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層框架結構能否先砌填充牆,後澆築框架柱 梁的混凝土 配筋

2021-04-16 20:32:15 字數 6400 閱讀 3110

1樓:匿名使用者

可以。填充牆上需加腰梁,在砌牆時柱子上按要求預放拉結筋,待牆下沉穩定後再澆築框架柱、梁混凝土。這種做法對質量通病預防好一點。

2樓:匿名使用者

不行。你說的對,改變了結構型式。框架梁不是壓在填充牆上的。

否回則,填充牆會壓裂。框架答梁設計受力改變,有配筋的不發揮作用,沒有配筋的地方,又容易開裂。這是最主要。

施工上,

1,柱模板無法加固。

2,梁模板不好裝。

3樓:趙萬春

1、不行!

2、理由就是磚混結構與框架結構的結構受力與傳力不同。故不可以那樣做。

4樓:匿名使用者

以上網友說的都有道理,本人不主張磚混結構;磚混結構與你所

謂的框架結構內,磚混結構容抗震等級沒有框架高,而且時間長了可能會出現地基沉降;如你以後想再加一層的話,磚混結構的房子加層起來比較麻煩,相關費用也大!樓主自行考慮經濟及生命安全的重要性!

5樓:匿名使用者

看具體情況,

復需要牆體灰縫收制縮穩定(bai就是下沉)後du才行,但是沒必要zhi

,你這麼幹生產上不太dao好安排。再說後砌牆都做不好,這麼做一樣無法控制。後砌牆主要是7天後斜頂嘛,抹灰時磚牆和砼交界處掛網,網要處在砂漿層中間。主要採用現場控制

6樓:匿名使用者

一層框架結構,可否先砌填充牆後澆注框架柱、梁板砼。梁柱尺寸、配筋不專

變 如果現已屬「成型」,從結構型式考慮再將梁底的部分填充牆鑿出,改為斜砌能否補救。

答:若底層是框架,上面是磚混結構(往往是商住樓)。現施工是準確的。若整幢是全框結構,施工錯了。

如果現已「成型」,從結構型式考慮再將梁底的部分填充牆鑿出,改為斜砌能否補救。

答:處理也只有如此。

上部不能載入。

待框梁混凝土強度達到拆除底模要求,採取機械切割(一面鋸深不夠,二兩面進行),沿柱留有半磚或不傷柱混凝土為原則,再拆除磚牆。

再砌填充牆時,如牆體拉結筋已切斷,應補植拉結筋。

一層框架結構,可否先砌填充牆後澆注框架柱、梁板砼。梁柱尺寸、配筋不變

7樓:匿名使用者

一層框架結構,可否先砌填充牆後澆注框架柱、梁板砼。梁柱尺寸、配筋

版不變 如果現已「成型」,從權結構型式考慮再將梁底的部分填充牆鑿出,改為斜砌能否補救。

答:若底層是框架,上面是磚混結構(往往是商住樓)。現施工是準確的。若整幢是全框結構,施工錯了。

如果現已「成型」,從結構型式考慮再將梁底的部分填充牆鑿出,改為斜砌能否補救。

答:處理也只有如此。

上部不能載入。

待框梁混凝土強度達到拆除底模要求,採取機械切割(一面鋸深不夠,二兩面進行),沿柱留有半磚或不傷柱混凝土為原則,再拆除磚牆。

再砌填充牆時,如牆體拉結筋已切斷,應補植拉結筋。

8樓:匿名使用者

可以補救。要注意,

1,鑿除的部位要滿足模板操作需要。

2,構造鋼筋要配。

9樓:匿名使用者

不可以。受力復方式完全改變了制。如果先砌牆,其實不叫填充牆了,應該成承重牆了。

如果已經成型,其實砌體已經承擔了梁的重力,和柱是同時受力了。「考慮再將梁底的部分填充牆鑿出,改為斜砌能否補救」,如果在框架梁柱的砼都達到設計強度時,鑿出後改為斜砌應該是可以的,把先砌的牆看成是模板也就好理解了。

10樓:匿名使用者

我想應該不可以 這違反了一般的建築程式和施工慣例

11樓:龍年加油

注意牆和梁柱不接觸,要植筋

12樓:中建安麗佳

框架結構施工一般先梁柱,後填充,如想一起施工,比如冬季想減少拆模時間,也是可以的,採取措施為在梁下鋪設耐壓泡沫隔離,讓牆體不受力就可以了。

如果先砌填充牆,後澆築框架柱,是不是框架柱也要象構造柱一樣設定馬牙槎?請提供答案依據出處。

13樓:

如果設計是

bai案件填充牆設計du

的,而施工時先砌牆zhi後澆築

dao框架柱和梁,可能會

回改變原有設計的傳力路答徑,造成填充牆開裂影響使用,但是一般應該不至於影響安全。也有可能對下層梁造成不利影響,但是具體影響很難評估。

從填充牆受力的理論考慮,如果一定要先砌牆後澆築梁柱,那麼應該避免直接利用填充牆的牆體作為梁底模,可以留下幾皮磚待梁澆築完成後斜砌完成。牆和柱的連線仍然只要按構造設計預留拉接鋼筋澆築進柱混凝土,不必要設馬牙槎。

14樓:匿名使用者

框架抄結構是靠梁扳柱承重襲的,牆體不承重,不可能先

砌牆後澆柱.只有牆體的構造柱才後澆.構造柱主要作用是抗震.

樓主搞錯了吧,你澆的柱必然是構造柱,牆體是承重牆才這麼做.怎麼可能先砌填充牆後澆築框架柱?框架柱又怎麼可能留槎?開什麼玩笑.我想你說的所謂框架柱其實是構造柱罷了.

15樓:匿名使用者

框架柱怎麼可能有馬牙槎,構造柱才有,如果框架柱當構造柱來澆築,完全破壞了結構整體的傳力路徑,不利於穩定。

16樓:匿名使用者

填充牆宜與柱(鋼筋混凝土結構中)脫開或柔性連線抗震規範13.3.3-2

不知道你這個回是不是砌體結構答 是不是填充牆填充牆的磚和承重牆的磚不一樣 (磚上開孔不一樣)補充 其實大家都已經說到點子上了

理論上首先分清楚結構形式:框架結構-無承重磚牆-框架柱無需馬牙搓砌體結構-一般200厚以上的都是承重牆-構造柱要馬牙搓有些特例

如底框結構(抗規7.1.8-2)「應允許採用嵌砌於框架之間的砌體抗震牆..

」這個牆主要作用是抗水平震,個人認為可以是填充牆,其構造滿足(抗規7.5.6)「應先砌牆後澆框架」個人認為當然要馬牙搓

全框架結構的樓層,一二層施工是按先澆柱子、梁板再砌築填充牆,可到了第三層就先砌築填充牆,然後才澆柱

17樓:匿名使用者

不符合要求。應先施工主體結構,後砌牆。

18樓:匿名使用者

如果柱配筋是按設計進行加工安裝,柱截面尺寸能保證,砼澆築質量能保證,此施工順序也未嘗不可。

19樓:道心不失

當然不符號規範,框架結構必須先把框架做完,然後從頂層開始砌築填充牆——實際做法一般是先從底層開始做。

20樓:匿名使用者

我是搞工程監督的、你這樣的問題我從沒見過、不好意思如果你這樣施工、我們只能給你說一聲對不起

21樓:匿名使用者

如果是全框架的,應該是先澆柱子才對呀,沒見過你說的施工程式,要不三層以上就應該是磚混結構了

22樓:洪範周

全框架結構的房屋,都是先澆築鋼筋混凝土構件,後砌磚牆。沒有聽說你說的那種做法。

框架結構先砌牆還是先做構造柱

23樓:demon陌

先砌牆,然後預留出構造柱和馬牙槎的位置,再澆構造柱混凝土。

框架結構原理就是先框架,後填充,做構造柱是為了拉結結構的整體性;所以施工順序是先主體澆築混凝土,然後砌填充牆並預留二次結構混凝土的地方,砌築完以後再澆混凝土。

砌在框架內的牆,僅起圍護和分隔作用,除負擔本身自重外,不承受其他荷重。為減輕框架荷重,應盡量採用輕質牆,如用泡沫混凝土砌塊(牆板)或空心磚砌築。

一般框架以現場澆注居多,為了加速工程進度,節約模板與頂撐,也可採取部分預製(如柱)部分現澆(梁),或柱梁預製接頭現澆的施工方式。

24樓:春風化雨時

框架結構基礎應該先砌築牆體,然後澆築構造柱。

在砌體房屋牆體的規定部位,按構造配筋,並按先砌牆後澆灌混凝土柱的施工順序製成的混凝土柱,通常稱為混凝土構造柱,簡稱構造柱(建築圖紙裡符號為—gz)。

構造柱通常設定在樓梯間的休息平台處,縱橫牆交接處,牆的轉角處,牆長達到五公尺的中間部位要設構造柱。為提高砌體結構的承載能力或穩定性而又不增大截面尺寸,牆中的構造柱已不僅僅設定在房屋牆體轉角、邊緣部位,而按需要設定在牆體的中間部位,圈樑應設定成封閉狀。圈樑可以提高建築物的整體剛度,抵抗不均勻沉降,圈樑的設定要求是宜連續設定在同一水平面上,不能截斷,不可避免有門窗洞口堵截時,在門窗洞口上方設定附加圈樑,附加圈樑伸入支座不得小於2倍的高度(為被堵截圈樑的上平到附加圈樑的下平),且不得小於1000mm,過梁設定在門窗洞口的上方,宜與牆同厚,每邊伸入支座不小於240mm。

25樓:gift毒藥

框架結構原理就是先框架,後填充,做構造柱是為了拉結結構的整體性;

所以施工

順序是先主體澆築混凝土,然後砌填充牆並預留二次結構混凝土的地方,砌築完以後再澆混凝土;

所以是先砌牆,然後預留出構造柱和馬牙槎的位置,再澆構造柱混凝土。

26樓:平之路

在框架結構施工,一般是先做混凝土構件,對於構造柱而言,為了施工方便,還是先砌牆,再裝模板做構造柱,這樣省工省時!

27樓:匿名使用者

框架結構的建築,構造柱所在位置較少,一般都是用於空間分隔,通常都是先砌牆後澆鑄構造柱。

28樓:匿名使用者

你不先砌牆在做構造柱,那麼你構造柱的馬牙槎怎麼成型?

29樓:匿名使用者

可以先做構造柱,也可以砌牆後預留構造柱位置

30樓:匿名使用者

肯定是先砌牆,後澆構造柱。後澆才會有作用。

31樓:匿名使用者

你看看美的地產標準 中間有附圖 肯定是砌牆先

32樓:流年不返

框架結構肯定是構造柱,在弄填充牆砌磚

框架結構填充牆構造柱是否允許不先砌築牆體留置馬牙槎,先澆築構造柱?

33樓:煙火中的塵埃

規範要求框架結構填充牆構造柱不需要留置馬牙槎,可先澆築構造柱。

一.《砌體結構設計規範》gb50003---2011

6.3.4 填充牆與框架的連線,可根據設計要求採用脫開或不脫開方法。有抗震設防要求時宜採用填充牆與框架脫開的方法。

1.當填充牆與框架採用脫開的方法時,宜符合下列規定:

1)填充牆兩端與框架柱,填充牆頂面與框架梁之間留出不小於20mm的間隙;

2)填充牆端部應設定構造柱,柱間距宜不大於20倍牆厚且不大於4000mm,柱寬度不小於100mm。

3)填充牆兩端宜卡入設在梁、板底及柱側的卡口鐵件內,牆側卡口板的豎向間距不宜大於500mm,牆頂卡口板的水平間距不宜大於1500mm;

4)牆體高度超過4m時宜在牆高中部設定與柱連通的水平繫梁。水平繫梁的截面高度不小於60mm。填充牆高不宜大於6m;

5)填充牆與框架柱、梁的縫隙可採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條或聚氨酯發泡材料充填,並用矽酮膠或其他彈性密封材料封縫;

6)所有連線用鋼筋、金屬配件、鐵件、預埋件等均應作防腐防鏽處理,並應符合本規範第4. 3節的規定。嵌縫材料應能滿足變形和防護要求。

二.《砌體結構設計規範》gb50003---2011規範條文說明:

6.3.4 震害經驗表明:

嵌砌在框架和梁中間的填充牆砌體,當強度和剛度較大,在**發生時,產生的水平**作用力,將會頂推框架梁柱,易造成柱節點處的破壞,所以強度過高的填充牆並不完全有利於框架結構的抗震。本條規定填充牆與框架柱、梁連線處構造,可根據設計要求採用脫開或不脫開的方法。

1 填充牆與框架柱、梁脫開是為了減小**時填充牆對框架梁、柱的頂推作用,避免混凝土框架的損壞。本條除規定了填充牆與框架柱、梁脫開間隙的構造要求,同時為保證填充牆平面外的穩定性,規定了在填充牆兩端的梁、板底及柱(牆)側增設卡口鐵件的要求。

需指出的是,設於填充牆內的構造柱施工時,不需預留馬牙槎。柱頂預留的不小於15mm的縫隙,則為了防止樓板(梁)受彎變形後對柱的擠壓。

2 本款為填充牆與框架採用不脫開的方法時的相應的作法。

調查表明,由於混凝土柱(牆)深入填充牆的拉結鋼筋斷於同一截面位置,當牆體發生豎向變形時,該部位常常產生裂縫。故本次修訂規定埋入填充牆內的拉結筋應錯開截斷。

框架結構是指由梁和柱以剛接或者鉸接相連線而成,構成承重體系的結構,即由梁和柱組成框架共同抵抗使用過程中出現的水平荷載和豎向荷載。結構的房屋牆體不承重,僅起到圍護和分隔作用,一般用預製的加氣混凝土、膨脹珍珠岩、空心磚或多孔磚、浮石、蛭石、陶粒等輕質板材等材料砌築或裝配而成。

框架結構又稱構架式結構。房屋的框架按跨數分有單跨、多跨;按層數分有單層、多層;按立面構成分為對稱、不對稱;按所用材料分為鋼框架、混凝土框架、膠合木結構框架或鋼與鋼筋混凝土混合框架等。其中最常用的是混凝土框架(現澆整體式、裝配式、裝配整體式,也可根據需要施加預應力,主要是對梁或板)、鋼框架。

裝配式、裝配整體式混凝土框架和鋼框架,適合大規模工業化施工,效率較高,工程質量較好。

框架結構填充牆與砌體填充有什麼區別

一 指代不同 1 砌體填充 是用塊體和砂漿通過一定的砌築方法砌築而成的牆體。2 框架結構填充牆 是指把框架和剪力牆兩種結構共同組合在一起形成的結構體系。二 優點不同 1 砌體填充 灰縫容易飽滿,粘結性好,牆面整潔。2 框架結構填充牆 構成靈活自由的使用空間,滿足不同建築功能的要求,同時又有足夠的剪力...

框架結構填充牆 加氣混凝土砌塊牆門窗過樑是否需要設構造柱

框架結構填充牆 加氣混凝土砌塊牆門窗過樑不需要設構造柱。構造柱通常設定在樓梯間的休息平臺處,縱橫牆交接處,牆的轉角處,牆長達到五米的中間部位要設構造柱。為提高砌體結構的承載能力或穩定性而又不增大截面尺寸,牆中的構造柱已不僅僅設定在房屋牆體轉角 邊緣部位,而按需要設定在牆體的中間部位,圈樑應設定成封閉...

如果先砌填充牆,後澆築框架柱,是不是框架柱也要象構造柱一樣設定馬牙槎?請提供答案依據出處

如果設計是 bai案件填充牆設計du 的,而施工時先砌牆zhi後澆築 dao框架柱和梁,可能會 回改變原有設計的傳力路答徑,造成填充牆開裂影響使用,但是一般應該不至於影響安全。也有可能對下層梁造成不利影響,但是具體影響很難評估。從填充牆受力的理論考慮,如果一定要先砌牆後澆築梁柱,那麼應該避免直接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