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我們這裡回族人去世後下葬都是用一張白布把人包裹起來,然後再去山上挖圓柱形的坑然後把包裹

2021-04-26 07:36:04 字數 6196 閱讀 1479

1樓:匿名使用者

現在都火化了,根本不允許直接入土

2樓:匿名使用者

我們那裡是平放在棺材裡的

3樓:甜甜圈

以前是棺材,現在是火葬

4樓:匿名使用者

回民一般不燒,山東北京有燒的

5樓:東方一點點

我們家鄉是放在棺材裡在埋

為什麼說民俗也是一種生活方式,在生活中有哪些體現?

6樓:楓林晚

民俗是在民族傳承過程中經過不斷發展傳承、大家約定俗成的文化、思想、信仰、生活方式。一般情況下,我們所說的民俗就是在生活中體現的,所謂的民俗專家都是通過實地觀察研究民族的生活方式總結得到民俗文化的系統知識。

比如說彝族人民崇尚火,所以他們在生活中就有對火的熱愛的癖好,在每年都會舉行火把節。平時的話,只要是正宗的老彝族,家裡面一般是有乙個小土炕(這和東北的炕不一樣),小土炕裡面整天火都是不會熄滅的,然後(在部分比較貧困的少數民族聚居地)晚上一家人就對著這個土炕嘮一下,男的對著火抽幾桿煙(未經加工的草煙、菸葉),女的對著火縫補一下家裡的衣服。這就是火文化民俗對生活方式的影響。

再如傣族尚水,他們的民俗裡面很多東西都是由於氣候而衍生的,由於傣族生活的西雙版納地區受南亞次大陸印度的熱帶季風影響,所以西雙版納在雲南是降水最多的地區,全年氣候濕熱,他們對水的熱愛體現在很多地方——一是把水視為生命根本,二是每年都會有潑水節來慶祝。

再如漢族是乙個崇尚紅色的民族,這在生活中有很多體現,一是人們在正規場合選衣服的時候會選顏色相對喜慶的顏色,二是嫁娶的時候就有很多的民俗體現(其實民俗體現最多的就是乙個民族的嫁娶、喪葬)。還有就是我們民族的傳統式尊老愛幼,所以一般情況下,再不孝的子女在**面前也會臉紅羞愧,這就是人們內心形成的文化傳統。乙個民族的生活場地可以很快的變遷,雖說在變化過程中會有陣痛,但是這樣的變化民族還是可以忍受,但是若有一天要求乙個民族即刻改變他的民俗、改變他的文化傳統,那這個民族在嘗試不行之後就會產生抗爭——文化的認同是乙個民族形成的最重要條件,亡人不算是亡國,亡俗才算亡國。

7樓:汪洋

結婚!做壽等都是民俗也是生活!

關於中國民俗的小知識

8樓:匿名使用者

春節春節指漢字文化圈傳統上的農曆新年,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新歲,但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古時春節曾專指節氣中的立春,也被視為一年的開始,後來改為農曆正月初一開始為新年,一般認為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節)新年才結束,有些地方的新年慶祝活動甚至到整個正月結束為止。春節與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

春節是中國民間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也是最熱鬧的乙個古老節日。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

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活動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在天津過春節還有掛中國結的習慣,大年三十之前天津人有到天津古文化街喬香閣請中國結的習俗,取喬香納福之意。

春節是漢族最重要的節日,滿、蒙古、瑤、壯、白、高山、赫哲、哈尼、達斡爾、侗、黎等幾十個少數民族也有過春節的習俗,只是過節的形式各具自己的民族特色。

春節不同時代有不同名稱。在先秦時叫「上日」、「元日」、「改歲」、「獻歲」等;到了兩漢時期,又被叫為「三朝」、「歲旦」、「正旦」、「正日」;魏晉南北朝時稱為「元辰」、「元日」、「元首」、 「歲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則稱為「元旦」、「元 」、「歲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南石的風俗介紹生活常識

我蒐集的民俗小常識

9樓:匿名使用者

本命年穿紅,紅腰帶、紅短褲、紅襪子,以此來辟邪。

外國人來中國應該知道哪些生活常識?

10樓:匿名使用者

各國之間的文化差異很大,因為存在這些差異,我們的生活才更加豐富多彩。也正是因為這些差異的存在,我們需要了解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一些生活常識,才不至於鬧笑話,也不至於犯了別人的禁忌。那麼外國人來中國應該知道哪些生活常識呢?

1、不是所有的衛生間都提供衛生紙!

可能在國外基礎設施比較完善,他們已經習慣於只要是衛生間裡面就有衛生紙的觀念裡面,所以有時候就不會帶衛生紙去上廁所,然後發現碉堡了,衛生間裡面並沒有提供衛生紙啊。在我們國家,大商場裡面的公共衛生間一般是提供衛生紙的,但是在一部門衛生間卻並沒有提供,所以隨身攜帶衛生紙就不會出現這麼尷尬的事情啦!

2、夜生活豐富!

在國外生活過的孩子都會覺得一到晚上,國外的街頭就像鄉下一樣,到了晚上6點多,店鋪全部打烊,唯一的夜生活就是去泡吧!然而,在中國,五六點下班之後,真正的夜生活才開始。不光可以去酒吧,還可以去ktv、棋牌室、商場購物等等,24小時服務的行業除了肯德基和麥當勞,還有網咖、便利店、ktv等你能想到的。

3、其他的一些小常識

各地風俗習慣不同,來到乙個新地方就要學會適應他們的風俗,這樣自己才能生活地便利,也會有更多美好的回憶。對於外國朋友,我上面說的一些生活常識要記得哦!

新年民俗小知識

11樓:匿名使用者

[祭灶] [掃塵] [吃灶糖]

我國的春節一般是從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揭開序幕的,有所謂「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說法,也就是官府在臘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則在二十五日舉行祭灶儀式。舉行過祭灶後,便正式地開始做迎接過年的準備。每年從農曆臘月二十三到除夕的這段時間,民間稱之為「迎春日」。

[接玉皇][趕亂歲][照田蠶][千燈節]

送灶神上天後至除夕才迎回,其間人間無神管轄,百無禁忌,民間多嫁娶,被稱為「趕亂歲」。亂歲是民眾為自己設計的調節社會生活的特定時段。歲末年終,人們有了閒暇與積蓄,對於平時難得有精力操辦大事的人來說,這是乙個好時機。

[洗 浴]

傳統民俗中在這兩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氣,準備迎接來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諺語。臘月二十六洗浴為「洗福祿」。

[小除夕] [過趕年]

除夕前一日,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們往來拜訪叫「別歲」。焚香於戶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貼門神][貼春聯][守歲][吃年夜飯]

[放爆竹][祭祖][給壓歲錢]

「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部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是農曆全年最後的乙個晚上。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著除舊部新,消災祈福為中心。

[拜年][開門炮仗]

[占歲][貼畫雞][聚財]

這一天是一年的頭一天,春季的頭一天,正月的頭一天,所以稱為「三元」;這一天還是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稱「三朝」。中國不同的歷史時期曾根據自己的文化傳統和風俗習慣更改正月初一的時間。

[祭財神][財神的傳說]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財神,這天無論是商貿店鋪,還是普通家庭,都要舉行祭財神活動。各家把除夕夜接來的財神祭祀一番。實際上是把買來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

這天中午要吃餛飩,俗稱「元寶湯」。祭祀的供品用魚和羊肉。

[燒門神紙][穀子生日][小年朝]

小年朝,即天慶節。宋代宮廷節日,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因傳有天書下降人間,真宗下詔書,定正月初三日為天慶節,**等休假五日。後來稱小年朝,不掃地、不乞火,不汲水,與歲朝相同。

[祭財神][路頭神][送窮][開市]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一說破五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按照舊的習慣要吃「水餃子」,北方叫「煮餑餑」。

婦女們也不再忌門,開始互相走訪拜年道賀。新嫁娘在這日歸寧。一說破五這一天不宜做事,否則本年內遇事破敗。

[人日][攤煎餅][吃七寶羹]

傳說女蝸初創世,在造出了雞狗豬牛馬等動物後,於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漢朝開始有人日節俗,魏晉後開始重視。古代人日有戴「人勝」的習俗。

因是人日,所以在古代這日還有不行刑的風俗。

[穀日][順星]

民間以正月初八為眾星下界之日,製小燈燃而祭之,稱為順星,也稱「祭星」、「接星」。又傳說初八是穀子的生日。這天天氣晴朗,則主這一天稻穀豐收,天陰則年歉。

[石頭生日][賀老鼠嫁女][新年十日歌]

舊時民間在正月舉行的祀鼠活動,亦稱「老鼠嫁女」「老鼠娶親」。具體日期因地而異,有正月初

七、有正月十七,有正月二十五,不少地區是正月初十。各地祀鼠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元宵節][送孩兒燈][迎紫姑]

[走百病][偷菜節][巴烏節]

元宵節也叫元夕、元夜,又稱上元節,因為這是新年第乙個月圓夜。因歷代這一節日有觀燈習俗,故又稱燈節。元宵節俗的形成有乙個較長的過程,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

[東郊迎春][春帖子][春牛][咬春]

立春日迎春,是中華先民於立春日進行的一項重要活動。在周代,立春時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去東郊迎春,祈求豐收。回來之後,要賞賜群臣,布德和令以施惠兆民。

使之成為後來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動。

12樓:馨辰

能說出你是什麼意思嗎

傳統習俗對我們有什麼作用

13樓:淺淺顯然

民俗,即民間風俗,指乙個國家或民族中廣大民眾所創造、享用和傳承的生活文化。民俗起源於人類社會群體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時代和地域中不斷形成、擴布和演變,為民眾的日常生活服務。民俗一旦形成,就成為規範人們的行為、語言和心理的一種基本力量,同時也是民眾習得、傳承和積累文化創造成果的一種重要方式。

有人類生活,就有民俗的存在。民俗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制度和規範。

「民俗」作為科學術語誕生於2023年。當時英國博物學家湯姆斯在《文學俱樂部》上發表短文,提議以folk(民眾、民間)和lore(知識、學問)合成新詞folklore,意為民眾的知識,以民俗一詞代替「民間古俗」,由此被學界廣泛應用至今。②這一新詞既指民間風俗現象,又指研究這種現象的學問。

由於「民」和「俗」有各自的意義,所以學術界有很有爭議。「民」被認為是農民,是古人,是社會群體,是全民和民眾。俗在湯姆斯的定義裡是大眾古俗,隨著時間的推移,「俗」由古代擴及現代,由精神現象擴大到物質制度現象,「俗」包括了民間文學、民間藝術、民間信仰、風俗習慣、民間工藝、民間器物、民間醫藥等方面。

當「民俗」被合成為乙個詞的時候,由於語義和理論的差異,民俗定義的表達千差萬別。將民俗的概念歸納起來主要有四種,分別為「文化遺留物說」、「精神文化說」、「民間文學說」、「傳統文化說」。隨著研究的日益深入,上述狹義的民俗觀已被打破。

廣義理解的民俗既包括農村民俗,也包括城鎮和都市民俗;既包括古代民俗傳統,也包括新產生的民俗現象;既包括口語傳承的民間文學,也包括以物質形式、行為和心理等方式傳承的物質、精神及社會組織等民俗。「民俗」一詞在我國現代學術界的使用也不統一。有的拘泥於外國的「人民

智慧型」、「人民知識」的含義,有的則使用民俗的本意,就是指民間的風俗。民俗學者張紫晨認為「民間的風俗」意義最為明確。首先「民俗」突出了「民」字,表明其風俗現象是屬於民的,既為民間創造,又為民間所通行和傳習。

其次,民俗的另一方面正在於它的習。習也就是傳承習慣。凡一種事象成為民俗,那它必要為人們所共同傳承,在群眾生活中被人們反覆遵照,重複出現。

所以任何民俗都是「人相習,代相傳」的東西。沒有沿襲和傳承就沒有民俗。從這兩方面來看,所謂民俗,乃是創造於民間又傳承於民間的具有世代相傳性的傳承性事象,它以有規律的活動約束人們的行為和意識。

民俗的傳承主要靠種因素:心理信仰、傳習力量和習慣勢力。它們成為民俗約束力的基礎。

②民俗事象紛繁複雜,從社會基礎的經濟活動,到相應的社會關係,再到上層建築的各種制度和意識形態,大都附有一定的民俗行為及有關的心理活動。總體分為物質民俗,社會民俗,精神民俗,語言民俗。它們相互聯絡,相互制約,相互影響。

民俗的主體是人,傳承是民俗的重要標誌。民俗是民眾的一種生活方式,它使民眾不僅生活在物質世界,而且也生活在精神世界。

③綜合來說,民俗是民眾創造、享用的生活文化和傳承的文化傳統。它通過行為模仿和口頭演述等方式得以延續,是具有民間公共知識的特殊屬性和地方文化身份的獨特功能的民間知識。民俗是一種民間傳承文化,它的主體部分形成於過去,屬於民族的傳統文化。

但它的根脈一直延伸到當今社會的各個領域,伴隨著乙個國家和民族民眾的生活繼續向前發展和變化。

傳統是世代相傳的習俗,幾千年文化的結晶和精髓

具有獨特的民族特色,區別於其他民族或國家,是寶貴的文化財富

傳統習俗或文化博大精深,對於我們的生活具有深遠的影響,不可丟棄

今天早上我們這裡雨很大,我給喜歡的女生了條關於天氣的簡訊,她給我回了。後來我又發了條簡訊問她帶傘

繼續喜歡她,讓這份關心繼續下去 不要讓自己後悔,不要讓青春後悔 對對方負責,對自己負責!你想確定她的想法,就把傘送她,看她是什麼反應。魯濱遜漂流記感想 50字 40篇 100 最近,我讀了丹尼爾笛福著寫的 魯濱遜漂流記 這本書。故事主要說了魯濱遜在一次航海中,出了意外,隨著海浪漂到乙個可怕又無人的小...

今天無意間讓老婆看到我和女同事在車上親吻,卻被老婆拉出來打了一耳光

但是你本來就做的對不起你老婆的事這是你無法否認的事實呀 雖然雙方都做的不對,都太衝動了,畢竟還是夫妻,要是能坐下來好好談談那就更好了 告訴彼此的想法,有什麼問題一起解決啊。不要動粗 呵呵,其實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都怕對方給自己帶綠帽子,更何況是當場被抓到呀 順便問一句,你認為你揹著老婆玩女人,你周圍...

我今天無意看到我領導跟同事的聊天記錄,我每天加班加到很晚,最近出差,他們卻說我天天玩手機,我有了辭

其實在一個單位,不是加班加到很晚,你就是認真工作了,那不能證明你很辛苦,其實在任何一個單位都有像你這樣的人,白天上班的時候不做工作,做其他的事情,等要下班了就說手頭上的工作必須做完,就開始加班,我也是不明白,你們是有多不願意回家呢,家裡沒有你想的人嗎?還是為了掙那點加班費,我很討厭這樣的人,我的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