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字印刷術主要使用的字型?以及各個朝代所用的古本書籍中的字型

2021-03-22 02:03:25 字數 4659 閱讀 6520

1樓:飄雲流蘇

畢昇發明泥活字,是活字的開端。以後又發展了錫活字、木活字、銅活字、鉛活字等。其中木活字對後世影響較大,僅次於雕版。

朝鮮古代曾有過鐵活字。現代鉛合金活字是德國人j.谷登堡於15世紀50年代所創制。

漢字活字字型主要有宋體、正楷、仿宋、黑體4種。並有長扁變形體,另有隸書、魏碑、美術體等不同風格的字型多種。宋體又稱老宋體,橫細直粗,整齊清晰,容易辨認,閱讀效果好,為中國書刊報紙正文的基本用字,字面有粗體、細體等三四種,日本人稱為「明朝體」。

正楷字型端莊方正,筆法和手寫相仿,有幾種不同風格的活字,適用面廣,小學課本和兒童讀物更多使用。仿宋體是仿照宋刻本的正楷字設計的活字,橫直筆畫粗細相近,橫畫略向右上傾斜,秀麗清健悅目,書刊的正文、標題、圖版說明文,商品包裝廣告等均適用。字型有方形、長形2種。

黑體,視覺上橫直筆畫粗細相同,方正粗活字印刷術模印黑,又名方體字、等線體字,字型也有粗體細體的不同,一般作標題和重點文句用。

2樓:匿名使用者

辨識、鑑定中國古籍以確定其刻印或抄寫的年代、版本源流以及其價值的工作。它是古籍整理中的一項重要的學術研究工作。中國古籍歷代流傳,數量極大,門類繁多,同一種書經多次翻刻、傳抄,版本繁雜,舛訛叢生,給後世利用和學術研究造成重重困難,因而古籍版本鑑別就成為不可或缺的基礎研究工作。

從事古籍版本鑑別需要具備廣博的文史知識和版本學、目錄學知識以及長期的實踐經驗。

刻本書的鑑定依據字型刀法是決定版刻時代的主要依據。漢字是方塊字,不同時**字用的筆和寫法有所演變,刻工的操作方法與技術水平也隨時代有所發展,在字型結構等方面形成時代特點與差異。除時代特徵外,刻版印刷發展的地區還形成獨有的地方風格。

從事鑑定工作,必須熟悉各時期、不同地方的刀法特色,掌握常人不易覺察的字型同異要領,從而得出判定。

牌記為刻書標識。一般在書的卷尾,也有在序或目錄之後的,文字有詳有略,主要標明刻版年月及出版者。宋元以後多出現於坊刻本。

元、明、清三代的私家、官府、書坊刻本使用較多,形成明顯可資查考的依據。但有些影刻、翻刻本也把原書牌記摹刻下來,所以要參照其他特徵加以辨析。

序跋古籍大都有序跋。其內容多為闡揚本書著述的優長,記述刻、抄的經過和年代等等。鑑定者可從序跋正文及署款判定該書版本年代及真偽、訛託,從而成為鑑定古籍的依據之一,但須留意一書多刻時照刻底本的序跋以及抽撤刻書時的序跋的情況。

刻工宋、金、元、明、清的刻本,常在書中鐫有刻版者的姓名。有的一部書的刻工多達數十人。刻工歷來受版本學家重視,從刻工姓名可了解版刻時代與地區,是最直接的依據。

但明、清一些影宋刻本,也把原刻本刻工摹刻下來,容易造成誤認;同一刻工刻的書也有年代的不同。因此還須結合其他旁證以作出準確判斷。

避諱封建社會用字最講避諱,有避帝王諱,有避家諱或尊者諱。元代不講究避諱,宋代及清代康熙、雍正以後避諱較嚴格。後世版本學家常以避諱字作為判定古籍大致時代的依據。

但應注意翻刻、影刻本保留原書避諱字的情形。

行款版式由於刻書時代不同,書的行款版式變異較為鮮明,雖有交錯、例外,但有基本規律可循,例如宋版書的書口(版心)多為「白口」,而元版及明前期版本多用「黑口」。對行款版式的鑑定歷來被視為重要依據之一(見雕版印刷文獻、中國古籍形制)。

紙張關於印本和寫本書的用紙,前人沒有系統的調查研究資料可供參考,很多紙不知其名稱,而文獻中提到的紙又難以與實物相聯絡,鑑定時所能根據的僅是紙質的精細厚薄,顏色的黃、白或灰以及簾紋寬狹而已。宋代有的浙刻本用白麻紙,紙質較勻淨,有韌性;四川刻本也用白麻紙,有些紙質較粗,甚至有透空小孔。南宋初期福建印書所用竹紙,質地細潤,紙色較白,但以後多用黃色竹紙,因而從宋、元到明代,黃紙成為福建印本的特徵。

明代以棉紙為貴,棉紙有厚薄之不同,紙質細潤,白棉紙印書成為明代特色。明末出現了開化紙,紙質細白勻淨,清代以開化紙印書最名貴,連史紙、竹紙應用亦多。宋以後,還有用公文紙(公牘紙)和其他冊子、信札等舊紙的背面印書的,這些公文紙如載有年月也可藉以推斷印本的大致時代。

總之,書籍的用紙是識別版本的一項依據,但要多作比較,因為有的書刻印於宋代,後世仍可用其書版再印,而區別初印本和後印本,只能從紙張來判別了。

抄本和稿本的鑑定印刷術發明以前,古籍都靠抄寫流傳。印刷術發明以後,甚至在雕版印刷普及以後,抄寫本仍在中國傳世古籍中佔很大比重。歷代流傳的抄本,數量可觀,質量也參差不齊。

抄本之外,藏書家的手寫本及學者的稿本更是古籍中的珍品。因此對抄本和稿本的鑑定十分重要。其鑑定方法,首先要從書寫字型的一般時代特徵入手,與鑑定刻本之刀法道理相同。

有不少抄本標識較為明顯,很多藏書家傳抄的書都用印有專用格式的紙供抄寫。如明代祁承家抄本在版心下鐫有 「澹生堂抄本」字樣;毛晉家抄書有一種黑格紙,版心下鐫有「毛氏正本汲古閣藏」字樣;清初曹溶家抄本所用紙的版心鐫字為「李曹氏倦圃藏書」,等等。這些標識是鑑定的重要依據。

此外,個人書法的風格、書中的避諱字、作者的時代等等,都是抄本和稿本鑑定的依據。

有助於鑑定的其他旁證印章古籍上蓋有某人的藏書章,說明該書曾為某人所藏。流傳久遠的,藏印隨之增多,可從中看出文獻收藏的源流。著名藏書家大多有書目傳世,由藏書章對照其藏書目錄有助於考核一書的版本。

但藏印有真偽之別,有條件時,可將真偽藏印比較對照,細察印章篆法和印泥色澤,加以辨別。

批校題跋古籍常經前人批校題跋。題跋中常包含目錄學、版本學資料,對古籍鑑定有一定幫助。對待批校題跋應加分析,要以其本身質量、出自何人手筆,以及內容、字型來確定其可信程度,辨別其真偽。

文獻資料各種文獻資料中有很多關於版刻的記載。一些書目、筆記中常有記述文獻著述、流傳情況。一些地方志中的藝文志收有當地的刻書目錄。

有些著述,如王國維《觀堂集林》卷二十一,有《元刊本資治通鑑音注跋》一文,就曾辨明元刊本胡三省《資治通鑑音注》一書中雖有王磬序,但並非元興文署刻本。這些都是有益的旁證。

古籍版本的真偽前人有關於偽書之說,是指某一種書假託為古人著作,不屬版本鑑別的範圍(見中國古籍辨偽)。當古籍作為商品買賣後,一些人為了牟利,通過種種手段,或把原書時代提早,或以殘本充作全本,以提高書的價值。明代就已出現冒稱宋版的情況。

在鑑別古籍版本時,應時時注意作偽現象。作偽常見的手法有兩種:一是利用明清以來的影宋刻本或質量較好的刻本,去掉原書的序跋牌記,以充宋刻。

如明嘉靖四年王延喆刻本《史記》,是照宋本翻刻的。書中多處有王氏刻書牌記,多鐫於某一捲之末。去掉牌記不易察覺,常被充作宋刻。

再如清康熙刻本《通志堂經解》中《經典釋文》及某些宋人解經之作,也被人冒充宋本,****。二是在原書上加工作偽,常見的有以下幾種手法:①剜改原書版面,補刻另一書名。

②剜改原書牌記,充作早期刻本。③剜改原書的目錄和卷次,或去掉目錄,以殘本充全本。④假作牌記。

⑤染紙。

中國古代字型有哪幾種?

3樓:牙牙的弟弟

宋體、楷書、草書、隸書、行書等。

1、宋體

宋體,是為適應印刷術而出現的一種漢字字型。筆畫有粗細變化,而且一般是橫細豎粗,末端有裝飾部分(即「字腳」或「襯線」),點、撇、捺、鉤等筆畫有尖端,屬於襯線字型(serif),常用於書籍、雜誌、報紙印刷的正文排版。

宋朝文化興盛,印刷業有了巨大發展,從南宋時期,在臨安等地的印刷作坊裡就開始出現了類似印刷體的字型,後世稱之為仿宋體。

明朝時期,文人追捧宋刻本書籍,於是刻匠們加粗仿宋體的豎線和筆畫的端點以抵抗刻版磨損,卻依舊稱之「宋體」。現代的所謂宋體基本上就是這樣成型的。

2、楷書

楷書也叫正楷、真書、正書。由隸書逐漸演變而來,更趨簡化,橫平豎直。《辭海》解釋說它「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這種漢字字型端正,就是現代通行的漢字手寫正體字。

楷書是我國封建社會南北魏到晉唐最為流行的一種書體。楷書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書。

始於漢末,通行至今,長盛不衰。楷書的產生,緊扣漢隸的規矩法度,而追求形體美的進一步發展。

漢末、三國時期,漢字的書寫逐漸變波、磔而為撇、捺、且有了「側」(點)、「掠」(長撇)、「啄」(短撇)、「提」(直 鉤)等筆劃,使結構上更趨嚴整。

3、草書

即作為一種特定的字型。形成於漢代,是為了書寫簡便在隸書基礎上演變出來的。特點是結構簡省、筆畫連綿。

草書分章草和今草,而今草又分大草(也稱狂草)和小草,在狂亂中覺得優美。

4、隸書

隸書,有秦隸、漢隸等,一般認為由篆書發展而來,字形多呈寬扁,橫畫長而豎畫短,講究「蠶頭雁尾」、「一波三折」。

根據出土簡牘,隸書始創於秦朝,傳說程邈作隸,漢隸在東漢時期達到頂峰,上承篆書傳統,下開魏晉、南北朝,對後世書法有不可小覷的影響,書法界有「漢隸唐楷」之稱。

隸書是繼小篆之後出現的又一代表性書體,它是在小篆的基礎上產生的。隸書的產生是漢字的一次大革命,其意義不僅在於漢字從此走向了符號化。

更重要的是它改變了漢字的書寫方式和審美趨向,從而為楷書書法藝術的產生奠定了基礎,並進而為中國書法藝術的發展和繁榮開闢廣闊的天地。

5、行書

行書是介於楷書、草書之間的一種的字型,是為了彌補楷書的書寫速度太慢和草書的難於辨認而產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書那樣潦草,也不像楷書那樣端正。

實質上它是楷書的草化或草書的楷化。楷法多於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於楷法的叫「行草」。

行書實用性和藝術性皆高,而楷書是文字元號,實用性高且見功夫;相比較而言,草書則是藝術性高,但是實用性顯得相對不足。

4樓:非凡曾對

按出現的時間先後順序排列的,但是書法史上歸納起來,總分為五種字型,稱五體書,即:

篆——包括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

隸——包括簡帛書

真(楷)——包括魏碑

行草——包括章草、今草、行草和狂草

宋後,因活字印刷的發明,產生了用於印刷的專用字型——宋體像現在的很多美術字體都是近現代人逐漸發明的。

活字印刷術是怎麼發明的,活字印刷術是誰發明的?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是印刷史上一次偉大的技術革命 宋代的畢昇首創泥活字版。他在膠泥片上刻字,一字一印,用火燒硬後便成活字。畢昇從刻印章中得到啟發,發明的泥活字標誌活字印刷術的誕生。是中國古代科學家畢昇發明的,他將字製作在陶土上燒製而成,每個小塊乙個字,需要印刷時就進行排版,用得多的字,就製作成很多個字模...

關於印刷術的資料有哪些?印刷術的作用和意義是什麼?

平版印刷術 平版印刷 於石版印刷,是捷裔德國人塞內菲爾德 於1798年發明。後因石版笨重昂貴,改用表面經過研磨的鋅 鋁薄金屬平版。美國的魯貝爾 於1904 1905年發明了經過膠皮布轉印到被印物體表面的間接印刷方法,中國稱為膠版印刷。由於它製版方便,裝版省時,印刷速度快,使用於各種 書刊和彩色包裝材...

活字印刷指南針和火藥的發明對中國歐洲各有什麼意義

對中國1.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擴大了中國文化的傳播範圍,為文化交流提供了更為方便的載體。2.指南針的出現,帶動了中國航海 的發展。對世界1.活字印刷術的傳入歐洲,為文藝復興思潮的傳播提供了途徑,為當時歐洲蓬勃發展的教育 政治 商業等方面的活動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2.指南針的運用,造就了新航路的開闢,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