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後現代主義設計受到質疑的原因

2021-03-22 14:36:11 字數 4679 閱讀 4138

1樓:彼岸的暗夜

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

給全世界人民帶來了深重的苦難

現代主義無法解決該問題

詳細剖析現代主義設計和後現代主義設計的異同,並舉例說明。

2樓:匿名使用者

「冰起於水而寒於水,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後現代主義是起源於現代主義內部的一種逆動,是對現代主義純理性的反叛,終日面對冷漠呆板的設計人們已感到厭倦,它表達了人們對於具有人性化,人情味產品需求的心聲。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在風格上更是兩個極端,但在諸多方面互有異同。

例如哈桑在《後現代主義轉向》中對二者的部分進行了如下比較:

哲學上:現代主義是以理性主義、現實主義作為哲學基礎,而後現代主義則是以浪漫主義、個人主義為哲學基礎。

思想上:現代主義強調對技術的崇拜,功能的合理性與邏輯性,後現代主義則推崇高技術,高情感,強調以人為本。

方法上:現代主義遵循物性的絕對作用,標準化,一體化,產業化和高效率、高技術。後現代主義則遵循人性經驗的主導作用,時空的統一性與延續性,歷史的互滲性及個性化、散漫化、自由化。

設計語言上:現代主義遵循功能決定形式,「少就是多」,「無用的裝飾就是犯罪」 (洛斯語);後現代主義遵循形式的多元化、模糊化、不規則化,非此非彼,亦此亦彼,此中有彼、彼中有此的雙重解碼,強調歷史文脈、意象及隱喻主義和「少令人生厭」(less is bore)。

被現代主義奉為經典的名言「功能決定形式」, 「少就是多」的原則,忽視了社會的進步和人們的需求,達。盧齊說:「材料和裝飾是組成產品的細胞」。

功能主義反對裝飾是因其以理性的邏輯的態度對待設計,而今,時代已不同於以前,人與世界的關係變得更複雜,人們的審美情趣,生活品位變得更高。因而,現代主義設計所遵循的功能主義、減少主義原則日漸受到挑戰和質疑。

在形式問題上,後現代主義者搞的是新的折衷主義和手法主義,是表面的東西。因此,反對後現代主義的人認為:現代主義是一次全面的建築思想革命,而後現代主義不過是建築中的一種流行款式,不可能長久 ,兩者的社會歷史意義不能相提並論。

後現代主義設計有哪些派別 **等 急

3樓:匿名使用者

後現代主義的主要人物及其基本主張

羅蒂的「後哲學文化」

理查德·羅蒂(1931-)畢業於芝加哥大學和耶魯大學,現任美國史丹福大學比較文學和哲學教授,是當今英語哲學界中最具影響力的哲學家之一。自上個世紀70年代末以來,《哲學與自然之鏡》[②]和《偶然、反諷與團結》[③]等一系列極具思想衝擊力的著作的問世,確立了羅蒂作為新實用主義領軍人物的地位;另一方面,由於對反本質主義和反基礎主義的本體論、相對主義真理觀、最低綱領自由主義政治觀、實用主義的女權主義和後哲學文化及政治理論的積極倡導,也使他同時成為了西方學界一位頗受爭議的人物。重要著作包括:

《哲學與自然之境》(1979)、《實用主義的後果》(1982)、《偶然、反諷與團結》(1989)、《客觀性、相對主義與真理:哲學**第一集》(1991)、《論海德格爾及其他哲學家:哲學**第二集》(1991)、《真理與進步:

哲學**第三集》(1998)、《立國論》(1998)和《哲學與社會希望》(2001)等。

理查德·羅蒂對傳統哲學的批判基本上是循著:1.在本體論上反對實在論、2.在認識論上反對基礎論、3.在心理學上反對自我論等三個維度的。羅蒂不同於其他的後現代主義者,即不僅僅對現代哲學進行解構、對現代社會進行批判,而是要在批判與解構中進行重建。

這種重建就表現為羅蒂以哲學與文化的關係為基本點,提出了「後哲學文化」。後哲學文化包含以下內容:今日之哲學充當了各學科的法官,獲得了與中世紀神學一樣的至尊地位。

這種哲學追求大寫的「真理」、「善」、「理性」是一種大寫的「哲學」,與神學一樣,哲學也應該失去至上的地位,進入後哲學文化。在後哲學文化中,哲學僅僅是後哲學文化中的一員,哲學和哲學家是小寫的哲學和哲學家,在這裡,沒有任何特別的科學標準可以遵循,也因此沒有人聲稱他們擁有說明一切的奧秘,沒有科學家和學者以為他們的著作具有「普遍的人類意義」和「哲學意義」。

在《後哲學文化》中,羅蒂提出「後哲學文化觀」:啟蒙運動的先知們以哲學文化觀代替中世紀的神學文化觀,但隨著人們對本質主義和基礎主義日益增長的懷疑,哲學最終無法成為文化的核心。不論是哲學、科學還是政治,都是平權的文化,不存在「文化之王」和「文化的最後法官」,而民主先於哲學。

羅蒂還反對真理符合論,認為真理是人們相信為真的東西,認為真理只是指所有真的陳述共有的一種性質,真理沒有本質,它只是用來表示人們對事物的態度,不表示對事物的說明。因此,真理是我們最好加以相信的東西。

德希達的解構主義

雅克·德希達,j. jacques derrida (1930~ )20世紀下半期最重要的法國思想家之一,法國哲學家、解構主義的代表。他的思想在60年代以後掀起了巨大波瀾,成為歐美知識界最有爭議性的人物。

德希達的理論動搖了整個傳統人文科學的基礎,也是整個後現代思潮最重要的理論源泉之一。主要代表作有《文字語言學》(1967)、《聲音與現象》(1967)《寫作與差異》(1967)、《散(sàn)播(bō)》(1972)、《哲學的邊緣》、《立場》(1972)、《人的目的》(1980)、《馬克思的幽靈》等。

解構主義針對結構主義而言。結構主義,顧名思義,就是對世界採取結構式的、系統式的研究。由來已久。

但是,嚴格意義的上的結構主義指的是索緒爾結構語言學興起之後的思維方式,它所強調的是乙個系統的意義並不取決於外部,而是依賴於系統內部之間的關係。系統個別單位之有意義並不是他們本身具有什麼實體性的意義,它們的意義僅僅是由於它們之間相互關係的作用。

德希達解構的物件主要是傳統哲學。認為一切都是不確定的,他從語言入手,拆解「邏各斯中心主義」與「在場」,否認本體、本質的存在。事物不存在乙個固定的、先在的根本性特徵或本質,一切都是變動的、不確定的,意義只存在於解釋者的解釋行為中,「閱讀就是一種誤讀」。

因此本體、在場是不存在的,「邏各斯中心主義」和「形上學的在場」也是必須解構的。反對二元論,主張自由嬉戲,德希達從反「邏各斯中心主義」出發,消解中心與本原,顛覆二元結構和等級結構,使事物之間、等級結構的兩極之間變得「自由嬉戲」。如果堅持以「邏各斯中心主義」或「在場的形上學」的觀點觀察事物、認識事物,則必然會導致形上學的「二元論」。

即認為世界有精神和物質、中心與非中心等的二元結構。認為要把一切都放在同一平面上,讓各要素之間、等級結構的兩極之間進入乙個自由嬉戲的範圍。根本不能回頭想什麼源頭或根源。

反對語言中心主義,並由此更進一步地解構形上學大廈本身,語言中心主義就是認為語言和寫作是對立的,「語言的本質是說話而不是寫作,寫作不過是說話的派生物(記錄)」語言更能直接地表達說話人的意思,寫作則使說話人的意義不能完全自我呈現。言說優於寫作。他認為言說和文字是一種平等和互補的關係:

文字、書寫記錄言說,是說話的記錄形式,說話是文字、書寫的補充形式,二者不可偏廢。循著對語言中心主義的顛覆、拆解,德希達一鼓作氣,直抵形上學大廈本身,拆解中心本身的在場與不在場。

德希達不顧一切地解構,使其解構主義走向了另一極端,即虛無主義和懷疑主義。

利奧塔的知識合法化危機與元話語、中心的被放逐

法國當代著名哲學家、後現代思潮理論家讓—弗郎索瓦·利奧塔(1924—1998)。少年時代經歷過二戰和德國納粹對法國的占領。納粹的暴行,尤其是「奧斯威辛」集中營的大**,成了利奧塔不斷反思的物件,也令他對黑格爾思辯敘事的前提「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產生懷疑,這成為後現代主義的**。

利奧塔的主要理論著作有《利比多經濟學》(1974),《後現代狀況:關於知識的報告》(1979),《公正》(1984)和《多元共生的詞語》(1986) 等,《後現代狀況》一書,曾經在80年代初引起西方哲學界有關後現代主義問題的深入論爭,至今仍被認為是研究這一課題的經典著作之一。

利奧塔是以「後現代主義理論家」為人所熟知的,何謂後現代主義?利奧塔稱:「我將後現代一詞定義為對元敘事的懷疑。

」那麼,何謂元敘事?利奧塔說:「元敘事或大敘事,確切地是指具有合法化功能的敘事。

」利奧塔後來對「後現代」這一提法不滿,因為它容易使人誤以為「後現代」是「現代」之後的乙個時代,而其實,後現代乃「現代的一部分」,後現代只是對「現代」的預先規定及假設提出疑問,「後現代總是隱含在現代裡,因為現代性,現代的暫時性,自身包含著一種超越自身,進入一種不同於自身的狀態的衝動」。由於在被認為是後現代主義大家的思想家中,只有利奧塔坦承自己是「後現代主義者」,所以他對「後現代」的解釋具有特別的權威性,並基於其立場,利奧塔反覆強調「後現代」乃「對巨集大敘事的懷疑」,因而應對巨集大敘事的霸權予以批判。

利奧塔說:「如果哲學家們幫助了這樣一種觀點:在不存在權威的地方存在權威,並予這種權威以合法性,那麼他們就不再是在真正的思考。

」利奧塔還認為,在普遍適用的巨集大敘事失去效用後,具有有限性的「小敘事」將會繁榮,賦予人類新的意義價值。

利奧塔不像德希達直接以本體論為批判物件,也不像羅蒂以哲學和文化的關係為基本點,來建構乙個後現**論,而是把對本體論的批判轉化為對知識的合法性和知識分子的地位的考察,以此來實現他「去中心」、消解同一性和整體性、放逐元話語的目的。他宣告:元話語已經過時,元敘述的社會語境如英雄聖賢、拯救解放、偉大勝利等已散入了後現代知識的雜亂的星空中,人們不再相信偉大「推動者」、偉大「主題」,人們只運用「小型敘事」,只相信後現代世界是乙個「凡人」的世界。

哈貝馬斯的現代性救助

哈貝馬斯認為資本主義的科技和理性出現偏差的原因並不在於科技,而在於日益官僚化的行政機構以及由此而來的文化意識形態防禦系統。需要衝破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系統,擺脫思想壓制,進行自由交流,重建新型人類關係和新理性。主張後現代性是不可能的,強調交往和共識,建立「新理性」,「自己能證實乙個種類為了生存必須依靠語言交往和合作的結構,理性的活動必然要依靠理性」。

哈貝馬斯將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溝通、理解和獲得共識作為自己研究的重點。他的「新理性」就是乙個人們通過交往、交流並對阻礙交往、交流的社會因素進行批判而達到一種具體的共識的過程。

後現代主義有什麼文學特徵,簡述後現代主義的特徵

後現代主義並不是乙個文學流派或團體,它甚至沒有統一的觀念和指導原則。更多的,是作為乙個包容性極強的概念使用,指隨著全球化程序出現的一種多元化的思潮。有論者以為後現代主義文學的特徵有主體消失 深度消失 歷史消失等。總的說,表現了現代社會人們的焦灼感和危機感等心緒。西方文學的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有什麼特...

後現代主義建築特點有哪些,後現代主義建築風格都有哪些特點

後現代主義建築特點的相關知識介紹,想要了解這方面知識的朋友們跟隨小編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從 後現代主義設計 理論探索者文杜裡和詹克斯的理論中,以及後現代主義建築設計的實踐中,可以總結發現,在後現代主義設計特徵之下,作為設計領域最重要分支之一的建築,具有以下特徵 第一,強調建築的精神功能,注重設計形式的...

簡述後現代主義的特徵,後現代主義風格特點

1 人性化 自由化,後現代主 義作為現代主義內部的逆動,是對現代主義的純理性及功能主義 尤其是國際風格的形式主義的反叛,後現代主義風格在設計中仍秉承設計以人為本的原則,強調人在技術中的主導地位,突出人機工程在設計中的應用,注重設計的人性化 自由化。2 體現個性和文化內涵,後現代主義作為一種設計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