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論述題 1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原理的基本

2021-03-27 20:58:12 字數 4942 閱讀 7979

1樓:匿名使用者

1.啥是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思想的科學體系。從它的創造者、繼承者的認識成果講,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而由其後各個時代、民族的馬克思主義者不斷豐富和發展的觀點和學說的體系。從它的階級屬性講,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爭取自身解放和整個人類解放的科學理論,是關於無產階級鬥爭的性質、母的和解放條件的學說。

從它的研究物件和主要內容講,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是關於自然,社會和思維發展的普遍規律的學說,是關於資本主義發展和轉變為社會主義以及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發展的普遍規律的學說。馬克思主義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論、基本觀點和基本方法構成的科學體系,它是乙個完整的整體。從廣義上說,馬克思主義不僅指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基本理論、基本觀點和學說體系,也包括繼承這對他的發展,即在實踐中不斷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

2.為啥說馬克思主義是科學性和革命性相統一學說?

(1)馬克思主義最根本的世界觀和方**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2)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政治立場是實現以勞動人民為主體的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馬克思主義最重要的理論品質是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絡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4)馬克思主義最崇高的社會理想是實現物質財富極大豐富,人民精神境界極大提高,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發展的共產主義社會。

3.啥是哲學的基本問題?

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又是方**。

4.如何理解哲學的基本問題?

(1)哲學基本問題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其一,意識和物質、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誰是世界的本源,即物質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一性的問題;其二,思維能否認識或正確認識存在的問題。

(2)哲學基本問題是人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經常遇到的問題。人的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活動,就是人作為主體與客觀世界相互作用的過程。沒有存在和思維關係的發生,任何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活動都不可能實現。

所以哲學基本問題也是人們在實際活動中的基本問題。

(3)對哲學基本問題的回答,是解決其他一切哲學問題的前提和基礎。只有科學解決思維和存在或意識和物質的關係問題,才能為在實踐中理解世界的本質,把握世界的聯絡和發展,認識包括人類社會發展基本規律在內的整個世界的規律奠定基礎。

5.物質概念及其理論的內容和意義是啥?

物質是標誌客觀實在的哲學範疇,這種客觀實在是人通過感覺感知的,它不依賴於我們的感覺而存在,為我們的感覺所複寫,攝影,反映。

理論意義:(1)堅持了物質的客觀實在性原則,堅持了唯物主義一元論,同唯心主義一元論和二元論劃清界限;(2)堅持了能動的反映論和可知論,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論;(3)體現了唯物論和辯證法的統一;(4)體現了唯物主義自然觀與唯物主義歷史觀的統一,為徹底的唯物主義奠定了理論基礎。

6.物質和運動的辯證關係是啥?

物質和運動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運動是物質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屬性,物質是運動著的物質,脫離運動的物質是不存在的,設想不運動的物質,將導致形上學。另一方面,物質是一切運動變化和發展過程的實在基礎和承擔者,世界上沒有離開物質的運動,任何形式的運動,都有它的物質主體,設想無物質的運動,將導致唯心主義。

7.意識的產生、本質和作用是啥?

產生:意識不僅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而且是社會歷史的產物。

本質:是物質世界的主觀映像,是客觀內容和主觀形式的統一。

作用:辯證唯物主義在堅持物質決定意識,意識依賴於物質的同時,又承認意識對物質有能動作用。意識的能動作用是人的意識所特有的積極反映世界與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動。

主要表現在:(1)世界是能動的,具有目的性和計畫性;(2)意識活動具有創造性;(3)意識具有指導實踐改造客觀世界的作用;(4)意識還具有指導、控制人的行為和生理活動的作用。

8.世界物質統一性原理的內容和意義是什麼?

內容:(1)人類社會依賴於自然界,是整個物質世界的組成部分;(2)人們謀取物質生活資料的實踐活動雖然有意識作指導,但仍然是以物質力量改造物質力量的活動,仍然是物質性的活動;(3)物質資料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集中體現著人類社會的物質性。綜上所述,包括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在內的整個世界,其真正統一性在於它的物質性。

意義:人的實踐活動依賴於客觀世界,客觀世界的規律性制約著人的實踐活動,我們通過實踐改造世界,就是認識和利用客觀規律,通過一定的物質手段作用於客觀世界。人們要取得實踐的成功和勝利,就必須正確認識客觀實際的發展規律,按照客觀規律辦事。

所以世界的物質統一性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石,一切從實際出發是唯物主義一元論的根本要求。

9.如何理解社會生活的本質上是實踐?

實踐是人類社會的基礎,一切社會現象只有在社會實踐中才能找到最後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終的科學說明。社會生活是對人們各種社會活動的總稱,社會生活的實踐性主要體現在:(1)實踐是社會關係形成的基礎;(2)實踐形成了社會生活的基本領域;(3)實踐構成了社會發展的動力。

總之,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構成社會的人是從事實踐活動的人,推動社會運動的力量是千百萬人的社會實踐活動。社會生活的全部內容就是不斷進行的社會實踐。

10.怎樣理解矛盾的統一性與鬥爭性及其相互關係?

概念:(1)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雙方相互依存,相互貫通的性質和趨勢。它有兩個方面的含義:

一是矛盾著的對立面相互依存,互為存在的前提,並共處於乙個統一體中;二是矛盾著的對立面之間相互貫通,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2)矛盾的鬥爭性是指矛盾著的對立面之間相互排斥,相互分離的性質和趨勢。由於矛盾的性質不同,矛盾的鬥爭形式也不同,對於多種多樣的鬥爭形式,可以區分為對抗性和非對抗性兩種基本形式。

關係:(1)矛盾的同一性和鬥爭性是相互聯結,相輔相成的,沒有鬥爭性舊沒有同一性,鬥爭性寓於同一性之中,沒有同一性也沒有鬥爭性。(2)在事物的矛盾中,矛盾的鬥爭性是無條件的絕對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條件的相對的。

(3)矛盾鬥爭性的絕對性體現了物質運動的絕對性,矛盾同一性的相對性體現了物質靜止的相對性。(4)無條件的絕對的鬥爭性與有條件的相對的同一性相結合,構成事物的矛盾運動,推動事物的發展。

11.如何理解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係及其現實意義?

關係: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是辨證統一的關係。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個性。

(1)矛盾的共性是無條件的絕對的,矛盾的個性是有條件的相對的;(2)任何現實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與個性的有機統一,共性寓於個性之中,沒有離開個性的共性,也沒有離開共性的個性。

現實意義:(1)矛盾的共性和個性,絕對和相對的道理,是關於事物矛盾問題的精髓,是正確理解矛盾學說的關鍵,不懂得它,就不能真正掌握唯物辯證法;(2)矛盾的共性和個性相統一的關係,既是客觀事物固有的辯證法,也是科學的認識方法,人的認識的一般規律就是由認識個別上公升到認識一般,再由一般到個別的辨證發展過程;(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證關係的原理是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各國的具體實際結合的哲學基礎,也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哲學基礎。

12.如何理解量變和質變的辯證關係?

(1)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任何事物的變化都有乙個量變的積累過程,沒有量變的積累,質變就不會發生。(2)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單純的量變不會永遠持續下去,量變達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質變。(3)量變和質變是相互滲透的。一方面,在總的量變過程中有階段性和區域性性的部分質變;另一方面,在質變過程中也有舊質在量上的收縮和新質在量上的擴張。

總之,量變和質變是相互依存,相互貫通的,量變引起質變,在新質的基礎上,事物又開始新的量變,如此交替迴圈,形成事物質量互變的規律性。

13.怎樣理解辯證否定觀的基本內容及其現實意義?

基本內容:(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內部矛盾運動的結果;(2)否定是事物發展的環節。它是舊事物向新事物的轉變,是從舊質到新質的飛躍,只有經過否定,舊事物才能向新事物的轉變;(3)否定是新舊事物聯絡的環節,新事物孕育產生於舊事物,新舊事物是通過否定環節聯絡起來的;(4)辨證否定的實質是「揚棄」,即新事物對舊事物既批判又繼承,既克服其消極因素又保留其積極因素。

現實意義:否定之否定規律的原理對於人們正確認識事物發展的曲折性和前進性,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按照否定之否定規律辦事,要求我們對待一切事物都要採取科學分析的態度,反對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的形上學否定觀。

14.唯物辯證法的基本範疇有哪些,如何理解?

唯物辯證法的基本範疇:原因與結果,必然性與偶然性,可能性與現實性,現象與本質,內容與形式。

15.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的辯證關係是什麼?

人們在實踐活動中要達到預想的目的,就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符合客觀事物的發展規律,如果不符合,就會在實踐中失敗。()必須尊重客觀規律;()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基礎上,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所以,尊重事物發展的規律和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是辯證統一的。

16.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主要變現在哪些方面?

(1)實踐產生了認識的需要;(2)實踐為認識提供了可能;(3)實踐使認識得以產生和發展;(4)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17.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的辯證關係是什麼?

(1)理性認識依賴於感性認識,理性認識必須以感性認識為基礎。堅持理性認識對感性認識的依賴關係,就是堅持了認識論的唯物論。(2)感性認識有待於發展和深化為理性認識。

只有使感性認識上公升到理性認識,才能把握住事物的本質,滿足實踐的需要。堅持了這一點,就是堅持了認識論的辯證法。(3)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相互滲透,相互包含,二者的區分是相對的,人們不應當把它們截然分開。

18.怎樣理解真理的客觀性?

真理具有客觀性,凡真理都是客觀真理。(1)真理的內容是客觀的。真理作為一種主觀的思想形式,是把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外部客觀條件作為認識物件的。

真理最根本的特徵就在於對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的正確揭示,就在於思想與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的一致性;(2)檢驗真理的標準也是客觀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凡是能夠經得起實踐的檢驗,得到實踐的證實,主觀同客觀相符合,這種認識就是真理。

19.絕對真理與相對真理的辯證關係是什麼?

真理是具體的,是發展的,真理的絕對性和相對性是辯證統一的。()具有絕對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對性的真理是相互滲透和相互包含的。相對之中有絕對,絕對寓於相對之中,絕對之中有相對,真理的絕對性通過相對性表現出來,任何真理既是絕對的,又是相對的,是兩者的統一;()具有相對性的真理和具有絕對性的真理又是辯證轉化的。

真理永遠處在由相對向絕對的轉化和發展中,這是真理發展的規律。總而言之,絕對性真理和相對性真理不是兩個真理,而是同乙個真理的兩種不同屬性,我們必須反對割裂二者辯證關係的絕對主義和相對主義。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作業三,《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試題幫忙做下

1.ab 貝克萊 王陽明 主觀唯心 2.bc 它重視精神和少數傑出人物,否定客觀,否定人民群眾3.cd c是朱熹說的 d理念世界 4.abc 5.bd 相對論認為沒有絕對的空間,空間隨著物質運動而改變,從而成為乙個不可分割的時空。相對論所採用的就是非歐幾何來描述空間的,賦予了非歐幾何實在性,使其成為...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心得體會,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心得體會

自己找去了,典型的幹部,這個也出來要別人給你寫,還想不花錢。馬克思主義確實是個好理論 他集合了很多的優秀思想 並且努力的區實現其預見性,是經典的唯物主義哲學,但是他也有著很多無法彌補的缺點 因為以馬克思乙個人的力量就想把整個未來世界幻想出來,這本事就違反了他的思想核心哎 求一篇 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 ...

急求下列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題的答案

我來解答都有點忘記了正好複習下。1答 的首要一條,是歷史唯物主義範疇內高度的哲學概括。這樣就抓住了黨的先進性的最深層的現實根據 最高的本質體現。第二,社會主義的利益原則及其實現,是我國社會生產力發展要求的集中反映,也是 重要的歷史唯物論的根據 第三,社會主義利益原則的人格化,堅持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