷了茅草房、土掌房和瓦房二個階段。大理國前後,由於單一而落後的農業經濟與哀牢山交通的閉塞,白族村民只能簡單地搭個人字形屋架,再鋪上厚厚的一層茅草,這種房子不設窗子,光線較暗,又易燃易腐,維持時間不長。

因遠的白族勤耕善讀、知書達理、亦農亦商,有較好的民族文化素質和開放意識,到了明末清初,社會經濟基礎與形態發生了變化,與此相適應的建築材料和建築工藝水平也有了明顯的發展和進步,境內雄偉壯觀的寺廟拔地而起,現還儲存有明朝年間和清朝康熙年間建造的玉皇閣、文廟等磚木結構的寺廟30餘座。民居的形式和規模也有了很大變化,因遠的9個白族自然村普遍改建瓦房或具有白族民居特色的磚混結構樓房。現在因遠的白族人民, 多住在最能體現白族房屋建築藝術水平和突出白族居室文化氛圍的瓦房裡。

這種土木結構的瓦樓房,從外觀上看基本是由用粗糠泥抿滑而成的素土本色牆面、灰色的瓦頂和簷下白灰帶構成,形成和諧對稱的素淨色調,遠遠看去,灰瓦白牆,相互映襯在青山綠水間,別有一番情趣。房屋都是前面重簷形成出廊的格局,抬梁式屋架承重,排柱回落腳,左、右、後三方用土坯砌實圍護,不開後窗,山牆到頂,屋角排出,正脊兩端起翹,瓦屋面稍帶弧線形。山牆與屋簷口用層磚封閉,據說這樣可以減少外來火災,是白族建築上的一大特色。

從平面布局上看,因遠白族建造的「四合五天井」是全搬漢族的「四合院」,「三坊一照壁」也是從漢族的「四合院」演化而成。

白族民居,是白族建築藝術的一大景觀。�

與游牧民族不同,白族自古以來從事水稻為主的農業生產。定居是農耕民族最主要的特徵 ,因此,注重居住條件就成了白族最傳統的生活方式。在客籍和土著雜居的地方,過去曾有 這樣的俗語流行:

說白族人是"大瓦房,空腔腔",客籍人則是"茅草房,油香香",意思 是白族人節衣縮食到了傾其所有也要建造起結實舒適的住宅,而客籍人即便是住在簡陋的茅草房裡,吃食卻毫不馬虎,茅草房裡經常油味飄香。在舊時代,建蓋一所像樣一點的住房, 往往成了白族人花畢生精力的大事。他們追求住宅寬敞舒適,以家庭為單位自成院落,在功能上要具有住宿、煮飯、祭祀祖先、接待客人、儲備糧食、飼養牲畜等作用。

�大理石頭多,白族民居大都就地取材,廣泛採用石頭為主要建築材料。大理民間有"大理 有三寶,石頭砌牆牆不倒"的俗語,指的就是建房取材的特點。石頭不僅用在打基礎、砌牆 壁 ,也用於門窗頭的橫樑。

這種用材的特徵沿襲的是南詔時的建築方式。據記載,南詔的民居 建築就是"巷陌皆壘石為之,高丈餘,連延數里不斷"。 �

就從院落布局、建築結構和內外裝修等基本風格來看,白族民居與中原民居建築有著傳統 上的承襲。由於自然環境、審美情趣上的差異,白族民居又有自己明顯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 色。現在以白族四合院與北京四合院為例作大致的比較,首先從主房的方位來看,北京四合 院的主房以坐北朝南為貴;而白族民居的主房一般是坐西向東,這與大理地處由北向南的橫 斷山脈帚形山系形成的山谷壩子的特點有關,依山傍水,必然坐西向東。

其次,北京四合院 的住房大多是一層的平房,而白族民居基本上都是兩層。 �

白族民居的平面布局和組合形式一般有"一正兩耳"、"兩房一耳"、"三坊一照壁"、 "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和"走馬轉角樓"等。採用什麼形式,由房主人的經濟條件 和家族大小、人口多寡所決定。白族民居的大門大都開在東北角上,門不能直通院子,必須 用牆壁遮擋,遮擋牆上一般寫上"福"字。

�白族一切建築,包括普通民居,都離不開精美的雕刻、繪畫裝飾。�

木雕多用於建築物的格仔門、橫披、板裾、耍頭、吊柱等部份。捲草、飛龍、蝙蝠、玉兔, 各種動植物圖案造型千變萬化,運用自如。更有不少帶象徵意義的,如"金獅吊繡球"、" 麒麟望芭蕉"、"丹鳳含珠"、"秋菊太平"等等情趣盎然的圖案作品。

白族木雕巧匠們還 特別擅長作玲瓏剔透的三至五層"透漏雕",多層次的山水人物、花鳥蟲魚都表現得栩栩如生。�

"粉牆畫壁"也是白族建築裝飾的一大特色。牆體的磚柱和貼磚都刷灰勾縫,牆心粉白,簷 口彩畫寬窄不同,飾有色彩相間的裝飾帶。以各種幾何圖形布置"花空"作花鳥、山水 ,書法等文人字畫,表現出一種清新雅緻的情趣。

�富於裝飾的門樓可以說明白族建築圖案的乙個綜合表現。一般都採用殿閣造型,飛簷串角, 再以泥塑、木雕、彩畫、石刻、大理石屏、凸花青磚等組合成豐富多彩的立體圖案,顯得富 麗堂皇,又不失古樸大方的整體風格。�

白族很講求住宅環境的優雅和整潔。多數人家的天井裡一般都砌有花壇,種上幾株山茶、 緬桂、丹桂、石榴、香椽等喬木花果樹。花壇邊沿或屋簷口放置蘭花等盆花。種花愛花是白 族的傳統美德。

3樓:匿名使用者

白族是雲南特有民族,主要聚居在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餘分布於雲南各地、貴州省畢節地區及四川涼山州。白族75%左右聚居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他散居昆明、元江、麗江、蘭坪等地,有少部分白族散居在四川西昌,貴州畢節和湖南桑植縣。

白族語言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白語支(也有人主張屬彝語支)。許多白族人通曉漢語,漢文一直是白族人民習慣用的文字,在歷史上雖曾有過借用漢字標音的"白文",但因缺乏統一規範而沒有能夠推廣。白族有本民族語言,漢文自古以來一直為白族群眾通用。

信仰佛教。

白族有悠久的文化傳統,《創世紀》、《火燒松明樓》、《望夫雲》等許多優美動人的傳說故事,一直流傳至今,不少被編入戲劇上演

白族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口從事農業生產,善種水稻。大理雪梨、賓川桔柑都是馳名中外的特產。

白族建築特點

4樓:匿名使用者

白族民居,是白族建築藝術的一大景觀。

與游牧民族不同,白族自古以來從事水稻為主的農業生產。定居是農耕民族最主要的特徵 ,因此,注重居住條件就成了白族最傳統的生活方式。在客籍和土著雜居的地方,過去曾有 這樣的俗語流行:

說白族人是"大瓦房,空腔腔",客籍人則是"茅草房,油香香",意思 是白族人節衣縮食到了傾其所有也要建造起結實舒適的住宅,而客籍人即便是住在簡陋的茅草房裡,吃食卻毫不馬虎,茅草房裡經常油味飄香。在舊時代,建蓋一所像樣一點的住房, 往往成了白族人花畢生精力的大事。他們追求住宅寬敞舒適,以家庭為單位自成院落,在功能上要具有住宿、煮飯、祭祀祖先、接待客人、儲備糧食、飼養牲畜等作用。

大理石頭多,白族民居大都就地取材,廣泛採用石頭為主要建築材料。大理民間有"大理 有三寶,石頭砌牆牆不倒"的俗語,指的就是建房取材的特點。石頭不僅用在打基礎、砌牆 壁 ,也用於門窗頭的橫樑。

這種用材的特徵沿襲的是南詔時的建築方式。據記載,南詔的民居 建築就是"巷陌皆壘石為之,高丈餘,連延數里不斷"。

就從院落布局、建築結構和內外裝修等基本風格來看,白族民居與中原民居建築有著傳統 上的承襲。由於自然環境、審美情趣上的差異,白族民居又有自己明顯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 色。現在以白族四合院與北京四合院為例作大致的比較,首先從主房的方位來看,北京四合 院的主房以坐北朝南為貴;而白族民居的主房一般是坐西向東,這與大理地處由北向南的橫 斷山脈帚形山系形成的山谷壩子的特點有關,依山傍水,必然坐西向東。

其次,北京四合院 的住房大多是一層的平房,而白族民居基本上都是兩層。

白族民居的平面布局和組合形式一般有"一正兩耳"、"兩房一耳"、"三坊一照壁"、 "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和"走馬轉角樓"等。採用什麼形式,由房主人的經濟條件 和家族大小、人口多寡所決定。白族民居的大門大都開在東北角上,門不能直通院子,必須 用牆壁遮擋,遮擋牆上一般寫上"福"字。

白族一切建築,包括普通民居,都離不開精美的雕刻、繪畫裝飾。

木雕多用於建築物的格仔門、橫披、板裾、耍頭、吊柱等部份。捲草、飛龍、蝙蝠、玉兔, 各種動植物圖案造型千變萬化,運用自如。更有不少帶象徵意義的,如"金獅吊繡球"、" 麒麟望芭蕉"、"丹鳳含珠"、"秋菊太平"等等情趣盎然的圖案作品。

白族木雕巧匠們還 特別擅長作玲瓏剔透的三至五層"透漏雕",多層次的山水人物、花鳥蟲魚都表現得栩栩如生。

"粉牆畫壁"也是白族建築裝飾的一大特色。牆體的磚柱和貼磚都刷灰勾縫,牆心粉白,簷 口彩畫寬窄不同,飾有色彩相間的裝飾帶。以各種幾何圖形布置"花空"作花鳥、山水 ,書法等文人字畫,表現出一種清新雅緻的情趣。

富於裝飾的門樓可以說明白族建築圖案的乙個綜合表現。一般都採用殿閣造型,飛簷串角, 再以泥塑、木雕、彩畫、石刻、大理石屏、凸花青磚等組合成豐富多彩的立體圖案,顯得富 麗堂皇,又不失古樸大方的整體風格。

白族很講求住宅環境的優雅和整潔。多數人家的天井裡一般都砌有花壇,種上幾株山茶、 緬桂、丹桂、石榴、香椽等喬木花果樹。花壇邊沿或屋簷口放置蘭花等盆花。種花愛花是白 族的傳統美德。

白族居住環境,白族民居特點

白族民居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在我國的少數民族中,白族的民居建築 與游牧民族不同,白族自古以來從事水稻為主的農業生產,為定居形式。定居是農耕民族最主要的特徵 因此,注重居住條件就成了白族最傳統的生活方式。在客籍和土著雜居的地方,過去曾有這樣的俗語流行 說白族人是 大瓦房,空腔腔 客籍人則是 茅草房,油...

想知道白族的服飾特點,白族服飾的特點及原因

白族人崇尚白色,服飾款式各地略有不同,以白色衣服為尊貴。大理等中心地區男子一般纏白色或藍色包頭,上穿白色對襟衣,外套黑領褂,下穿白色 藍色長褲。洱海東部白族男子則外套麂皮領褂,或皮質 綢緞領褂,腰繫繡花兜肚,下穿藍色或黑色長褲。出門時,常背掛包,有的還佩掛長刀。女子服飾各地有所不同。大理一帶多用繡花...

瑪雅文化分建築特點瑪雅建築的特點

在建築方面,古代瑪雅人修建了許多金字塔。在沒有金屬工具 大牲畜和輪車的情況下,古代瑪雅人卻能夠開採大量重達數十噸的巨石,跋山涉水 一路艱辛地運到目的地,建成一座座雄偉的金字塔。金字塔最高可達70公尺,其規模之巨大 施工難度之高,令人吃驚。古代瑪雅金字塔和古埃及金字塔在建築形式上明顯不同。埃及金字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