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過年的習俗(詳細)今晚就要急

2021-04-09 08:21:38 字數 4600 閱讀 2977

1樓:永遠傾城之戀

台灣和祖國大陸各地一樣,春節,也叫過年,

是民間最為熱鬧、時間最長的節日。一般從農曆十二月十六日的「尾牙」開始,到正月十五日元宵節(上元節)過完,才算全部結束,歷時整整1個月。

尾牙。每個月的初

一、十五或者初

二、十六,是台灣商人祭拜土地公神的日子,稱為「做牙」。二月二日為最初的做牙,叫做「頭牙」;十二月十六日的做牙是最後乙個做牙,所以叫「尾牙」。尾牙是商家一年活動的「尾聲」,也是普通百姓春節活動的「先聲」。

這一天,台灣一般平民百姓家要燒土地公金以祭福德正神(即土地公),還要在門前設長凳,供上五味碗,燒經衣、銀紙,以祭拜地基主(對房屋地基的崇拜)。各商家行號也要在今天大肆宴請員工,以犒賞過去一年的辛勞。以前,如果老闆在來年不準備續聘的員工,便在筵席中以雞頭對準他,暗示解聘之意。

不過,這種風俗已絕跡。除了近年來日益盛行的尾牙聚餐外,按傳統習俗,全家人都圍聚在一起「食尾牙」。主要的食物是潤餅和刈包。

潤餅系以潤餅皮捲包豆芽菜、筍絲、豆於、蒜頭、蛋燥、虎苔、花生粉、香茄醬等多種食料。刈包裡包的食物則是三層肉、鹹菜、筍乾、香菜、花生粉等,都是美味可口的鄉土食品。

送神。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送神日,家家戶戶舉行祭灶活動,歡送灶神及其他諸神上天。

灶神俗稱「灶君」,也有叫「司命真君」、「灶君公」、「護宅天尊」。「灶王」等。其全稱是「東廚司命九靈元王定福神君」,因此也有人稱之為「九天東廚煙主」。

早期台灣民間,每家廚房都有乙個相當大的「灶」。相傳灶有灶神,於每年的一月四日被玉皇大帝派來監視每一家的言行,直到十二月二十四日,回天庭向玉皇大帝述職,報告各家的善惡功過。

灶神並無神位,平日只是在灶門上貼一張灶神神媽。送灶時,將神媽揭下焚化,並另外焚燒乙個用竹蔑扎的紙糊馬兒,做為灶神回天的坐騎,還要準備一點黃豆、於草、做為灶神長途跋涉所需的乾糧、草料。然後焚香、叩首並在灶炕裡抓幾把稻草灰,平撒在灶前地面上,並哺哺叮嚀:

「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然後點燒爆竹,歡送灶神起駕**。人們再返回灶前,看看地上的灰是否留有灶神的臨別贈言。

送灶的供品多用湯圓、麥牙糖、豬血糕等又甜又粘的東西,無非是要封住灶神爺的嘴,少說壞話。

清屯(大掃除)。送完神後,家家戶戶就開始舉行「大掃除」。台灣人相信,平時家裡的器物都有神靈司掌,神案、神位、香爐都不得擅自移動,只有等諸神返回天界後,才能徹府大掃除。

大掃除當然有除舊迎新之意,在台灣還有句俚諺:「清後才會富」,即只有清掃房屋才有發展。如果家裡在此年中因為有人喪亡,就不能大掃除,據說灰塵會進入死人的眼睛。

做年粿,大掃除完後,就要準備做年粿,而且必須在二十八日前做好。年棵有「甜粿」、「發粿」、「鹹粿」、「菜包」等。台灣有一首年粿歌,生動地概括了年粿的含義:

「甜粿過年,發粿發錢,菜包包金,蘿蔔粿(菜頭粿)吃點心。」甜粿是過年最主要的年粿。發粿則要發得好才會發財。

菜包因內有包餡,所以能包金。蘿蔔粿(菜頭粿),是取其「好彩頭——好兆頭」之意,可當點心之用。喪家是不能隆重過年的,不能做甜粿。

由親戚送,受贈者大都以橘子當作回禮。

除夕:辭年、避債戲、圍爐、守歲等。除夕,也叫大年三十,是台灣年俗中最重要的乙個日子,習俗也相當多。

先辭年,布置「廳頭」,即在奉祀「觀音媽」和諸神像的大廳上,換新版畫和聯軸。到了下午舉行「辭年」儀式。在供桌上盛設五牲及各種年粿供奉諸神,然後拜祖先,行三跪九叩大禮,以表示感謝這一年來諸神明及祖先的保佑,並祈求新年更多的賜福。

神桌前還要供「春飯」,即盛有飯的小碗,飯上插上用紅紙做的花。神佛前各三碗,灶上一碗。這些花又叫「春仔花」或「飯春花」,這個飯叫「過年飯」。

(在閩南語中,「春」與「剩」諧音,意思即怎麼吃也吃不完,還有剩餘)。桌前還擺放三堆橘子及一些紅棗。紅棗表示年年好。

橘子到元宵才能拿下來,有句俗話「上元瞑(夜)拆柑棚。」最後,還要燒金紙、放爆竹,才算結束辭年儀式。

避債戲與討債燈,是辭年時為躲避債主上門催債的節日活動。在除夕夜,台灣各寺廟都要祭神演戲。凡負債過年無法償還的人,便跑到寺廟的戲台前,躲進人群中看戲。

依照風俗,債主就不能問他討債。若討債者硬間至「避債戲」台下找人要錢,就會引起公憤,遭至群眾圍毆,自討沒趣。這台戲要通宵達旦地演下去,直到翌日凌晨大年初一。

負債者也就順利地過完年。不過,債主也有辦法對付,即在大年初一,穿著舊衣服,提著燈籠上門討債,佯稱自己是從年三十晚上追債追到現在尚未回家,燈籠還提在手上,不能算是「新年討債」,這種燈就叫做「討債燈」。但是,除非積怨很深,債主一般不會輕易使用「討債燈」。

圍爐、除夕之夜,也叫過年夜,出外謀生的家人,都要趕回老家來團聚,如果無法趕回,就要空出乙個位子放那人的衣物,表示團聚。全家一起圍著桌子吃一年之中最豐盛的菜餚,桌下置一火光熊熊的烘爐,爐邊置一些銅錢,以示溫暖如春,財氣旺盛。圍爐時所吃的一般都有象徵意義。

如一定要吃「長年菜」(芥菜做的,表示長壽)、「韭菜」(「韭」與「久」諧音,吃的時候要一根一根,從頭吃到尾,不橫吃,不咬斷,年壽才能「久久長長」)。此外,還要吃蘿蔔(即菜頭)表示好彩頭;吃「全雞」,表示全家福(「雞」與「家」諧音);吃「蚶」取其繁殖力強之意,吃完後蚶殼要放在床下,表示會生蚶子蚶孫;吃魚丸、蝦丸、肉丸,取「三元及第」之意,(丸與元諧音,三元即是狀元、會元、解元);吃所有的菜均不用刀切細,應以原形煮食。

吃完之後,年長者要給年少者「壓歲錢」,然後全家圍坐在爐邊,說說笑笑,通宵不眠,謂之為「守歲」。據說如此可以祈求雙親長壽,所以又叫「長壽夜」。「不睡」的閩南語是「不困」,而「困」與「困」諧音,所以「守歲」也是靜待乙個「不困窮」的新春來臨。

台灣有句諺語叫「二九老」,指除夕是如意大吉的日子。以前台灣盛行收養異姓女子為「童養媳」。直養到十七八歲時,就與自己的兒子結為夫婦。

家境富裕者多在二十日後設宴招待親友,舉行婚禮。家境一般者,則在除夕閤家團聚,將童養媳與兒子圓房,俗稱「送做堆」、「合房」域「做大人」。通常結婚要選擇黃道吉日,避免觸動神明,惟除夕之日,神明皆已送上天,此時選擇童養媳和兒子「送做堆」,就不用耽心遭受神譴。

新年歌。台灣民間用一首新年歌,來說明新春期間每日的意義:「初一早(開門大吉取於早),初二巧(女婿回娘家向岳父拜年,乃稀巧之事),初三天通巧(赤狗日任何人皆不利外出,弄不出什麼巧事來),初四頓頓飽(客人都走了,剩下的菜餚自己吃),初五隔開(商家開門營業),初六舀肥(清除水肥),初七七元(古稱人日,吃麵線延年益壽),初八原全(暫時復原),初九天公天(玉皇大帝之壽誕),初十有食食(有吃沒吃休息到初十),十一概概(大概如此),十二漏屎(吃壞肚子),十三食蚶糜配芥菜(吃稀飯配素菜),十四結燈棚(提燈籠),十五上元瞑(元宵節)。

」 初一的禮俗。正月初一日,也叫「新正」,親友之間互相拜年,稱為「拜正」、「賀正」。主人請客人吃甜料、喝甜茶,然後說吉祥話:

對太太言:食甜給你生後生(生兒子)。

對老人言:食甜給你老康健,食百二(活到 12o歲)。

對商人言:食甜給你大發財。

對小孩言:食甜給你快大漢(快長大)。

對小姐言:食甜給你嫁好夫。

一般相互間言:新年大賺錢。

初一也是元始天尊和彌勒佛的誕生日,還是釋迦如來降魔之日。信徒們除祭拜自家的神佛之外,還各自帶著牲醒,赴廟燒金、焚香、上供品祭拜。全家人著新裝出遊,稱作「出行」或「行春」。

取越走越能存錢的意思。但出行的方向,必須根據自己的出生年月日時,配合天干地支等曆書,找出吉方吉時。初一邁出的第一步,一定要朝吉方走。

因為吉方有福神,會降福。對於兇方,不管有多麼重要的事,都不朝那個方向走。

2樓:

你也是六年級的學生吧...?我昨天才寫過..

春節,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無論身在何處,只要是炎黃子孫,都把春節當成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來過。在與福建省一水之隔的台灣,氣氛也與祖國大陸一樣,分外熱鬧。

每到農曆臘月二十三「祭灶」這天,台灣同胞都要穿上好衣服、在家中供上豬、羊、雞、鴨之類的禽畜海鮮。傳說「灶神」是天上派在住在各家各戶的天神,每年年底都要返回天上向玉皇大帝匯報每戶人家一年來的善惡,以便決定給予獎勵或處罰,於是人們為了讓灶神「天上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就用豐盛的祭品來供奉灶神。

除夕之前,台灣同胞也都要進行全面大掃除和整理庭院居室,紛紛備辦年貨,忙得不亦樂乎。

除夕之夜,全家老少圍坐在放有火鍋的圓桌邊聚餐,叫做「圍爐」,也就是吃年夜飯,這一餐當然格外豐盛。除要吃象徵全家團圓的魚丸,肉丸和寓有「食雞起家」的雞肉,還有各種極富地方風味的油炸食品。特別是吃一種用可有烏龜形狀的木模壓制而成,內包豆沙餡的年糕,叫「烏龜豆沙年糕」,有益壽延年的意思。

台灣過新年雖然和大陸大同小異,但是非常有趣,熱鬧的氣氛也不亞於大陸。我真想去台灣過一次年,感受一**灣的民俗風情啊!

大概400多字吧~~

還有,我們老師說了,傳說什麼的一兩句概括就行了..多寫這樣做的寓意是什麼..

僅供參考

台灣過年習俗

台灣春節傳統習俗

台灣春節習俗30字

3樓:匿名使用者

台灣的過年習俗

農曆十二月的最後一天 ( 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 ),古時候的人因為它是一年的最後

一天,因此,稱為「窮年」,在台灣又把它稱為「過年」( 過了這一天,一年就過去了 )。至於過年的這一天的夜晚,叫做「除夕」( 意思是過了今晚,明天就是新年了 );在台灣則俗稱「過年暝」、「三十暝」或「二九暝」。 俗話說:

「新年頭,舊年尾」。因此,人們特別的重視,因為它是一年最重大的日子。為什麼台灣人會如此重視除夕呢?

一般是認為和古代的臘祭有相當的關聯。古時候的人將農曆十二月稱為臘月。為什麼農曆十二月稱為臘月呢?

因為臘的本義,原本是一種祭祀的儀式。

台灣過年有哪些習俗,台灣人過春節有什麼習俗?

台灣人過年,還要製作紅龜公尺果 發公尺果 菜頭公尺果為年糕。紅龜公尺果以形體像乙隻龜,外染紅色,上打龜甲印,用來象徵人們益壽延齡。家家都用這種糕來敬奉撫育萬物的天公。倘若客人上門拜年要請吃糖果和甜仁,並按男女老少說不同的吉祥話。如孩子對老人可以說 吃個甜,祝你長壽萬年!同輩之間可以說 吃個甜,祝你賺...

過年的習俗有哪些,過年的習俗都有哪些

習俗多了去了,而且各地也不盡相同。我們這個地方,臘月二十三祭灶開始,就算是在過年了。這一天要在灶台煙囪兩邊貼上對聯 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灶上擺放紙燭,糖果,糯公尺糕,草鞋紙馬,送灶王爺上天。家裡除塵,大掃衛生。二十四,洗衣,被,年菜,碗筷碟,洗澡等。二十五炸丸子,炸糕點,熬公尺糖,蒸饅頭,滷製菜...

平頂山人過年的習俗,河南過年的習俗有什麼?

一 祭灶神 傳說,玉皇大帝每年大年初一都會給每家派駐一位監督員 灶神 司命灶君 灶君 灶王爺 灶王 監督這家一年的所作所為,到了臘月二十三日這一天,灶神將上天向玉皇大帝匯報這一家人的所作所為,讓玉皇大帝賞罰。二 吃灶糖 灶糖是一種麥芽糖,非常甜。在平頂山,把它抽為長條型的糖棍外粘芝麻時叫 芝麻糖 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