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佛教的無我,佛教裡面的 無我 究竟是什麼意思

2021-03-24 08:29:11 字數 5301 閱讀 6236

1樓:匿名使用者

無我是佛發現五取蘊的共相之一,五蘊的共相是「無常、苦、無我」; 什麼是「共相」呢?共相是指共同特徵。佛陀說「無我者非我、非我所,非我之我。

」以不實之義為無我。當觀受無常,如是觀者則於受調伏欲貪、斷欲貪(忿怒) ;當觀識無常,如是觀則識非我,非我所、亦非我體。

內觀四念處、凡是集法都是滅法、修四聖諦:

此乃覺的集、此乃覺的住、此乃覺的滅;

此乃受的集、此乃受的住、此乃受的滅;

此乃思的集,此乃思的住,此乃思的滅;

此是色的集,此是色的住,此是色的滅;

此是行的集,此是行的住,此是行的滅。

破心中的慾望→五蘊欲、情慾,(宇宙世界)色慾,無色欲,和我執。

無我梵語ana^tman 或 nir-a^tman,巴利語anattan。又作非身、非我(凡夫認為心身中存在個「我」:把色、受、想、行、識是「我」,或者認為「我」在色、受、想、行、識中;而這種自我感覺,正是對身心錯誤認識)。

南傳上座部佛教的論書《阿毗達摩概要精解 》說到:世界是由物質及精神現象組成,物質叫做色法,精神現象叫做名法。其中組成色法的最小單位是色聚,組成名法的最小單位是心、心所。

色法、名法都是在非常快速的生滅著,一彈指間,名色法就生滅了上億次。

同樣,人也是由色法、名法構成,這裡面沒有恆常不變的我,沒有靈魂。組**的這些極其細微的色法與名法,一直都在那裡不停的剎那的生滅著,根本就找不到乙個不生滅的東西,也找不到乙個叫做『我』的實體存在,------這都是可通過修行(大念處經)親證和親見的。

「任何生命的身、心都在剎那不停地變化著,既有某一階段的微小量變,也有不同生命形態之間的質變,質變也就是所常說的輪迴,這中間沒有乙個不變的「我」存在。

「四念處」在早期的佛教中的修行方法,北傳漢譯的『念處經』及南傳巴利文第二十二經均有敘述。要義為如實觀察,即「觀身如身、觀受如受、觀心如心、觀法如法」,但是在後期佛教,四念處被窄化為「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是對治法,但易執彼端,其不淨乎?其苦乎?

無常乎?無我乎?豈可求之,當如實觀之,不可妄定),在解脫煩惱的力道和效果上,減弱很多,其中的原因很微妙,有許多值得**之處,如何經由四念處的修持而滅除煩惱,借此文略作介紹。

其實世尊在和外道修行時也達到非想非非想處定。不過那只是定,細微執著於有我而修的禪定(雖然說在那乙個境界時確確實實沒有了我這個概念,但是其「行」依舊幽微細潛的在發動,所以,在非想非非想定中,隨著不同人的念妄動生髮的不定,處於非想非非想的「有命」終究會在非常非常遙遠的時間後重新從定中出來,且由於在非想非非想定中不執於有我,而「行"卻也依舊發動,故從定中出來時,同分妄見與別業妄見重新邊計執為我之凡人(主要是細微的無始來積累的別業妄見,同分妄見比較少)),所以當出來後又循流生死,反反覆覆。世尊察覺到非想非非想並不是終極的解脫之道,故而另尋正道。

在菩提樹下,不斷反「觀」一切,而不是像最初外道那樣不執著於一切而入定,而是「觀」一切如如不動而入定,故而在定中不會循流幽微的「行」,故而能進一步破執「識」(色,受,想,行,識,其中粗相主要在色,受,想,包括一些行,幽微的細相主要在行和無明所生的識)。因為外道的定實際上是依舊隨流著幽微的行,和識在**反反覆覆的,而世尊「觀」而入定,便能在定中察覺一切,不為一切所動,故而最終解脫。

佛教裡面的「無我」究竟是什麼意思?

2樓:匿名使用者

就是指不受外界的干擾的清淨心。

3樓:天華靜觀

是指萬物都沒有固定不變的自體。

佛教的「無我」到底是什麼樣概念和境界

4樓:8萬4千法門

問:我已經很能接受無我、無常,以及『一切唯心,萬法為識』的觀點。但總覺得內心深處仍有乙個模模糊糊、似有似無的『我』在。

無論日常生活中的起心動念或在修行之時,都有這個『我』在作主,究竟何故?如何才能真正無我?請開示。

淨空法師答:你的話說得很正確,一點都不假,你真正做到無我、無常,你就不會來問問題了。你來問問題,誰問的?

「我」問的。由此可知,無我很難。真正做到無我,最低的程度,你已經超越六道輪迴,你不會在輪迴裡面,超越六道了。

實在講,超越六道是四聖法界,阿羅漢、闢支佛、權教菩薩、藏教佛、通教佛,這四聖法界是不是真的無我?沒有。他決定不執著這個身是我,佛經說:

「我執雖亡,法執猶存」,我執破了,還有法執。試問問,誰執著法執?「我」!

不過他的我執非常的微細,不像我們是很粗的觀念。果然法執也斷了,我、法二執都斷了,無明破一品,超越十法界了,這是一真法界的法身菩薩,這才到真正無我。

所以到真正無我,他用的是真心,決定不是妄心,他的智慧型開了,世出世間法沒有一樣不通達。如果我們對於一切法還有障礙不能明了,自己要曉得,為什麼不明了?無明,我們完全被無明覆蓋了。

所以對於世出世法雖然認真的研究探索,往往還會產生錯誤的見解,誤解諸法真實義、曲解諸法真實義往往有之。

要避免這些歧途、叉路,歧途叉路很危險,不知道將來自己要走到**,因此佛、古聖先賢都這樣教導我們,求學、求道都要親近明師,沒有真正善知識指引是非常的困難。我們自己有一點悟性,那是過去生中的善根福德,這一生沒有好的因緣,沒有好的善知識與修學環境,走錯路就非常可惜。

過去生中有這麼好的因緣,也有這麼好的悟性,這一生遇到善知識,這個路子走對了,就容易開悟。我們縱然開悟也不能忘記唸佛,對於唸佛法門一定要認真去研究、去認識,這個法門是無比的殊勝。以高度的善根福德因緣、高度的悟性修學唸佛法門,往生的品位就高,超出其他法門太多太多了,所以一定要珍惜淨土法門。

如果要真正了解無我的道理與境界,佛在《大般若經》裡面講得很多也講得很詳細,可以從這裡下手。

佛教裡面的「究竟無我」是什麼意識?如題 謝謝了

5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大徹大悟的結論。 佛學經義中,「我」的解法是很多種的,通常來說,既指學佛的人自己,又指眾生平等且都具備的佛心佛性。——這雖然方便於人們理解佛經教義,卻往往也容易使人陷入自我封閉的魔途,所以,學佛的最終,落腳點還是佛,而不是「禪機我」。

只有超脫了「禪機我」的糾結辯論,才能超脫小佛教經義,進入大境界。

佛教裡面的「無我」究竟是什麼意思?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6樓:放下吧執著

究竟呀,可能至少得您證四果阿羅漢了才會明白哦。

四果羅漢就破我執了,我們凡夫得不到解脫總是乙個」我「放不下,什麼都是我的,我的房子,我的車子,我的妻子,我的票子..........,其實哪乙個是我的呢,我是誰呢?父母未生我之前是誰呢?

好好修行吧,努力爭取此生就明白這個道理吧。

怎樣理解佛教中的「無我」?

7樓:s潔西卡

從佛法來看,我人眾生都是概念,究竟上並沒有我人眾生,只是因緣相續的名色法,因此「無我」就是說世界上本無我,但又因世間萬物而有了我。通過修行,可以見到這個物質世界的最小組成單位,可以見到前世及來生,見證輪迴,通過自己親證親見,達到解脫,具體闡述如下:

1、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我們晚上睡覺都做夢,夢裡都很真實,彷彿身臨其境,夢「醒」以後知道自己是在做夢。 可我們是真醒了嗎,其實並沒有。

我相,即是我執,也就是執著於眼前的"我"是真有,其實眼前的自己是假的,真我是自性,是真如,是不生不滅的。

2、無我,小乘佛教是從,「緣起」的角度去理解的。無我,大乘佛教是從,「性空」的角度去理解的,合在一起叫做:緣起性空。

3、無我分為觀身無我、觀受無我、觀心無我、觀法無我。從色身角度來說,身體只是各種元素有機排列組合而成,但是卻不能說一堆有機排列的元素就是我、就是他、就是人、就是雞蛋、就是樹木花草。

4、從解剖上來說色身就是組織、骨骼、肌肉、器官構成的乙個存在狀態,並非真實、並非固定,所以這個所謂的肉身的我只是一種短暫的存在狀態,而不是真實的存在。所以從色身角度我們只能找到物質的堆砌,物質的堆砌不能說這就是我,這不夠嚴格。

5、觀受無我,在我們的感受上,所有的受都是由識促成的,受是必須依賴色塵和根的接觸,又由識的分別計較而產生的一種虛妄的存在。因為些一感受本身就是虛妄的,不真實的,他是諸多因緣和合下的一種虛妄短暫的存在現象,我們執著此現象,是在借用自性的能量在描繪和勾勒,貼加和重建這個感受。

6、觀心無我,我們說心是什麼,佛教裡把心叫做心識,也就是諸識和合而成的一些功用叫做心。所以心本無體、無形、無相,只是由諸識的功能促成的乙個功用。

7、觀法無我,法是歸根結底的一切運轉的根本規則,萬事萬物的運轉都是由種種法則約束和的。所以佛的真身是法身,只要某法可以用,他的功用就可以藉由法身的存在而長存不壞,這就是涅槃的恆常了。

8樓:樂園老禪師

佛說無我,是實相。是對治煩惱的根源我執。一般人只是自然我執,若推求我的相貌,則有外道和哲學家提出的「我」-常,一,主宰,自成。

這都是我的相貌,失去此四相,我執便瓦解。我執破除,便得解脫。

因此,佛教中用止觀修行來如實觀察,清除我執的成見而見證真理。在一切法,色受想行識中觀察,都是因緣相依相待,剎那轉變的,沒有常一主宰自成的東西,這就是否認了「我」,而達到無我。無我並不是忘我,那只是一般相似說法,佛教其實是智慧型,而不是遺忘忽略,也就不是忘我,而是從觀察中確認無我,生起無執著的智慧型。

要理解法義,就需要學習,把無我的教義搞清楚,並在止觀中實踐。只有在教理上清晰,止觀中實踐,才可以更清晰的觀察無我而達致涅磐。這樣,在生活中,處處可以關照無我,無常,以無執著的心行一切善法,就是實踐了。

所以,你問經中所說「無我」如何在實際生活運用。就是先有理論的基礎,指導實踐,然後在生活中靈活運用,這樣的次第。

9樓:繁星流動

從究竟法來看,我人眾生都是概念,究竟上並沒有我人眾生,只是因緣相續的名色法。

根據南傳上座部佛教,通過修行,可以見到這個物質世界的最小組成單位,可以見到前世及來生,見證輪迴,通過自己親證親見,達到解脫,具體闡述如下:

佛教認為,世界是由物質及精神現象組成,物質叫做色法,精神現象叫做名法。在具備禪定或近行定的定力的基礎上,修習四界分別觀,之後在四界透明體當中,可以見到組成物質世界的最小單位:色聚。

色聚是不斷在生生滅滅的,有透明及不透明的兩類色聚。通過智慧型之光觀照色聚,會發現組成色聚的8-10種究竟色法,這就是物質世界的組成方式。

在照見物質組成後,通過修習名法,照見名法是由心、心所構成,心及心所都是不斷在生滅的,而且速度非常之快,每秒鐘有上億個心及心所生起又滅去,你會發現名法生滅的速度是色法的十七倍。

通過這樣的修行,發現世界是由不斷生滅的名色法組成,發現世界上根本沒有我、靈魂這樣的不變的東西,因此破除了心中的我及靈魂等邪見。然後再通過修習尋找名色法生起的原因,會發現名色法相續生起的原因是由於貪愛、愛。通過修習追溯名色法生起的原因,可以照見前世,通過追查名色法相續,可以照見名色法在將來的發展以及滅去的時刻,這樣可以照見來生。

因此破除了對輪迴的疑惑,破除了對佛法的疑惑。

這是佛法慧學十六觀智的前兩個階段:名色分別智、緣攝受智。

詳細的十六觀智的描述可以自己看《清淨道論》

如何理解佛教,如何理解佛教的基本教義

釋迦摩尼是個教育家.他是我們的老師.他告訴我們宇宙真相.你就誠念 南無阿彌陀佛 發自內心的.你要了解佛教可以在網上找 淨空法師.記住一定要了解啊.不然就是迷信了.我們要證信學佛.我身邊就遇到很多光怪陸離的事.我今天知道了 這個世界真的不是我們看到的那麼簡單.希望佛菩薩加持你.南無阿彌陀佛 箴17 2...

如何理解佛教舞蹈的宗教性與藝術性

佛教舞蹈。與佛教的向善普度眾生。是融為一體的。藝術性就是一種欣賞性,讓老百姓都喜聞樂見容易接受。佛經裡我沒找到關於跳舞供佛的依據,佛家寺廟裡,也沒看過有關活動。那麼可以理解佛教舞蹈,與佛教的宗教性關係不大,如果有,可以說在傳播佛法的內涵。但如果女性裸露身體,對觀眾有明顯的性暗示的話,舞蹈中即便有宗教...

請問藏傳佛教裡面的菩薩手裡拿的酒杯是真的用人的腦袋剁下來後做的嗎

有骨器。但是高僧的。既沒有食肉,也沒喝血。為何整座靈鷲山被聖化?我再深入解釋。一位得道聖人,比如大阿羅漢,頂輪已完全開啟且生死自控。頂輪一開啟,便可接通法界大宇宙,得到所有法身佛的加持,能量源源不絕進入身中,匯聚在七輪內。阿羅漢只要用手摸任何東西,身上的power就自然過到那物件上而經千年不散,更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