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行之,明也,明之為聖人」這句話是出自荀子的哪本書

2021-03-26 18:19:55 字數 883 閱讀 8475

1樓:睡影望空

出自《荀子·儒效篇》。

原文節選: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

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學至於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明之為聖人。聖人也者,本仁義,當是非,齊言行,不失豪釐,無他道焉,已乎行之矣。

故聞之而不見,雖博必謬;見之而不知,雖識必妄;知之而不行,雖敦必困。不聞不見,則雖當,非仁也。其道百舉而百陷也。

白話譯文:未有聽說不如聽說過,聽說過不如眼見為實,眼見為實不如明曉事理,明曉事理不如親自實踐,學習的功夫到實踐這一層次也就停止了。實踐可以使人明知道理.

明知道理的人是聖人。聖人以仁義為本,明辨是非,言行一致,判斷沒有毫釐之差。

沒有其他道理可講,這些都包含在實踐過程中了。所以聽說過道理卻不眼見為實,即使聽說的知識很多,也一定會有謬誤;眼見為實卻不力求理解,即使學識頗多,也一定會妄自臆測。

明曉事理卻不親自實踐,即使思辨縝密,也一定會陷入困境。不打聽、不尋找道理,那麼即使做事有分寸,也不是仁。這個道理屢試不爽。

2樓:tc丶十三先生

《荀子·儒效》其中一小段: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學至於行之而止矣。

行之,明也;明之為聖人。聖人也者,本仁義,當是非,齊言行,不失豪釐,無他道焉,已乎行之矣。故聞之而不見,雖博必謬;見之而不知,雖識必妄;知之而不行,雖敦必困。

不聞不見,則雖當,非仁也。其道百舉而百陷也。

3樓:愛哪無

出自《苟子·懦效》

意思是:沒聽見不如聽見,聽見不如看見,看見不如了解,了解不如去實行。

望採納?

4樓:渡邊

出自 《荀子·懦效》

就是 懦效篇

《荀子》的第八篇

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自聞之,悖也 中 悖 的意思

在這一句中,悖 的意思是相反的,關於這一句詳解如下 一 整句話的翻譯結果如下 厭惡 恐怕 別人聽到,可以 但怕自己聽到,就大錯了二 出處解釋 出處 呂氏春秋 自知 三 原文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鐘者。欲負而走,則鐘大不可負 以椎毀之,鐘況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掩其耳。惡人聞之,可也 惡己自聞之...

善,吾聞窮巷多吝,曲學多辨寡人不之疑矣

孝公曰 善 吾聞,窮巷多吝,曲學多辨,愚者笑之,智者哀焉。狂夫之樂,賢者器焉。拘世以議,寡人不之疑矣。於是,遂出墾草令。商君書 卷一 更法 浩然之氣 不依形而立,不侍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隨死而亡矣。故在天為星辰,在地為河嶽。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乙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是他那...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詩中什麼寫出詩人的之祖國收復的喜悅心情

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詩書喜欲狂 卻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詩書喜欲狂。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裡面的哪兩句詩寫出詩人全家高興的心情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官軍收河南河北哪一句表現了詩人為收復失地後的喜悅心情。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意思是 回望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