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這句話來自於哪首詩

2021-04-20 11:43:08 字數 6237 閱讀 6880

1樓:匿名使用者

是九月九日

復憶山東兄弟制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代:王bai維

獨在異鄉為異

du客,每

zhi逢佳節倍思親。

乙個人獨自dao在他鄉作客,每逢節日加倍思念遠方的親人。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遙想兄弟們今日登高望遠時,頭上插滿茱萸只少我一人。

譯文乙個人獨自在他鄉作客,每逢節日加倍思念遠方的親人。

遙想兄弟們今日登高望遠時,頭上插滿茱萸只少我一人。

註釋九月九日:即重陽節。古以九為陽數,故曰重陽。憶:想念。山東:王維遷居於蒲縣(今山西永濟市),在函谷關與華山以東,所以稱山東。

異鄉:他鄉、外鄉。 為異客:作他鄉的客人。

佳節:美好的節日。

登高:古有重陽節登高的風俗。

茱萸(zhūyú):一種香草,即草決明。古時人們認為重陽節插戴茱萸可以避災克邪。

2樓:郵一顆士多啤梨

來自於《九

來月九日憶山自東兄弟》。bai

詩因重陽節思念家鄉的親人du而作。王維家居蒲zhi州(今山西dao永濟),在華山之東,所以題稱「憶山東兄弟」。寫這首詩時他大概正在長安謀取功名。

繁華的帝都對當時熱中仕進的年輕士子雖有很大吸引力,但對乙個少年遊子來說,畢竟是舉目無親的「異鄉」。

而且越是繁華熱鬧,在茫茫人海中的遊子就越顯得孤孑無親。第一句用了乙個「獨」字,兩個「異」字,分量下得很足。對親人的思念,對自己孤孑處境的感受,都凝聚在這個「獨」字裡面。

3樓:匿名使用者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版高處,遍權插茱萸少一人。

譯文:我獨自一人在異鄉漫遊,每到佳節就加倍思念親人。我知道在那遙遠的家鄉,兄弟們一定在登高望遠;他們都插著茱萸,就為少了我而感到遺憾傷心。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的,出處以及作者是誰

4樓:彈奏自己的自由

出自唐代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這首詩寫遊子思鄉懷親。詩人一開頭便緊急切題,寫異鄉異土生活的孤獨淒然,因而時時懷鄉思人,遇到佳節良辰,思念倍加。接著詩一躍而寫遠在家鄉的兄弟,按照重陽的風俗而登高時,也在懷念自己。

5樓:魔仙堡小仙女

出自唐代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的點睛之處是"獨"字,體現異鄉客的孤寂,與倍思親相呼應,表現作客他鄉者的思鄉懷親之情。

第一句用了乙個「獨」字,兩個「異」字,分量下得很足。對親人的思念,對自己孤孑處境的感受,都凝聚在這個「獨」字裡面。「異鄉為異客」,不過說他鄉作客,但兩個「異」字所造成的藝術效果,卻比一般地敘說他鄉作客要強烈得多。

6樓:herehome之歌

此詩是為唐代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原文為: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詩詞講的是王維在九月九日重陽節的時候乙個人獨自在他鄉作客有感而發。前兩句,可以說是藝術創作的「直接法」。幾乎不經任何迂迴,而是直插核心,迅即形成高潮,出現警句。

但這種寫法往往使後兩句難以為繼,造成後勁不足。這首詩的後兩句,如果順著「佳節倍思親」作直線式的延伸,就不免蛇足;轉出新意而再形成新的高潮,也很難辦到。作者採取另一種方式:

緊接著感情的激流,出現一泓微波蕩漾的湖面,看似平靜,實則更加深沉。

7樓:枕邊吹風會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的出處是《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作者是唐代詩人王維。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作者】王維 【朝代】唐代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維這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載於《全唐詩》卷一百二十八。下面是唐代文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劉學鍇先生對此詩的賞析。

王維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時期就創作了不少優秀的詩篇。這首詩就是他十七歲時的作品。和他後來那些富於畫意、構圖設色非常講究的山水詩不同,這首抒情小詩寫得非常樸素。

但千百年來,人們在作客他鄉的情況下讀這首詩,卻都強烈地感受到了它的力量。這種力量,首先來自它的樸質、深厚和高度的概括。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王維出身河東王氏,於開元十九年(731年)狀元及第。

歷官右拾遺、監察御史、河西節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寶年間,王維拜吏部郎中、給事中。安祿山攻陷長安時,王維被迫受偽職。

長安收復後,被責授太子中允。唐肅宗乾元年間任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

8樓:楓葉

答:作者王維,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你好,本題以解答,如果滿意,請點右上角「採納答案」,支援一下。

9樓:木雲

您好,這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這句詩句是什麼意思?

10樓:彈奏自己的自由

乙個人獨自在他bai鄉作客,每

du逢節日加倍思念zhi遠方的親人

dao。

這首詩是王維在十七回歲時的作答

品,當時他獨自一人漂泊在洛陽與長安之間,正在長安謀取功名,重陽節到來,舉目無親的他,在繁華熱鬧的異鄉顯得越加孤獨,思念故鄉親人和兄弟之情油然而生,於是寫下此詩。

11樓:基泥太妹

王維是早熟的詩人copy,「年未弱冠bai,文章得du名」。他從十五歲開始zhi作詩,二十歲以前便寫出了《dao洛陽女兒行》和《桃園行》等佳篇。這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他十七歲作的,立即成為膾炙人口的名作, 廣泛為人們傳誦。

王維弟兄共五人,他居長,另有兩個妹妹。作這首詩時,他初次離開了家鄉,詩中表達了他思念親人的深情。

詩以直抒思鄉之情起筆。「獨在異鄉」,暗寫了孤獨寂寞的環境,對於初次離家的少年來說,對這種環境特別敏感。「異客」則更強調了遊子在異鄉舉目無親的生疏清冷的感受。

用「獨」和兩個「異」字組在一句詩裡,大大加深了主觀感受的程度。

第二句「每逢佳節倍思親」是前面情緒的合理發展,說明平常已有思親之苦,而到節日,這思念就愈加轉深和增強了。「倍」字用得極妙,是聯絡上下兩句情緒之間的關鍵。這兩句構成全詩的乙個層次,是從抒情主人公自我的主觀感受來表現思親之情的。

12樓:一兩清歡一壺酒

王維是早熟的詩來

人,自「年未弱冠,文章得名」。他從十五歲開始作詩,二十歲以前便寫出了《洛陽女兒行》和《桃園行》等佳篇。這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他十七歲作的,立即成為膾炙人口的名作, 廣泛為人們傳誦。

王維弟兄共五人,他居長,另有兩個妹妹。作這首詩時,他初次離開了家鄉,詩中表達了他思念親人的深情。

詩以直抒思鄉之情起筆。「獨在異鄉」,暗寫了孤獨寂寞的環境,對於初次離家的少年來說,對這種環境特別敏感。「異客」則更強調了遊子在異鄉舉目無親的生疏清冷的感受。

用「獨」和兩個「異」字組在一句詩裡,大大加深了主觀感受的程度。第二句「每逢佳節倍思親」是前面情緒的合理發展,說明平常已有思親之苦,而到節日,這思念就愈加轉深和增強了。「倍」字用得極妙,是聯絡上下兩句情緒之間的關鍵。

這兩句構成全詩的乙個層次,是從抒情主人公自我的主觀感受來表現思親之情的。

13樓:美好瞬間

就是你乙個人遠在它鄉,每次過節的時候更加倍的思戀家鄉的親人。

14樓:永幼簡薄

獨自住在遠離家鄉的地方,每到重陽佳節更加思念自己的親人.

我獨自一人在他鄉做客,人地生疏,感到寂寞.每逢佳節就更加地思念家中

15樓:許妳可好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這句詩的意思就是「獨自一人漂泊在異地,每到過節過年的時候就會倍加的想念自己的親人」,希望這個解釋可以幫助到你!

16樓:匿名使用者

重陽節對家人的思念:「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是唐代回著名詩人王維所作的《九

答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名句。是人長年漂泊在外,無法與家人團聚,尤其是重陽節,在家家戶戶都興高采烈地去登高遊玩的日子裡,王維怎能不想起在家是和親人手挽著手,頭插著茱萸登高遠眺的情景呢?這個佳節更勾起詩人思念家鄉,想念家鄉親人之情。

全詩是: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意思是:我獨自一人在他鄉做客,每遇到美好的節日,我就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

現在人們常用這兩句詩來表達對親人的思念之情。

17樓:越愛粵難

乙個人在外地做為客人,每當過節的時候都會加倍思念家鄉親人

18樓:啦啦啦29712號

獨在異鄉為異客就是乙個人住在外面。每到過年的時候他就想念著他的親人。

19樓:阿邪

這是王維寫的一首詩。後兩句是要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寫重陽節那天,在外的遊子思念親人

20樓:月影如光,淡流年

乙個人在異地他鄉總是客人每到佳節就更加,想念親人

21樓:火焰使者

獨自在外的人,每次到了節日,都很想念家鄉的親人。

22樓:紫祥閣風水

每到節日的時候特別思念家長的親人。

23樓:匿名使用者

自己在異國他鄉,每到佳節,就更想家和親人了

24樓:眯眯

我獨自一人在他鄉做客,每遇到美好的節日,我就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

25樓:看我的內涵

遠在他鄉 是客人 到了重陽佳節 就會想念自己的親人

26樓:手機使用者

獨自一人在原理故鄉的地方,沒到過節的時候就很想家很想故鄉,大概是這個意思

27樓:橋彤暴耀

我獨自一人在他鄉做客,人地生疏,感到寂寞.每逢佳節就更加地思念家中的親人.

28樓:9閒路踏花來

乙個人遠在他鄉,一到節日裡就特別想念親人.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這句詩句是什麼意思?

29樓:許嶴追虎

「獨在異鄉為異客,來每逢佳

源節倍思親。」

意思是:我獨自一人在他鄉做客,每遇到美好的節日,我就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現在人們常用這兩句詩來表達對親人的思念之情。

出自唐代著名詩人王維所作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名句。

全詩是: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王維長年漂泊在外,無法與家人團聚,尤其是重陽節,在家家戶戶都興高采烈地去登高遊玩的日子裡,王維怎能不想起在家是和親人手挽著手,頭插著茱萸登高遠眺的情景呢?

這個佳節更勾起詩人思念家鄉,想念家鄉親人之情。

擴充套件: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

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餘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

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30樓:匿名使用者

我獨自一人在他鄉做客,每遇到美好的節日,我就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

「獨在異鄉專為異客」,開篇屬一句寫出了詩人在異鄉的孤獨之感。詩人在這短短的一句話中用了乙個「獨」、兩個「異」字,可見詩人在外強烈的異地作客之感,在外越是孤獨,詩人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之情就越強烈。

在當時封建社會裡,交通閉塞,人們都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地域之間的往來較少,所以不同地方的人們在風土人情、生活習慣、語言等方面有很大的差異,所以,詩人離開生活多年的家鄉到異地生活,自然感到陌生而孤單。

詩人平淡地敘述自己身在異鄉,但是其中卻包含著詩人質樸的思想感情。如果說平日裡思鄉之情可能不是感到那麼強烈,那麼,詩人「每逢佳節倍思親」。「佳節」是親人們團聚的日子,大家在一起暢談歡笑。

而現在呢,詩人隻身客居異地,在代表團圓的節日裡不禁想到了家鄉裡的人和事、山和水等詩人在家鄉時的美好回憶,種種回憶觸發詩人無限的思鄉之情,並且越想越思念,以致於一發不可收拾。這句寫得自然質樸,如娓娓道來,也寫出了許多在外漂泊遊子的真切感受,很具有代表性。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的類似散文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類似的詩句有 1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唐.宋之問.渡漢江 2 胡馬依北風,越鳥朝南枝。漢.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3 悲歌可以當泣,遠望可以當歸。兩漢樂府.悲歌 4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 小雅 采薇 5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唐.孟郊.遊...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是什麼意思

譯文獨自遠離家鄉無法與家人團聚,每到重陽佳節倍加思念遠方的親人。遠遠想到兄弟們身佩茱萸登上高處,也會因為少我一人而生遺憾之情。註釋九月九日 即重陽節。古以九為陽數,故曰重陽。憶 想念。山東 王維遷居於蒲縣 今山西永濟縣 在函谷關與華山以東,所以稱山東。異鄉 他鄉 外鄉。為異客 作他鄉的客人。佳節 美...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解釋這句話的意思

這句詩的意思是一 復個人獨自制在他鄉作客,每逢節日加倍思念遠方的親人。原詩如下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代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譯文 乙個人獨自在他鄉作客,每逢節日加倍思念遠方的親人。遙想兄弟們今日登高望遠時,頭上插滿茱萸只少我一人。註釋 九月九日 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