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靈運在山水詩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021-03-21 13:36:49 字數 4136 閱讀 6685

1樓:匿名使用者

詩是謝靈運山水詩中的名篇,大約作於元嘉元年至三年之間。在宋景平元年謝靈運辭職回到故鄉會稽始寧(今浙江上虞)的莊園裡,他在此修建石壁精舍後,潛心讀書、誦經、禮佛。感慨甚多。

面對湖光山色,他智海翻騰,欣然命筆,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詩篇。詩篇的末尾四句,寫出遊後所悟的玄理。詩人認為,乙個人只要淡泊名利,便會置窮達榮辱於身外,不受其牽累,只要精神上恬靜和愜意,就會覺得心性與自然常道相通為一。

人生在世,要順情適性,隨遇而安,這就是人生的真諦。全詩融情、景、理為一體,寓情於景,景中含情,誠如王夫之所評:「謝詩……情不虛情,情皆可景;景非滯景,景總含情」(《古詩評選》)。

謝靈運作為魏晉南北朝時代的重要詩人,是中國山水詩的鼻祖。他坎坷的一生和佛教有著無法解開的緣份,他最為突出的山水詩成就也很大程度地緣於佛教思想的影響。上一首詩中就體現出很強的玄理(佛理)思想。

謝靈運(三八五至四三三),祖籍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附近),世居會稽(今浙江紹興)。謝靈運這位淝水之戰前敵指揮之一謝玄的孫子,是東晉南北朝最重要的門閥士族謝家的子弟,從小受著特殊的厚待和眾人的矚目。因為謝家三代單傳,為了使謝靈運順利**,信奉道教的家庭就把他送到錢塘杜明師的道館中寄養。

於是,謝靈運就有了「客兒」 「阿客」的小名,後代人也習慣稱他為謝客。寄居錢塘時,篤志好學,博覽群書,為他日後的文學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謝靈運十五歲時回到都城建康(今江蘇南京)。十八歲就襲封康樂公,家世顯赫,加上自身才華出眾,更免不了如中國的傳統知識份子一樣擁有一番天大的政治抱負。但由於他在政治上所代表的王、謝等門閥世族,與當時執政的出身比較寒微的劉宋王族之間存在著矛盾,因此雖然自恃甚高,以為可以參與政要,但卻一直不被重用。

謝靈運在官場生涯中幾經挫折。到三十八歲時任永嘉太守時,他對政治已開始有所怨倦,寄情於山水,後來辭官回會稽,鑿山浚湖,探奇訪勝,排遣政治上的不滿情緒。 正如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詩云:

「謝公才廓落,與世不相遇。壯士鬱不用,須有所洩處,洩為山水詩,逸韻諧奇趣。」政治上的不得志,使謝靈運轉而將精神寄託於自然山水,並在詩歌領域中成為一代巨匠。

晚年任臨川內史,在政治糾紛中因謀反被收。最後在廣州被殺。

謝靈運自幼好學,博覽群書,文字之美與顏延之並稱江左第一,名動京師。《南史·顏延之傳》中說,顏延之與謝靈運以辭採齊名,而快慢不同。宋文帝劉義隆有一次命題讓他倆作詩,顏很決就交了卷,而謝則好一會兒才完成。

顏延之曾問詩人鮑照:「我與靈運相比優劣如何?」鮑照回答說:

「靈運的五言詩如初發芙蓉,自然可愛;你的詩則若鋪錦列繡,也是雕繢滿眼。」南朝梁代的著名詩人兼詩評家鍾嶸在他所著的《詩品》中也引湯惠休的話說:「謝詩如芙蓉出水,顏詩如錯彩鏤金。

」古人的所謂「芙蓉」,指的是荷花,亦稱蓮花,而不是我們今天通常所說的芙蓉花。自此,「出水芙蓉」、「芙蓉出水」或「初發芙蓉」、「芙蓉初發」便成為形容詩文詞句清新可愛、美妙自然的一句成語。正如我們眾所周知的,蓮花是佛教中的重要象徵物,鮑照的評價不經意地點中謝靈運一生與佛教擺不脫的緣份。

謝靈運自身向佛的心願可以從他申請參加高僧慧遠的僧社一事深刻反映。

僧社又叫法社、蓮社、淨社、香火社等,是崇奉佛教的官僚貴族和在家居士同僧人結成的信仰團體。最早的蓮社是由淨土宗的先驅者,東晉高僧慧遠創辦的。慧遠「博綜六經,尤善莊老,性度弘偉,風鑒朗拔」。

他對祖國文化的深厚修養,以及風度魅力,對士大夫很有吸引力,使得「宿儒英達,莫不服其遠致」。彭城劉遺民,豫章雷次宗、雁門週續之、新蔡畢穎之、南陽宗炳、張萊民、張季碩等一百二十三人,都「棄世遺榮,依(慧)遠遊止」。慧遠於是和他們集於廬山北面般若雲台精舍阿彌陀佛像前,建齋立誓,共期往生西方淨土。

這樣,中國的第乙個蓮社便產生了。蓮社的創立開闢了僧俗交遊的新蹊徑。當時人選的條件比較苛刻,謝靈運一度被拒之門外。

他的十世孫、中唐詩僧皎然對他十分推崇,曾說「康樂公(謝靈運)早歲能文,性穎神澈,及通內典,心地更精,故所作詩,發皆造極,得非空王之道助邪!」(《詩式》卷1)而唐末詩僧齊己卻否定「心地更精」的說法,認為「謝靈運欲入社,遠大師以其心亂,不納」,「謝公心亂入無方。」很可能由於頓悟說尚未被當時的佛教界普遍接受,謝靈運主張頓悟說,佛教界的正統派人物認為他「心亂」,為了加以壓制,以便不惹出麻煩,乾脆連佛教的外圍組織也不讓他加入。

但是正從另一方面說明了謝靈運的自身心願和他的佛學修養(已經有些讓當時的佛教高僧感到擔心)。

據樓宇烈先生的《為研究佛教文化提供一部簡要的原始資料——《中國佛教思想資料選編》編後》指出:在魏晉南北朝時代,佛教並不僅僅是出家僧人的信仰,而且有著極其廣泛的世俗信仰者做其基礎的。特別是其中有許多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藝術家,他們又不同於一般的信仰者,他們通過自己的文字著作或藝術作品,宣傳和發展佛教理論,其社會影響和歷史作用絕不下於那些出家高僧。

而正如我們上面已經提到的,謝靈運的佛學修養在短短的《辨宗論》中體現出來,他把儒佛在成聖問題上的異同和當時名僧道生的「頓悟」說揭示了出來,在中國佛教理論的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影響。此外,謝靈運還把《大般涅盤經》整理成南本。

還有一點過去我所不熟知的,謝靈運在佛畫領域的成就。據相關文獻記載,由魏至唐五代因畫佛得名並在我國繪畫史上佔有顯赫地位的佛畫家在晉朝有張墨、衛協、謝靈運等人。

如果僅僅如以上所說,那麼謝靈運就僅僅是乙個出色的佛畫家和佛學家(哲學家),他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聲望和地位更**於他取佛教思想精神融個人感悟,在過去玄理詩和描寫山水的詩(非真正的山水詩)的基礎上,真正創立了中國的山水詩傳統。

中國文化中,受到佛教影響的詩有兩大類,有的明顯,有的隱晦;有的直接,有的間接。而這兩類詩,謝靈運都寫過,並且有比較出色的作品。

一類是明顯表現佛教教義的,可以稱為佛理詩(與玄言詩 稍有區別)。這類詩,雖然名曰佛理,但是出家人作,很多一般文人也作,例如:

法藏長王宮,懷道出國城。願言四十八,弘誓拯群生。淨土一何妙,來者皆菁英。(謝靈運《淨土詠》)

另一類是山水隱逸詩。這類詩是六朝時期釋道思想融合文人雅士的生活的反映,所以雖然沒有明白宣揚佛教教義,卻也是佛教影響下的產物。

昏旦變氣候,山水含清暉。清暉能娛人,遊子憺忘歸。出谷日尚早,入舟陽已微。

林壑斂暝色,雲霞收夕霏。菱荷迭映蔚,蒲稗相因依。披拂趨南徑,愉悅偃東扉。

慮淡物自輕,意愜理無違。寄言攝生客,試用此道推。(謝靈運《石壁精舍還湖中作》)

這正是謝靈運得以成為中國山水詩鼻祖的基礎。

2樓:匿名使用者

極力描寫山之高,水之淨,用筆簡練,境界清新,呈現出一派絢爛輝煌的氣象,在清爽宜人的畫卷上添了一派萬物勃發的生命力。

如何評價謝靈運的山水詩?

3樓:獨酌酌酌

除詩文創作外,他還兼通史學,精通佛教老莊哲學,工於書法、繪畫。宋文帝劉義隆曾稱賞他的詩和字為「二寶」。謝靈運出身名門,酷愛山水,性喜遊覽,兼負才華,但仕途坎坷

謝靈運的山水詩在內容和藝術上有何特點?

4樓:花倏

他的山水詩特點是:能把自己的感情貫注其中,詩充滿道法自然的精神,貫穿著一種清新自然恬靜之韻味,但有些詩字句過於雕琢,描寫冗長,用典、排偶不夠自然。

5樓:田納西河右岸

其主要特點是新鮮清麗、自然可愛。他開創了南朝一代新的詩風,山水姿態在他手中佔據了

主要的地位,謝詩極注重對山水景物的描摹刻畫,「極貌以寫物」與「尚巧似」成為其主要的藝術追求。謝詩的語言注重寫實,充分發揮了語言的表現力,但由於過分追求新奇,就不可避免的出現了「語多生撰,非注莫解其詞,非疏莫通其意」之弊。

謝靈運山水詩的藝術成就體現在哪些方面

6樓:十八掌門人

一、創造了一種山水詩的結構模式。如《石壁精舍還湖中作》,先敘述登遊緣起或路線,接著是具體描寫區域性景物,最後議論或感慨。

二、區域性景物描寫中,通過細膩的觀察與把握和非常具體的畫面,表現出某一景觀的情思韻味,朝著景物與情思交融的方向發展。如《登池上樓》「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傳達出詩人心中一種難以言喻的對生命的驚喜。

三、對山水景物的聲、光、色都有生動的描繪,他能注意到詩中描寫之畫面的色彩和諧與明暗對比。

7樓:匿名使用者

1.>他是中國山水詩的開創人,但他的詩並不是純粹寫景,更多的是借景抒情.

"陶詩教人怎樣賞味田園,謝詩教人怎樣賞味山水;他們都是發現自然的詩人"《經典常談》

2.>他的詩通常對照人生."表靈物莫賞,蘊真誰為傳?"

3.>詩中發揮超凡的想像"林壑斂螟色,雲霞收夕霏"

水平有限,只知道這些

8樓:銀河a劍客

水平有限,只知道這些

結合作品分析謝靈運的山水詩和陶淵明的田園詩在意境上有何不同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開創了田園詩體後,唐宋等詩歌中的田園詩,便主要變成了內隱居不仕的文人,和從官場 容退居田園的仕宦者們所作的以田園生活為描寫物件的詩歌.田園詩和邊塞詩並稱唐代開元 天寶年間兩大詞派,前者恬淡疏樸,後者雄渾豪邁。至於山水詩,是指描寫山水風景的詩。雖然詩中不一定純寫山水,亦可有其他的輔助母...

審計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

國家審計與經濟發展間的內在關係 一 國家審計是經濟發展的產物 國家審計是人類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綜觀中外審計發展史,無論是古代官廳審計還是近現代國家審計,無一不是這樣。在生產力比較落後的原始社會,由於缺乏審計賴以存在的社會基礎 受託經濟責任,因此就沒有審計。人類社會發展進入奴隸社會以後,由於有...

智財權戰略在中國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作用 智財權發展的戰略目標是從國家的整體利益出發以培育和發展國家綜合競爭 能力為龍頭以大幅度提高自主智財權的數量和質量為核心以提高智財權保護和管理 的綜合能力為重點以推動技術創新 技術擴散提高產業技術水平為目的以完善知識產 權的法律環境 政策環境 市場環境為內容實現我國由智財權大國到智財權強國的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