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地理必修一全球風帶,氣壓帶的成因,分布及特徵,還有世界洋流

2021-03-29 10:05:14 字數 5176 閱讀 3610

1樓:手機使用者

1、首先,全球共有7個氣壓帶,6個風帶

2、地球氣壓帶 (口訣):

高氣壓帶四,低氣壓帶三:

南北五度間,高溫氣上翻,

赤道低氣壓,降水造方便;

南北三十度,氣流下偏轉,

副熱高氣壓,少雨常乾旱;

極地氣壓低,靠近兩極點;

南北六十度,副極低壓然。

3、地球風帶 (口訣):

氣壓帶相隔,風帶共有六:

信風赤道摟,東風兩極出,

南北西風帶,四

十、六十度。

*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規律

原因:太陽直射點每年沿南北回歸線間的來回移動

規律: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特點:赤道低氣壓帶、西風帶控制的地區多雨,濕潤。

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的地區,炎熱乾燥。

信風帶控制時,風來自海洋就濕潤,來自陸地就乾燥。

(1)赤道高空向北分流的空氣在地轉偏向力的影響下,最終的運動方向是在30°n附近高空偏轉為西風。

(2)赤道高空的空氣不斷北流,在30°n附近高空堆積,導致北緯30°n附近高空的空氣在垂直方向上 下沉,從而使近地面形成副熱帶高氣壓。

(3)30°n附近的近地面空氣將向北(北、南)和向南分流。向南分流的氣流偏轉後形成了東北信風。

(4)60°n附近副極地低氣壓。

(5)30°n和60°n之間盛行西(西南)風;在90°n和60°n之間極地東(東北)風.

2樓:公尺m宮

赤道低氣壓帶

在赤道及

其兩側,是太陽高度角最大的地帶,這裡受太陽光熱最多,地面增溫也高,接近地面的空氣受熱膨脹上公升,空氣減少,氣壓降低。這樣在南北緯5°之間的地區,就形成了乙個低氣壓帶一赤道低氣壓帶。

副熱帶高氣壓帶

由赤道低氣壓帶上公升的氣流,由於氣溫隨高度而降低,空氣漸重,在距地面4-8公里處大量聚集,轉向南北方向擴散運動,同時還受重力影響,故氣流邊前進,邊下沉,各在南北緯30°附近沉到近地面,使低空空氣增多,氣壓公升高,形成了南北兩個副熱帶高氣壓帶,它是因為空氣聚積,由由動力原因形成的,屬暖性高壓。

極地高氣壓帶

在地球南北兩極及其附近是緯度最高的地區,這裡的太陽高度角最小,接受的太陽光熱也最少,終年低溫,空氣冷重下沉,地面空氣多,氣壓較高,形成南北兩個極地高氣壓帶,它是由熱力原因形成的冷高壓。   為了區別以上兩個高壓,需要指出在一般條件下,氣溫高的地方,因近地面大氣受熱膨脹,到高空堆積起來,使高空空氣密度增大,那裡的氣壓比同一水平面上周圍的氣壓都高,形成高氣壓,於是空氣便從高氣壓向周圍氣壓低的地方擴散,這樣氣溫高的地方,空氣質素就減少了,地面上隨承受的壓力就減低,形成低氣壓;氣溫低的地方空氣收縮下沉,高空空氣密度減小,形成低氣壓,這是周圍的空氣就會來補充,使氣溫低的地方空氣柱的大氣質量增多,地面氣壓因而增高,成 氣壓帶

為高氣壓。所以近地面空氣受熱,氣壓下降,空氣冷卻,氣壓公升高。高空氣壓的高低與地面氣壓經常是相反的。

因為氣溫高的地方,空氣上公升後在高空堆積,密度增大,形成高壓;氣溫低的地方,空氣下降後,在高空密度減小形成低壓。這是由於熱力原因形成空氣中的高壓和低壓。

副極地低氣壓帶

這個氣壓帶在南北緯60°附近,由於這個地帶處於副熱帶高氣壓帶和極地高氣壓帶之間,是乙個相對的低壓帶。   這樣,在假設不自轉的地球上,就形成了上述的七個氣壓帶。   地球是在一刻也不停地自轉和公轉著。

因此,在上述七個氣壓帶的形成過程中就伴隨著空氣的運動。而空氣運動的方向總是從高壓指向低壓。因為大氣是緊緊圍繞著地球表面,大氣在從高壓區流向低壓區的運動過程中,同時也隨著地球一同自西向東轉動著。

這樣大氣還要受到乙個由於地球自轉而產生的力的影響,這個力就是地球自轉偏向力,它在北半球總是使運動著的大氣向右偏斜,在南半球總是向左偏斜。這樣,風的運動方向就不是正直的由高壓指向低壓,而是在北半球發生了右偏,北風變成了東北風;南半球發生了左偏,南風變成了東南風。

形成原因

地球上不同緯度地區所得到的太陽輻射是不同的。因而氣溫的高低也隨緯度而變化,同時氣壓也跟著變化。   輻射越強,氣溫越高;輻射越弱,氣溫越低。

  緯度越低,氣溫越高;緯度越高,氣溫越低。   氣溫越低,氣壓越高;氣溫越高,氣壓越低。   大氣總是由氣壓高的地方,吹向氣壓低的地方,從而在地球上形成不同的氣壓帶和風帶。

地球上氣壓帶和風帶分布規律

在理解三圈環流成因的基礎上可採用以下簡易記法。   首先,掌握氣壓帶的分布與名稱。氣壓帶以赤道為中心對稱分布,高低壓相間。

  第二,掌握風帶名稱、分布及風向。相鄰兩個氣壓帶之間為風帶,風向總是由高壓指向低壓,並運用地轉 偏向力的知識來畫風向。風帶也是以赤道為中心,南北半球對稱分布。

  第三,高氣壓帶均為下沉氣流,晴天為主;低氣壓帶均為上公升氣流,易成雲致雨。但通過分析三圈環流成因可知,赤道低氣壓帶與極地高氣壓帶均是冷熱不均引起的,屬於熱力成因;副熱帶高氣壓帶和副極地低氣壓帶屬於動力成因。   第四,注意上圖所繪的是太陽直射點在赤道附近時的風、壓狀況,而實際上氣壓帶、風帶隨太陽直射點的季節移動而移動。

第五,上圖是假設地表均勻狀況,而事實上受海陸分布的影響,氣壓帶、風帶要複雜得多。

概述氣壓帶,由於地球表面緯度高低不同,接受太陽輻射的多少不同,於是形成不同的氣壓區域,這些區域就是氣壓帶。   假設地球表面是平滑、均勻的,氣壓水平分布表現出緯向帶狀。地球上的水平氣壓帶有七個,它們是:

  ①2個極地高壓帶:分布在北極和南極極區,是空氣受冷收縮、積聚,而高空氣流輻合,質量增多,在低空形成的高壓帶。冬季強度增大,範圍擴充套件;夏季勢力減弱,範圍收縮。

  ②2個副極地低壓帶:分布在南、北緯60°及其兩側,各約五度。由於來自副熱帶高氣壓帶的熱空氣向北移動來自極地高氣壓帶的冷空氣南下(北半球)兩者相遇熱空氣被迫抬公升地面形成低壓而形成的。

  ③2個副熱帶高壓帶:分布在南、北緯20~30° 的強大高壓帶,是自低緯高空向極流動的氣流在地轉偏向力作用下發生質量輻合形成。它隨季節南、北移動達幾十個緯度,活動範圍約佔地球的一半,是對大氣環流影 響最大的氣壓帶。

  ④1個赤道低壓帶:分布在赤道附近。由於終年高溫,空氣受 氣壓帶風帶與氣候的關係

熱膨脹上公升,到高空向兩側外流,引起氣柱質量減少,低空形成低壓帶。全球七個緯向氣 壓帶排列規則,而且高、低壓帶交錯分布。   氣壓帶可隨太陽直射點位置的變化而南北平移。

就北半球而言,氣壓帶的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上下移動各約五度。

3樓:寧靜的天空

氣壓帶風帶成因:

(1)低緯環流

赤道地區溫度高,空氣受熱上公升,在赤道近地面形成赤道低氣壓帶。赤道高空形成高壓。赤道高空的氣流在氣壓梯度力的作用下向南北分流,向北的分流形成南風; 在地轉偏向力的作用下,南風不斷偏轉成西南風;到30°n高空附近形成西風,便堆積下沉,使該地區地表氣壓較高,又該地區位於副熱帶,故形成副熱帶高壓。

赤道地區地表氣壓較低,於是形成赤道低氣壓帶。近地面,大氣由副熱帶高氣壓帶流向赤道低氣壓帶,受地轉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響,偏轉成東北風即東北信風。

(2)中緯環流和高緯環流

在地表,副熱帶高壓地區的氣壓較高,因此氣流向極地方向流動。在極地地區,由於氣溫低,氣流收縮下沉,近地面成形高壓,氣流向低緯方向流動。來自極地的冷氣流和來自副熱帶的暖氣流在60°附近相遇,形成了鋒面,稱作極鋒。

此地區暖氣流被迫抬公升,因此形成附極地低氣壓帶。氣流抬公升後,在高空分流,向副熱帶以及極地流動,形成中緯環流和高緯環流。在極地低壓帶和副熱帶高壓帶之間的氣流在地轉偏向力作用下形成西南風即盛行西風。

在極地高壓和副極地低壓帶之間形成東北風即極地東風。

極鋒:由盛行西風和極地東風在南北緯60度處相遇形成。

在北半球形成三圈環流,南半球同樣也形成三圈環流,這樣全球近地面形成七個氣壓帶和六個風帶。

規律:1.氣壓帶分布規律:高低氣壓相間分布,並且南北半球對稱。

風帶分布規律:南北對稱分布,但風向不同。

2.地面氣壓帶的形成原因有差異

①熱力原因:由於地面冷熱不均,引起大氣的膨脹上公升或收縮下沉運動,從而導致近地面形成低氣壓區或高氣壓區的原因。

如:赤道低氣壓帶和極地高氣壓帶

②動力原因:在水平方向上,由於氣流運動造成的空氣在一定區域內聚集輻合或輻散(空氣質素發生變化),導致氣壓發生變化的原因。在近地面,氣流輻合上公升,氣壓降低;氣流輻散下沉,氣壓公升高。

如:副熱帶高氣壓帶和副極地低氣壓帶。

洋流形成原因:盛行風是主要動力,還有陸地形狀的限制和地磚偏向力的作用

二、世界表層洋流的分布

1.中低緯度海區以副熱帶為中心的大洋環流:

北半球:順時針;南半球:逆時針;(大洋東岸是寒流,西岸為暖流。)

2.中高緯度海區:北半球:以副極地為中心的逆時針大洋環流(大洋東岸為暖流,西岸為寒流。)

南半球:形成圍繞南極大陸的南極環流

3.北印度洋形成季風環流:

冬季:逆時針(東北季風)夏季:順時針(西南季風)

氣候:描述氣候的兩個最重要的要素:氣溫和降水

(1)單一氣壓帶控制下的氣候型別——熱帶雨林氣候

總結:該氣候終年在赤道低壓帶(大氣環流)的影響下,盛行上公升氣流而多雨,年降水量在2000mm以上,且全年分配較均勻。

特點:高溫多雨,全年皆夏

分布規律:南北緯10°之間;主要分布區:亞馬孫平原、剛果盆地、馬來群島

(2)單一風帶控制下的氣候型別——溫帶海洋性氣候

a.所屬熱量帶:溫帶;該氣候冬不冷夏不熱,氣溫年較差較小。

b.總結:該氣候終年在盛行西風(大氣環流)的影響下,受海洋暖濕氣團的影響,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mm之間,且全年分配較均勻,終年溫和濕潤。

(結合教材案例一圖2.16的倫敦直方圖,分析其氣溫、降水特點,引導學生說出特徵)

c.特點:終年濕潤,氣溫適中,年變化小。

d.分布規律:南北緯40°~60°的大陸西岸;主要分布區:西歐、北美和南美大陸西海岸的狹長地帶,澳大利亞的塔斯馬尼亞島,紐西蘭的南北二島。

(3)氣壓帶和風帶交替控制下的氣候型別——地中海氣候

a.該氣候屬於**帶氣候,夏季因太陽直射點北移→副熱帶高壓帶北移的影響下,氣流下沉→炎熱乾燥;冬季因太陽直射點南移→副熱帶高壓帶南移,受盛行西風帶控制→溫和多雨

b.特徵:夏季炎熱少雨,冬季溫暖多雨。

c.分布規律:南北緯30°-40°的大陸西岸;主要分布區:地中海沿岸、澳大利亞大陸和非洲大陸西南端等地。

d. 代表性的城市——羅馬、雅典、伊斯坦堡、舊金山、洛杉磯、聖地牙哥、墨爾本、帕斯、好望角、開普敦等。這是唯一一種夏干冬溼的氣候型別,大家要認真理解記憶。

馬達加斯加島東部,澳大利亞東北部,巴西東南部熱帶雨林形成原因,1暖流增溫增濕,馬達加斯加島東部(馬達加斯加暖流),澳大利亞東北部(澳大利亞暖流),巴西東南部(巴西暖流)2來自海洋的信風3地形的抬公升,迎風坡

全球風帶氣壓帶分布與移動規律,地理問題寫出全球氣壓帶和風帶分布圖,分布規律是什麼

移動規律 全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移動晚於太陽直射點移動約1個月 年移動幅度約為10 氣壓帶 風帶季節移動的原因 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和黃赤交角的存在 即地軸的傾角不變 地理問題 寫出全球氣壓帶和風帶分布圖,分布規律是什麼 規律 一共七個氣壓帶六個風帶 氣壓帶和風帶間隔分布 氣壓帶中高低氣壓帶間隔分...

高一地理必修一全球氣壓帶,風帶的分布和移動。如何理解

分布 赤道是低氣壓 30度是副高 60度是副極地低 90度是極地高。理解 赤道和兩極是一熱一冷成低壓和高壓。30和60是氣流被迫下沉和上公升成的高壓和低壓。風帶 赤道低和副高之間是信風帶,副高和副極地低之間是西風帶,副極地低和極地高之間是東風帶。理解 風是大氣的水平運動,成因是水平氣壓梯度力,它由高...

全球氣壓帶風帶的分布和移動規律,全球氣壓帶和風帶移動規律

分布 赤道是低氣壓 30度是副高 60度是副極地低 90度是極地高.赤道和兩極是一專熱一冷成低壓和屬高壓.30和60是氣流被迫下沉和上公升成的高壓和低壓.風帶 赤道低和副高之間是信風帶,副高和副極地低之間是西風帶,副極地低和極地高之間是東風帶.風是大氣的水平運動,成因是水平氣壓梯度力,它由高壓指向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