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情人節的差異,中西方禮儀的差異

2021-07-13 08:06:14 字數 5373 閱讀 5831

1樓:匿名使用者

我們今天談一談中西情人節差異

七夕節又稱乞巧節,在中國古代神話中,牛郎織女這一對有情眷屬被王母娘娘阻隔於天河兩側。他們每逢農曆七月初七踏上鵲橋聚會一次。由於節日的**富有浪漫色彩,乞巧節發展成為華人的「情人節」,讓這一天充滿愛情的溫馨與甜美,也讓人們向所愛的人表示賞識與關懷。

而西方的情人節valentine's day是因為紀念一位名叫瓦倫丁(st. valentine)的牧師而得名,相傳他不滿羅馬帝國暴君克勞狄斯(claudius)摧殘百姓,不顧個人的安危,依然為一對年輕男女在教堂舉行了婚禮,並給予了他們美好的祝福,後來卻慘死在監獄中。為了紀念他,每年的二月十四日就成了情人節-valentine day。

因此「聖瓦倫丁節」是關於愛、浪漫以及花、巧克力、賀卡的節日。

其實西方的情人節,從它的起源看原本也沒有什麼信物。後來不知是誰加上了玫瑰,後來是巧克力,再後來是紅酒、時裝、情人**…商家們瘋狂地為情人節渲染著氣氛,拼命地杜撰著民俗:你問我愛你有多深,玫瑰代表我的心(月亮沒法賣,否則不用改);一支玫瑰已經不能代表「一心一意」,999朵才是「天長地久」,一支20元,999朵不僅能代表誠意還能折射出power。

普通的紅玫瑰毫無新意,180元的人工「藍色妖姬」才是新時代愛情的象徵,我們的口號是:「不求天成,但求最貴。」

然而我們中國的七夕之夜,那些追求幸福的年輕人們在葡萄樹下看織女和牛郎在鵲橋上的相會,同時也祈求他們自己的愛情可以長長久久,像他們一樣被流傳為佳話.

英語是一門語言,**他們的文化差異是我們必修的課程,就像中西情人節一樣有差異又有共同點,從而更深的了解了中西文化的差異.

2樓:匿名使用者

情人節,又叫聖瓦倫丁節或聖華倫泰節(st. valentine's day),即每年的2月14日,是西方的傳統節日之一。男女在這一天互送巧克力、賀卡和花,用以表達愛意或友好,現已成為歐美各國青年人喜愛的節日。

大概這世上有多少情人就有多少關於情人節來歷的詮釋吧。和中國人現在用近乎狂熱的熱情過起了聖誕節一樣,情人節也已經悄悄滲透到了無數年輕人的心目當中,成為中國傳統節日之外的又乙個重要節日。 在我國,農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氣溫暖,草木飄香,這就是人們俗稱的七夕節(中國情人節),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或「女兒節」,這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浪漫的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

她們對著天空的朗朗明月,擺上時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賦予她們聰慧的心靈和靈巧的雙手,更乞求能得到美滿的姻緣。

中西方禮儀的差異

3樓:匿名使用者

1,這個籠統來講,一般關於跨文化交際的大學課本上有這四點,翻譯過來基本是--

a.中國集體主義,西方個人主義

b.中國文化對不確定性因素的迴避非常高,西方這方面敏感度低

c.中國社會權利造成距離很大,西方較小

d.男性主義和女性主義盛行的程度不同

其他方面,我概括下來如下,只是一些方面,僅供參考。

2.中國人階級意識強,而西方種族意識強,但歐洲人的階級意識似乎明顯比美國人強,而澳大利亞這個名族更相近於美國(歷史文化),雖然他們英語更相近於英國;

3,中西方家庭觀念不一樣,中國強調責任,西方強調感恩和追求個人幸福;

4,西方人對不同觀念容忍程度高,中國強調同一性;

5,中國人形象思維好,理論思維差,西方人邏輯思維稍好些;

6,西方(不止是西方)受宗教信仰影響較大,雖然也在走向世俗化,中國大陸人分為兩種---無神論者和迷信者,絕少有嚴肅的有神論者;

7,由於源自美國的大眾文化的影響,全世界『現代文化』方面變得是越來越像的,比如全世界都拜金,利益至上;

8,中國文化比較講究實用性,對不能帶來利益,好處的東西不感興趣。西方有系統闡述哲學的傳統;

9,中國對人的評價標準比較單一,在個例上人們追求幸福也很多顧及他人而不是自己感受。西方除了以成就來論人外,有與眾不同的想法的人在人際交往中也會很受歡迎;

10,當代中國是犬儒主義盛行的社會,而世界上其他地方不是這樣;

11,當代中國文化不分階級,而西方是多層面的;

中國情人節跟西方情人節有什麼區別??

4樓:好木木偶

1、日期不同:

七夕節「七月初七」與古人對數字和時間的崇拜有關。古代民間把正月正、二月

二、三月

三、五月

五、六月

六、七月

七、九月九這「七重」列為吉慶日。情人節日期在每年公曆的2月14日。

2、名稱區別:

情人節,又稱聖瓦倫丁節或聖華倫泰節,是西方國家的傳統節日之一。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七夕節由星宿崇拜衍化而來,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

3、來歷區別:

公元3世紀,羅馬帝國出現全面危機,經濟凋敝,統治階級腐敗,社會動盪不安,人民紛紛反抗。貴族階級為維護其統治,殘暴鎮壓民眾和**教徒。是時有一位教徒瓦倫丁,**入獄。

在獄中,他以坦誠之心打動了典獄長的女兒。

他們相互愛慕,並得到典獄長女兒的照顧。統治階級下令將他執行死刑。在臨刑前,他給典獄長女兒寫了一封長長的遺書,表明自己是無罪的。表明他光明磊落的心跡和對典獄長女兒深深眷戀。

七夕的「牛郎織女」**於人們對自然天象的崇拜,上古時代人們將天文星區與地理區域相互對應,這個對應關係就天文來說,稱作「分星」,就地理來說,稱作「分野」;牛郎織女星象對應地理分野收錄於文獻《漢書·地理志》:「粵(越)地,牽牛、婺女之分野也」。相傳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織女會於天上的鵲橋相會。

5樓:mr蕎

中西方節日文化差異 情人節和七夕節比較

一、引言

6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問題有意思,細細想想,還有點民族情懷在裡邊,西方「情人節」年年火爆,這兩年,有的商家也在炒作「七夕節」,但就像麻繩穿豆腐總也提不上來。我感覺有這麼幾個區別,權當個人拙見:

一是直白和隱諱的區別。西方的「情人節」坦率、熱情、赤裸裸,有情人的節日情人節,明明白白告訴你,真真切切「i love you」;反觀中國的「七夕節」,雖然也是表達情人相聚意味, 七月初七,表示兩情相悅,但很內涵,不露骨,又使用了古人慣用的隱喻表達方式,因而難以被年青人理解,也難以被現在躁動的一代所親睞。愛就是愛,情就是情,幹嗎還半抱琵琶猶遮面,不乾脆也不利落。

二是物質與精神的區別。「情人節」突出了「情人」二字,表現的是火熱的情慾,自然的流露。尤其在現代,「情人」二字不僅僅是指戀人、伴侶、夫妻,內容充實而廣泛,直接而露骨,非常順應被封建文化和「文革」壓抑了很長時間的自然情感和慾望的流露和表達。

反觀中國的「七夕節」,反映的是別離後相聚和初開情竇人的相思、想念、相惜、相憐,內容無非是對詩作畫、贈帕送絲、望天感嘆、祭拜求神等,女孩兒乞求女紅巧手,感應王母娘娘給自己發配個好「牛郎」。形式上完全封閉在院牆裡面,笑也半遮面,鬧也半掩嘴,如此這般純屬精神層面的活動,**能夠火熱的起來。

三是情物與信物的區別。「情人節」注重贈送情物,每到「情人節」,玫瑰花、巧克力、蛋糕、衣物、貴重首飾等,成為情人們相互贈與的「情物」。注意,這裡的「情物」是指有價之物,表明情是有價的。

這無疑推動了市場經濟了發展。於是乎,每到「情人節」來臨,鋪天蓋地的廣告,滿街飄動的打折標語,把「情人節」炒的火紅火熱,讓你想不過都不行,想不送禮都不成。反觀中國的「七夕節」,則相對暗淡的多,傳統的情人也贈送禮物,但那是一種表達情意的信物,不過是一絲一帕、一扇一畫,講究的自己親手縫製、繡描、撰寫、製作,如何能引進到商品經濟中來,不能進入商品經濟,又如何能讓商人大把掏錢為節日賣單宣傳和恭賀呢?

四是情慾與情愛的區別。喜歡過「情人節」的,除去一些喜歡跟潮流的青年人和確實相愛的年輕夫妻外,絕大多數不年輕不年老的人們,或多或少有著速食情慾的意念。「情人節」恰恰給了他們(她們)這麼乙個機會,創造了乙個這樣冠冕堂皇的藉口、生成了乙個這樣好讓異**動、驚喜、歡快的場景,這也就成就了這個外來節日在中國的生根、開花、結果。

反觀中國的「七夕節」,由於受傳統觀念影響,守望、思念、借題表白情愛是主題,節日主調以真摯的、純情的、唯精神上的愛情為主要宣洩點,因而難以直接燃起慾望的火花。並且,長久以來,傳統的男人和女人,**和情慾是深藏不露、難於言表、曲折迂迴的,因而「七夕節」始終沒有為男女情慾創造乙個適合的藉口和良好的契機。這也是中國「情人節」的弱勢所在。

悲哉,「七夕節」!

中西方情人節對比

七夕情人節和西方情人節的差異,要具體

7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問題有意思,細細想想,還有點民族情懷在裡邊,西方「情人節」年年火爆,這兩年,有的商家也在炒作「七夕節」,但就像麻繩穿豆腐總也提不上來。我感覺有這麼幾個區別,權當個人拙見:

一是直白和隱諱的區別。西方的「情人節」坦率、熱情、赤裸裸,有情人的節日情人節,明明白白告訴你,真真切切「i love you」;反觀中國的「七夕節」,雖然也是表達情人相聚意味, 七月初七,表示兩情相悅,但很內涵,不露骨,又使用了古人慣用的隱喻表達方式,因而難以被年青人理解,也難以被現在躁動的一代所親睞。愛就是愛,情就是情,幹嗎還半抱琵琶猶遮面,不乾脆也不利落。

二是物質與精神的區別。「情人節」突出了「情人」二字,表現的是火熱的情慾,自然的流露。尤其在現代,「情人」二字不僅僅是指戀人、伴侶、夫妻,內容充實而廣泛,直接而露骨,非常順應被封建文化和「文革」壓抑了很長時間的自然情感和慾望的流露和表達。

反觀中國的「七夕節」,反映的是別離後相聚和初開情竇人的相思、想念、相惜、相憐,內容無非是對詩作畫、贈帕送絲、望天感嘆、祭拜求神等,女孩兒乞求女紅巧手,感應王母娘娘給自己發配個好「牛郎」。形式上完全封閉在院牆裡面,笑也半遮面,鬧也半掩嘴,如此這般純屬精神層面的活動,**能夠火熱的起來。

三是情物與信物的區別。「情人節」注重贈送情物,每到「情人節」,玫瑰花、巧克力、蛋糕、衣物、貴重首飾等,成為情人們相互贈與的「情物」。注意,這裡的「情物」是指有價之物,表明情是有價的。

這無疑推動了市場經濟了發展。於是乎,每到「情人節」來臨,鋪天蓋地的廣告,滿街飄動的打折標語,把「情人節」炒的火紅火熱,讓你想不過都不行,想不送禮都不成。反觀中國的「七夕節」,則相對暗淡的多,傳統的情人也贈送禮物,但那是一種表達情意的信物,不過是一絲一帕、一扇一畫,講究的自己親手縫製、繡描、撰寫、製作,如何能引進到商品經濟中來,不能進入商品經濟,又如何能讓商人大把掏錢為節日賣單宣傳和恭賀呢?

四是情慾與情愛的區別。喜歡過「情人節」的,除去一些喜歡跟潮流的青年人和確實相愛的年輕夫妻外,絕大多數不年輕不年老的人們,或多或少有著速食情慾的意念。「情人節」恰恰給了他們(她們)這麼乙個機會,創造了乙個這樣冠冕堂皇的藉口、生成了乙個這樣好讓異**動、驚喜、歡快的場景,這也就成就了這個外來節日在中國的生根、開花、結果。

反觀中國的「七夕節」,由於受傳統觀念影響,守望、思念、借題表白情愛是主題,節日主調以真摯的、純情的、唯精神上的愛情為主要宣洩點,因而難以直接燃起慾望的火花。並且,長久以來,傳統的男人和女人,**和情慾是深藏不露、難於言表、曲折迂迴的,因而「七夕節」始終沒有為男女情慾創造乙個適合的藉口和良好的契機。這也是中國「情人節」的弱勢所在。

悲哉,「七夕節」!

中西方社交禮儀有何差別,中西方禮儀差異在哪幾方面

從不同的方面看中西方禮節的具體差異。1 在稱謂和稱呼方面,西方人的稱呼通常是比較籠統的,通常乙個稱呼可以涵蓋中國的很多個稱呼。2 在見面交往禮節方面,中國人通常是見面喜歡點點頭,握握手或行拱手禮,或者微微欠身然後握手,而西方人覺得欠身似乎顯得自卑。3 在宴客方面,喝酒,歷來被中國人視為做生意 交朋友...

中西方烹飪的差異,中西方烹飪方式的差異

中方的烹飪有著根深蒂固的關係,味道很多面化,而西方的烹飪過於簡單,單一,所以還是中餐好吃。中餐思想味俱全,蒸煮悶燉溜炒炸方法居多,西餐就簡單多了,和美食王國比較差了不少。中西方飲食烹飪中,最大的差別是什麼?還會影響人體健康哦。中西方烹飪的差異就在蒸煮的方式不一樣。中國人喜歡吃炒菜。住新房烹調的差異,...

中西方禮儀班級特色

西方禮儀班的特色,具有西方底蘊的禮貌和一些待人接物的常識。不同的國家和地區具有不同的文化,本文主要從一下兩個方面比較中西方禮儀文化 一方面中西禮儀文化具有共通性,不管形式如何差異,他們的基本屬性都是固定或特定的言談舉止和社交形式的共通準則 另一方面,禮儀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又體現不同的內涵。因此要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