狀元榜眼探花的先後順序

2021-03-08 15:09:20 字數 4972 閱讀 2812

1樓:荒野二小姐

科舉考試始於隋煬帝大業元年所開設的進士科。在隋之前的漢朝朝廷選拔人才基本是靠推薦和本身的名聲,在漢朝只有官府的推薦,做了秀才或孝廉的人才有做官的資格,或者是皇帝和官府親自邀請的人才能做官。而到了三國魏文帝時期,陳群將察舉制改良成了「九品中正制」,由特定的**去民間為朝廷選拔人才。

但是不管如何,無論是漢的察舉制,還是魏的九品中正制,他們不可避免的都受到了當時士族的干擾,可以說民間的窮苦百姓幾乎就沒有出人頭地的機會,而朝中的官職也幾乎被當時的幾大士族所掌控。

而直到科舉制度的誕生,朝廷人才的選拔依靠考試來決定誰才能當官的做法,民間的窮苦百姓才真正有了翻身的機會,雖科舉制不能保證百分之百的公平,但相對於以前卻已經是很公平。而隨著科舉制越來越完善,很多制度都被明細話,考試也越來越趨於制度化,很多關於科舉的專業名詞也隨之出現,比如狀元及第、連中三元和金榜題名等等。那麼也正如題主所問狀元、探花、榜眼、舉人和秀才這些都指的是什麼?

又有什麼區別呢?當然科舉制雖然每朝每代都大相徑庭,但總有一些差別。所以這裡我就已科舉考試最完善的清朝來為大家解釋下他們之間到底有何區別吧。

狀元殿試第一名即為「狀元」。在滿清時期若讀書人通過會試成為貢生後,即會在紫禁城的保和殿中進行複試,若過了這個複試貢生們就可在四月二十一日參加有皇帝在保和殿主持的考試,而這就叫「殿試」。

殿試有別於會試,它只考策問。參加殿試的貢生們從黎明開始考試,然後日暮即要交卷,也就是一天的時間。後會有受卷官、掌卷官和彌封官等**將考生的試卷封存。

而後在閱卷日才會將其拿出並交由八位讀卷官輪流閱讀,之後這八位**會分別按照試卷答題的好壞相應加上「○」、「△」、「\」、「1」、「×」五種記號,其中得「○」最多者為佳卷。後讀卷官會將得「○」者最多的前十位交由皇帝瀏覽,而後皇帝就會從這十份卷中圈出一甲的第

一、二、三名,而第一名就為狀元。

而在清朝一旦得到了狀元,吏部就會立馬給予正從六品的官身,然後經過考試或為翰林院修撰,或掌修國史,或做天子侍講,或入南書房,但不管如何就是一步登天了。

榜眼殿試第二名即為「榜眼」。如上所述通過會試的貢生們,在殿試中若被皇帝欽點為一甲第二名的貢生即為「榜眼」 。雖他位在狀元之後,但也是實打實的天子門生啊。

同樣在清朝如果得到了榜眼,那麼吏部就會給予正七品的翰林院編修一職。

探花殿試第三名即為「探花」。在殿試中被皇帝欽點為一甲第三名的貢生即為「探花」。同榜眼一樣,若是得了榜眼則吏部就會立馬給予正七品的翰林院編修一職。

舉人參加鄉試並及格的就會被賜予「舉人」的身份。清朝每三年就會在全國的每個省份的省城舉辦一場科舉考試,而這就叫「鄉試」。鄉試有皇帝親派的**負責監考,凡本省的通過各省學政監考的科考選拔的生員,及貢生和監生都可參加。

但鄉試有別於殿試,它分三場,每場考三天,主要考四書五經、策問和八股文等。而在鄉試及格的考試就被稱為「舉人」。

但是考中舉人並不會因此獲得官職,只能說他開始有資格做官了,也就是候補**。同時有了舉人的身份他就可以參加次年在京城所舉辦的會試,並有了做進士的機會。此外中了進士之後,他就不用再交賦稅,包括田稅、商業稅和人頭稅等一切賦稅。

也不用再服勞役了,同時監管也不用再拜。

秀才通過縣、府、院三試後即可被稱為「秀才」。亦或者縣試第一名和府試第一名也可稱「秀才」。可以說秀才雖是科舉考試中地位最低的乙個稱號,但卻也是最難考的乙個稱號。

在當時他們必須接連通過縣試、府試和院試才能獲得秀才的稱號。考試的內容同鄉試一般無二,涉及四書五經、八股文和詩賦等。

其中縣試是由本縣知縣主持的考試,只有通過縣試才有進入府試的資格,但是在縣試中考到第一名的無需再進府試,可直接擁有秀才的稱號。而府試則是本府知府主持的考試,同樣考到第一名的無需再進行院試,可直接擁有秀才的功名。之後就是最後一關院試,它是由各省學政主持的考試,通過院試後所有的考試都可獲得秀才的功名。

但是秀才也分三六九等,成績最好的稱「廩生」,由公家按月發給糧食;其次稱「增生」,不供給糧食;最差的就是是「附生」,即才入學的附學生員。

但是不管如何只要你取得了秀才的功名,那就說明你已經進入了所謂的「士大夫階級」,從此擁有免除差徭,見知縣不跪、不能隨便用刑等特權。同時你有了秀才的功名,你就可以進入縣學、州學亦或府學免費讀書,而且你運氣好的話甚至還能被選為「貢生」,後入國子監讀書,而作為貢生有時候你甚至不需要進會試就可以為官。當然作為秀才最基本的特權就是可以進入鄉試考試,並有做舉人的機會啦,當然這個前提是你能通過本省學政所辦的科舉資格考試。

那麼說了這麼多,狀元、榜眼、探花、舉人和秀才到底有何區別呢?其實他們之間的區別很容易區分,首先如果你想進入殿試去爭狀元、榜眼和探花的名次,你就必須要有舉人的功名,而你要想有舉人的功名,你最低的功名也要是個秀才。同時你一旦獲得狀元、榜眼和探花你就立刻可以做官,最低也是正七品的官,而你考中舉人,你只能是擁有做官的資格,但並不會讓你直接做官,但是如果你的縣里有空缺的話,朝廷一般會優先考慮本縣的舉人,但是這些官職也就是**品。

而在舉人的後面的秀才不要多說,基本沒有做官的權利,只是說你做了秀才就等於說你進入鄉紳這一級,地位比那些無功名的人高點,同時在縣里也有點身份了,可以見縣官不拜。

所以總得來說這五者的區別就是狀元、榜眼和探花可以直接做官,舉人有做官的資格但不會直接給官,而秀才一般是沒有做官的資格,只是給你了可以科舉考試的資格。至於誰地位最高我想無須多說,肯定是狀元啦,畢竟人家可是科舉考試最高一級殿試的第一名,而且一出來就是從六品的官。

2樓:小小小白

第一狀元,第二榜眼,第三探花。

殿試又稱「御試」、廷試」,算是加試,參加殿試。

殿試最後結果分三等:

第一等,進士及第,共三人,即狀元、榜眼、探花。

第二等,賜進士出身,從第四名到第一百名左右都是。

第三等,賜同進士出身,若干名。

科舉考試,是我國古代國家層層選拔人才及官吏的重要手段。始於隋朝,成熟於唐朝,一直沿用至清朝滅亡。算是中國最早的「高考」。

擴充套件資料:秀才—舉人—貢士—進士—探花—榜眼—狀元

古代讀書人想求取功名,必經過十年寒窗,參加各級**舉辦的考試。分別是:

縣試—府試—院試—鄉試—會試—殿試。

縣府兩級屬初試,初試合格叫童生。可進入科舉考試。

共四級:院試——鄉試——會試——殿試四級。

(1)院試考中後稱「生員」,也就是秀才。

(2)秀才參加鄉試,合格者員叫舉人。

(3)會試地點京城,考中後稱「貢士」。

(4)貢士可參加殿試,考中了就叫進士。

3樓:匿名使用者

從高到低排序:狀元,榜眼,探花,進士,舉人,秀才,鄉試第一稱解元

會試第一稱會元

殿試第一稱狀元

4樓:牽著蝸牛散踄

這三個的先後順序就是你這種牌的呀,狀元第一,榜眼第二,探花是第三名

5樓:匿名使用者

這跟我們古代的科舉一樣的 狀元第一 榜眼第二 探花第三拉 不過以後他們混的好與壞跟這就沒關係了

6樓:匿名使用者

進士第一名狀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合稱「三鼎甲」。

7樓:匿名使用者

狀元板眼探花就是你現在說的這個順序

8樓:匿名使用者

狀元、榜眼、探花的先後順序?1狀元、2榜眼、3探花

探花、狀元、秀才、舉人、進士、榜眼。從等級排名是?

9樓:範德化

進士前三名依次是狀元、榜眼、探花,考試次序從小到大:秀才,舉人,進士。

1、狀元:科舉考試以名列第一者為"元",鄉試第一稱解元,會試第一稱會元。殿試第一稱狀元。

2、榜眼:「榜眼」,是指全國最高端別的科舉考試,所選拔出來的進士第二人。第一名狀元,第三名探花合稱「三鼎甲」。

3、探花:"探花"是中國古代科舉考試中對位列第三的舉子的稱謂。與第一名狀元,第二名榜眼合稱"三鼎甲"。

在唐代的科舉時就已經出現。"探花"作為第三人的代稱確立於北宋晚期。時至今日,"探花"的稱呼仍歷久不衰。

4、進士:進士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通過最後一級考試殿試者,稱為進士。是古代科舉殿試及第者之稱。意為可以進授爵位之人。

5、舉人:舉人,為一種士人的身份,等級在「生員」之上。雅稱為「孝廉」,俗稱「老爺」。對入京師參與會試的舉人雅稱為「公車」。舉人有時也被稱為鄉進士。

6、秀才:秀才別稱茂才,是中國古代選拔官吏的科目,亦曾作為學校生員的專稱。漢武帝改革選官制度,令地方官府考察和推舉人才,即為察舉。

擴充套件資料

科舉考試分級:

1、及第

指科舉考試應試中選,應試未中的叫落第、下第。《祭妹文》:「逾三年,予披宮錦還家。

」古時考中進士要披宮袍,這裡「披宮錦」即指中進士。《祭妹文》:「大概說長安登科,函使報信遲早云爾。

」「登科」是及第的別稱,也就是考中進士。

2、進士

參見「殿試」條。是科舉考試的最高功名。」貢生參加殿試錄為三甲都叫進士。考中進士,一甲即授官職,其餘二甲參加翰林院考試,學習三年再授官職。

3、狀元

參見「殿試」條。科舉制度殿試第一名,又稱殿元、鼎元。唐代著名詩人賀知章、王維,宋代文天祥都是經殿試而被賜狀元稱號的。

4、會元

參見「會試」條。舉人參加會試,第一名稱會元,其餘考中的稱貢士。

5、解元

參見「鄉試」條。生員(秀才)參加鄉試,第一名稱解元,第二至五名為經元,其餘考中的稱舉人。

6、連中三元

科舉考試以名列第一者為元,凡在鄉、會、殿三試中連續獲得第一名,被稱為「連中三元」。據統計,歷史上連中三元的至少有十六人。

7、鼎甲

指殿試一甲三名:狀元、榜眼、探花,如一鼎之三足,故稱鼎甲。狀元居鼎甲之首,因而別稱鼎元。

8、貢士

參加會試而被錄取的稱貢士。

9、舉人

參見「鄉試」條。參加鄉試而被錄取的稱舉人。舉人可授知縣官職。

《儒林外史》第三回寫范進中舉後,張鄉紳立即送賀儀銀和房屋,范的丈人胡屠戶也立時變了嘴臉吹捧女婿「是天上的星宿」,而范得了訊息,高興得發了瘋。說明古代中舉後便可公升官發財。

10、生員

即秀才,參見「童生試」條。通過院試(童試)的可稱為生員或秀才。如王安石《傷仲永》「傳一鄉秀才觀之」。東漢時避光武帝劉秀諱,而稱秀才為茂才。

中國朝代的先後順序,朝代的先後順序

夏商西周 東周 春秋戰國 秦漢 魏晉南北朝 五代十國 隋唐 明清 簡單明瞭!朝代的先後順序 中國古代的朝代的先後順序?一 奴隸社會 炎黃 西元前2697年 約前2599年涿鹿 今河北涿鹿 神農炎帝 軒轅黃帝 炎黃齊名 堯唐 約前2357年 約前2262年平陽 今山西臨汾 唐帝堯 舜虞 約前2262年...

簡單護膚步驟的先後順序,護膚步驟的先後順序詳解

潔面乳或洗面奶 清潔永遠是護膚的首要步驟,清潔臉部汙垢,若清潔的不徹底,容易變得乾澀 粗糙 粗大。正確的潔面步驟 用溫水打濕打濕面部,取適量的潔面產品在手中,用手搓揉出豐富的泡沫 特別是容易出油的t字部位,不要直接揉搓,而是按摩 然後用清水沖洗乾淨 立刻用毛巾吸乾臉上的水分,最後在面部噴上礦物質水噴...

鬼吹燈先後順序

鬼吹燈1到8部順序分別是 鬼吹燈1精絕古城 鬼吹燈2龍嶺迷窟 鬼吹燈3雲南蟲谷 鬼吹燈4崑崙神宮 鬼吹燈5黃皮子墳 鬼吹燈6南海歸墟 鬼吹燈7怒晴湘西 鬼吹燈8巫峽棺山 按故事發生順序,黃皮子墳是胡八一幾個人故事最先發生的,按時間順序怒晴湘西最先發生,在 時期,然後黃皮子墳,在大躍進時期,接著就按順...