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中表示不要的字,古文中表示不公平的字

2021-05-08 06:54:33 字數 5208 閱讀 5065

1樓:

同“否”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

古文中表示不公平的字

2樓:梅花八工作室

“偏”,偏私;不公正;不公平。王道蕩蕩,不偏不黨;王道平平,不黨不偏。——《墨子·兼愛下》

私,假借為“厶”。私人的;自己的。與“公”相對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有“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3.阿,迎合,偏袒:~附。~其所好。~諛逢迎。

3樓:

玄、墨、黝、黮、黔、黶、黧、黯、黰、黤、黭

4樓:劉鬆

偏《大學》有云:不偏不倚是為正。

文言文中"要″字是什麼意思?

5樓:匿名使用者

“要”字在古文中的意思如下

:1、用作名詞,意思是:人體的腰部,這個意義後來寫作“腰”。

出處:先秦·荀子《荀子•禮論》:“量要而帶之。”

釋義:根據腰身紮帶子。

2、用作動詞,意思是:通“邀”。邀請。

出處:晉·陶淵明《桃花源記》:“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釋義:村裡有人就邀請他到自己家裡去(做客),設酒殺雞做飯來款待他。

3、用作動詞,意思是:中途攔截。

出處:明·高啟《書博雞者事》:“豪民子聞難,鳩宗族僮奴百許人,欲要篡以歸。”

釋義:土豪的兒子聽說了禍事,就聚集了同宗本家的奴僕一百多人,想攔路奪回(他的父親)。

4、用作動詞,意思是:相約。

出處:漢·樂府古辭《孫雀東南飛》:“雖與府吏要,渠會永無緣。”

釋義:雖然同府吏有過誓約,但同他相會永遠沒有機緣。

5、用作動詞,意思是:威脅。

出處:清代·方苞《獄中雜記》:“惟大辟無可要,然猶質其首。”

釋義:沒有什麼好要挾的,但是還要留下他的腦袋做抵押品。

6樓:之那年青春正好

要1. 要 [yào]2. 要 [yāo]

要 [yào]

1.索取:~賬。~價。

2.希望,想:~強。~好。

3.請求:她~我給她讀報。

4.重大,值得重視的:重~。~人。~領。綱~。~言不煩。

5.應該,必須:須~。

6.將(jiāng):將~。快~。

7.如果,倘若:~是。

8.表選擇:~麼。~不。~不然。

要 [yāo]

1.求,有所倚仗而強求:~求。~挾。

2.古同“腰”。

3.古同“邀”,中途攔截。

4.古同“邀”,約請。

5.姓。

一. 解字:會意字。

從西,夕陽西下,兩隻鳥兒歸巢依臥;從女,婦女。以“夕陽西下鳥兒歸巢依臥”作比喻,表示日暮就寢時丈夫摟著妻子的腰,以表示之需要。借古音“夭”,表示妻子屈腰仰就。

後借“約”表示男女性慾時限不同,夫妻雙方都有責任與義務滿足對方的需求;要是腰的初文。選自《中華字通》。又有要求.

要對方做一件事的時候.索要.跟對方要東西。

二.基本字義

要yào

1.索取:~賬。~價。

2.希望,想:~強。~好。

3.請求:她~我給她讀報。

4.重大,值得重視的:重~。~人。~領。綱~。~言不煩。

5.應該,必須:須~。

6.將(jiāng):將~。快~。

7.如果,倘若:~是。

8.表選擇:~麼。~不。~不然。

四.其它字義

要yāo

1.求,有所倚仗而強求:~求。~挾。

例:莊公再拜辭曰:“從政罷政,乃臣下之職,焉有天子委質於臣之禮?恐天下以臣為要君,臣當萬死!”(《東周列國志》)

2.古同“腰”。

3.古同“邀”,中途攔截。

4.古同“邀”,約請。

5.姓。

五.組詞及造句

1、要求

造句:根據傳統法律要求市鎮行政管理委員會成員每隔五年巡視邊界一次。

2、需要

造句:我們需要一位有經驗的、能夠為鄉村舞蹈連續拉好幾個小時的小提琴手。

3、提要

造句:該子目錄下有幾個檔案,包含從每個rss提要提供者處收到的rss提要條目,而這些提要提供者則由使用者在提要源輸入xml檔案中指定。

4、不要

造句:犯罪分子應當迷途知返,懸崖勒馬,不要在錯誤的道路上繼續走下去。

5、要飯

造句:可憐的拇指姑娘站在門口,像一個要飯的窮苦女孩子。她懇求田鼠施捨一顆大麥給她,因為她已經兩天沒有吃任何東西了。

古文中哪些字表示 是 的意思

7樓:鬼丫頭牙牙

“諾”1答應的聲音,表示同意:唯唯~~。

2答應,允許:~言。許~。承~。一~千金。

〈副〉(形聲。從言,若聲。本義:表示)

同本義(一般用於上對下、尊對卑或平輩之間,卑對尊用“謹諾” [yes])

諾,應也。——《說文》。按,應詞也。緩應曰諾,疾應曰唯。

莫敢不諾。——《詩·魯頌·閟宮》

太后曰:“諾。恣君之所使之。”——《戰國策·趙策四》

孟嘗君不說,曰:“諾,先生休矣。——《戰國策·齊策》

又如:諾諾(連聲應諾);諾唯(應諾);諾許(許諾;應允)古時批字於公文之尾,表示許可叫“諾”,猶今簽字 [put “okay”on a document]

是誰畫諾誰傳詔,一紙明貽萬國羞!——清· 黃遵憲《述聞》

8樓:驪蕤

乃:是,為:~大丈夫也。

確:.真實,實在:~實。~鑿。~切。~數。~證。正~。準~。的(dí)~。明~。精~。

對:正確,跟“ 錯 ” 相反:答~了|說得~|數目不~。

善:表示應諾。對,好 王曰:“善!”

然:對,是:~否。不~。不以為~。

古文中有哪些字表示難道的意思

9樓:

豈字,有那麼點兒意思但是不嚴格,一般古文中表達現代一些詞彙的時候不會用到某幾個字來表達,一般都是依託行文而順其自然表達是比較隨意的,其中用與表達現代文字某一詞彙的次數不勝數,如離開原文或前文這些詞彙便失去了文中之意,例如: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一段家喻戶曉其中的不亦在原文表達的既是 難道 的意思,如果拿出來了的話可就難說了.

還有- 然 -可知 -嘆-等等,這些詞離開行文便失去了現代漢語於原來古文中解釋的意思了,現代漢語和古文在行文表達方式上是有一些隔膜的,現在翻譯的古文一般不確切,其目的是問了讓今人瞭解其原意,如果一字一對意這是絕不可能的.

文言文中的不字全都通否字?

10樓:孩子自信的笑容

有些通否,有些通丕,還有不字作助詞和副詞

11樓:熱情的張羽

有時通用,有時就不能通用了

一般情況下 不 否 非 通用。

古文中什麼字代替“結束”

12樓:bv規範

已、止、終、盡、沒、既、絕、窮、卻、卒

13樓:

吾、我、予、餘、朕、孤、寡、人、臣、僕、妾等詞,其中“朕、我”我現在還在用,其餘的都不用了。

古文中用一個字表示"想要""將要“這個意思的有哪些?

14樓:原來是知恩

1、將(1)想要;打算。

先秦左丘明《曹劌論戰》:“齊師伐我,公將戰。”

釋義:齊**隊攻打我魯國,魯莊公等要應戰。

(2)將要;就要。

先秦左丘明《鄭伯克段於鄢》:“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

釋義:國家不能有兩個國君,您將怎麼辦?

2、欲(1)想要得到;需要。

先秦孟子《魚我所欲也》:“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釋義:魚,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

(2)將要;將。

宋代蘇軾《石鐘山記》:“森然欲搏人。”

釋義:陰森森地像將要向人撲過來。

3、且將要;將近。

宋代王安石《遊褒禪山記》:“不出,火且盡。”

釋義:不出去,火星將要燃燒完了。

4、臨將要;快要。

三國諸葛亮《出師表》:“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釋義:先帝知道我做事謹慎,所以臨終時把復興漢朝的大事託付給我。

5、方將要;就要。

戰國屈原《九章·涉江》:“吾方高馳而不顧 。”

釋義:我將要高視闊步不回頭。

15樓:

古文中表示想要、將要的有“將”、“欲”、“且”三個字將【jiāng】

釋義及例句

1、想要;打算。

例句《曹劌論戰》:“齊師伐我,公將戰。”

2、將要;就要。

例句:《鄭伯克段於鄢》:“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

欲【yù】

釋義及例句

1、想要得到;需要。

例句:《魚我所欲也》:“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2、將要;將。

例句:《石鐘山記》:“森然欲搏人。

且【qiě】

釋義及例句

將要;將近。

例句:《遊褒禪山記》:“不出,火且盡。”

古文中 表示你的字

16樓:百度使用者

爾汝 補充: 而 第二人稱:又叫對稱,常用“爾、汝、女、若、乃、而”等。

通常譯為“你、你的、你們、你們的。” 例: 7、爾安敢輕吾射!

《賣油翁》——你怎麼敢輕視我射箭的本領呢!“爾”字用於句首,用來稱代賣油老人,譯為“你”,作主語。 8、汝心之固,固不可徹。

《愚公移山》——你的思想頑固啊,頑固到了不可改變的地步。“汝”字用於句首,用來指代“智叟”譯為“你”,作主語。 9、子曰:

“由,誨女知之乎?”《論語十則》——孔子說:“仲由,教導你的話都明白了嗎?

”“女”字用於句中,又在動詞“誨”之後,作“誨”的賓語。代替“仲由”,譯為“你”。 10、若為傭耕,何富貴也?

《陳涉世家》——你是個被僱傭給別人耕田的的人,怎麼會富貴呢?“若”用於句首,用來稱代陳涉。相當於“你”。

11、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乃翁。陸游《示兒》——大王的軍隊平定了中原的日子,家中祭祀時不要忘了把這個喜訊稟告給你的父親。句中的“乃”就是代詞,“你的”。

12、而翁歸,自與汝復算耳《促織》——你爹爹回來時,一定會跟你算賬的。“而”便是代詞“你”。採納哦

古文中表示高興快樂的詞古文中表示高興快樂的詞有哪些?

得意忘形 撫掌大笑 歡呼雀躍 囅然而笑 歡天喜地。1 得意忘形,釋義是因心意得到滿足而高興得失去常態。出自 晉書 阮籍傳 得意忘形有兩層含義,一是指得其意,即其思想精髓,而不必計較形,即表現形式 二是後人引申的意思,指因心意得到滿足而高興得失去常態。前者為學術詞意,後者為通用詞意。反義詞 悵然若失 ...

古文中表示年齡的專用詞。如豆蔻,古文中表示「年齡」的詞有哪些?

十三四歲的少女。唐代杜牧 贈別 詩 娉娉裊裊十三餘,豆寇梢頭二月初。後因以 豆寇 年華喻十三四歲的少女。豆蔻一般指十三四的女孩。具體的是二十加冠 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 五十知天命 六十花甲子 七十古來稀 八十髦耄之年。望採納 古文中表示 年齡 的詞有哪些?1 襁褓 qi ng b o 基本釋義 指嬰幼...

在古文中表官職的公升降,古文中表示官職公升降的詞,有沒有拜字

三省六部 制出現以後,的公升遷任免由吏部掌管。官職的任免公升降常用以下詞語 舉 舉薦 闢 招用 永元中,舉孝廉不行,連闢公府不就。范曄 後漢書 張衡傳 徵 徵召。特指君招臣 安帝雅聞衡善術學,公車特徵拜郎中。范曄 後漢書 張衡傳 拜 授予官職 以相如功大,拜為上卿。司馬遷 廉頗藺相如列傳 除 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