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圖的模仿說與現實主義 浪漫主義的淵源關係

2021-03-12 15:27:54 字數 4752 閱讀 5780

1樓:匿名使用者

柏拉圖在洞穴神話中塑造了乙個理想世界,並闡述了理想世界與現實世界的差別。我想這就是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的源頭也是分水嶺。樓主有時間的話可以認真研究下柏拉圖的理想模型,他的洞穴神話。

2樓:匿名使用者

柏拉圖全部思想奠基於「理念」這一核心概念之上,他認為文藝在本質上是對理念的模仿。柏拉圖繼承了蘇格拉底模仿說的精神,承認「詩的模仿術模仿行為著——或被迫或自願地——的人,以及,作為這些行為的後果,他們交了好運或惡運(設想的),並感受到了苦或樂。除此而外」「別無其它了」12。

但他又從理念論的角度對蘇格拉底的模仿理論進行了改造。他認為「理念」是世界的最終根源,自然萬物的存在是模仿理念的結果,文藝又是模仿自然世界的結果,因此,文藝就像影子的影子,和理念的「真實隔著兩層」13。柏拉圖排斥文藝的認識論方面的原因,就是文藝在本體上離理念太遠,在實存上是對自然物的複製和抄錄,是比自然實體還要等而下之的東西。

柏拉圖以精神實體理念作為藝術的最終根源,並把文藝貶低為比現實世界低一等的東西,顛倒了物質和意識之間的因果關係,這是其理論錯誤性的一面;但在這一「錯誤」的理論中卻又蘊含著兩個方面的「正確」的認識。第一,柏拉圖強調文藝是對實在之物的模仿時,他沒有意識到他在從發生學的角度論證社會生活是文學藝術產生的直接根源;第二,當他堅持理念中心論,堅持文藝理念創造文藝現實時,實際上是在強調理想性高於現實性,藝術世界是人類在物質世界以外創造的第二自然,這又從價值論的角度抬高了文藝活動的意義。

亞里斯多德的詩學原則也是建立在「模仿說」基礎上的,只是其含義和性質與乃師的理解有很大的不同,這種差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亞里斯多德確立了文藝模仿的本體地位,並使模仿說的性質發生了轉變。亞里斯多德指出,「詩的起源……出於人的天性。人從孩提的時候起就有模仿的本能(人和禽獸的分別之一,就在於人最善於模仿,他們最初的知識就是從模仿得來的)」14亞里斯多德這一認識是對柏拉**藝觀念的發展,它把文學創作活動歸結為人類先天具有的稟賦,從發生學的角度肯定了藝術創造是每個人類個體都具有的能力,這就給「人人都是藝術家」提供了明確的理論支援。

在此意義上,亞里斯多德的模仿說是一種徹底平民化的藝術哲學。亞里斯多德這一認識使模仿說在性質上發生了根本轉變,模仿既是一種先天的創造能力,它就不再是一種偶然的自然行為(德謨克利特),也不是複製自然物件的機械行為(柏拉圖),而是一種積極的創造活動,是人類知識(不是與真理隔了兩層的「影像」)的**和文明的開端,這是對模仿說的最高肯定和讚賞。

第二,亞里斯多德明確限定了文學模仿的物件範圍,亦即文學作品的題材範圍。「詩人……必須模仿下列三種物件之一:過去有的或現在有的事、傳說中的或人們相信的事、應當有的事」15。

「過去有的或現在有的事」,是指歷史或現實題材;「傳說中的或人們相信的事」,是指神話或寓言題材;「應當有的事」,是指理想的虛構題材。

第三,亞里斯多德指出了藝術模仿的審美心理效果,認為模仿是人產生快感的源泉。所謂「快感」,亞里斯多德認為「快感可以假定為靈魂的一種運動——使靈魂迅速地、可以感覺到地恢復到它的自然狀態的運動……凡是能造成上述狀態的事物,都是使人愉快的;凡是能破壞上述狀態的或造成相反狀態的事物,都是使人苦惱的。所以,一般說來,恢復自然狀態,必然是使人愉快的」16。

模仿之所以能使人獲得快感,是基於亞里斯多德的知識觀。亞里斯多德認為,對周圍事物的茫然無知會讓人感到困惑和不安,從而導致靈魂失去自然狀態,對事物的認識則能解除這種不安的心理,使靈魂恢復自然狀態,從而使人感到心理的滿足和愉快。藝術模仿之所以會讓人產生愉快感,是因為人們在欣賞藝術品的過程中,從藝術品本身產生一種認知感,「即使所模仿的物件並不使人愉快……欣賞者經過推論,認出『這就是那個事物』,從而有所認識」,從而使人產生愉快感,亞里斯多德據此推論,「繪畫、雕像、詩,以及一切模仿得很好的作品,也必然是使人愉快的」17。

據此,我們不難理解,亞里斯多德為什麼會提出這種認識:某些物件本身(例如屍首或最可鄙的動物形象)看上去雖然令人感到討厭,產生不舒服的感覺,但是它們在藝術中得到的惟妙惟肖的模仿卻會引起人們的快感。18

第四,亞里斯多德揭示了藝術模仿的創造特質。亞里斯多德認為,藝術創造就是把事物的存在從一種形式轉換為另一種形式,例如詩人把事物的實體存在轉換為語言符號的存在。因此,藝術模仿不只是對實在世界進行複製和抄錄,而是在自然事物基礎上的自由創造,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偏離自然。

亞里斯多德的「模仿說」在西方文學史上影響深遠,文藝復興時期的文藝家在同神學文藝觀作鬥爭時,就是以亞里斯多德的模仿說為**的;18世紀,啟蒙思想家在與新古典主義文藝觀作鬥爭時,同樣利用了亞里斯多德的模仿說。

從學理的層面說,模仿說與古希臘哲學觀念的發展休戚相關。

蘇格拉底之前,二元論的觀念尚未形成,各種事物都是同質的,這類似中國人所謂的「天人合一」觀念,這是早期人類思維尚未分化的共同特徵,神人同形同性,神是人的肖像,是自然的一部分,人們沒有那種對於不可見的世界的神秘感覺,一切都是遷移和流轉,因而藝術毋須進行解釋性的創造,只需再現性的模仿即可。關於這一點,亞里斯多德在《物理學》中指出,藝術所以模仿自然,其根據在於萬物的起源都是互相關聯的,從而它們的活動和結果也是如此的。如果藝術能夠造成自然事物,它就一定要象自然那樣來活動。

19因此,古希臘人對任何不能用可見方式加以模仿的事物都不相信,在他們看來,文藝所再現的只不過是日常生活中的現實事物而已,而這些藝術所表現的日常現實事物同人的關係,也正是普通知覺物件同人的關係。因此,藝術的本質即在於它同日常經驗範圍內事物的關係是一種模仿關係,說白了,藝術是對自然實在的複製。模仿不過是人對他喜愛的東西想接近而進行的一種努力。

柏拉圖雖然超越了自然本體論的一元認識模式,由於他把理念設定為世界的最高本體,是萬物產生之源,藝術不過是理念的映象和再現,因此,對藝術本質的認識仍然不得不用模仿說進行解釋。模仿說的流行,使得希臘時期的哲人們對藝術與實在的關係都擁有一種樸素的認識,因而他們都對創造性或想象性的藝術抱有一種敵視的態度,這種情形直到亞里斯多德的《詩學》中才得以改變。

模仿說,是最古老的藝術學說,認為藝術的本質在於模仿或者展現現實世界的事物,在浪漫主義興起之前一直佔主導地位。「模仿」一詞源自古希臘語mimesis,自亞里斯多德始成為了美學和文學理論的核心用語。乙個文學作品被理解為對——外在現實或者任何被描述為mimesis的方面——的再現。

然而,亞里斯多德關於「模仿」的定義卻融合了如下兩重含義:其一,文學作品是現存現實的呈現;其二,作品本身就是一實體,並非僅僅是對事物的反應。前一種意義的模仿說竟主宰了西方近兩千年。

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有何區別

3樓:渾身使勁

1、特點不同

浪漫主義想象瑰麗,手法誇張,熱情奔放。

現實主義細節真實,形象典型,描寫客觀。

2、藝術淵源不同

在文學傳統上,中世紀的騎士傳奇與浪漫主義有直接的淵源關係,浪漫主義一詞即**於傳奇一詞。而18世紀英國的感傷主義文學和盧梭對感情抒發的崇尚,為19世紀浪漫主義文學的興起和繁榮鋪平了道路。

歐洲文學史上現實主義的淵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臘與古羅馬。但18世紀英國**、法國啟蒙運動文學和**諷刺文學等,則是19世紀現實主義文學在藝術方法上的直接先驅。

3、代表作家不同

浪漫主義代表作家有威廉·布萊克、威廉·華茲華斯、塞繆爾·柯爾律治、喬治·戈登·拜倫等。

現實主義代表作家有司湯達、巴爾扎克、居斯塔夫·福樓拜、莫泊桑、薩克雷等。

4樓:金湖三河兄弟

文學的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分別可以從對女人打比方中看出來,現實主義象賢妻良母,浪漫主義象水性揚花的女人討外邊人喜歡虧了自家的丈夫和兒女。乙個穩重乙個活潑,乙個常規乙個不一般。

5樓:科學普及交流

一、時間和概念的區別

現實主義是一種以寫實性的形象和形態,通過典型化的藝術概括來表現社會現實和人生經驗的文學型別.而浪漫主義是一種以充滿激情的藝術形象來表現理想追求、主觀情感和某種社會心理的文學型別.它們都對文學的發展產生過深遠的影響.

現實主義是文學藝術的基本創作方法之一,最早出現在十八世紀德國的劇作家席勒的理論著作中,但作為文學的乙個專門術語,現實主義直到19世紀50年代,才由法國畫家庫爾貝和作家夏夫列裡提出來.

艾布拉姆斯所說的第一種隱喻是將文學比喻為「鏡子」,以突出現實主義的本質特徵是對現實生活的模仿.由此可見,一般的,凡是在形象中能最充分地表現現實生活的典型特徵的,都叫做現實主義作品.

就西歐說,現實主義是從文藝復興到十九世紀這一特定歷史時期形成的一種文藝思潮和創作方法,也是西歐資產階級登上歷史舞台以及確立政治統治時期出現的一種文學現象.巴爾扎克是最傑出的代表作家,他的《人間喜劇》是深刻的規範化的現實主義文學.此外,代表作家還有司湯達、狄更斯、薩克雷以及果戈理等等.

和現實主義一樣,浪漫主義作為一種文學的表現形態,在世界各民族文學發展就已有雛形.以表現幻想和感情為基本特徵的浪漫精神是文學生成的乙個重要源頭,所以艾布拉姆斯將這第二種隱喻比喻為照亮人生啟迪心智的「燈」,以突出浪漫主義的本質是表現和抒情.

作為一種文藝思潮,浪漫主義產生於18世紀末19世紀初歐洲資產階級革命時代,反映了資產階級上公升時期的意識形態.代表作家有詩人拜倫和雪萊,他們不僅寫下瑰麗的詩篇,使之成為人類文明史上的寶貴精神財富,而且以實際行動和鼓舞人心的作品有力地支援了近代歐洲的民族解放運動.

二、題材與主題

「客觀性」是現實主義文學的內在規定.現實主義的文學觀是延續了兩千多年的「模仿說」,要求作家在把握生活時,必須對生活現象作細緻入微的觀察,強調作家不把自己的意願強加於生活,而是按照現實生活本身固有的邏輯區表現生活.所以現實主義在表象形態上具有再現生活原貌的特點,具有真實性.

但真實性並不意味著現實主義作家只是記錄生活現象,絲毫不介入其中,作家還要有所選擇.

與現實主義相反,浪漫主義強調想象具有創造性,並把自然視為人的本性.浪漫主義通過對自然的強調,要求文學表現真實的情感,把詩的抒情視為人對自身熱情和生命力的釋放.遵循理想化的原則,只要能表現理想的與希望的生活,文學塑造的形象即使違背生活本身也在所不惜,這樣,所塑造的藝術世界不是模擬現實的「映象世界」,而是乙個想象的、超現實的、主觀化了的世界.

浪漫主義詩人與現實主義詩人的區別

浪漫主義者有飄搖的思想,詩篇柔順,流暢,膾炙人口 現實主義詩人,面對當局百姓的,緊靠現實生活,歌說現時代 浪漫主義的基本特徵 1 強烈的主觀色彩,偏愛表現主觀思想,注重抒發個人的感受和體驗。重主觀,輕客觀和重自我表現,輕客觀模仿。2 喜歡描寫和歌頌大自然。尤為突出 作者們喜歡將自己的理解人物置身於純...

怎麼樣區分浪漫主義,古典主義,現實主義,現代主義

現實主義 realistic 現實主義既是一種世界觀,也是一種包含了各種現實主義者理論和觀點藉以產生 發展的一套假定的研究正規化。現實主義首先是一種長期存在的哲學傳統和世界觀。現實主義作為一種世界觀,是建立在它對道德進步和人類能力的悲觀主義認識基礎上的。現實主義者把歷史看作是迴圈的而不是進步的,他們...

浪漫主義文學與現實主義文學的特徵和區別

浪漫主義文學注重的是表達一種感情,一種作者認為美好或者其他什麼的感情,目的是通過這種近似虛幻或者遮掩的方法來表達他們對某種生活的嚮往以及或多或少的厭世情緒 現實主義文學注重的是用明明白白的現實生活描述作者對社會生活的了解,夾雜某種傾向的褒貶,很實際,一般就事論事,不會讓讀者猜測他們的意圖 其他的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