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牛相關的耕作方式,古代中國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有哪些

2021-04-01 19:17:55 字數 2886 閱讀 6489

1樓:匿名使用者

西漢早期,漢武帝晚年,任用趙過向全國推廣「用耦犁,二牛三人」的方法,使鐵犁和牛耕法逐漸普及。

東漢時牛耕日益發展,使用耬車一牛一犁法已非常普遍。二牛抬槓法主要是西漢晚期至東漢,(在西漢晚期二牛三人的耕作方法已逐漸為一人扶犁併駛二牛的方法所取代。) 這樣可以節省勞動力,人數少了,可以從事其它工作,農業收成高了,農業發展了。

牛耕在江南的推廣稍晚。據記載,三國時的吳國曾在江南大力提倡牛耕。牛耕推廣到西域時間可能更晚。

到唐代時,中原發達地區基本上就是一牛挽耕了,即一人一牛,生產力進一步提高,後開始用曲轅犁了。

以下是我摘錄的資料

牛耕法大約起源於春秋後期或春秋戰國之際。[34]牛耕的推廣和普及是乙個緩慢的過程。戰國時代牛耕的使用還很稀少,這可以從當時的文獻對牛耕記載的缺乏以及鐵犁出土的罕見得到驗證。

[35]出土的極為有限的戰國鐵犁主要分布在黃河中下游一帶,犁的形制也比較簡單,主要是v型犁,其犁首鈍角120度左右,兩側鐵葉長不及十釐公尺。這種犁是木製犁床,冠以鐵製犁頭,縱使牛耕起土也不能太深。[36]直到西漢前期,牛耕的使用還只侷限在某些特定地區,主要是黃河中下游一帶,在幅員廣大的其他地區並不通曉鐵犁與牛耕,而且即使在黃河中下游地區,也只有少數農家有能力使用它們。

[37]漢武帝末年,搜粟都尉趙過大力推廣牛耕,並改進田器,牛耕遂逐漸普及。[38]

趙過向全國推行「用耦犁,二牛三人」的牛耕法,其中「耦犁」,未知何指。崔寔的《政論》曾論及:「今遼東耕犁,轅長四尺,迴轉相妨,既用二牛,兩人牽之,一人將耕;一人下種,二人挽耬。

凡用二牛六人,一日才種二十五畝」,這與前述的「三犁共一牛,日種一頃」差距很大。崔寔說的其用二牛,兩人牽之,一人將耕,可能就是二牛三人的「耦耕」,這是東漢後期的事,東漢遼東的牛耕很可能是趙過以後才推廣去的,亦稱之「二牛抬槓」。

趙過推廣的「用耦犁,二牛三人」應是這樣一種牛耕法,即二牛挽一犁,由三人操作,他們分別掌握牽牛、按轅和扶犁等工作。這同解放前雲南省寧蒗納西族地區還殘留的二牛三人的牛耕法相似。這種方法雖然需用較多的人力,但在駕馭耕牛的技術不夠熟練,鐵犁構件及其功能尚不完備的條件下,不失為一種較好的方法。

因為它通過三人的通力合作,可以較好地掌握方向,保證壟溝整齊和調節深淺,達到深耕細作的目的。隨著馭牛技術的日益提高和活動式犁箭的發明,至遲在西漢晚期已進而有一牛一人犁耕法,這是雙轅犁的使用和犁鏵形式改進的結果。

從全國各地主要是陝西、山西、山東、江蘇等省近年來所出土的大量漢代牛耕壁畫和畫像石以及為數眾多形式多樣的犁具看,漢代牛耕推廣的範圍已經很廣泛了。

為了保證牛耕的順利發展,漢初對保護耕牛和加速耕牛繁殖是較重視的,國家明文規定:「盜馬者死,盜牛者加」(《鹽鐵論·刑**》),即指盜牛者,較盜馬加重治罪。並嚴禁殺牛,「殺牛,必亡之數」(《淮南子·說山訓》),為什麼?

應劭曾解釋道:「牛乃耕農之本,百姓所仰,為用最大,國家之為強弱也」(《風俗通義》轉引自《藝文類聚》卷八十五)。

光武中興後,對推廣牛耕和保護耕牛也很重視,建武年間(公元 25—56年),任延在任九真郡(今越南清化、河靜一帶)太守時,教民牛耕,因而開墾的田畝年年增加。廣西位於中原去九真的必經途中,因此廣西推廣牛耕理應不遲於九真之後。事實上廣西賀縣已出土過東漢鐵鏵兩件,說明廣西在東漢初期使用牛力耕地確已開始。

廣東的考古發掘中發現漢墓中有隨葬的牛和水田模型的牛耕跡象,這為漢代廣東有可能推廣牛耕提供了物證。王景作廬江太守,教民犁耕,提高了耕作效率,因而「墾闢倍多,境內豐給」(《後漢書·王景傳》)。由於東漢初年,有些地區經常發生牛疫,因而東漢王朝對損害耕牛者的治罪也不手軟,不論宰殺自己的牛或是盜竊別人的牛,一律處以死刑。

可見其重視之程度非同一般。

牛耕的推廣和耕牛的保護是漢代發展農業政策上的兩項相輔相成的重大措施,對提高精耕細作水平,增加農業生產效益起了重要的作用。

2樓:匿名使用者

在春秋戰國時期,農業發達地區已經採用了牛耕技術和鐵製工具。古代中國的農業耕作方式鐵犁牛耕在這一時期形成。據《戰國策》記載,秦國「以牛田」,就是用牛耕種。

由於它採用了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所以國富民強,具有了其他各國難以抗衡的實力。

在漢代,牛耕逐漸普及全國,鐵製農具的數量也大大超過前代;便於中耕的曲柄鋤和便於收穫的大鐮的出現,說明農具已經有所改進。

東漢時,因使用兩頭牛牽引的耦犁(二牛抬槓)迴轉不便,在某些地方已經出現了較輕便的一牛挽犁。這種先進的耕作技術便於牛耕的普及,也有利於山地的開墾。

3樓:匿名使用者

用大型牲畜進行農作物的耕作由來已久。最早使用牛進行耕地在氏族公社時期就已有了,也就是奴錄社會之前。出現之後對生產力的提高起到了很大作用,改變了以前用戰俘的方式,促進了社會的進步。

古代中國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有哪些

中國古代農業耕作方式是如何發展變化的

4樓:貞觀之風

原始農業耕作方法主要是刀耕火種,商周時期開始使用青銅農具,春秋時期,出現了鐵農具;戰國時期,鐵農具得到普遍推廣。

春秋後期,牛耕出現,戰國普及。從此,鐵犁牛耕成為古代中國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隋唐時期進一步發展,出現曲轅犁,中國犁耕技術成熟。

隨著生產工具不斷改進、生產技術日益完善和水利工程的不斷興建,精耕細作的農業生產體系分別在中國的北方和南方形成,並日臻成熟。

5樓:姚蟲蟲

耕作方式的演變過程:刀耕火種 石器鋤耕 鐵犁牛耕

中國農業經濟的基本特點:以家庭為生產、生活單位的小農經濟;以鐵犁牛耕為主要方式的精耕細作。

標準答案 課本參考裡有

6樓:匿名使用者

原始農業的產生最初只是播種和收穫,後來採用刀耕火種,隨著耒耜等生產工具的出現,七八千年前,中國農業進入了「耜耕」或「石器鋤耕」時代;商周時期出現了少量青銅農具和中耕農具,掌握了排灌、施肥、除草和滅蟲等技術;春秋戰國時期鐵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廣、施肥和灌溉技術的發展,標誌著鐵犁牛耕這種中國古代農業的傳統耕作方式形成。

古代中國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有哪些 精耕細作的傳統農業表現在哪

刀耕火種 石器鋤耕 鐵犁牛耕 小農經濟男耕女織自給自足 耕作工具 耬車 耦犁 曲轅犁 耕作方法 代田法 區田法 農產品種植 齊民要術 農政全書 中國古代農業耕作方式是如何發展變化的 原始農業耕作方法主要是刀耕火種,商周時期開始使用青銅農具,春秋時期,出現了鐵農具 戰國時期,鐵農具得到普遍推廣。春秋後...

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農業發展的成就主要得益於哪些因素

改革復開放40年來,取得了舉世矚制目的輝煌成就。一 bai經濟持續du快速增長,綜合國力zhi躍居世界第dao二位二 經濟結構持續優化公升級,發展的協調性和可持續性明顯提高三 農村改革成就輝煌,農業基礎地位更加鞏固四 對外開放水平全面提公升,全方位開放新格局逐步形成 首先得益於國家的政策支援,還有科...

中國農業出口發展現在面臨的問題主要有哪幾

農產品品牌建設滯後 農產品附加值低 農產品規模化經營還沒有成氣候 農產品競爭力差 農產品深加工不足 中國農業出口那幾個國家 中國已出口雜糧為主 中國雜糧出口市場概況 豆。芸豆是全球性出口農產品,近年出口量在30至63萬噸之間,其中2001年出口43.05萬噸,佔雜豆出口總量的46 中國出口的大白芸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