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獻策和諫言獻策哪個對還是有區別

2021-03-08 21:20:56 字數 3652 閱讀 8983

1樓:miracle塵埃

都對,只是稍有差別。

區別1:詞義差別

「建」在這裡指「提出;首倡。」

「諫」的意思是規勸(君主、尊長或朋友),使改正錯誤。一般用來指下級對上級的規勸和建議。古時最常用於君臣之間。

區別2:用法差別

「建言獻策」可以是大的方針政策性的建議,也可以是具體一件事,具有社會效益性、改革性、影響性的建議案。對機關、對**,一般用這個詞。

「諫言獻策」一般在十分尊重和敬仰某人的情況下用,比如對自己的父母親或對自己的恩師。

區別3:出處差別

「建言」出自於《老子》:「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類。」

「諫言」出自於貞觀五年,唐太宗對房玄齡等說:「一直想讓你們盡力進諫,而你們也要接受別人的諫言,怎麼可以因為別人的話與自己的不同,就護短不接納?如果不能接受別人的諫言,又怎麼能去勸諫別人呢?」

2樓:木澂

只有「建言獻策」是正確的。並不存在「諫言獻策」的說法。

"建言獻策":陳述主張或意見,通過口頭或文章提出的有益的意見,出謀劃策,進獻計策。

「諫言」:諫言,一般用來指下級對上級的規勸和建議。古時最常用於君臣之間。

「獻策」:指出謀劃策,進獻計策、諫言。

擴充套件資料:

「建言」與「諫言」:

1.建言:

(1)釋義:指古語或古諺。

出處:「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類。」——《老子》

示例:嚴復《救亡決論》:「建言有之:天不變,地不變,道亦不變。以觀化不審、似是實非之言也。」

(2)釋義:猶建白。

出處:「 禹 ( 貢禹 )建言 漢 家宗廟祭祀多不應古禮,上是其言。」——《漢書·郊祀志下》

示例:宋曾鞏《救災議》:「有司建言,請發倉廩與之粟,壯者人日二公升,幼者人日一公升。」

《宣統三年九月十三日陸軍第二十鎮統制張紹曾奏摺》:「自宜秣馬厲兵,聽候驅策,何敢妄幹時政,越職建言。」

2.諫言

釋義:規勸的話。一般用來指下級對上級的規勸和建議。古時最常用於君臣之間。

出處:「寶夤敗後,景還洛。朝廷先聞景有諫言,故免之。」 ——《周書·馮景傳》

3樓:匿名使用者

"建言獻策"和"諫言獻策"都是對的。

區別是用「建」是建議的意思,「諫」是進諫的意思。

建是乙個漢字,讀作jiàn,本意是指立朝律,引申義是建立、創設。該文字在《周禮·天官序》和《周禮·小宰》等文獻均有記載。

諫是乙個漢字,讀作jiàn,本意是指向帝王陳述各種可能的選擇並提出其中最佳者,引申義是在帝王做出錯誤選擇時直言規勸。

擴充套件資料:

建言獻策,讀音是jiàn yán xiàn cè,漢語詞語,意思是陳述主張或意見。

可以是大的方針政策性的建議,也可以是具體一件事。具有社會效益性、改革性、影響性的建議案。

諫言:釋義 諫(諫) jiàn 舊時稱規勸君主或尊長,使改正錯誤:諫勸。進諫。諫阻。兵諫。從諫如流。

言 yán 講,說:言說。言喻。言道。言歡。言情。言必有中(zhong)(意思是:一說就說到點子上)。

規勸的話。一般用來指下級對上級的規勸和建議。古時最常用於君臣之間。

示例 《周書·馮景傳》:「寶夤敗後,景還洛。朝廷先聞景有諫言,故免之。

」 范文瀾、蔡美彪等《中國通史》第四編第一章第一節:「諫院設知院官,對朝政得失、大臣以致百官的過錯,都可提出諫言。」

這也是勇敢忠貞的表現。向上諫言的臣子也稱為諫臣。

現今所指又有含有一定寓意的簡短話語,語言中包含著真實和客觀的評價。多為表達讚美之意,以書面形式表達。

建言:【釋義】指古語或古諺。

【出處】《老子》:「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類。」

【示例】嚴復《救亡決論》:「建言有之:天不變,地不變,道亦不變。以觀化不審、似是實非之言也。」

【釋義】猶建白。

【出處】:《漢書·郊祀志下》:「 禹 ( 貢禹 )建言 漢 家宗廟祭祀多不應古禮,上是其言。」

【示例】:宋曾鞏《救災議》:「有司建言,請發倉廩與之粟,壯者人日二公升,幼者人日一公升。

」明孔貞運《明兵部尚書節寰袁公墓誌銘》:「時建言諸臣擯斥殆盡,無敢救者。公(袁可立)獨抗疏辯論:

『諫臣必非濟私市恩沽名賣直,若因其言過激概棄不用,臣恐謇諤之士退,而緘口持祿將順固寵之人進。'」《宣統三年九月十三日陸軍第二十鎮統制張紹曾奏摺》:「自宜秣馬厲兵,聽候驅策,何敢妄幹時政,越職建言。」

4樓:紫月公子

都是可以使用的,根據語言環境 。

1、建---是建議,諫---是進諫 。

2、臣對君為諫,朋與友為建。

3、「諫言獻策「出謀劃策,規勸(君主、尊長或朋友),使改正錯誤。"建言獻策"陳述主張或意見,通過口頭或文章提出的有益的意見,出謀劃策,進獻計策。可以是大的方針政策性的建議,也可以是具體一件事。

一般指具有社會效益性、改革性、影響性的建議案。

4、對機關、對**,一般在報刊雜誌上也寫「建」。現在中國也在提倡民主了,「諫」其實用的很少了。在十分尊重和敬仰某人的情況下 用「諫」也不為過。

1、建言獻策,讀音是jiàn yán xiàn cè,漢語詞語,意思是陳述主張或意見。

5樓:匿名使用者

兩個都對的,用的範圍不

同。陳述主張或意見,通過口頭或文章提出的有益的意見,出謀劃策,進獻計策。可以是大的方針政策性的建議,也可以是具體一件事。

一般指具有社會效益性、改革性、影響性的建議案。「諫言獻策「出謀劃策,規勸(君主、尊長或朋友),使改正錯誤。

從時代的角度看。**採用「諫言獻策」,就是希望人們批評,指過,進而獻策。殊不知,「建言獻策」的同時,就有對機關、**等做法的懷疑與否定。

並且對機關、對**獻策 ,應該寫「建」  ,因為現在中國提倡民主,講求平等, 「諫」,其實用的很少了。

例如:《建言獻策》是中國機構**設的乙個互動欄目。

通過該欄目,網友可以結合自身的工作、學習、生活實際,對機構**、機構改革、機構編制、社會管理、電子政務等問題發表看法,提出建議;編制系統也可以通過這條「綠色通道」進一步了解民意,集中民智,提高決策質量,減少決策失誤。

6樓:今日糊里糊塗

支援 木澄 諫言與獻策不搭調 不能一起用

1.建言:

(1)釋義:指古語或古諺。

出處:「故建言有之回: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類。」——《老子》

示例:嚴復《救亡決論》:「建言有之:天不變,地不變,道亦不變。以觀化不審、似是實非之言也。」

(2)釋義:猶建白。

出處:「 禹 ( 貢禹 )建言 漢 家宗廟祭祀多不應古禮,上是其言。」——《漢書·郊祀志下》

示例:宋曾鞏《救災議》:「有司建言,請發倉廩與之粟,壯者人日二公升,幼者人日一公升。」

《宣統三年九月十三日陸軍第二十鎮統制張紹曾奏摺》:「自宜秣答馬厲兵,聽候驅策,何敢妄幹時政,越職建言。」

2.諫言

釋義:規勸的話。一般用來指下級對上級的規勸和建議。古時最常用於君臣之間。

出處:「寶夤敗後,景還洛。朝廷先聞景有諫言,故免之。」 ——《周書·馮景傳》

7樓:諦聽者

第乙個你理解的肯定是沒有問題了,第二個用的那個諫往往是下級對上級。

8樓:匿名使用者

我認為應該是「諫言獻策」是對的。

《諫逐客書》和《過秦論》表達效果有何不同

一 扣題不同 1 諫逐客書 一發端,便提出文章主題。2 過秦論 一直到文章最後才揭示主題。二 論證不同 1 諫逐客書 援引客卿在秦國發展史上的功績論證逐客的錯誤。2 過秦論 以秦二世而亡的史實論證施行仁政的必要。三 選材和目的不同 1 諫逐客書 首先敘述自秦穆公以來皆以客致強的歷史,說明秦若無客的輔...

請結合《諫逐客書》的學習,總結和提煉,並思考回答如何在生活

請結合清除課時的學習,怎麼叫我體力搞回答如何在生活中或者祈禱請的,可是可能要先要把她那個潛在的各種各樣的繩子寫出來的誒。學生生活進入職場生活,兩者最大的變化時什麼 剛走出校園的大學生們,大都有著 天高任鳥飛,海闊任魚躍 的巨集偉抱負。但是,隨著高校教育的普及,大學生就業成為乙個大眾化的社會問題,由此...

呂氏春秋和諫逐客書為何是秦代文學的代表作品

首先,我們要強調一點,那就是秦朝是乙個短命的王朝,其政治上並不重視文化建設,實行文化 焚書坑儒,這就在先決條件上決定了秦一代作品數量的多寡了。呂氏春秋 是秦相呂不韋集其門客編撰的一部雜取百家思想的巨作,是 雜家 的代表。集中地體現了大一統的思想。實際上,這部書是在秦統一六國之前編撰完結的。諫逐客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