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對聯故事 楊柳飛花對仗梧桐落葉,簡直恰到好處

2021-07-15 16:23:41 字數 6175 閱讀 3273

1樓:匿名使用者

楊柳飛花對仗芙蓉落英.比楊柳飛花對仗梧桐落葉更加完美。

2樓:匿名使用者

很久以前,有一個進士出身的太守,由於公務繁忙,想聘請一位有學識的秀才教導年幼的兒子。太守文才極好,對先生也極為挑剔。

前來應聘的好幾位老秀才都沒有通過太守的考查,通通掃興而歸。其實,太守出的考題也沒有什麼特別的,不過是幾副對聯罷了。

本地有位才學甚高的書生,因家境貧寒,而想收幾個學生餬口,便前來應聘。太守見書生年輕,不是很放心,但既然人家來應聘,就不好怠慢人家了。他只得在後園裡擺酒招待。

酒酣之際,太守拿起一隻螃蟹吟道:

蟹入魚罾,恰似蜘蛛結網

書生會意到,太守這是要他續下聯了。

他想起鄰院母女倆以蠶桑為業,而他見過老鼠偷食蠶繭的情形,就立馬答道:

鼠偷蠶繭,渾如獅子拋球

太守聽後點點頭,表示讚許,心想,這秀才雖然年少,倒還有些學問。太守事前共準備了兩個上聯,由於還是有些不放心,所以又出了第二個上聯:

楊柳飛花,平地滾將春去

秋風吹過,書生見桐葉片片飄落,又緩緩吟道:

梧桐落葉,半空撇下秋來

太守喜出望外,說道:“先生果然高才,小兒能得到先生的教導一定會有出息的。”當下決定留住書生作西賓,而且待遇優厚。

書生感念太守的知遇之恩,盡心教導公子,同時自己也發奮圖強。

後來,太守還資助書生一筆路費,讓他進京趕考。書生不負所望,終於中了進士。

劉太品:對聯的文學性與文學類對聯

3樓:匿名使用者

如同三原色可以組合成五光十色的七彩世界一樣,我們若用還原法來解構表象紛繁的對聯文化現象,可以得出文學性、實用性與諧巧性這三個最基本的層面,也即對聯的三種本質屬性。只有從這種三元論的視角,才有可能全面把握對聯文化的整體面貌與內部結構,若僅從其中一元或者二元的角度分析問題,必會得出偏頗的結論。如“對聯本身是一種遊,以此娛樂而已”的觀點,是僅從諧巧性出發的結果,“聯語,小道也,然社會應酬,文人雅士都用之,其聲價亦高於一般禮品百倍”的觀點,是僅從實用性出發的結果,“對聯是詩中之詩”的觀點,則是僅從文學性出發的結果。

樑章鉅《楹聯叢話》的基本觀點是立足於對聯的文學性兼及實用性,而一些現代學者視對聯為“俗文學”或“民間文學”的觀點,則是主要針對了對聯的實用性與諧巧性。

單從文化的角度來講,對聯的三種特性之間似乎應是等價的,但聯絡到我們的文化傳統及現實的價值取向,從文藝學和美學的角度來審視這些特性,對聯文學性的地位便馬上被凸現了出來:文學性強的對聯無疑佔據了對聯文化的高階、體現了對聯藝術的精粹。這裡所謂的文學,主要指狹義的純文學概念,這種文學性的對聯,是用“**性、形象性、含蓄性與情感性”的語言,通過“題材的選煉、主題的開掘、意境的營造、結構的安排和語言的修飾”等過程,達到了一定“思想性、藝術性”高度的文學作品,這樣的作品傳承了中華詩歌的風雅傳統,是真正的語言藝術。

。。。。。。

對聯與對聯文學

文學對聯

4樓:匿名使用者

宣揚德善之佳句,好品行流傳千古!

不要改,改了意境不同!

5樓:匿名使用者

人間千古之精華,廣漠世界之靈魂

關於文學的對聯

6樓:夢過雨花臺

福無雙至今朝至;

禍不單行昨夜行。

出處:解釋及故事:一年臘月,東晉著名書法家王羲之(321—379年),從老家山東移居到浙江紹興安家落戶。喬遷之喜又值新春之樂,王羲之情興大發,揮寫了一副春聯。

春風春雨春色;

新年新歲新景。

王羲之叫兒子貼於門口,不料貼出後不久,就被人悄悄揭走了。之後他又寫了一副對聯:

鶯啼北里;

燕語南鄰。

誰知此聯又被酷愛他手跡的當地書法愛好者偷偷揭去了。臨至除夕,急得王夫人不得不催他再寫一副。王羲之略溈一沉思,嘲笑著取過文房四寶,又捻筆寫了一副,叫兒子將對聯攔腰剪斷,各先貼上半截:

福無雙至,

禍不單行。

這半截對聯貼出後,果然再沒有人敢揭到自家門口去貼期。

初一凌晨,幽默的王羲之親手將春聯的後半截貼在下面,於是就變成了下面這副對聯;

福無雙至今朝至;

禍不單行昨夜行。

7樓:淚海潰堤

斗酒縱觀廿四史

爐香靜對十三經

[明]史可法 澗雪壓多鬆偃蹇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

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明]顧憲成 少作書生,未見長堂入室

8樓:控控臨風

高山流水詩千首,清風明月酒一船。 曹雪芹

9樓:江南的雨紛飛

綠水本無憂,因風皺眉;青山原不老,為雪白頭清人李文甫,少時隨老師出遊,師指積雪山峰出上聯相試,李低頭沉思,見一池碧水被風吹皺,悟出下聯。感覺這副對聯景中有情,情中寓景,很美。

10樓:匿名使用者

項羽、勾踐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11樓:匿名使用者

厚地高天,堪嘆古今情不盡

痴男怨女,可憐風月債難酬

12樓:匿名使用者

一:四方臺,臺四方,四方臺上觀四方,四方四方四四方萬歲爺,爺萬歲,萬歲爺前呼萬歲,萬歲萬歲萬萬歲 (乾隆、和珅)二:回憶去歲,饑荒

五、六、七月間, 柴米盡焦枯,貧無一寸鐵,賒不得,欠不得,雖有近親遠戚,誰肯雪中送炭;

僥倖今年,科舉頭、

二、三場內,文章皆合適,中了五經魁,名也香,姓也香, 不拘張三李四,都來錦上添花。(作者為一舉人)

13樓:陽城幹部

抗人慾而存大禮;蓄福德而有文章。左宗棠。

得好友來如對月;有奇書讀勝觀花。王文治。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字空。范文瀾。

14樓:匿名使用者

身後有餘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曹雪芹

15樓:扯蛋的撒旦

黃鶯鳴翠柳 紫燕剪春風

有關對聯的文學常識

16樓:匿名使用者

對聯規則

(一)上下聯的字數必須相等,不能用重複的字。

(二)上聯的末一句必須是仄聲,下一聯的末一字必須是平聲。

(三)上下聯的句式必須一致(詞類相當,結構相應)。

(四)上下聯的平仄要相對立,上聯要用平聲字的地方,下聯就得用仄聲字,反過來也一樣(平:平聲字;仄,仄聲字,包括上、去、入三聲的字)。

(五)上下聯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說一事,也不妨分說兩事。

對聯和律詩中間的對仗有繼承演進的關係,律詩的平仄格律和“

一、三、**論,

二、四、六分明”的原則,也適用於對聯。至於每副對聯的字數,並無限制,由四字、五字、六字、七字、八字、九字到幾十字、幾百字,只要有話可說,能成對偶就行。下面舉例以見一斑:

祖國山河壯;人民歲月新。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上聯的“祖國”、“山河”和下聯的“人民”、“歲月”都是名詞,上聯的末字“壯”和下聯的末字“新”,都是形容詞,上下相對,平仄協調,內容與形式都與上述的五條規律符合。

總之,作對聯要音韻和諧。語言精煉,合於規律,而又有一定的內容。文字不相對,平仄不協調或把標語口號式的句子分寫兩行,全不能算是對聯。

17樓:先生劉興華

對聯未解決平仄之問題!悟空:罷罷罷

因為包括楹聯學會的專家,及文化領域的教授,也還沒有深入系統地研究過 對聯 的多樣性和變化性。更無科學合理地解決平仄與詞性之間產生的矛盾,也無科學依據證明平仄與**感有必然聯絡。

古人傳下來的律詩對偶句,是以律加韻結合,使平仄交替起到有吟唱作用的目的;而此作用與譜曲也無關。

現今的對聯 1、不須押韻,2、不吟唱,3、古韻已不再為今韻擋道。4、律和韻並不是一回事,不要搞混淆了。5、對聯有很多種型別:

楹聯如春聯、各種意境抒情聯;另趣巧聯、機關聯等等。也有短聯與長聯之分,花樣繁多,包羅永珍,根本不是兩種平仄交替就能解決的。(特別是平仄與詞性之間的矛盾)。

關於平仄之爭,一直存在。

主張對聯按平仄上下聯以“馬蹄”式互替,它只是一種形式之格式。說它起到有什麼與“音韻”或“抑揚頓挫”的作用?是無科學依據的。

有人說:“無規矩不成方圓”,“一切都要有規則,不按規則就不是對聯”?這種說法是片面的!

①無規矩不成方圓?那“五角星”既不是方也不是圓!“八角”、“扁豆”、“香蕉”既不是方也不是圓!難道“不方不圓”你就可以不讓它存在嗎?

②不按規則就不是對聯?那“規則”是人定的,並且《聯律通則》有六相,但其中存在不足和有違邏輯的條款是可以糾正和取消的。平仄這一相(項)是經不起實踐檢驗的,也有違邏輯概念的,對用“字、詞”有雙重標準之嫌。

如:(左右對上下。高對低。

大小對老少。美對醜,好對壞。東對西。

內對外。善對惡、等等,不可勝數);南對北可以,而東對西卻不行?冬對夏可以,而春對秋卻不行?!

這是什麼‘神’邏輯?!“東方紅、太陽升,”、“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歌聲多麼響亮”。這都是經典的歌曲,怎麼就不能成為音律美了??

按照‘平仄論’這是三平尾+三平尾!是大忌+大忌?!全平律+‘不規則’律!

是更大的‘大忌’?!因為‘這音律不美!沒有交替鏗鏘!

’,不行!?這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這如果你說:

可以換字、換詞,那麼正是“雙重標準”。正因為規則有瑕疵,所以,要忌這忌那掩蓋漏洞!溫室裡的嬰兒經不起風雨、經不起曝晒,所以要“忌”的條款就多了;健壯的**要“忌”的就少得多。

就是這個道理。不去認真研究此‘相’,有與“自然詞”相悖的矛盾、與科學實踐不相符的標準‘規則’去執行,是不可取的。不能有問題也不改正。

尊重科學知識就得認真去研究,科學知識來不得半點虛偽。

按《聯律通則》運用詞性相同或相當、意思為正好相反、相對的自然“字、詞”,你偏偏要讓換?你不去質疑“聯律通則”有問題,反而強行讓人盲從,你還要懂一點科學與邏輯概念不?所以,聯律通則應該制定得更加科學合理才行,才能長久傳承。

這一‘相’(項 ) 平仄有無皆可。

主張出句就是所謂的‘聯句’才行?這也是片面的。出句可以是“聯”,也可以是“句”。

對聯並不應是單單以上下聯句一定要相關才是對聯!也並不是一定要上句是聯句的形式才行。對聯是一對,而不是一句的關係。

對聯可以包括所有對偶!包括上下不相干的無情對!對聯應該打破上下必須是所謂的有聯絡的才是對聯。

得分清它是什麼樣的內容,才能區分它對句該不該‘聯’。有的內容必須要上下聯結合後,甚至得加橫批後才能作為對偶聯!它可以把無情對包括進來。

一副對聯你認為它沒有聯絡,別人可能認為它有聯絡。它只是人為設想而已。因為對聯內容有多樣性和變化性,不能只按一種想法就把其它的排在外。

說對聯 就別去扯古“韻”、今“韻”了!因為對聯無須押韻!更不要去扯有的“字”古今平仄兼有的,把韻與平仄字連在一起的古今之說,能證明它與詞性的矛盾嗎?不能。

改為以: 1、單字、單詞、片語、短語、成語、短句之落字腳為節奏點。

其句子結構上下聯須一致;即詞性一致(相同或相當)。句型一致。

2、上聯可用標點符號:(,;?!),中間分句可用:(,、)。

3、下聯根據上聯對句後使用恰當的標點符號。

4、如上聯為(單句),可用可不用標點符號;但下聯必須用標點符號。(以分清上下聯)。

以更加科學、邏輯合理的規則來傳承國粹,方顯我中華民族的智慧!

註明:此貼不針對任何人,只針對《聯律通則》中的瑕疵 問題。

取消‘平仄論’,只按節奏點: 上下聯 單字、單詞、片語、短語、成語、短句,全都按照上下聯節奏點一致、詞性一致(詞類屬性相同或相當)、結構一致、整體句型一致。就可解決不符合科學理論的‘規則’(平仄與詞性之間的矛盾)。

@中國文聯,@中國楹聯學會。#(玫瑰) #(玫瑰) #(玫瑰) #(玫瑰) #(玫瑰) #(玫瑰) #(玫瑰) #(玫瑰)

例: ① 二月河開凌解放,

按馬蹄(律),出句就出律了。

按自然詞節奏點,出句不存在出律問題。

二月 河開 凌解 放;(不符合詞意)

二月河 開凌 解放; (不符合平仄)

二月河 開 凌解放;(符合詞意、符合節奏點)

所以‘平仄論’經不起實踐檢驗。(不可勝數)

① 二月河 開 凌解放,

① 七夕日 出 花賓士。

② 二月河 開凌 解放,

② 七夕日 出軌 賓士。

提筆寫對聯,機巧意方全;

取琴彈平仄,精靈心不閒。

對聯冬去春來千條楊柳迎風綠,對聯冬去春來千條楊柳迎風綠怎麼對?

銅牙鐵齒萬捲詩書展口才 出句 冬去春來千條楊柳迎風綠 對句 燕迴雪去萬朵花環盼雨來 冬去春來千條楊柳迎風綠 霧起星迷萬家燈火照人愁 冬去春來千條楊柳迎風綠 暮公升日落萬盞霓虹對月明 冬去春來千條楊柳迎風綠 冰融雪化萬樹桃花映日紅 冬去春來,千條楊柳迎風綠 南征北討,萬代功勳照汗青 冬去春來,千條楊柳...

風吹楊柳擴句,對聯風吹楊柳千門綠,雨潤萬樹

風輕輕的吹動碧綠的楊柳 憤怒的風姐姐吹打著細嫩的楊柳 月光灑在湖面上改為擴句 柔美月光灑在靜靜地湖面上。希望可以幫到你!若,請採納!謝謝!柔美清涼的月光灑落在靜靜的湖面上。皎潔的月光灑在平靜的湖面上。對聯 風吹楊柳千門綠,雨潤 萬樹 風吹楊柳千門綠 雨泣桃花萬樹紅 風吹楊柳千門綠,雨 潤 大地 萬樹...

四年級作文《楊柳飛絮滿天飛》

此夜間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每個人看見或聽到關於家鄉的事物,就會想起故鄉。在我的家鄉有很多的柳樹,每到春天,柳樹就長出了許多的綠葉,那葉子就如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一有風,柳絮就會滿天飛。最近,我走在小徑上,小徑旁都是柳樹,風一吹,柳絮就滿天飛了。此刻,我就想起了我的家鄉,因為小時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